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7月12日
评论数(0)出品/联商专栏
撰文/无名
营销是什么?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恰如“营销”二字:“营”是手段,“销”是目的,“营销”即“为了实现销售而开展的各种手段。”而“营”又含“营造”之意,营造一种能够实现的氛围、环境,所以成功的营销离不开“营造”,苹果所开创与引领的体验式销售模式即源于此。
只要与人相关的商业活动,就皆为营销范畴。以商业为例,招商营销的是商户,营运营销的是商户与顾客,市推营销的是顾客,人事营销的是求职者,而求职者也在反向营销招聘方......总之,只要与利益有关的人类相互间活动,都离不开营销。只是“利益”有务实的,也有务虚的;有战略的,也有战术的;有即期的,也有远期的。
营销的对象是谁?答案是“人”,再深入一层是需求,再深入则是欲望,追根究底即是人性。商户想赚钱,所以被招商营销;消费者想赚实惠,所以被市推营销;企业想发展,所以被求职者营销;求职者想挣工资,所以被招聘方营销…总之,若没有需求与欲望,则无营销之可能。而人性又表明了人不可能没有欲望,当人完全没有欲望之时,即是离世了,或许是死亡、或许是远离社会。所以,完全脱离人欲的“佛”字拆解为“弗人”,当成佛时即代表着“不是人”了。
需求是什么?答案是“未被满足的欲望”。用伟人的话讲是“矛盾”,用叶茂中的话讲是“冲突”,总之,未被满足的欲望则必产生需求。但有一点,一定要是“欲望”,因为如果人压根不想要或还没到那个境界时,即便“未满足也无法成为需求”。因此,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应运而生。
因为人性是不变的,所以营销底层逻辑是不变的。别看技术发展层出不穷、日新月异,但营销底层逻辑却从未发生丝毫改变,因为技术本就是顺应人性的产物,两者同根同祖,一体两面。
所以,马蜂窝创始人在亲身见证了“他之前认为是‘太老、已过时了’的大龄营销人叶茂中为其创造的营销实证时,他不由为之感叹作文道——生意的本质是共通的,线上线下并无二致,人性亦不分代际。”因此,营销人的职业寿命可以是极长的,甚至是永恒的,不信你看看古今中外的各类名人,哪位不是营销大牛?所以,营销人的就业场景是普适的。
最后,由于人性是最为复杂的,所以真正顶尖的营销人必是杂学家。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宗教…无不涉猎,因为所有的成功本质都是营销的成功,所有的差异不过是手段不同。比如战争:“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下攻城”,“伐”的是什么?心理;“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讲的是什么?研策。哪个不是营销范畴?所以,非杂家的营销人不是好营销人,这是规律。
但只是“杂”也是不行的,因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所以,顶尖的营销人都是“集力于一点,而后以点带面,触类旁通”的。顶级的营销人都是偏执狂,如若不偏执,无法真正在一点上“触顶”,不信你想想乔布斯。
但这也决定了顶级营销人的一生必然是跌宕起伏、大起大落的,因为偏执而追求极致,而不被理解,而遗世独立。所以,但凡看到和气、圆滑的营销人,你可判断Ta或许是有前途的,但专业必非顶尖。这也是规律。
谈了这么多,还只是大概,因为营销太过广大,人性太过复杂。但再补充一点:顶级的营销人似乎都是天生的。就像赶集网、瓜子二手车创始人杨浩涌对于叶茂中先生的评价:“这家伙的神经连接和一般人不一样,有‘shortcut’(近道),聊着聊着创意就出来了,永远不会让你失望。”他们的脑回路确实是不同的。所以,如若没有天赋,再努力在这领域也很难登峰造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