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财经向善

向善财经

公告

文集

财经(123)

统计

今日访问:1562

总访问量:3322579

股价高点处,解禁超300亿市值!沪农商银直面减持压力

08月20日 15:14

评论数(0)

文:向善财经

就在最近,沪农商行(SH:601825)正式公布了2024年半年报。

报告期内,沪农商行实现营收139.17亿元,同比增长0.23%;净利润为71.43亿元,同比增长-0.11%;归母净利润为69.71亿元,同比增长0.62%。

怎么评价这个增速表现呢?只能算是一般般。尤其是和过去相比,现在可谓是放缓了许多!

不过正常来讲,在当前银行业整体息差收窄的背景下,这好像也没什么。

但问题是,沪农商行在8月19日迎来了一波巨额解禁。主要涉及到发行前按序合计持股超过51%的股东和持股超过5万股的公司内部职工股。此次解禁估值,接近300亿元!

而巧合的是,现在沪农商行的股价,就算放到历史表现里也算是中高水平了。

所以这就使得不少投资者担心,在巨额解禁后的一段时间里,沪农商行可能引发巨额减持。

但如今,沪农商行又交出了这么一份增长放缓的成绩单,这不让人更想减持了吗?

或许是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上海农商行在近期的投资者交流活动中表示,内部职工股在本次解禁中规模占比较小,公司前七大股东均为战略投资股东,长期看好公司的经营发展,解禁后减持压力不大。

但是这种口头上的心理安慰,又如何能消解资本市场担忧的情绪呢?

所以一切的关键,还是要看沪农商行到底有没有值得长期持有下去的价值……

有喜有忧的半年报,能扛住减持的潜在风险吗?

判断银行的价值,无非就是从成长性、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和安全性等几个方面来判断。

先来看成长性,虽然现在沪农商行的营收增速只有0.23%,但就算是这么个营收表现,很大程度上还是由非利息净收入在撑着。

同期,沪农商行的利息净收入同比下滑2.61%,非利息净收入增长8.86%,这才撑起了总营收的增长。

如果只是这样倒也没什么,但问题是,在非利息净收入中,沪农商行稳定经营的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是下滑的,同比下降17.39%。真正挑起大梁的是,包括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资产处置收益和其他收益等在内的“其他非利息净收入”,为24.91亿元,同比增长29.41%。

要知道,这些个收益,基本跟沪农商行的主营业务表现关系不大,更多是随着外部市场环境的波动而变化,偶然性和不确定性极强。就像同期沪农商行的资产处置收益达到了5.43亿元,主要就是靠“偶然”获得了房产征收补偿收益,所以这块收入很难作为沪农商行成长性的体现。

而且说起投资收益,同期,沪农商行的金融投资总额达到了5183.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91%。对应的,“其他债权投资”的规模最大且增长较快,为2746.8亿元。

其中,风险较高的金融债券又占据了“其他债券投资”的一半,为1434.92亿元,大有一种偏爱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倾向……

再来看盈利能力,这算是沪农商行相当弱势的点了。

受息差承压影响,天眼查APP显示:今年上半年沪农商行的年化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1.89%,同比去年的13.07%,下滑明显。净利差为1.5%,同比下滑0.17%,净利息收益率为1.56%,同比下滑0.16%,整体获利能力相当一般。

不过好一点的是,同期沪农商行的不良贷款率较上年末持平,为0.97%。并且在最有可能向不良贷款转化的“关注类”贷款方面,也只是环比增长了2.76%,这说明其资产质量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和稳固。

同时,其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也达到了14.68%,较上年末增长了1.36%,未来的成长空间和估值水平无疑是更有资产底气的。

唯独需要关注的是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同期为372.42%,较上年末下滑了32.56%。

虽然整体符合监管标准,但由于拨备覆盖率,是实际上银行贷款可能发生的呆、坏账准备金的使用比率,所以一般情况下,拨备覆盖率越高代表坏账损失计提越充分,那么反之则就有些需要关注了。

另外,正常而言,不良贷款率上升,银行需要计提的拨备就会增多,利润就会在一定程度上被侵蚀,反之则会提高获利能力。据此前民生证券测算,拨备覆盖率每下降1个百分点,可提升银行利润增速约0.5个百分点,所以拨备覆盖率也被行业冠以了“利润调节器”之称。

那么现在沪农商行的不良贷款率没有上升,但拨备覆盖率却出现了大幅下滑,这是不是意味着,其仅仅0.62%的利润增长表现还是靠调节而来的呢?

如此一来,如果单看经营表现,,今年上半年的沪农商行其实颇有种亮点与痛点并存的意味,长期持有价值也不是那么的突出。或许正因如此,其才祭出那一招中期分红的杀手锏。

但从长远来看,这只能治标不治本。如果核心价值得不到提升,那么面对正处在上升期的沪农商行股价来说,解禁后的大额减持风险,还是会持续高悬在沪农商行的头顶……

大行下沉、零售退潮,重回“对公”成为最优解?

公开资料显示,上海农商银行(股票简称沪农商行)成立于2005年8月25日,是由国资控股、总部设在上海的法人银行,同时也是由234家农村信用合作社整体改制成立而来的省级股份制商业银行。

其实从这个出身和定位就不难预料到,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以沪农商行为代表的农村商业银行们,势必要面临国有大行们下沉县域市场挤压的生存困境。

所以面对这场“生存保卫战”,不少农商行们都选择了零售转型,以扩大客群来应对挑战。在这方面,沪农商行算是较早一批发力零售金融的玩家,并且还表现得不错

天眼查APP显示:今年上半年,沪农商行的个人客户数(不含信用卡客户)2390.54万户,较上年末增加65.94万户,增幅2.84%。零售金融资产(AUM)余额7735.37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76.55亿元。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在当中1858.03亿元的个人贷款余额(不含信用卡)里,房产按揭类贷款余额,虽然环比下滑了2.82%,但整体仍达到了990.59亿元,占比约为53.31%。

对此,如果从发展的角度看,沪农商行这个零售金融业务,整体其实是在向好,向着更良性的业务结构转变的。但是如果从投资的角度讲,虽然现在房地产业已经迎来了政策猛药的加持,可经济刺激效果到底如何,尚且等待后续的验证。

至于个人非房产类消费,在当前的宏观经济缓慢复苏的背景下,长远来看有想象力,但短期内却恐怕难以实现突破。

换而言之,沪农商行的零售金融业务,其实存在着相当明显的增长不确定。

不过客观讲,这不是沪农商行个别的问题,而现在以零售战略为重点的银行玩家们,整体面临的问题。

有上海证券报统计,平安银行在2023年的零售金融营收负增长6.65%,而零售金融对净利润的贡献占比由2022年的43.6%大幅调整至2023年的11.9%;2021年启动“新零售”战略的中信银行,虽然在2023年零售银行营收占比已上升至42%,但业务税前利润为159.35亿元,较2022年下降了8%。

至于被称为“零售之王”的招商银行也未能幸免,报告期内零售金融业务税前利润999.13亿元,同比增长了6.09%,占集团税前利润的56.57%,同比下降0.47个百分点。

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对公业务又成了平安、中信和招商等一众大行们激战的重心。

在这方面,沪农商行的对公业务表现就有些喜忧兼具了。同期,其公司客户总数为34.6万户,较上年末增长0.48%;对公贷款余额4776.9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56.76亿元,增幅5.68%,郊区对公贷款余额占比达62.01%。

乍一看还不错,但问题是,同期沪农商行的普惠小微企业客户数量增加了0.14万户至5.17万户,对应的全行公司客户数量却也仅增长了0.17万户,这就意味着同期增长的“非普惠小微”客户仅为0.03万户。

也就是说,沪农商行在对公业务客户的支持能力和服务水平,可能还存在着些许不足。

事实上,相较于更具创新性的零售业务,对公业务客户则更为保守,更加看重银行的社会影响力、资金规模等硬性指标,在这一点上农商行们天然地就处于劣势。

而且老实讲,沪农商行在风控方面,也确实差点意思。

去年六月,上海农商行接连收到多张罚单,合计罚款1160万元。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包括:房地产贷款贷前调查不尽职;个人消费贷款违规流入资本市场;流动性风险管理不审慎;提供虚假的的统计报表;并表管理不审慎;违规提供政府性融资等19项。

此外,在今年4月,据官方消息,上海农村商业银行下属北京房山沪农商村镇银行原董事长刘勇、原行长刘波涉嫌严重违法违纪。这无疑是在某地村镇银行爆雷事件后,更加触动刺激着沪农商行客户们敏感的神经。

如此来看,无论是零售业务还是对公业务,沪农商行其实都已经有所布局,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可惜就是这份成绩还不够好、不够稳定,所以才有了现在业绩基本盘的乏力。

那么如何破解这道增长难题,无疑就成了当下上海农商银行董事长徐力、行长顾建忠两位金融老将所需要尽快回答的市场关键问题了……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公司法定披露内容和已公开的资料信息,展开评论,但作者不保证该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及时性。另: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与否须自行甄别。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向善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