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印象设计

在乌特勒支老运河见证一座城的缩影

2023年03月23日

评论数(0)

古往今来,运河承载着人类互联互通、共享资源的美好愿望。它不仅改变了沿线城市发展的命运,如今也成为流动的文化遗产,成为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载体。随着运河文旅日渐得到多方的重视,展开一系列的活化运河措施,我们不妨也可以纵观全球,探探国外是如何重新激活运河的魅力。

在荷兰第四大城市乌特勒支,有一条长达900年历史的老运河,在不同时期都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履行完其作为航运、商贸的历史作用后,乌特勒支运河借助城市载体,通过生活营造、功能营造、活动营造实现运河文化的活化,形成持续吸引力。逐渐与城市融为一体的老运河,打造成市民欢聚的线性空间,沿岸的多重功能设置,为老城区带来活力,激活城市的灵魂。



11世纪亨利五世获得乌特勒支的城市特权,开挖了老运河,建立了城市内港系统,在码头上,建造了仓储设施和包括房屋在内的主要街道。在防御洪水的基础上,确保了航运业直接进入城镇腹地。自此,乌特勒支依靠航运便利逐渐成为了荷兰北部的重要贸易中心。

乌特勒支旧运河南北向贯穿老城区中心


1275年,运河防护工程进一步升级,城市闸门系统建设完毕,老城运河水位变得恒定可控,于是路面以下的沿河岸两侧建设了很多货仓码头。1579年,荷兰北方七省缔结了乌特勒支同盟,联合反抗西班牙的统治。由于宗教组织与权力的激烈冲突,导致了乌特勒支城市贸易逐渐封闭,商业和城市的发展长期停滞,运河亦处于废弃边缘。


1960 年的乌特勒支的护城河



威廉·奥本诺斯 1883 年的油画中的旧运河


乌特勒支老运河的最大特色是运河水面低于街面5米,沿岸遍布码头和地窖,河岸与水面基本平齐,因此形成了独特的码头景观,这在运河多如牛毛的荷兰依然很少见。自20世纪以来,乌特勒支老运河开启改造,逐步成为城市生活中心。沿岸随处可见的中世纪建筑里,不仅植入了商业功能,还融入城市服务,共同形成新的城市魅力。







 运河两岸已有数百年历史的砖结构的码头和巨穴似的地窖,如今成为是市民悠闲聚集地。直接悬于河面上地窖入口,也成为最具打动力的店面展示空间。老运河狭窄的码头上随处可见各类高大的树木,与堤岸两旁的古建筑相映生辉,逐渐模糊了与陆上空间的界限,形成了一种曲径通幽的独特运河景观。







老运河上各式的游船,早已摆脱了交通货运等基本的用途,运动健身、会议沟通、聚会交友等在运河的船上随处可见。游船也成为了解乌特勒支老城区错综复杂街道肌理、感受乌特勒支魅力最受欢迎的方式。







运河两岸设有专门规划的规整的滨河步道,其中光之路是乌特勒支打造的一条现代艺术与滨河历史建筑相结合的光影游线。灯光设计方案是由软件设计师、室内设计师、灯光师、艺术学院学生等国内外各领域顶尖团队设计比稿后,甄选出的最具创意、最有意义和代表性的作品。每当夕阳西下,从建筑到水面都化身为艺术光雕,吸引游客进一步了解这座千年古城的新魅力。




后记

新生的乌特勒支运河塑造了城市的结构,文化生长在城市的市井之中,通过临水而居的生活场景营造,打造现代与传统完美融合的城市空间场景。随着运河文旅不断被重视,运河已不再是分割城市空间的界限,而是陆地交往空间的另一种延伸。


END


本文由空间印象撰写整理,部分图文来源于

丈量城市、活水沙龙、荷兰旅游局及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空间印象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