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猫财经

灵猫财经

公告

灵猫财经只传播有价值的讯息,洞察财经真相,把握财富动向!

文集

统计

今日访问:1705

总访问量:1188213

小领域变大赛道,零研发的普瑞眼科能否看清未来?

2021年07月15日

评论数(0)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它帮助人们分辨白天黑夜、四季变换,带领人们阅读浩瀚书海、发掘世界的美好。

通常情况下,人类从外界获得的信息90%来自眼睛,但在生活中大部分人自出生就拥有正常的视力,所以眼睛成了那个拥有时不觉可贵,失去了方觉得重要的东西。

而在医疗大健康的细分领域中,眼科所蕴藏的商业价值之大可以用一句“金眼银牙铜骨头”来说明,由于近视、远视、散光、老花眼等眼部疾病在生活中的发病比例较高,覆盖人群较广,故而眼科市场规模处于稳步扩大状态,据智妍咨询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眼科市场规模达到1116.9亿元,较2018年的987.9亿元同比增长13.1%,预计2020年随着眼科专科医院数量的快速增长行业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小领域成了大赛道,在如今这个有市场就从来不会缺少供给的时代,眼科医疗赛道热度骤升一时熙熙攘攘,在头部企业“爱尔眼科”的带领下,A股市场掀起了一股眼科医院上市热潮,华厦眼科、普瑞眼科、何氏眼科在去年开启冲刺IPO,其中“普瑞眼科”于今年7月9日获得创业板上市委员会的首发通过审批。

十六年艰辛耕耘终于迎来上市,普瑞眼科现在正身处于何种市场环境,自身又存在哪些问题,未来又会面对什么?

眼科:两个变量铸就存量市场的增量生意

像机器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身体也会逐渐出现问题,医疗市场的规模大小取决于人类数量的多少,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带动健康诉求的增长,医疗健康成为了资本追逐的热门风口。

今年来眼部疾病患者不断增加,受此影响眼科医疗稳定的市场规模得到激活进入增量市场状态,如前述报告数据显示,眼科医疗市场规模在以每年超过10%的增长态势不断扩张。究其原因,或许是由于两个变量的出现,才使得眼部疾病患者人数激增。

变量一:与近视率成正比的屏幕数量及使用时长

屏幕使用人数方面,随着互联网普及率的提升,我国网民数量不断增长,《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手机网民规模达9.86亿,网民数量在总人口数量占比为70%左右。

屏幕使用时长方面,根据QuestMobile数据显示,中国用户平均每人每天使用移动互联网时长高达289.7分钟(约5小时),在一天时间占比接近五分之一。

随前述数据居高不下的,是我国近视患者人数的激增。有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中国近视患者多达6亿人口数量,在中国总人口占比接近50%。

由于我国网民数量以手机网民为主,相比电脑等显示器屏幕,手机屏幕较小,字体与换面相应缩小,观看起来较为费力,并且由于手机品目的使用距离更近,有害光对眼睛的伤害也会更大,在手机网民庞大的基数与使用时长加持下,近视患者人数的上升显得合情合理。

并且在9.89亿网民的年龄分布数据中显示,40岁以下网民超过50%,学生网民最多,占比为21.0%。由于儿童眼球正处在生长发育期,视觉系统处于尚未定型期,电视、手机、平板等电子设备的高频使用,加上学业带来的用眼负担,青少年儿童近视患者人数增长迅速。据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表明,我国小学生近视发病率为22.78%,中学生为55.22%,高中生为70.34%。

青少年及儿童近视发病率高企不下,直接对眼科医疗市场规模造成影响,并且随着三胎政策的开放规模或将持续增长。

变量二:人口老龄化为眼科医疗市场注入新活力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18.70%。

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加重,但任何问题都有乐观的一面存在,“银发经济”就是人口老龄化的产物。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21中国银发经济行业调研报告》显示,中国银发经济市场估摸持续上升,2020年已达5.4万亿元,年增长率为25.6%,预测2021年中国银发经济市场规模将达5.9万亿元。

在超过5万亿规模的银发经济市场中,健康保健产业是浓墨重彩的一笔,人口老龄化群体中眼部疾病有较高发病率,常见病症如白内障、青光眼等,这一点从普瑞眼科在招股书中提到的主营业务收入按不同项目划分的情况中也可以窥知一二。

普瑞眼科招股书显示,2018-2020年度白内障项目创造营业收入在总收入中占比分别是30.63%、23.13和20.06%,可以看到白内障项目每年为普瑞眼科带来超过2亿元收入,而在人口老龄化加剧的情况下,与银发经济市场规模呈正相关的眼科医疗市场规模也将得到持续增长。

网民数量、青少年儿童、人口老龄化等问题,对眼科医疗市场持续造成正向影响,市场规模不断增加的情况下进入增量阶段,在增量市场中创新者有机会成为新标准的领跑者,普瑞眼科虽然上市“迟到”但也不是全无机会。

研发投入为“0”的科创板上市企业

普瑞眼科此次上市登陆目标是科创板,但数据显示普瑞眼科在2018-2020年度的研发费用支出为“0”,相比一些重营销轻研发的偏科企业,普瑞眼科可以称做是瘸腿型企业,那么忽视研发投入这个问题在眼科医疗行业中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吗?

先看已经上市多年的眼科医疗头部企业“爱尔眼科”,2020年爱尔眼科全年研发投入为1.64亿元,较去年增长7.84%,可以看出爱尔眼科在研发方面的支出呈现出增长趋势,而行业内其他选手“何氏眼科”“华厦眼科”,2019年的研发投入在总营收占比分别为0.22%和0.78%,都在研发费用支出上有所布局。

在眼科医疗行业中,研发投入直接体现在医疗技术和学术领先度上,前者象征着医院当下技术水准的高低,后者则反映出医院未来核心竞争力的潜能,如在第二十三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中,爱尔眼科共有2388篇论文被大会录取,而普瑞眼科论文被录取数量为104篇,忽视研发投入的普瑞眼科与爱尔眼科对比,专业能力高下立现。

“0”研发投入的普瑞眼科把钱都花在哪儿了?据招股书显示,普瑞眼科在2018-2020年度的销售费用分别是2.22亿元、2.55亿元和2.53亿元,其中广告宣传推广费分别为1.08亿元、1.34亿元和1.39亿元。研发投入抠门的普瑞眼科在广告宣传费用的投入上,每年支出都超过亿元人民币,广告费用在销售费用中的占比也成逐年上升的增长态势,分别为48.87%、52.64%和54.96%。

可以看出普瑞眼科的广告宣传费用占去销售费用的大半,一家把营销作为侧重点的医院,就算成功上市了,未来又能走多远呢?

普瑞眼中的未来和绕不过去的爱尔

根据普瑞眼科在招股书中拟出的对此次筹集资金用途分配规划来看,普瑞眼科此次资金用途主要分为三个方向:

一是眼科医院的新建与改建项目,此举主要意图为扩大自身在全国的辐射范围和影响力;

二是信息化管理建设项目,这一举措的主要是通过优化管理效率来达到降本增利的目的;

三是补充流动资金,普瑞眼科近年来处于扩张经营状态,连锁门店的经营费用负担日益加重,补充资金使经营压力得到缓解。

从普瑞眼科的资金用途规划中可以看出,接下来将继续保持在全国范围的扩张开店步伐,辅以信息化管理技术,通过连锁经营方式优化管理效率,从而降低经营成本提升利润,走的是依靠规模分摊成本的盈利路线。

这一点在普瑞眼科的招股书中也可以得到印证,文件中提到:“连锁可以使资源要素在总部与医院之间、医院与医院之间进行有效整合,提高经营效率。”如果将眼科医疗资源大致分为两种,一是人力资源,二是医疗器械,如果想实现资源在不同医院间流通使用,那么对“服务”和“器械”资源的管理制定就务必是标准化的,标准大概也是普瑞眼科的发展重心之一。

诚然,追求服务的标准化是连锁经营的正确发展方向,但眼科作为医疗行业中的高精尖领域,如果因为忽视研发投入而导致技术和学术的掉队,缺少了根本的核心竞争力,这对普瑞未来的发展或许也是沉重的打击。

仍以头部企业爱尔眼科举例,爱尔眼科自上市来估值便居高不下,估值高说明投资市场对企业业绩确定性高。另一方面,爱尔眼科市盈率目前稳定在100倍之上,市盈率的高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投资者对一家公司未来盈利能力的预期,市盈率越高预期值就越高,爱尔眼科为何在资本市场受到如此狂热的追捧?究其原因,或许是爱尔眼科的全面推动了自身的估值。

首先可以确定的是眼科行业的发展前景是欣欣向荣的,如前文所述两个变量的引入使眼科这个存量市场进入了增量阶段;

其次是爱尔眼科企业自身的优势,爱尔眼科在全国范围的连锁覆盖率较高,已经形成规模效应,长期的广告宣传投入也已经产生回报,属于行业中品牌力和经营管理能力较强的企业;

最后是研发投入方面,爱尔眼科目前与武汉大学合作成立有武汉大学爱尔眼科临床学院、武汉大学爱尔眼科研究院,通过源头的教研体系向旗下医院输送优质人才,保持了企业自身医疗技术和学术的领先。

当然由于爱尔眼科的先发领先优势,二者的价值差距不止片面的体现在某一点,但查看爱尔眼科的十大股东名单,明星资本高瓴赫然在列,持股数为6337.32万股。一向推崇长期价值投资观念的高瓴创始人张磊曾提到“研究后发现进入医疗领域最好的方式就是投资爱尔。”

投资市场的曲线阴晴不定,爱尔眼科未来的走势如何我们暂且不做思考,但在获得投资者与资本青睐的爱尔眼科身上,我们可以发现“左手抓连锁,右手抓研发”的玩法规则已经逐渐清晰。

回到普瑞眼科来看,由于和爱尔眼科处于相同行业,普瑞眼科也具有第一点的行业优势,而连锁经营追求规模效应也是普瑞眼科当下在做的事情,那么第三点的研发投入布局就成了普瑞眼科的短板所在,当下把左右手都用于耕耘连锁规模的普瑞眼科,在上市后能否获得投资者的信心我们不得而知,但发售后的股价波动曲线会用时间证明一切。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灵猫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