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财经向善

向善财经

公告

文集

财经(123)

统计

今日访问:946

总访问量:3321851

巨额解禁2.41亿股之后,东鹏饮料的大股东们会跟着减持吗?

05月29日 20:51

评论数(0)

文:向善财经

不知从何时起,解禁成了广大散户投资者们最不愿意听到的消息之一。

倒不是说解禁有多可怕,而是解禁之后的股东减持就像狼来了,谁也不知道狼会不会来、什么时候来?这种未知的等待和担忧最是影响股价走势。

不过无论怎样,“中国能量饮料第一股”的东鹏饮料,在最近终究还是迎来了大股东们的巨额解禁。

解禁2.41亿股,解禁市值超500亿元,解禁比例为60.18%,占流通股比例151.15%。

消息一出,资本市场是直接炸开了锅,不少投资者们也纷纷开始担忧了起来。

毕竟,一方面此次东鹏饮料的解禁规模庞大,远超当前流通股比例,这本就有可能给市场带来一定的抛售压力,从而导致股价的明显波动。

另一方面就是大股东们也终于有了减持套现的机会。尤其是东鹏饮料,在去年就已经上演过一场解禁后就快速减持的戏码。

这着实不得不令广大投资者们担心解禁之后的“狼来了”的故事……

巨额解禁之后,大股东会有减持动作吗?

老实说,如果回顾东鹏饮料股东们的减持之路,你会发现投资者们的担心还真不是多余的。

去年5月29日,东鹏饮料完成了上市两周年以来的首发限售股解禁,共计83260857股,占公司总股本 20.8147%。

然后紧接着在第二天,包括鲲鹏投资、蔡运生、李达文、东鹏远道、陈义敏、彭得新、黎增永、刘美丽、东鹏致远、东鹏致诚、刘丽华、蒋薇薇、卢义富在内的13名股东及董监高管们便毫不含蓄地搞起了组团减持。

计划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和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公司合计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8.9352%。如果按东鹏饮料当天的收盘价167.3元/股计算,本次减持总金额约为60亿元。

这“壮观”场面,知道的投资者,或许明白这只是管理层单纯地财务套现;不知道的,恐怕还以为东鹏饮料的内部或经营管理出了大问题,连高管们都要跑路了呢……

毕竟其中带头减持套现的,正是东鹏特饮创始人林木勤的家族成员。

在13名减持股东中,减持规模最大的是鲲鹏投资,减持规模占总股本不超过5.8595%,排在第二位的是东鹏远道,减持规模不超过0.7825%。

根据此前年报显示,前十名股东中,林木勤、林木港、林戴钦为公司董事;林木勤与林木港系兄弟关系,林木勤、林木港与林戴钦系叔侄关系;第三大股东鲲鹏投资的有限合伙人林煜鹏系控股股东林木勤之子,股东陈海明、鲲鹏投资的有限合伙人陈焕明、东鹏远道的合伙人陈韦鸣系兄弟关系,而陈海明、陈焕明、陈韦鸣系股东林木勤之配偶陈惠玲之兄弟。

很明显,从股东关系来看,减持最多的鲲鹏投资背后主要是林家,减持第二多的东鹏远道的背后是陈家,基本也可以看作是东鹏特饮创始人林木勤家族,陈林两家此次合计拟减持6.642%。按当天收盘价算,创始人林木勤家族套现金额约为44.45亿,为此次减持的主要对象。

那么回到现在来看,在此次巨额解禁后,东鹏特饮的股东们还会不会减持呢?

目前可以观察到的结果是,有股东似乎已经做好了减持准备。

虽然从新国九条开始,到5月24日称为“史上最严减持新规”的《减持管理办法》《持股变动规则》落地,几乎都让上市公司大股东减持的难度上升了。但老实讲,这些限制条件对于东鹏饮料来说,却可能没有太大影响。

因为哪怕现在减持与股价、分红挂了钩,但在股价方面,相比于发行价时的46.27元/股,现在东鹏饮料已经达到了220.95元/股,绝对算不上表现低迷。至于业绩或分红方面,东鹏饮料或许略有瑕疵,但整体也绝对算是极其亮眼的存在。

天眼查APP数据显示:2023年,东鹏饮料实现营收112.63亿元,同比增加32.42%,首次突破百亿大关;归母净利润20.4亿元,同比增长41.6%;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2.81亿元,同比增长61.95%。

按ROE算,同期东鹏饮料为35.82%,已高于贵州茅台的34.19%,并且其近五年来的ROE都持续大于30%。

到了今年一季度,东鹏饮料又实现营收34.82亿元,同比增长39.8%;归母净利润6.64亿元,同比上涨33.51%。

很明显,由于东鹏饮料的业绩足够硬,所以新规中的很多减持条件,并不能真正限制到其大股东们,所以“狼来了”的危机依然随时会发生。

其实很有意思的是,在2023年末还曾是东鹏饮料第二大股东的君正投资,先是在今年1月初就开始了集中减持,随后又在5月24日新规发布当天,将持股比例从5.0738%减少至了5.0000%,从而彻底把自己从持股5%以上的、受限最多的大股东行列摘了出去。

这恰到好处的减持比例与踩线减持的时间,着实不免令人“浮想联翩”……

放弃“能量+”,东鹏饮料的第二增长曲线有戏了?

事实上,现在东鹏饮料在业绩数据层面需要优化的点确实并不多,无论是成长性、盈利能力又或者是现金流方面都无可挑剔。但即使如此,这也并不意味着其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最明显的问题是,东鹏饮料的营收结构过于单一,第二增长曲线的市场培育速度迟迟得不到突破。数据显示,2019年—2023年,东鹏特饮系列产品收入在公司营收中占比持续保持在九成以上,分别为95.11%、93.40%、94.47%、96.24%和91.87%。

虽然现在能量饮料还处于市场上升阶段,但东鹏饮料的销售占比已经反超了红牛,从2022年末的36.70%提升至43.02%,排名第一。那么除非东鹏饮料能够赢家通吃,否则在红牛们狙击下,其市场天花板可能已经正在临近。

再加上其一直采用的低价路线又扼杀了其通过量增转价增的可能,所以东鹏饮料必须要提前培育出新的增长项目,才能维持住当前的高增长态势,同时也更符合现在的超高股价估值。

然后有意思的来了,在2022年报里,东鹏饮料选择了“以能量饮料为第一发展曲线,以咖啡饮料、电解质饮料为第二发展曲线,以茶饮料、常温油柑汁等产品为战术和孵化产品的发展战略,致力于打造以“能量+”为主的多元化产品矩阵……”

但是到了2023年报,就变成了“以能量饮料为第一发展曲线,以电解质饮料、茶饮料、预调制酒、即饮咖啡等新领域为第二发展曲线的战略框架”,似乎是抛弃了“能量+”路线

原因是什么呢?可能会有人说,因为无论是咖啡(东鹏大咖),还是电解质饮料(东鹏补水啦),本身几乎和东鹏特饮一样,都是提神、缓解疲劳的能量饮料或功能饮料。那么由于产品功能大致相仿,所以对应的消费者需求和目标消费人群市场就可能相似,互相竞争之下的本质是内耗,而不会带来增量市场。

不过在我看来,消费人群的重叠,可能并不是真正拖累东鹏饮料第二曲线增速的核心原因。

因为东鹏特饮对应的是货车司机,补水啦面对的是学生、运动健身人群,东鹏大咖则是针对一二线白领群体。三者在消费需求上虽有重叠,但却有着不同的核心消费人群,也就能够实现对东鹏特饮原来覆盖不到的市场消费人群的补充、渗透,甚至是占领。

其真正的问题在于,一方面现在市场火的是现磨咖啡、精品咖啡,而不是东鹏大咖之类的瓶装咖啡饮料。而且尴尬的是,咖啡跟咖啡饮料之间还存在着很强的用户鄙视链。

就像喝精品咖啡的瞧不起喝星巴克的,喝星巴克看不上喝速溶和即饮咖啡的。在这条鄙视链中,由于消费习惯或理念的不同,直接将同一个提神需求划分成了三个泾渭分明的不同消费群体。

这就意味着,喝惯了精品咖啡、星巴克、瑞幸们的一二线白领们,可能根本就不会考虑东鹏大咖。

至于咖啡饮料方面,雀巢等相当一大批软饮玩家们很早就有过市场试水,但直到现在也没有激起太大的市场水花……

另一方面东鹏补水啦的问题在于,电解质饮料强调的口渴流汗时的补水场景,与累了困了时的能量补充场景过于紧密,可能会在消费者选择是出现左右手互搏的尴尬,所以这可能还需要东鹏饮料在营销上将其划分开来。

或许正因如此,哪怕在2023年,东鹏饮料的“其他饮料”收入占比由上年3.76%提升至本年8.13%,其中东鹏补水啦及东鹏大咖合计收入占比为5.11%。

但可惜问题也很明显,第二曲线的增长速度太慢,还远未到撑起估值想象力的时候。

或许正因如此,现在东鹏饮料才放弃了“能量+”矩阵,而选择将一直爆火且“万金油”的茶饮、预调制酒等品类地位拔高。毕竟,茶饮或者说无糖茶的受众群体和需求场景足够的广泛,几乎不存在消费市场上限。而且随着上海试行饮料分级,无糖茶的健康属性优势也可能将进一步深入人心。

此外,虽然在无糖茶领域,现在除了康师傅、统一和农夫山泉等老牌饮料巨头在布局,诸如等元气森林等各种新消费品牌也在发力,甚至整个市场隐约间已经有了千茶大战的端倪。

但需要注意的是,直到现在市场跑出来的无糖茶爆品也只有东方树叶、三得利等少数几款产品,那么这也就给了东鹏饮料们弯道超车的机会。

总而言之,培养第二增长曲线从来都不是易事,天时、地利、人和几乎是缺一不可。

就像农夫山泉那样,早在2012年就已经培育了东方树叶,但直到2022年无糖茶的全面爆发,其才开始实现业绩的高增长。

所以对现在的东鹏饮料来说,不仅要找对方向,更要沉下心来,长期不断的投入,这是长坡厚雪的消费赛道的考验,更是破局路上的制胜关键……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公司法定披露内容和已公开的资料信息,展开评论,但作者不保证该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及时性。另: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与否须自行甄别。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向善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