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印象设计

保护城市印记重现老建筑华彩:天津第一热电厂旧厂房改造

2020年05月28日

评论数(0)

面对城市更新项目如何通过对城市的探索和重新解读思考城市与建筑的关系,重现老建筑的华彩从而推进和改变一座城是空间印象一直在思考并当成我们的职业使命的事情。


▲山西省太原市交电总公司敦化北仓库


看着眼前这一些50年代的老仓库、老厂房,这是历史文脉的体现,是当之无愧的瑰宝。我们决定要把老建筑通过我们的一体化设计成功地向文化商业转型


于是,太原首个文创商业街区,首个大型三旧改建项目,集创意办公、餐饮、零售、文化、休闲、娱乐等为一体的文化型商业综合体——“良仓1954”呼之欲出!


▲改造前后对比


在天津南开区,七十年代建造的市皮革技术研究所的老厂房也是我们的改造对象。


为了存留老厂房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空间印象将项目定位为创意文化产业园,空间印象提出关键词——文化、展示、创意、休闲、餐饮,希望在改造时续写建筑文化历史;同时引入自然、创意元素,打造天津创意产业地标。


▲改造前后对比


同样在天津还有着这样一片废弃的老厂房,它像一块被尘封的城市记忆,是改造或新建?都是这座城市对待逝去历史的态度。


它就是今天我们要给大家介绍的就是——天津第一热电厂改造项目



01

光阴的故事


项目背景

始建于1937年的天津第一热电厂位于天津市河东区六纬路,处于城市中心区,紧邻海河,是天津市最大的热电联产企业。如何保护这座城市印记,保留这里属于一代人的生活记忆?对天津第一热电厂产业建筑遗存改造再利用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天津第一热电厂改造前


从18 世纪的柳墅行宫,到 19 世纪的武备学堂,到 1937 年的天津发电所,这片老厂房在流淌不息的海河面前一次次改变着面容。


天津第一热电厂的历史变革


▲热电厂在历史中的一抹剪影


在2011年之前,这里还有座高大的烟囱直冲天际,下方则是天津第一热电厂。


▲老厂房实景图


2014年,随着烟囱被拆除,老电厂也正式“寿终正寝”。

2016年,中国金茂以41亿收购该地块。


▲天津第一热电厂改造前


▲天津第一热电厂改造后


02

转化,再次"发电"


品牌策略

让旧建筑拥有生命,在新时代转化角色,再次“发电”,继续点亮天津的夜空,熠熠生辉。


品牌策划团队从电厂的工作原理中提取出“转化”这条故事线,以延续热电厂的城市记忆。


发电厂语境下的转化,意味着将煤转变为热和电;而植入到城市更新的语汇上,转化,意味着将老厂房转化为集生态、文化、教育为一体的多元商业综合体


在整体设计策略上均以尊重建筑现状”为目标,尽可能保留老建筑的原始结构美学重塑老建筑的历史价值,从而创造出新的商业价值,建设河东区品质文化生活中心,成为天津市的城市新名片。


▲改造设计模型


03

修旧如旧, 新旧并置


建筑设计


保留热电厂原有的历史印记,尽量保持建筑本来的风貌,将文章做在新旧建筑的结合处,采用玻璃盒的方式过渡和承接新旧部分衍生出历史与现代的交错,也尽可能的减少对老建筑的遮挡,向外界最大限度的展示老厂房的砖墙纹理,以及壮美的室内空间结构。


▲“玻璃盒”新旧连接处侧面图


▲“玻璃盒”新旧连接处正面图


▲改造后面向海河的立面图


▲改造前老厂房侧面实景图


▲改造后老厂房侧面效果图


除了关注建筑本身,团队还将视线转向室外空间。

同时,结合老厂房顶部层层错台的结构,在汽机厂房办公楼打造屋顶花园、在锅炉房制高点设置观景平台,人们可以在此观赏海河美景。



04

以商业思维挖掘历史IP


室内空间设计


天津金茂汇的商业设计策略以建筑策略为基础,也对老厂房部分、新建部分和新旧结合部分的空间特征采取了量体裁衣的设计方案。

该项目将以“转化”为主题,改造成为一个工业空间转化成的生态、文化、教育的多元综合体,成为“天津金茂汇”。


项目改造剖面图


在保留富有价值的建筑构件和结构体,如煤斗、钢屋架、砖墙等。室内设计依据厂房原有的空间形式及特色,加强工业遗产特征的展示和保护,创造独具特色的工业风格。


▲煤斗分析图


▲室内连接部分效果图


同时在商业空间中融入教育意义,把老厂房的发电过程通过一些互动装置表现,为当地居民唤回一些历史记忆,把能源供给转变为精神供给,再次点题“转化”这个设计概念。


▲室内空间改造前


▲室内空间改造后


自上世纪中叶以来,天津第一热电厂为天津市及周边省市的供电、供热做出了巨大贡献。它记录了天津产业的发展历程,以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和精神价值构成了天津城市历史的印记。面对“退役”,它该何去何从。


我们很欣喜地发现,退出历史舞台的旧热电厂,并没有退出人们的视野。华丽转身后的天津第一热电厂已然变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典范。如何恰当的进行改造,让它既能够承载新的城市功能,又能保留文物建筑的历史记忆,对建筑师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挑战,也是极大的价值体现。


本文由空间印象整理

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UEDmagazine

本文仅供分享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空间印象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