2020年02月24日
评论数(0)在全国各地与时间赛跑,全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科技公司的AI技术也在大显身手。
前线医生、医院在主力战场参与抗疫“战斗”,而BATH等科技巨头、AI公司开辟了一个后方战场,将AI技术渗透到了诊断辅助、疫情筛查防控、远程办公/教育、体温检测、工厂生产、无人车/机器人等诸多方面。
从各大公司的AI抗疫的思路与落地的过程中,或能看到AI应用落地的契机与未来的前景与趋势。
以下我们从各个方面来看。
1. 一线防控防疫:AI测温系统落地,社区防疫构建基层防线,未来或打开更多AI落地场景/企业服务市场新场景
这次疫情由于病毒人传人的特性,又处于春运人口迁移的时间节点,疫情防控即要斩断人与人之间的“触点”,又要全面筛查出疑似感染者,社区成为抗疫关键一环。
如何针对社区居民逐个排查、摸清健康和流动情况是控制疫情蔓延的必要手段。在社区防控过程中,我们发现,智能外呼平台开始成为标配。
(1)智能外呼助力社区防疫
典型的智能外呼平台有百度与科大讯飞。科大讯飞通过智能外呼系统,协助湖北等多个省市地区进行疫情筛查防控和防疫知识宣教。
百度的智能外呼平台可提供流动人员排查,本地居民排查/回访,特定人群通知三大场景的外呼服务,在北京海淀、西安、延安、上海宝山、浙江温州瑞安市等十几个地区投入使用,外呼总量已达百万次。
基层社区在防止疫情扩散的过程中,作用重大且承担了巨大的压力。智能外呼平台相当于充当了协助疫情筛查防、辅助构建基层疫情防线作用。
此外,我们看到百度还推出了一系列助力基层防疫服务:包括上线“疫情小区”地图;百度大脑推出“AI开发者‘战疫’守护计划”,借助其拥有的国内最大的AI开放生态优势,调动开发者、合作伙伴力量开发防疫防控产品等。
其实我们可以预测,随着疫情下的应用场景跑通,智能外呼平台等相关的AI或能应用到更多企业服务市场之中,包括企业问卷调研、产品体验回访、智能客户服务以及相关行业的外呼服务,它可能也是巨头们打开企业级服务市场的一个标配性的产品品类。
(2)AI测温,视觉识别新战场
春运返程的时间节点,火车站、机场、地铁等公共场所的防控压力是最大的,当下已经有众多巨头——包括百度、商汤、旷视等AI巨头拿出了AI测温的解决方案。
以百度在北京清河火车站的落地应用为例,它用非接触、可靠、高效且无感知的方式快速测量体验,实现人流密集处的快速筛选。
在这背后是基于AI图像识别技术、红外热成像技术以及图像红外温度点阵温度分析算法,有效规避了佩戴口罩及帽子造成面部识别特征较少的问题,对体温超出一定阈值的流动人员,系统会发出异常预警,即可进行手持设备的二次检测。
而商汤采用的是“红外检测+身份识别”的方案,可实现“体温+口罩+身份”识别。
旷视的AI测温系统在海淀政务大厅和海淀区部分地铁站展开试点应用,该系统采用“人体识别+人像识别+红外/可见光双传感”的解决方案,识别误差低于0.03℃。
AI在这里本质上是承担了视觉与体温识别的任务,替代了重复与简单的人力工作,提升了筛查效率,是一次AI落地应用的良好实践。
当然,随着AI的进一步落地应用,它在视觉识别战场的重要性或将彰显,当然这需要在实践中持续挖掘应用场景、与更多的实际应用相结合。疫情过后,在一些基础性的岗位上,AI的应用有了新的可能。
2:大数据技术,为有关机构提供辅助决策参考,为大众进行科普
我们还可以看到大数据技术在疫情防控中的应用与潜力——它可以分析出疫情发展态势,梳理公众对疫情最关心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为有关机构给予辅助决策的帮助,或为大众提供服务、进行科普。
在这里最典型的案例就是百度。百度在此次疫情防护中展示了一系列大数据技术,包括百度地图迁徙大数据平台、实时路况平台、“疫情小区”专题地图、热力图等。
例如,通过百度迁徙地图大数据平台可以有效规划春运返程时间、避开客流高峰。它也能够针对返程人员的来源地、是否经由疫区、驻留时长等数据做出分析,对有关机构从大数据分析角度给予辅助决策帮助。
而通过百度地图的热力图,可查看实时的人口流量密度,以此来决定出行路线,避开人流密集场所。通过百度的路况平台可以实时查看全国高速拥堵趋势变化和拥堵路段排行、人流指数分析和周边拥堵情况等。
综合百度路况平台、“疫情小区”地图、迁徙平台等大数据应用去看,这些大数据技术其实可以通过数据的综合分析能研判整个疫情的态势与走向,追踪人群流动情况,让人们对疫情防护与趋势有更早的预见性。
而百度搜索大数据报告、百度X果壳的“拒绝野味”搜索彩蛋等合作模式,则是利用大数据信息对大众进行科普。
在疫情中,搜索数据的重要性其实在空前彰显,通过关键词搜索,可以从疫情爆发的地域、传染源、病毒传播情况、消息口径等多层面、多维度去挖掘更深的信息源,更早的做好疫情防护措施。
一斑窥豹,大数据在城市疫情防控中的分析与辅助决策价值其实可以应用于未来城市的数据化管理中。
智慧城市是目前许多城市建设颇为热门的技术管理框架,它是基于大数据挖掘推动城市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有着类似的应用模型。未来大数据可能将在智慧城市管理方面发挥价值,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
3. AI诊断辅助,开放算法助力疫情防控:AI+医疗落地的契机
在这次抗疫中,从BAT、华为等企业开放算力与技术去助力疫情防控、辅助药物筛选和研发等工作中,我们看到AI在医疗领域的潜力。
在这次疫情防控中,AI+医疗的落地主要是面向四个方向。
一:提升确诊效率。当前CT影像已经纳入了新冠肺炎的确诊手段之一。这方面的案例是,华为云基于计算机视觉与医学影像分析等AI技术,推出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AI辅助医学影像量化分析服务,可大幅提升诊断效率。
此外是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指导依图医疗开发的新冠病毒肺炎智能影像系统已上线,能够实现对病变区域的自动检测,提升了精准定量分析的效率。
二:辅助药物研发。腾讯与阿里都在这个方向有所动作。阿里云宣布向全球公共科研机构免费开放一切AI算力,以加速新型肺炎新药和疫苗研发。腾讯云也向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生物医学交叉研究院提供了大量标准的CPU算力以及对象储存能力,帮助他们进行基于结构的药物分子设计的离线计算任务。
三:开放算法算力助力疫情防控。早在1月30日,百度研究院宣布将向各基因检测机构、防疫中心等免费开放线性时间算法LinearFold。据百度研究院透露,LinearFold算法可将新冠病毒的全基因组二级结构预测从55分钟缩短至27秒,节省了两个数量级的等待时间。
四:智能咨询助力在线问诊:前有医护人员奋战在抗疫一线,后有在线医疗开辟“第二战场”。阿里、腾讯、百度、京东、春雨医生、平台好医生等纷纷在第一时间为居家公众提供24*7的线上义诊服务。
百度灵医智慧推出了“智能咨询助手”,通过AI技术赋能在线健康咨询平台、政府疫情防控平台、互联网医院等提供在线健康咨询服务的平台免费开放API接口,为第三方平台的在线科普、咨询服务提效。智能咨询助手可以基于预问诊获取的信息,通过医疗AI能力对信息进行初步判断,并输出初步的咨询建议供医生参考;医生确认后可以一键反馈用户,大大提高线上咨询效率。
当然,在医疗领域,无论是特效药的研制还是光谱疫苗的研发,起决定作用的还是生物医学科技,但我们看到,AI已经可以在防控与确诊上发挥优势,从AI与医疗的结合方向来看,它可能将带动“精准医疗”与医疗预测防控体系的建立,将AI深入到医疗领域的更多方面。
4. 缓解中小企业返工的难题,保障学校停课不停学
疫情之下,企业返工难题引发了业内的广泛热议,虽然互联网公司可以远程办公,但对于许多现金流不充分的中小企业与实体行业而言,长时间停工可能意味着巨大资金链压力,这也是许多企业的一块心病。疫情防控与企业营收天然是一对矛盾。笔者注意到,百度尝试的几种做法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百度智能云结合物联网技术、AI分析与预测算法推出了智能电费优化服务,它减少了人员日常用能抄录成本、指导工厂合理用能,这事实上就迎合了特殊时期企业严控成本的需求。
此外是百度和微亿智造联合打造了“表面缺陷视觉检测设备”,可以代替人眼适用于复杂表面缺陷检测,单台检测设备达到10名工人的检测量,它缓解了疫情期多数工人无法返厂、人力不足的难题。
对学生来说,当下“停课不停学”成为共识,而支撑“停课不停学”的背后,是工信部部署百度、华为等企业提供技术保障支持,基础云资源丰厚的百度成保障“停课不停学”的主力军。
对于国内的AI科技巨头而言,其实当下疫情特殊时期迎来一个契机,在此期间巨头所做的尝试与努力会起到一个抢占用户心智与市场口碑的作用。
如果当下的解决方案能有效解决了中小企业严控成本、AI代替人工等刚性需求,那么在疫情过后,它极有可能成为B端厂商的优先选择。
百度通过云落地AI的方案是一种探索思路,也是更多巨头AI落地网需要思考的方向。
5:5G+AI远程会诊:未来将走入快车道?
此次抗疫中,5G技术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比如说疫情发生后,通过5G+VR技术,“云监工”们观看了武汉雷神山医院建设的全过程,这背后是三大运营商与华为、中兴等企业合力为5G高清直播提供了技术支持。
而当下疫情防控的另一重需求,是如何利用大城市、大医院的专家资源,通过5G+远程会诊系统化解各地医疗资源不平衡。
当前武汉电信与华为联合搭建的协和医院5G远程会诊平台已经投入使用,由华为提供技术支撑的火神山医院首个“远程会诊平台"即将正式投入使用,而通过这一平台,可以让远在北京的医疗专家资源,通过5G远程视频连线火神山医院的一线医务人员,双方一起对病患进行远程会诊。
某种程度上,它帮助协调医疗专家参与病例的诊断与整治,也提高了病例诊断、救治的效率与效果。
据介绍,火神山医院“远程医疗系统”有两大技术,其一是华为一体化高清视频会议终端TE20视频会议设备和管理平台。其二是,它用的是千兆有线光缆,配备了5G网络备份,可以充分支撑远程会诊。
从当下的这些案例我们可以看到5G远程会诊的应用前景——5G通讯技术具备高带宽、低延时、高可靠等诸多特点,依据海量、低延时的信息传输能力,以往局限于院内分享的影像信息将有望实现实时远程传输与远程影像诊疗。
很显然,5G时代带来的“万物互联”将改变医疗资源的分配模式,打破医疗资源不平衡的状况。笔者预测,疫情过后,5G+AI远程会诊可能会走入快车道。
6:无人车服务:无人经济的先头兵
在这次疫情下,无人车成为阻隔病毒“人传人”、担纲非接触服务的一大亮点。2月4日,2台华为的5G无人车交付给了武汉市的肺炎防控指挥部,用于有关医院执行病毒隔离区的作业。而百度Apollo也对服务疫情的企业免费开放了低速微型车套件及自动驾驶云服务,通过将自动驾驶产品应用落地去驰援疫情防控。
百度Apolllo生态合作伙伴智行车也宣布了将为全国16个重点新冠患者收治医院分别配备1-2台无人清扫消毒车/无人配送车,在此期间,智行者提供软硬件服务,并捐赠了两台无人清扫消毒车至疫情严重地区。此外,百度Apollo生态合作伙伴新石器投入了一台无人车服务于海淀医院前线,2月14日起开始进行无接触送餐服务,每天为战疫前线送去100份午餐,它做到了准时且安全的将午餐送至隔离区。
我们还看到,京东也早早就在武汉利用无人配送车来承担部分运输任务,京东物流仁和站点一直支撑第九医院医疗及生活物资的配送工作。它即能节省人力,又避免了接触感染。
可以说,疫情期间催发了对无人清扫消毒车、无人配送车、物流车等车辆的巨大需求,推动无人车服务从送餐、物流送货向清扫消毒等场景快速落地,通过每日定时进行货物补充以及车辆消毒维护,做到送餐过程全程无接触,保证了人员、车辆以及运送物品的安全。
这种无人车服务的需求其实在为无人驾驶技术的应用场景探路。无人驾驶技术在无接触服务中所蕴含的商业价值也更多市场领域看到了。正如有观察人士谈到,新冠肺炎疫情,一方面催生了部分领域对“机器代工”的需求,一方面也很可能影响未来无人驾驶技术的研发方向。
当下的无人车服务可以看做是一场对无人驾驶相关技术的试水与检验,也培育了相关领域的使用习惯,未来随着这种技术实现大规模的量产与商用,自动驾驶等相关技术将会被投入到更多领域。
当AI成为抗疫的有效辅助,它的未来会怎样?
综上来看,在此次抗疫活动中,AI与信息、大数据、云计算、5G、地图服务、无人驾驶等全面结合,正渗透到防疫抗疫的各个方面,也可以说是当下抗疫的一支新军,也是国内应对这场疫情危机的一抹亮色,它在防止当下疫情蔓延中充当了必要的辅助力量。从这个意义来看,AI技术的普及其实迎来了新的转折点。
总结此次抗疫,当下参与的AI科技巨头大致有三点做的出色:
其一,将技术落地到普通民众的需求与抗疫防疫的诸多痛点与场景之中,落地成为我们抗疫日常中的便捷产品和服务。比如AI体温测量、智能外呼平台、无人车服务等均是结合了疫情防控的难点与民众痛点需求,AI在这个过程中有效的替代了人工服务。
在疫情面前,时间就是生命,效率与速度就是财富,如果AI持续保持向疫情防控的各种应用场景落地的能力,则可以为整个社会提前控制疫情赢得先机。
其二,它为政府、机构的宏观管理、医疗学术机构的研发提供有效的辅助决策支持。
其三,保障社会经济、生产生活学习在疫情期间的有效持续。
钟南山院士曾指出:病毒很聪明,摆在人们面前的两个问题,筛查与确诊难度加大,消耗了大量的人力与社会资源。
但我们看到,AI技术恰恰能成为一道有效的辅助力量。它从解决民众最迫切的需求以及化解医疗资源的短板出发的,在与实际场景的结合中,让政府、大众、行业看到了AI的价值。未来AI的方向与趋势,落点也将在于是否能普惠民众、支持社会生产和经济发展,让人们明确感受到产品与技术所带来的价值与意义。
在笔者看来,AI新技术的应用目前其实在加上推动着整个社会生产、生活在线化和智能化的进程。此次疫情过后,至少会有四个领域能够看到更多的AI普及应用:
其一,无人车/自动驾驶有机会应用于更多末端场景,如餐厅、酒店、医院等。
其二:智能咨询服务或将普及到更多面向消费者服务的行业领域,成为企业服务的新方式。
其三:AI技术深入到企业制造业的更多环节之中。
其四:AI+医疗有望进一步深入,AI+CT筛查、AI+药物研制与筛选将成为医疗领域的新常态,AI有望成为医疗领域的基础设施。
结语:
AI的落地不会仅仅止步于疫情,此次疫情过去之后,从产业界到消费者,对AI技术的信任价值会更高,这将加快AI的普及与落地速度,相关的AI公司也将斩获新一轮的市场红利。
作者:王新喜 TMT资深评论人 本文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我的微信公众号:热点微评(redianwei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