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09日
评论数(0)出品/联商专栏
撰文/无名
10月7日,周六,若说这一天除了“复工首日”之外还有什么特别的话,那就是几乎各大媒体的头版头条皆被各类“捷报新闻”所占据,由此可见:其实官方与媒体才是真正被“憋坏了的那方”,大众与它们比起来反而更显沉稳与淡定。但越到此时就越应牢记两则规律——
·天下万事皆一体两面且能量相当
·物极必反、乐极生悲
所以此时不妨“浇一点冷水”,莫让这些“惊喜”掩盖住了更为值得警惕的变化与隐忧。
一、数据虽好看,但其实皆不及预期
10月6日晚间,纵使长假尚未完全落幕,文旅部就“迫不及待”的官宣了整体数据,“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整体情况是这样的:中秋国庆8天长假期间,国内旅游出游人数8.26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7534.3亿元,大幅超去年同期,按可比口径比2019年分别增长了4.1%和1.5%,这是近年来假期出游人数和旅游收入首次双双超过2019年同期。
可更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两组数据皆低于文旅部于9月30日公布的预测——当时预计出游人次将达8.96亿,实现国内旅游收入将超7825亿元。换算成达成率-即客流达成92.19%、收入达成96.28%,皆未达标。
这反映出了什么?答案是实际情况远低于地方预期。要知道文旅部的数据是汇总各地方提报数据而成的,而地方所报的实际数据又大概率没那么“干”,所以这就意味着本次长假的真实情况较表面显示出的“双不达标”还要“骨感”。不过整体应该瑕不掩瑜,同比例“去湿”后,今年仍大概率是超过2019年同期的。
但更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除了是疫情前一年,还有什么明显代表性吗?其实并没有,且2019年还是中美贸易战的第二年、华为等科技巨头开始成为美方打击目标的一年,所以以2019年为标准只能说明恢复情况,即便超过也没什么可兴奋的,这点应有清醒认识。
二、出行、酒店“爆”了,但餐饮“冰火两重天”
此次长假最为兴奋的莫过于“出行与酒店行业从业者”了,准确地说应是“出行与住宿业从业者”,因为如此庞大的旅游人群自然需要大量的出行与住房资源,一方面需求大增,另一方面供应却因三年疫情冲击而受损,故而价格一飞冲天,相关行业迎来“报复性增长”。
但出行与住宿等硬性成本的暴涨却极大地挤压了游客的以餐饮为代表的其他消费空间,故而此次长假之于餐饮业者而言可谓“冰火两重天、叫好不叫座”。回顾、总结长假期间我曾光顾过的餐饮项目及私下了解的餐饮业者反馈发现:
·高性价比的快餐、简餐类异常火爆
·稍具规模、单价稍高的大餐、正餐类门可罗雀,严重不及预期
我想这点咱们商业人最有发言权,只要饭点期间转一转、多与店铺人员聊一聊、拉出销售数据看一看,什么情况一目了然。
图片截自本人朋友圈:一位文旅项目老板的反馈
三、三四线城市游客“异常火爆”
有一则数据引发了我的关注与思考:据“去哪儿”数据显示,长假期间,三四线城市旅客较2019年前增长近七成。为何会出现如此“异常”的增长?有媒体对此发起了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显示:
·与忙碌的大城市相比,三四线城市生活压力相对较小,线下休闲娱乐生活更丰富;
·年轻群体(学生及95后)和部分非传统行业者对新鲜事物的尝试和接受程度较高,具有个性元素的、本地少见的产品更有吸引力。
这又显示出两点显性趋势与两种隐性可能:
·趋势一:大城市旅游市场基本见顶,特色小城市潜力巨大;
·趋势二:年轻一代愈发不喜欢并逃离大城市,人口或出现逆流动。
·可能一:消费降级与悲观预期导致旅游向小城市下沉;
·可能二:我国极有可能陷入如日本般“低欲望社会”怪圈。
结合目前结婚率与出生率等数据可发现,咱们陷入“低欲望社会”的概率着实不低。而“低欲望”意味着需求严重收缩,看看日本那消失的30年吧,极为可怕。所以目前最大的隐患在于陷入“通缩”,官方全力在做的正是阻止陷入通缩的泥潭,但无论如何还得做好全面准备。
四、电影票房在近5年中排名倒数第二
按理说:今年中秋国庆档本应是板上钉钉的爆发之年,这是基于:
·疫情全面放开的第一年
·中秋国庆合二为一的8天长假
·各类热门影片云集
·电影市场上半年呈强劲复苏态势
但任谁都没想到,今年的中秋国庆档出乎意料的“有惊无喜”:据相关数据显示,票房报收27.32亿元,比去年同期的14.97亿元大涨82%,不过未达到许多业内人士预期的三四十亿元,且在近五年国庆档中仅高于2022年,甚至未达到近五年国庆档票房的平均值。
为何会如此“出人意料”?我查了许多资料:有分析缺少爆款的,有怪及影片质量的,有谈到预售开启太晚的,也有强调是受出游热度太高影响的……但说实话,这些都难以真正说服我,因为通过查阅近8年国庆档情况发现:今年整体影片类型、数量、热度居前,且还有诸如《前任4》、《坚如磐石》、《志愿军》等热度较高的影片,且出游人数较2019年只增长了4.1%,可票房却刚过2019年的半数,难不成这增长的4.1%出游人数才是观影主力军?再说若真是观影爱好者,即便出游也没影响,当下影院随处可见。那如何解释本年数据?
私以为最大可能是三方面的叠加作用:
·出游人数大增
·影片整体质量不足
·大众手头真紧了,且还被出行及住宿成本严重挤压
你认为哪项是关键?我想大家的答案应该基本一致,这意味着什么?还是那句提醒——尽量做到“有备无患”。
五、消费者愈发“苛刻”,“不满意退票”将成常态?
最后,今年还有一奇闻——长假初期,一则热搜引爆网络,内容为:淄博聊斋园游客因疑虚假宣传而集体高喊退票,最终处理结果全面退票。这在过往是有些难以置信的。
回顾我所去过的景点,至少70%涉及不同程度的“夸大宣传”,但即便再“过分”,也从未见过一家退票的,更何况如此大面积退票,所以此次淄博又开了个先河,但也给行业提了个醒:
消费者不仅越来越苛刻、维权意识与能力越来越强,且连文旅这种极为缺乏客观标准的抽象产品都能因被疑“虚假宣传”而被迫退票,更何况售卖实际商品与服务的零售与服务业项目了。且此次事件对于淄博的最大伤害并非事件本身,而是伤了“标杆之城”的金字招牌,虽然不能说伤及根本,但确实抹了不少的黑。以此衡量,估计淄博市领导肠子都悔青了,聊斋园负责人此刻必然如坐针毡、如履薄冰了。
这也在提示商业项目们:舆情极其重要且愈发易爆,尤其在自媒体高度发达、网红经济如火如荼的当下,舆情管理一定要与时俱进,不然极可能“一失足成千古恨”,赔了夫人又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