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行

连线出行

公告

文集

汽车(126)

统计

今日访问:99

总访问量:328783

“BAT”争夺“蔚小理”

2022年09月09日

评论数(0)

文/周逸斐

编辑/周晓奇

汽车云,成了巨头新的必争之地。

9月6日,在2022智能经济高峰论坛上,百度智能云首次发布了汽车云,针对汽车领域正式推出车企集团云、网联云、供应链协同云等“三朵云”。

至此,BAT、华为、字节跳动等巨头争夺“蔚小理”们的号角,也吹响了。

10大新能源车企,我们服务了5家,包括蔚来、理想这些造车新势力。”百度集团执行副总裁、百度智能云事业群总裁沈抖在现场提到。

为何沈抖在大会现场特意提及新能源车企?这里其实涉及到汽车云的市场环境变化。

随着自动驾驶行业越来越“卷”,尤其是对于蔚来、小鹏、理想等这些头部造车新势力们推出的新车型,都已经进入了激光雷达时代,数据量以指数级别累加,对云的需求也已不满足于仅数据存储本身。因此,造车新势力们对智能汽车云的需求也越来越旺盛。

于是,这一情况下,哪家汽车云厂商拿下的新能源车企越多,就意味着其在汽车云市场抢到的蛋糕就越多。

汽车云是块肥肉。《2021年中国汽车云市场追踪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汽车云市场规模达335.2亿元,到2026年将增长到882.9亿元。各大互联网巨头自然不会无动于衷,于是便有了腾讯、百度、字节跳动等玩家的争相涌入。

入局者变多,竞争也格外激烈。分析机构沙利文联合头豹研究院发布的《2021年中国汽车云市场追踪报告》显示,华为云、百度智能云、阿里云、腾讯云这四家企业的云服务,已经占据中国汽车云将近70%的市场份额。未来的汽车云大战,很有可能会在这几家企业中展开。

若认为智能汽车是国内互联网公司竞争的新浪潮,汽车云可看作进入这一市场的门票,只是这一入场券不好抢到,较早一批尝试上云的车企,在创新路上问题频发。汽车云市场要走向成熟,还需很长时间。

1、汽车云成了新的“必争之地”

在巨头纷纷入局的智能汽车市场,一场围绕智能云展开的圈地运动已经开启。

“上云是自动驾驶从开发到商用的必由之路”,在安永编写的《智能汽车云服务白皮书》中,也旗帜鲜明地认同了这一观点。这也不难理解,汽车会是下一个智能终端,但汽车上的自动驾驶模型训练极度“吃”算力,云计算是最具性价比的选择。

国内汽车行业在加快智能技术迭代,云变得不可或缺了。

但对传统车企而言,自建云计算基础设施,不仅需要巨大的前期投入,后续成果能否尽如人意也是个未知数,何时可以拉平成本也尚未可知。因此,与第三方云厂商合作,市场确定性更高同时风险也相对小一些。

而对智能产品持续进化属性提出新要求的造车新势力来说,数字化越快,越能争取市场主动权,其必然也会选择云框架。

不过,和其他行业需要的云计算能力不同,汽车云服务的需求比较特殊,它需要特定的数据处理和算法积累。另外,云服务厂商最好在自动驾驶领域,有自己的技术和探索,这样能和主机厂共同进行数据处理时,也有一定话语权。

百度、华为等科技公司恰好满足了这一需求。对于这些科技巨头们而言,提供汽车云服务,既能成为智能汽车行业里的基础设施供应商,也恰好是自身擅长之处。

百度智能云虽然最近才官宣汽车云,但其实已经是汽车行业的老玩家了。如今特意成立汽车云,更多意义代表百度计划要用更有体系、更有组织地来打这场仗。

早在十年前,百度创始人李彦宏便看到了自动驾驶背后的市场,并义无反顾花重金杀了进去,巧合的是,那一年百度其实还推出了“百度开放云”。大致算下来,百度在汽车业务和云计算方面的“从业经验”都将近十年了。

背靠主机厂好乘凉。百度智能云业务在交通、汽车等领域的表现,就与百度在自动驾驶、智能车联等方面的布局密切相关。

因此,在汽车云服务领域,百度汽车云已经抢到不少蛋糕。《2021年中国汽车云市场追踪报告》调查显示,百度智能云在国内汽车云市场(IaaS+PaaS)份额能以13.7%的占有率,排在第三。

市场排名第一的,则是在汽车领域里布局最广的华为。除了不亲自造车,华为几乎涉及了智能汽车的方方面面。

华为早在2013年就成立了车联网业务部。2018年,发布了OceanConnect车联网平台和移动数据中心解决方案。而后第二年,华为遭遇美国制裁后,便将很大精力押注在汽车赛道上,比如正式成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另一边,2017年成立的华为Cloud BU,也一直加大在汽车行业的投入,并提出“5+1”的行业解决方案,基本可以覆盖一家车企数字化转型的各个环节。同时华为智能车云服务与华为消费者云服务,都是华为云的服务对象,“云云协同”的这一操作,也是用来提高华为云服务汽车产业的全局能力。

图源华为云官网

如此布局,华为能够在一众汽车云服务大厂中突出重围,也并不奇怪了。

《2021年中国汽车云市场追踪报告》统计的是,华为云占国内汽车云市场份额第一,服务领域涉及了仿真模拟研发、自动驾驶、车联网、数字化营销等多个领域。

除了百度和华为,腾讯云、阿里云等老玩家在汽车云的布局也动作不断。

最新的动作是,今年6月,腾讯云发布了专为智能汽车行业定制的一站式云解决方案“腾讯智能汽车云”和覆盖云管端全方位的“腾讯一体化汽车安全方案”;8月,阿里云和小鹏汽车合建了国内最大的自动驾驶智算中心“扶摇”。

不过在BAT中,腾讯云在汽车这一垂直领域,属于起步较晚的一员。腾讯云虽早就成立,但其落地的第一个垂直领域是游戏,游戏之后,腾讯云又瞄准视频直播领域,直到2017年腾讯才正式成立腾讯云汽车事业部。

字节跳动虽最晚入局者,但去年刚踏足汽车云业务时,便喊出计划在2023-2025年“整体营收追赶腾讯”的豪言。时隔一年,与其他科技企业的触达深度相比,字节跳动目前还处在相对早期的阶段。

2020年,字节跳动B端业务在汽车领域的首个动作就是组建车联网团队,之后又推出了“火山车娱”车联网应用,后者虽与吉利、长安等车企达成了合作,但仅能提供车载内容生态方面的娱乐体验。

汽车云成为科技巨头新的“必争之地”,未来的排位赛之争也将更为激烈。

2、巨头们怎么抢蛋糕?

在汽车云这个巨头盘踞的赛道上,“BAT”和华为四家都有自己的入场逻辑。

汽车云的客户市场很清晰。一类是尽快实现传统业务流程的数字化转型,提高业务运营效率的传统车企,另一类是追求智能化的新能源车企。于是,汽车云行业也呈现出这两方面的市场布局。

百度的做法,是给车企建设数字化底座,覆盖整车研发、生产、交付、营销等全部流程,同时为车企提供在自动驾驶和智能座舱层面的智能云解决方案。此外,在供应链方面能够打通车企和上下游合作伙伴的数字化系统。

这也便有了针对汽车行业,百度云推出的三朵云,包括集团云、网联云和供应链协同云。但不同的云,满足的主机厂需求也不相同。

吉利等传统车企主要使用集团云,后者能为车企建设数字化“大脑”,满足从整车研发、生产、交付、营销等全部流程的数字化需求。传统车企的需求恰好是让原有的生产系统上云,建设自己的数字化底座和智能化应用。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吉利与百度的合作,吉利所有“场景”都在百度提供的这朵云上了。

百度网联云更符合蔚来等造车新势力的需求。前者能为汽车提供自动驾驶和智能座舱层面的智能云解决方案等。而新能源车企在车机内容升级、车辆运行过程中的云端连接,正好会产生大量新增的云服务。

跟百度不一样,华为是一个软硬件一体的公司,因此,华为汽车云能满足客户更多层面的需求。

华为有硬件参与的技术和经验,对于汽车企业本身硬件参数的调教和后台数据与算法之间的配合更了解,这对于许多进阶智能化、高端化的传统车企来说,有极大吸引力。

比如,华为推出的HUAWEI Inside模式,核心就是华为提供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包括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激光雷达等一系列服务。

图源华为官网

不过,盘点目前与华为合作的车企客户会发现,华为汽车云主要的服务对象,更多还是自己参与或者重度参与的品牌,以中小传统车企为主。

和百度、华为不同,腾讯既不造车,也不会做硬件,而是锚定汽车云专门打造“基础设施”,做汽车行业的数字化助手,为车企提供数字化的解决方案和云服务。

今年6月,腾讯发布了行业首个专为智能汽车定制的一站式云解决方案——腾讯智能汽车云,显然是瞄准了智能汽车需要更强劲的云计算能力做支撑这一需求。

从手机到汽车,腾讯一直用“吃软不吃硬”的打法。移动互联网刚兴起时,创始人马化腾也未做手机,原因是手机并非腾讯特长,腾讯会更关注手机里面的服务,利用硬件设备去发挥独特的体验。到了汽车,腾讯依旧选择坚持这一逻辑。

当下,在车云一体化方面,腾讯通过“连接”已经初步形成一套完整闭环和底层基座。比如在车端,有智慧座舱TAI、智驾地图等产品;在云端,有智能汽车云等产品。目前,蔚来、东方、一汽等车企都与腾讯云有合作。

和腾讯一样,阿里也坚决不碰硬件,并且同样瞄准智能汽车上的软件。只不过,阿里盯上的是操作系统。

阿里早在2014年就研发了车载操作系统“斑马智行”,并在一年后,率先搭载到上汽荣威RX5车型上。在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车载操作系统代表智能汽车的“大脑”,是最核心的入口,阿里就是在抢占这个入口。

布局车载系统,其实是为整个阿里的操作系统服务。比如今年钉钉联合“斑马智行”开发了车载版钉钉,并率先在上汽飞凡智能汽车上线,如此一来,出行和办公的操作系统就结合在了一起,能打通更多流量口。

和华为类似,阿里云在汽车领域的合作客户也主要是与自己深度合作的传统车企。

华为、腾讯、阿里巴巴、百度等科技巨头,都看好汽车云市场,但谁最终拿下的车企越多,谁才有可能在汽车云市场争取更多主动权。

3、下个时代的门票,并不好抢

《2021年中国汽车云市场追踪报告》显示,中国汽车云IaaS+PaaS应用场景规模由2017年的15.7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118.8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到了65.8%。

尤其从去年开始,小鹏、蔚来、理想、上汽、广汽等车企都推出了搭载激光雷达的旗舰车型,高阶辅助驾驶也在激光雷达的加持下,集中上车。这些设备都需要处理大量数据,不能单靠车机芯片完成,大部分还要上传云端处理。

再加上很多新能源汽车的智能车机系统,刚刚推出时并不成熟,后续还要通过OTA等方式升级,这意味着单纯靠车机系统解决未来的用车和升级需求,并不现实。

因此,当下有不少汽车的智能车机系统,大都把云平台作为技术支持和系统依靠,汽车变成了云服务的最终展示终端。

图源华为官网

“智能汽车将带来一场时代性变革,和功能手机到智能手机的转变一样,汽车需要有更强的计算、网络和交互能力,它不仅是一辆车,也将是信息的智能载体。”若按照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的这一判断,汽车云就是进入下一新时代的门票,显然是科技巨头不容错过的大市场了。

理想是美好的,可现实是骨感的。

比如,最早一批搭载车载微信的理想汽车,发现用户对车载微信的接受度不高,便搁置这一应用,将其放进应用商店,供用户自行下载。

其实,大车企在与供应商合作的时候,往往心存戒备,并非完全开放。

从目前与阿里合作的车企名单就能看出,斑马智行在开拓新客户方面的进展并不顺利。除了一汽大众之外,其整车合作伙伴均为上汽集团关联的品牌,比如上汽荣威、斯柯达,以及与阿里合资的智己汽车。

这就是科技巨头和车企之间合作的“微妙关系”。

实力较强的主机厂都不希望被“喧宾夺主”,而巨头不论从营销力还是影响力上,都非常强劲,这会让一些头部车企在合作的过程中有所顾忌。华为的长期合作车企大多为与自己有合作的车企,也是这一原因。

另外,车企与云服务平台间的数据标准不统一问题,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汽车云行业的发展。

多方因素影响下,当下车企和平台间的通信协议还没有完全统一,并且缺乏数据交互接口标准。数据标准不统一,会一定程度上影响汽车云平台的服务,进而影响车企的数字化转型进程。

保证数据信息的安全性,也极大考验云计算厂商的能力。

随着汽车产业朝“新四化”方向发展,智能汽车会产出的海量数据会呈几何级上升,作为储存、处理数据的汽车云,自然也成为数字风险的集中隐匿点。

近年来,有关云服务厂商泄露用户资料的新闻,接连发生,其中不乏阿里云等头部云厂商的身影。

2021年,阿里云被曝将用户留存的注册信息泄露给第三方合作伙伴。对此事,浙江省通信管理局特意下发官方文件,明确指出阿里云在未经用户同意的情况下,擅自将用户留存的注册信息泄露给第三方合作公司,责令其进行改正。

在数据安全越来越被重视的今天,云计算平台“事故”却层出不穷。若类似情况发生在智能汽车时代,后果不堪设想。

如今,巨头们已经纷纷入场,但战争也只是刚刚开始,未来面临的挑战和竞争将更多。所谓兵家必争之地,往往伴随着的是残酷的角逐和技术的创新,能不能深入到行业里,真正抢到蛋糕,就要看未来它们的综合实力了。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连线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