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跃龙

闫跃龙

公告

在通信知名媒体工作超过6 年,担任总编;在京东工作超过5 年,
对互联网、通信、IT 等行业有深入了解和独特观点。擅长撰写深度文章、评论文章,文章不
仅传递观点,而且还能让读者获益。

文集

统计

今日访问:2673

总访问量:15058940

解码华为式隐私保护:把简单留给用户,把复杂留给自己

2021年01月29日

评论数(0)

1月28日,是一年一度的国际数据隐私日,以鼓励人们关注数据隐私,以实际行动保护在线个人信息安全。


在这一天,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亲自为隐私保护展台,他在微博中这样写道:“今天是#国际数据隐私日#。正因为隐私是用户的基本权利,也是用户的宝贵资产,我们将“创新科技保护隐私”的理念深入根植到产品生产全流程环节。如Mate 40系列手机上的照片分享脱敏、投屏信息隐藏、限制广告跟踪等功能,就能为用户提供更好的隐私保护和更佳的体验。今年,华为消费者业务将在鸿蒙和全场景隐私安全方面进一步发力,严格守护用户隐私数据,用创新的科技,为消费者带来更加安心的体验。

由一把手站出来说隐私保护,足可见华为消费者业务对隐私保护的重视程度。同时,余承东的微博也向我们展现出一个华为式隐私保护的立体化图景。


场景化的隐私保护什么样?


说起隐私保护,国内用户经历了一个逐渐觉醒的过程。很长时间内,国内用户在获得更好的体验与隐私保护之间更多地选择了前者。百度CEO李彦宏就曾说:“我想中国人可以更加开放,对隐私问题没有那么敏感。如果他们愿意用隐私交换便捷性,很多情况下他们是愿意的。”

不过,这种现象正在发生改变,尤其是今年发生的几个事情,让越来越多的用户看到了隐私泄露所造成的危害:


成都公布新增确证病例的活动轨迹,这本是疫情防控的常规操作,但因为某女性患者的活动轨迹涉及不少娱乐场所,其姓名、身份证号、家庭住址等个人隐私信息被人曝光。


某电商APP隔空删除用户手机相册里的照片也引发关注,有网友保存了该平台某活动涉嫌欺诈消费者的证据,在向客服理论后,手机弹出信息“检测到已删除照片或视频”……


这一系列的侵犯隐私的事件都说明隐私保护的严峻性,很多厂商嘴上说着保护用户隐私,而行动上却在干着相反的事情。在这样的背景下,华为的诸多隐私保护举措就显得特别不同。可以说,华为的隐私保护是场景化的,是将隐私保护渗透到用户的具体使用场景中,能够为用户所感知,能够真正给用户带来价值。


想象一下这个场景?你在和同事们开会,你将手机投屏到会议室的电脑或者大屏上展示相关文件,突然弹出了微信聊天,你女朋友的情话被所有人都看到。这样的场景是不是非常尴尬?华为的投屏信息隐藏功能就是专门针对这种场景的,投屏时顶部状态栏会自动隐藏,只有在手机才能看到,这种细节是不是很贴心?


还有这样的场景:疫情期间在家办公,老板要和你视频通话聊具体工作,结果家里杂乱的场景被领导一览无遗,是不是很尴尬?有了华为的畅连背景切换,就帮了大忙,畅连通话时,你可以选择将背景环境模糊,也可以选择场景中其他虚拟场图片景,避免接听的尴尬。


“老人被反锁在家报警说不清地址 民警挨家挨户搜寻”、“八旬老人赶集迷路,报警说不清情况”……这些新闻我们经常见到,老人或者听障人士遇到紧急情况报警经常说不清或者没法说并不鲜见。对此,畅连视频报警就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华为畅连与广东省公安厅联合研发,在国内首次实现了视频报警。用户在拨打110时选择“畅连视频报警”,就能拨通视频报警。接警中心通过畅连高清视频通话,可以快速地掌握现场情况。这个功能也特别适用交通事故远程定责,交警不用到现场也能进行处理,有助于迅速疏导交通。据了解,从2021年起,这个功能将会陆续向全国各省推广使用,更多地区的用户将能享受到便利。

上述的这些隐私保护功能虽然看起来小,但紧贴场景,能够给身处具体场景的人们带来大价值,这样的场景化隐私保护真的是多多益善。


把简单留给用户,把复杂留给自己


余承东的微博,也透露了华为隐私保护的理念:“创新科技保护隐私”。可以这样说,华为隐私保护是“把简单留给用户,把复杂留给自己”。在华为诸多场景化隐私保护举措的背后,都是复杂的创新科技的支撑。


在现在这样的智能时代,我们一方面为获得的智能体验而感叹,另一方面又担心这种体验会造成自己个人隐私信息的泄露。我自己就遇到这种情况,刚浏览了一个某款手机的文章,马上在看另一个新闻网站的时候就出现了相应的内容推荐。微信负责人张小龙在最近一次演讲中也说微信收到很多投诉,用户在质疑微信是否看他们聊天记录,因为聊天里说了什么广告马上看到了。


那么,有没有办法解决上面这些问题呢?答案是肯定的,在华为手机中有一个“限制广告跟踪”的功能,就可以禁止广告商获取你的信息做用户画像,给你推有针对性的广告。上面提到的浏览器跟踪问题,在华为手机自带的浏览器中也不会出现,华为浏览器有一个智能防跟踪功能,可以提前识别跟踪型网址并同步到你的手机,当你访问这些网址时,浏览器会阻断这种跨网站跟踪行为,同时还不影响你对网站的访问。


而且,华为也能实现智能体验与隐私保护的兼得,如华为音乐、华为视频可以实现既能根据个人喜好精准推荐合适的内容,又最大限度地实现对个人隐私信息的保护。这个事情从用户端看起来简单,但是做起来就需要背后复杂的创新科技支撑。


例如,华为音乐就使用了前沿的差分隐私技术,设备侧进行本地差分加噪处理,只上报差分后数据,原始个人数据不上云,云侧基于差分后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且无法根据统计结果分析个人信息,从而实现了数据最小化的要求。

华为视频则使用联邦学习技术来实现:云侧把机器学习模型下发到设备侧,设备侧完成训练,仅上传机器学习模型和训练结果;云侧根据持续上报的训练结果调整和更新中心模型。在这样的技术加持下,用户行为不会离开设备侧,云侧无法识别用户个体。避免云侧存储大量用户行为数据,也避免了数据泄露的风险。


后记:一切源于基因


其实,在笔者看来,华为式隐私保护有两个基本点:一个是用户为中心。华为的官方隐私网站明确指出:隐私是消费者的基本权利,消费者对自己的隐私应该拥有完整的知情权和控制权。这是隐私保护的原则问题,一些互联网厂商之所以不断侵犯用户隐私,就是在这个问题上出现偏差。例如有互联网厂商竟然在对外声明说,用户的账户信息归其所有。


从华为隐私保护的举措中,都能看到其是真正将隐私的控制权交给用户。例如,用“华为分享”给朋友发送照片时,用户可以通过“隐私设置”选择去除照片拍摄地点、时间、设备等信息,从而做到既分享精彩,又不分享隐私。

又如,在使用各种APP的时候,我们总是发现它们要求获得各种权限,这为APP侵犯隐私留下了机会,比如上面提到的某电商APP就是通过获得用户照片访问权限删除了相关照片。在这方面,华为同样给用户提供了控制权限,让用户决定APP调用权限,而且还将颗粒度做细,新增了“每次询问单次授权”和“仅使用期间允许”功能,避免了APP过度使用权限的行为。


另一个是技术为中心,在华为官方隐私网站上,有两个白皮书:《EMUI 11 安全技术白皮书》和《华为终端云服务(HMS)安全技术白皮书》,里面完整地阐述了华为是如何用创新科技守护用户的隐私的。正如里面所说,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硬件、系统、应用、云的端到端安全保护,才能真正守护用户隐私。


用户为王、技术为王,看起来很普通,但要做起来、落到实处却殊为不易,之所以华为能做到,是因为这两点已经渗透到华为的基因中。以客户为中心,是华为的基本价值观,“以消费者为中心”也是华为消费者业务的核心。而技术基因更是华为的特质,正是每年坚持将巨额费用投入到技术研发中,华为才有今天。


总而言之,在国际数据隐私日,无论是厂商,还是用户,都应该进行一次隐私保护的审视和思考。隐私保护,形势严峻、刻不容缓,对于厂商来说,隐私保护也不仅仅停留在口头,而是要接地气,将隐私保护落到用户的具体场景,将创新科技化为用户能够感知到的守护和温度。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闫跃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