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2月04日
评论数(0)在中国经济发展40年后,当下经济发展的底层逻辑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企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投资所思考的方向也已不同以往。一味再强调本地资源优势,介绍当地优惠政策的招商工作方式不再适应当下形式,往往反而会导致忽略企业的真实需求。
招商引资战略,从本质上已升级为解决落地企业困难的服务型战略。可以说,谁能站在互惠共赢的角度,急企业之所急真正为企业做好服务,谁才能赢得企业的信赖,抢抓机遇打好产业招商的擂台赛。
2月3日,长沙市2023年“迎老乡 回故乡 建家乡”新春座谈会暨项目签约活动举行,近百名海内外异地湖南长沙商会会长、湘籍企业家欢聚一堂,共话家乡发展。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吴桂英,省政协副主席、省工商联主席张健出席并见证签约。市委副书记、市长郑建新主持。
整场座谈会下来,笔者最大的感触是,长沙市在“湘商回归”工作中,出现的包含对招商资源进行数字化储备、开设市招商基金等工作方式,都呈现出一种新的思维模式,即站在市场的角度,尊重产业规律,找准投资方向、做好投后服务,实现共同成长的投资思维。
座谈会上,来自上海远力实业集团董事局主席李青对来长沙投资的经历感慨万端:
“望城区主要领导亲自抓招商对接,超百亿项目三个月签署协议,让我们感受“望城速度”名不虚传;天心、雨花等城区办实事、解难题,让我们体会到了“亲”“清”的新型政商关系;只要有我们洽谈的招商引资项目,市驻沪办都是积极对接,全程陪同,给我们莫大的感动。湘江新区,敢于创新,勇于改革,发展的良好氛围,尤如强大磁场,让企业和投资云集。”
本次活动的签约环节上,集中签约项目共38个,总投资额达1012亿元。以湘商背景的项目为主,项目数34个、投资额837亿元,分别占到总量的89%、83%。超百亿元项目有4个,包括宁乡经开区150亿元中伟贵金属产业园,望城区120亿元的储能电站示范项目等。总体项目涵盖了智能制造、总部经济、现代服务业、片区开发、新基建、文旅等多种业态,其中又以制造业项目为主,项目数和投资分别占到50%以上,对加快长沙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将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长沙营商环境已经连续三年居中部地区首位,连续两年荣获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市称号,成为中国投资的热门城市。
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在于长沙市政府不断学习新思维,结合市场新环境,出新招,想新点。在本次座谈会上,为进一步发挥社会知名人士对长沙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长沙市政府聘请了15位知名人士为首批长沙招商引智荣誉大使、招商大使、招商顾问,其中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李建成,湖南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段献忠。此举将汇聚业界更多精英的力量,在未来切实可行地提升长沙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成效。
除此之外,笔者认为长沙“湘商回归”工作能在开年就取得这样一个开门红,还有以下三点原因。
做好项目储备,帮助企业更快“认识”长沙
近些年,长沙一直备受各大知名企业的青睐。
在荣获“中国十佳外商投资最满意城市”、“中国最具投资吸引力城市”、“中国投资热点城市”等称号后,长沙已成为了拥有工程机械、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汽车制造及零部件、食品(含烟草)、文化旅游等7大千亿级产业集群的城市,拥有80余家上市企业,数量稳居中部首位,世界500强企业总数达180家。
论述长沙对各大大型企业、先进企业、龙头企业的吸引力,首先还是要归结到长沙本土的优势上。
在制造业上,依靠多条产业链上形成的市场优势,长沙构建出一个先进制造业集群,拥有一大批优秀的制造业上市企业。良好的产业氛围下,对长沙推进“1+2+N”先进制造业集群和22条产业链”招商形成帮助,企业在生产成本、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人才招募等方面能获得明显优势。
其次,乘着自贸区建设的东风,长沙近几年出台了多项扶持外贸的政策、建设了自贸园区,与全球多个地区都加强了贸易关系,还大力支持跨境电商的发展。对于生产型外贸企业,有着诸多利好。
同时,长沙拥有58所高等院校、97个独立科研机构、58名两院院士、73万高校在校生和520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获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获评全国创新驱动示范市,跻身“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围绕专精特新企业、先进制造业企业、外向型龙头企业,长沙能更快速地将科研、高校力量与市场经济进行有效结合。把科研成果充分进行转换,赋能为产业链优势,加速对企业的发展。
以上海远力实业集团为案例,近些年上海远力实业集团在长沙投资持续加码,先投资建设了总投资约7亿元的长沙市智慧停车项目;后续又携手央企,在望城区建设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示范项目,投资规模超百亿;目前,正拟与大科城合作,投资建设运维科学城,计划投资不少于130亿人民币。
随着对长沙投资环境的不断了解,远力实业集团项目投资还在不断加大,遂携手中国能建集团,与湘江新区签署了两千亿人民币投资合同。
这种合作的达成,来源于企业对城市的不断“认识”。
“认识”城市是投资商进行投资决策的第一需求。这种认识包含两方面,一是对上述本地资源情况、营商环境的了解,另一方面是主动出击,通过湖南搭建好的《推进“湘商回归”工作实施方案》《精准招商若干意见》《发挥商协会和校友会作用促进招商实施办法》等“湘商回归”政策体系,进行湘商数据库建设,与湖南招商云开启无缝对接、数据共享。
这一举措得到了有效的回馈。在1月31日, 望城区举办的“拼经济、抓发展”新春开门红暨“湘商回归”招商签约大会上,一口气签下25个项目,总投资逾300亿元。
除了家乡情,还有校友情。1月26日,长沙市雨花区以浓浓“母校情”“故乡情”为纽带,邀请雅礼中学杰出校友“回家看雨花”,举办新春茶话会。返校的校友中既有博士生导师、企业CEO,也有国内知名企业创始人等业界精英,他们包含对家乡与学校的感情,了解雨花区近些年的发展,湘商回归和返乡创业专项行动的相关政策,并为家乡的建设献策献言,校友经济的“强磁场”得以逐渐升温。
主动触达湘商的同时,另一方面长沙政府也在聚焦市场所需,立足地方所能地为招商做好项目储备工作。今年“湘商回归”专项行动将创新省级重大招商项目的开发、包装和发布机制,围绕基础设施、资源产品类(文旅)、股权投资、重点产业和优势产业链,为湘商提供及时且精准的投资项目参考,帮助企业降低在投资时因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风险隐患;也能让长沙在招商过程中形成针对宣传,有效营销,为双方的合作共赢打好坚实的基础。
创新服务理念,基金招商+供应链招商
去年12月13日,长沙市政府在《长沙市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的若干政策措施》新闻发布会上,公开表示将创新基金招商模式。
长沙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郑平发言称:“基金招商将有新突破,政策明确鼓励各地依法依规 以股权投资形式参与招商引资。目前,市级招商基金正在筹建,将进一步撬动社会资本力量,引导基金投资孵化前瞻性产业和服务招商引资重大项目。”
对投资商而言,成本、风险、回报是他们最需要考虑的问题。尤其是在风险管控上,在新的城市投资新的项目,必须通过企业团队进行综合的考量。对于一些企业主要经营者此前联系不多的城市,不少企业会出于风险考虑直接拒绝项目落地合作。
但当政府通过基金投资招商引进项目,将能有效鼓励当地社会资本参与到这些优秀企业的股权投资中。不仅能让社会资本与政府共享后续的投资收益,还能联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到产业投资中来。
开设市级招商基金,明确支持鼓励基金招商模式的地方还不多。但长沙这支市级招商基金的首期规模便会达到100亿。
这将会是对招商方式的一次创新与探索。以基金为线,用少量财政资金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从而串起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将有助于整个长沙投融资环境建设,带动更多金融力量注入到产业发展中。
此举赢得了座谈会上企业家的强烈认同,上海远力实业集团董事局主席李青在发言中建议道:
“希望进一步大力发展产业基金。要将产业基金作为招商引资、科技转化和企业孵化和培育的重要抓手,特别是湘江科学城的建设和运维,产业基金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按照目前的发展态势,招商基金开始运作后,长沙金融服务体系或将变得更加完善,为后续长沙本土和招商引进项目的投融资、银行贷款、企业上市辅导都带来更好的助力。
长沙对招商工作的另一重大创新,体现在对落地项目供应链的保障上。
围绕供应链,长沙市政府对主机企业与配套企业开展精准招商。此举将普惠所有在长沙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使其在成本控制与人才招聘上得到明显优化。
以利亚德集团为例。落户望城的利亚德集团,其执行总裁肖成军对“望城速度”记忆犹新。面对企业落地上出现的任何问题,政府都能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尤其是在他们所进行LED 显示屏项目产业链招商上,快速引进4家上游配套企业实现就近布局,大幅降低了利亚德集团的生产成本。最终实现了项目从首次对接洽谈到实现签约,仅用时两个月。
城市的发展短期看经济规模、中期看产业布局、长期看人才结构。
鼓励供应链招商,将有助于汇聚力量更快更好的实现长沙“1+2+N”先进制造业集群和 22 条产业链建设。企业的落户将带动人才的驻留,而相应的,人才市场的兴盛又将反补企业的发展,最终推动整座城市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供应链“五 链”的融合发展。
深度优化营商环境,建立“一对一”式服务
2023年,长沙政府再度把提高服务效能作为了湘商回归专项行动的主要发力点。
转变招商工作思路,以服务至上为理念,为投资企业提供“一对一”式服务。及时帮助企业做好生产衔接,协调做好水、电、油、气、通信、运输、人力、土地和金融等要素保障,为湘商回归打造“全生命周期支持、全需求要素保障、全市场主体覆盖、全流程精准服务”的综合性服务体系。
以此让投资商感受到长沙的营商环境,减轻企业投资时所产生的顾虑。前文中,已有多处案例体现长沙营商环境的质效,但奥谱天成创始人刘鸿飞在座谈会上仍对天心区的营商环境发出了深刻感慨:
“项目从洽谈到落地不到3个月时间!这期间,得到了天心区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关心关怀,专题调度推动项目落地,带队赴厦门拜访交流,相关区直部门全程服务,让我们切身感受到了天心求贤若渴的诚心、近悦远来的营商环境和高效贴心的投资服务。”
作为投资竞争力连续两年排名全国百强区第40位并居全省首位的天心区,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率先全省创建“无证明园区”“信用示范商圈”,推动全区营商环境优化。久久为功,取得了实实在在成果。
而放眼整个长沙,为促进湘商回归,在招商项目审批上,提出了“四即”的要求,即“项目洽谈即服务、签约即供地、开工即配套、竣工即办证”;在项目陪同与发展上,又深入开展“千人帮千企”暖企行动和“送政策、解难题、优服务”行动。
对于湘商回湘投资企业,规定做到企业开办一日办、一网办、免费办、套餐办;对在湘投资食品经营、小餐饮等行业的回归湘商,实施食品经营告知承诺制,允许办理“一业一证”“一业一照”。并同步落实好配套服务,针对回归湘商的特点完善配套服务,特别是在土地保障、融资需求、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家”的关怀,对湘商回归项目实行“签约-落地-投产-达效”全流程服务,为湘商在长沙的发展保驾护航。
为确保政策落实到位,将对照省、市《实施方案》部署,建立湘商回归工作台账,实施“月调度、季通报、年考评”,通过定期调度、专项督办、约谈问责等方式,对工作不力的单位及时约谈问责,切实加强对区县政府、园区考核力度,做到目标明确、靶向精准、时限具体,确保湘商回归工作取得实效。建立针对湘商、商协会的考核体系,包括湘商对长沙投资环境满意度、对社会经济发展贡献度等。
从理念到行动,为湘商回湘投资企业赋能,为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提供全链条服务,最终实现“招商环境即为营商环境”的终极目的。
在座谈会上,贝恩医疗设备(广州)有限公司总经理廖磊满怀感情的回忆到自己之所以会回到家乡普迹,看中的就是“普迹温度”。
“投产前几天,施工方连夜安装污水管网,因为照明亮度不够,在场的镇村干部自发把几台私家车开过来,齐刷刷亮了三个小时大灯,以车灯照亮施工现场。又比如针对用工难题,普迹镇安排一名班子成员专职负责,统筹镇村干部挨家挨户上门宣传招工,满足我们各个阶段达产增效的用工需求,不仅没让企业为招工花一分钱,镇政府还拿出3万余元为夜班人员发放交通补贴,帮助员工解决孩子就近读书等问题。春节放假前,镇政府干部到公司慰问员工,并与员工座谈合影,镜头中的一张张笑脸特别灿烂。看到这些,我们内心里涌出一句话:回家的感觉,真好。”
月是故乡明,情是家乡真。可预见的是,在新的思想指导下,遵守市场规律来开动“湘商回归”工作,长沙将有望吸引更多投资商加大在长沙的投资力度,保持产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共同为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科技创新高地、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奋进。
来源:松果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