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商论

零售商论

公告

探索零售商业本质

文集

统计

今日访问:77

总访问量:608595

换皮造车,救不了创维

2021年04月30日

评论数(0)

又一造车新势力加入能源车阵营。

换皮造车,救不了创维

4月27日,上海车展还未结束,电视厂商创维在车展上进行了新品牌-创维汽车见面会,其掌舵人黄宏生表示,创维汽车将投入700亿元造车,实现3000亿元市值,成为世界十强汽车品牌。


大小厂商不断入局造车新势力已不再是新鲜事,进入2020年以来,“造车”这个新名词成为资本追捧的新宠儿。


特斯拉市值屡创新高一举撑起了新能源汽车的造富神话,国内造车新势力蔚来、小鹏、理想“三兄弟”打开了互联网向出行领域的触手,让一众互联网企业看到了再度腾飞的契机,随即,百度、华为、小米、滴滴等互联网玩家争相入局,一时之间,造车行业貌似显现出空前繁荣景象。


与其说这些企业是向着新业务寻求突破口,倒不如说是业务增长乏力催生出的焦虑,倒逼企业在资本认可的范围内进行新业务尝试,既给了现阶段企业突破瓶颈的缓冲期,又给了资本对企业发展有了更高的遐想空间。


“造车”便承载了新势力们冲破关口的隐形“护身符”,而创维造车也大致遵循着这样的逻辑。


从家电生产商到汽车制造商,创维中间跨度可谓巨大,在不散失原有家底的基础之上,寻求第二出路,把宝押注在造车上,是创维的一次豪赌。


01

为什么选择造车?


移动互联网红利殆尽,各个巨头们在业务增长上或多或少遇上了瓶颈期,在互联网模式制约下,流量生意不太可能跳脱出固定几家的生态池,流量窗口已经被百度、阿里、腾讯、头条等牢牢把控。


如何借由新业务实现体系外的再度腾飞,是各家对现阶段发展的核心动因,而造车是不太依靠流量造势能起的业务,在资本风猛吹之后,自然便把造车推到了前沿阵地。


企业跨界入局造车看似不太合理,但在创维这里,变成了另一种可能性,创维选择“借道”造车来解困,是一次无奈选择。作为家电行业的巨头,创维这几年并不好过。2019年开年之际,海信力推激光电视的同时,还闯进了创维“腹地”OLED电视领域。


此外,新势力选手也纷纷加入“战壕”,华为跨界入局,推出“OLED智慧屏”大屏产品,不仅配置强悍,还拥有人机交互和智能应用等亮点,而小米也跑步进场,陆续推出大师系列高端OLED电视,价格直接拉低到同尺寸产品的几乎一半之多,在价格上形成压制之势。


面对新势力们的“乱入”,创维显然乱了阵脚,在本就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宣布将55寸OLED彩电S8A的价格从11999元降至7999元,65寸的S8A从20999元降至15999元,降幅高达三成。即便开启了降价操作,也难掩创维电视销售颓势。


据创维2019年财报显示,创维集团的智能电视系统产品在中国大陆市场的营收为136.48亿元,较2018年同比减少25.53亿元,降幅达到15.8%。


进入到2020年,市场虽有所回暖,净利润同比增长78%,达到18.35亿元,但与2015年净利润高点仍相差8.19亿元。在这样背景之下,创维集团股价自2017年高点之后也持续走低,截至到2021年4月28日,总市值为69.1亿港元,距离市值高点250亿跌去近三成。


而同步看如今的造车新势力们,且不说头部特斯拉6000多亿美元市值牢牢罢榜,国产中小鹏、蔚来、理想等新能源汽车产业公司也动则百亿美元估值,相比之下,彩电行业的市场境遇相形见绌。


此外,随着移动互联网渗透,多媒体形式多元化,PC、智能手机、投影等具备可替代性的产品出现,彩电业务市场销售已经呈现集体下滑趋势,市场疲软态势显露无疑,自2016年中国彩电市场规模突破5000万台的天花板之后,彩电行业已进入存量竞争新周期。


无论是高、中、低端市场,小米、海信、TCL、海尔、康佳、长虹等皆有布局,各个厂商花样百出,但产品日益同质化以及市场规模化受限等因素,也进一步导致彩电市场萎靡。


据奥维云数据显示,2020上半年,我国彩电行业市场零售量为2089万台,同比下降9.1%。


面对行业趋紧的严冬态势,依赖彩电业务起来的创维,需要一条可以承接起企业下一个十年增长的新业务线。在上一轮造车新势力中,美的、格力相继“败北”,此次创维的入局,也是一次自救与革新。


如今,造车势力也已不再是蓝海,互联网巨头们忙着排位赛,持续输出资金以及软技术,站台新势力们;而传统车企也纷纷转向新能源,造车势力一日强于一日。


对于创维来说,造车更像是备选项中的最优解,与其等待着行业枯萎而面临淘汰局面,不如先下一城完成自我变革。


02

“换皮”不等于“重生”


造车这条路,事实上并不好走。


创维造车基因可以追溯到其创始人黄宏生,2011年,黄宏生离开创维集团斥资10亿元押注新能源汽车上,创立创源天地投资公司,并与厦门金龙以及南京东宇汽车集团共同出资组建了南京金龙客车,彼时,新能源汽车尚处于行业初期阶段,大量研发支出以及市场运营导致南京金龙客车后三年每年亏损高达200多万。


不过,亏损并没有阻碍黄宏生在新能源车的开拓。2019年,黄宏生建立江苏天美汽车有限公司,由开沃新能源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00%控股,该集团也由黄宏生于2011年成立,并在2017年获得工信部批准的乘用车准入资质,“Skyworth”相关商标也被申请在创维集团有限公司名下。


但是,由于技术沉淀不足、营销力度羸弱,天美汽车在行业内仍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存在,从市场上来看,天美汽车并没有获得行业的认可,甚至没有被媒体或资本划入到新能源赛道,而在用户侧,由于销量不畅,用户没有太大感知,存在感几乎为零。


从天美汽车的官网也可以看出,天美汽车目前仅有天美ET5一款车型,定位在中型纯电动SUV,近半年以来,天美ET5销量不足600辆,在如今造车势力大风口背景之下,几乎可以用“忽略不计”来形容。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天美汽车也在寻找突破点,3月26日,开沃新能源汽车集团与创维集团签订商标转让协议,将“创维”的第十二类商标(运载工具;陆、空、海用运载装置)售让给开沃集团,“创维汽车”正式成为开沃集团旗下的智能汽车品牌。


据创维方面提供的数据显示,创维用户数量达到3亿,通过品牌更替,能够触发更多用户关注。此外,通过企查查数据也可以发现,江苏天美汽车有限公司已经在2021年1月15日被注销,这也意味着,天美汽车品牌将由“创维汽车”取代。


虽说是品牌转让,但从根本来说,创维汽车继承了创维想用第二条腿走路的逻辑,毕竟,造新能源车模式若能走通,也将一定程度上缓解创维在单一电视业务上的压力。


笔者认为,创维的品牌附加值,并不能给予开沃集团造车多大增力,更换品牌只能起到“换皮”作用,在行业影响力建设上,也只是一枚“止痛药”。要知道,造车生意不仅仅是一项“长跑”项目,还是一场“烧钱运动”。


03

造车并不简单


据公开数据统计,美国目前人均车辆保有量约1.28个人一辆车,日本1.7人一辆,而我国则是7.5人一辆。有专家预测,到2035年,中国新能源车销量占比会达到50%-60%。


未来市场预期大,源于我国原本就是汽车消费大国,而且伴随着一系列财政补贴。


2019年12月,工信部发布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征求意见稿,明确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25%左右,同时,将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实施期限延长至2022年底。政策鼓励以及优惠补贴“双管道”驱动下,进一步加大了资本对于市场的想象空间。


从市场体量上来看,未来新能源电动车将承接出行市场,但造车,并不简单。行业红利下,各个企业也闻风而动,既有被BAT拥趸的新势力小鹏、理想、蔚来,也有具备雄厚研发技术的传统玩家广汽、大众、比亚迪、宝马等,甚至于依托互联网“软实力”的华为、百度、小米等玩家也加入造车阵营,在这场“群鸦盛宴”当中,创维汽车想要分一杯羹并不简单。


首先,造车项目经历疯狂烧钱阶段,作为大综类消费品,成品需要经历多个阶段,包括市场调研、概念设计、工程设计、样车试验、量产阶段,此后还涉及市场宣发、市场销售等,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耗费巨额成本,相比于家电类产品,造车要求工程体系更完整、精密度更高、技术更强。


其次,在产品侧,此次天美汽车换名为创维汽车,也只是延续了天美ET5产品,最大功率为204马力、峰值扭矩为320牛·米驱动电机,续航里程提供410km和520km两个版本,纵观车辆本身的各种软硬件配置,无论是续航里程、自动驾驶能力还是车机交互设计,能够打动消费者或者创造营销噱头的技术并不多。


再者,互联网企业下场造车,有其绝对的资本优势或者技术势力,造车势力第一梯队背后投资都有BAT身影,而第二梯队厂商本身就具备生产汽车的供应链。


横向对比而言,创维汽车的母公司开沃集团,在资金以及技术上不占优势,与开沃集团在商务客乘的造车逻辑不太一样,个人能源车出行更加考究用户体验以及更前置的设计理念。


笔者认为,在电视行业下滑趋势下,创维想要借道造车来摆脱困局,现阶段还难以做到,一方面,维系自身发展的核心业务承受多面夹击,无法分离精力去开拓新赛道,这大致也是创维选择通过转让品牌的方式,先去探索新模式的原因;另一方面,造车新势力赛道上已经挤满玩家,不背靠“靠山”注入资金、技术支持,难有契机在竞技场上存活。


造车,成为了今年的关键词,无论是新兴互联网企业,还是传统制造厂商,都想在风停之前跑步上岸,但造车也并不容易,借用格林潘斯的一句话,“只有泡沫灭了,我们才知道它是泡沫”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零售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