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8日
评论数(0)临近年底,又到了盘点与展望的时点。2020年,绝对是不普通的一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席卷全球,给小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大到各行各业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但是,如果我们站在宏观的角度来看,也能看到2020年的中国,在疫情的倒逼下,在新基建的催化下,一场更大的变革正在发生,这场变革就是:智能化。
智能化到底意味着什么?2020年7月28日,华为云与计算BG总裁侯金龙在华为云与计算城市峰会深圳站首次提出“全场景智慧”的概念。
为什么选在深圳发布这个概念?因为深圳是“全场景智慧”的标杆,从医疗到机场,从交通到气象,从电力到政务,这场智能化的变革正在涵盖各行各业的各种场景,在不同场景下,智慧变身为不同的面孔:在企业,它是岗位高效运转的帮手;在医院,它是抗击疫情的伙伴;在机场,它是科学规划的超级大脑;在城市,它是感知全局、一体协同的指挥官……
全场景智慧,是智能化的标杆和蓝图,之所以在2020年诞生,是时势使然。首先,是5G、云、AI、计算等技术走向成熟,5G的商用实现了网络覆盖和万物互联,云计算的成熟让我们可以像用水或电一样使用算力和AI能力,AI的发展让数据、算力和行业知识结合起来带来新的体验,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其次,是风云际会,历史将华为推向智能化变革的风口浪尖。全场景智慧第一次将主语交给了“人”,而非单一的技术,是5G、云、AI、计算等新一代ICT技术的大融合。而放眼业界,能同时跨越如此大的领域,且在每一个领域都是引领者的企业凤毛麟角。华为担当起这种技术大融合再赋能产业的重任。
于是,这个全场景智慧的新世界,就具有充分的宽度,涵盖城市、行业、企业,覆盖各种场景,用侯金龙的话来说,是“三化”:公共服务的智慧化,公共服务将从单一的模式走向差异化的服务模式,城市的每一个个体都能感受到自己的差异化需求;企业发展的智慧化,企业将借助智能化的手段,从现在支撑企业的发展,到进入企业的生产场景,从而实现全产业链的智能业务;城市治理智慧化,城市的治理从被动响应走向主动的感知和预测,能够更好地提升城市的综合治理效率与服务水平。
深圳市气象局与华为打造的智慧气象是一个很好的样本,“云+AI+5G”的技术大融合,与气象的行业知识深度结合,遍布全市的高清摄像机采集天空的云、雨、雾等图像数据,通过5G 实时回传到云上,再用AI 技术进行分析、预测。同时,云端训练好的模型又推送到边缘,让摄像机也能实时识别微雨、雾等细微天气变化,老百姓通过手机,可以随时随地了解自己周边的天气变化,展现出“技术融合-行业结合-智能变革-体验升级”的价值脉络。
回顾2020年,全场景智慧的新世界如星星之火,从深圳到成都,从福州到南昌,从长春到上海……已成燎原之势。
这幅全场景智慧的新世界画卷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背后都有一个“智能体”的强大支撑:智慧深圳的背后是“鹏城智能体”,智慧成都的背后是“蓉城智能体”,智慧福州的背后是“榕城智能体”……
今年初,华为对组织架构进行调整,Cloud & AI(云与计算BG)升至华为第四大BG,其目标是让云无处不在,让智能无所不及,共建全场景智慧。2020年9月24日,华为发布业界首次针对政企智能升级提出的系统化技术参考架构“智能体”。所谓智能体,是政企智能升级的参考架构,以AI为核心,以云为基础,通过云网边端协同,构建一个立体感知、全域协同、精确判断和持续进化的开放的智能系统。
“智能体”就是华为带来的最大作品,可以说集合了整个华为三十余年在ICT领域的技术实力和经验积累。以鹏城智能体为例,就实现以数据为基础,融合5G、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数据驱动的具有深度学习能力的城市级一体化智能协同体系。
更重要的是,智能体拥有持续进化的能力。回顾2020年,智能体在智能交互、智能联接、智能中枢、智慧应用四大部分都在加速迭代。
智能交互是智能体的“五官”和“手脚”,是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联接点,让软件、数据和AI算法在云边端自由流动。例如,今年5月,华为机器视觉带来的诸多下一代摄像机产品就如同智能世界的眼睛,是是千行百业迈向数字化转型、进入智能世界的重要入口。而华为在数据存储产品上的迭代,则让物理世界采集的海量数据更好储存,从而释放数据的潜力。今年5月,华为发布全新一代 OceanStor 存储 Pacific 系列,就以更高效、更可靠、更经济,实现高效存储场景的海量数据存储问题,构建起数字化转型的基座。
智能联接是智能体的“躯干”,实现无缝覆盖、万物互联,从而让应用协同、数据协同、组织协同。联接是华为的看家本领,以5G、F5G、千兆Wi-Fi为代表的新一代联接技术,让城市实现高速网络全域覆盖。
智能中枢是智能体的“大脑”和决策系统,具体来说,智能中枢包含一个混合云底座和三个使能:应用使能、数据使能、AI使能。今年5月,华为云Stack系列新品发布,这是去年底华为在内部整合公有云和私有云之后的一次重磅出击,让政企客户同时享受到公有云和私有云的好处,给客户提供在云上和本地部署体验一致的云服务,铸就智能中枢的坚实底座。而通过数据使能打通了城市数据孤岛,实现全域数据共享和流动;通过应用使能,让开发者轻松开发应用,让新老应用之间实现数据互通;通过AI使能,让AI技术和行业知识结合,助力各行业的业务创新和决策。其中,华为云ModelArts一站式AI开发管理平台,就是AI使能的重要工具,经过2年时间的打磨,历经3次迭代,在HUAWEI CONNECT 2020上推出的ModelArts 3.0以EI骨干模型、联邦学习、模型智能评估与诊断、高性能AI计算,可以让开发者可以更简单、便捷地在各行业中部署AI。
智慧应用是智能体的价值呈现,通过与客户、伙伴协同创新,重构体验、优化流程、使能创新。例如,在上海,原来共享单车乱停乱放是一大难题,如果安排专人巡查,难以配置足够的人力,现在市民可以用手机拍下单车违停照片上传到12345热线系统“报案”,系统用AI、大数据技术快速识别问题、自动通知相关工作人员及时处理。
据了解,目前智能体已经在超过600个场景落地,涵盖政府与公共事业、交通、工业、能源、金融、医疗、科研等各行各业。驶向全场景智慧的新世界,以“智能体”为舟。
当新基建遇到智能体,会发生什么?在笔者调研过程中发现,智能体正在新基建的大潮下,重构智慧城市,重构政企智能化。
其一,是从“点、线智能”到“面、体智慧”。正如华为云与计算Marketing部总裁石冀琳所说,智能升级是未来政企发展的主旋律,需要面向场景构建解决方案,智能体帮助政企从“点、线智能”进化为“面、体智慧”,把云、计算、AI等多种单点技术有机结合起来,走向一体化协同。是的,智能体早已经超越了智慧大脑等类似的概念,它不再是某一个体的单一智能,也不同于传统智慧城市若干功能的简单叠加,而是将城市和ICT技术当做一个整体来看待,融合众多技术和丰富行业应用,是能感知、会思考、可进化、有温度的智慧生命体。
以鹏城智能体为例,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民生服务“一城畅享”、公共安全“一体联动”、市民服务“一网通办”等等,数据孤岛被接通,烟囱式的业务系统被打破,智能下沉到城市中方方面面的要素和个体,城市全要素实现融会贯通,于是浑然一体的智能体带来浑然一体的智慧城市。
其二,是从封闭到开放的生态体。智能体不是华为一个人在战斗,而是华为与产业共生、共创、共享的平台。站在产业的角度,智能体这个开放的生态系统带来软件与服务、边缘计算两大机会点。华为云将应用软件与服务生态完全开放,为软件与服务领域带来巨大机会。华为预测,未来五年,软件与服务全球空间会高达1万亿美金。同样在边缘计算产业,华为的边缘计算产业生态完全开放,伙伴的设备可借助IEF接入智能体,与鸿蒙生态互通,享受智能升级带来的红利。未来五年,边缘计算全球空间高达5000亿美金。
其三,是从技术的部署到技术赋能下的以人为本。智能体的核心是“智能”,更是“体”,它就像人体一样,有大脑、躯干、神经、五官、手脚……正因为这样,智能体改变了数据的入口和流向,不再仅仅是自上而下,而是也可以自下而上,数据从四面八方采取、汇聚,百川到海,让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互相映射。智能体的核心更是“人”,它支撑下的智慧城市,是以“人”为本,聚合政府、企业,包括城市中的每一个人和社会各界的协同努力,从数字化迈向全面的智慧化,即“全场景智慧”。
正是因为这诸多的不同、变革,智能体在推出后斩获了多项大奖,如获得2020世界互联网大会专家与评委的一致肯定,荣膺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奖。
从城市到数字城市,从数字城市到智慧城市,再到全场景智慧化,是让城市里的每一个人过上幸福生活;从单项技术到多种技术的融合再到浑然一体、以人为本的智能体,技术不再高高在上,不再枯燥,而是真正应用到人们的场景中,让所有人都能受益。
随着5G的普及,5G、云、计算、AI、行业应用这五大技术、五大机会史无前例地汇聚到一起,而智能体就是这“5机”的交汇点。展望未来,在新基建大潮中,以智能体为舟,全场景智慧的新世界也将驶向更加美好的纵深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