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1日
评论数(0)
继悟空、町町、酷奇等一系列“彩虹车”接连出事后,业界排行第三的小蓝单车也终于支撑不住,倒在了融资的路上。
还依稀记得一次采访中小蓝单车创始人李刚的预测:“今年市场竞争就会见分晓, 七八月份是个大转折点。七八月份见分晓,明年一二月份见生死。”
端的是高瞻远瞩,一语成谶。确实在今年的七八月份,共享单车接二连三的出事、跑路。而可惜的是李刚的预言只中了一半,他原来自信满满的认为自己的小蓝单车一定可以挤进前二,成为笑等洗牌结果的大佬之一,然而事与愿违,甚至还相距甚远,终究是以老三的名号倒在往上爬的路上。
11月17日,一篇《小蓝单车李刚来信:辜负了各位,对不起》席卷各大门户的首页,也正式宣布小蓝单车已经步上了酷奇后尘,转交他人—“托管了”。且不谈这篇文章的公关效果,不过字里行间充斥着李刚本人对小蓝单车倒下的看法:融不到资。
李刚在文中依然对自己的产品很自信,认为小蓝单车失败只是“缺少了多元化资本支持和良好的财务规划能力”。说白了还是钱,小蓝单车输在了没钱。但即使不是小蓝单车,酷奇、悟空一类,只要有钱,谁都能接着活下去。笔者在这篇文章里看到了小蓝单车没钱,但是没有看到小蓝单车为什么融不到钱。
这方面的评论有很多,有的说是因为入局晚,摩拜和OfO比小蓝早一年多入局,市场份额早已瓜分不少。这个因素固然有,但不会是根本,就像现在网约车的龙头是滴滴而不是最早入行的易到,而且共享单车爆发期是最近一年,之前虽然摩拜OfO已经入局,但当时共享单车并不热,黄金时期小蓝单车是赶上了的。
李刚自己也不认为时间是阻碍:“我觉得好战场和好市场永远都不晚,另外,我们有自己最强的点,最擅长的点,有自己的逻辑,秉持这个逻辑去做,现在打的会很辛苦,但我们一定会赢。因为没有一家产品能跟我们的产品站在同一个量级上,用户体验用户自己去骑,没有一家产品在持久度、耐用程度上能跟我们相提并论,所以不管是从现在的产品体验还是未来半年以后的产品体验来说,我们都完爆目前市面上的这些竞争对手。”
这是之前李刚在中国企业家采访中的一段话,从这段话就可以看出,李刚本人也不认为小蓝入局晚是“巨大的”劣势,反而这能从这段话看出,李刚的自信。一种对产品的自信,对用户体验的自信。
而笔者认为恰恰致使小蓝单车融不上资的,就是这种自信,小蓝单车在做单车,而不是在做共享单车。
小蓝单车是业界公认的“最好骑”,这点无论是用户反映还是自身造价技术上,都无可挑剔。李刚原本的野兽骑行就是一家专注技术的高端运动品牌,在此背书下的小蓝单车,无论是技术还是舒适度都领先同行,这也是其自信的来源。但共享单车并不是单车,二者之间的经营有本质的差别,这种一味的追求“最好骑”的想法,恰恰犯了当下互联网创业的大忌。
当下互联网商业的法则,无一不是先“圈地”占市场,烧钱打价格战。已经结束的京东、滴滴,都是最近才开始盈利,还没结束的美团、饿了么,也是经历过烧钱抢市场的百团大战。而在别家忙着投放抢市场时,小蓝埋头深耕技术,等到你技术有了,碾压了,周围也已经布满了其他品牌的车辆了。别人拿融资的钱做市场,投资人看得到,自然有人愿意继续投资,而你重心在技术,市场占有率不够,投资人看不到效果与变现前景,自然不肯再投。
而且即使是小蓝引以为豪的“用户体验”,也是个伪命题罢了。共享单车的核心是“最后一公里”,是用便捷笼络用户。而小蓝单车的发展一直把车的质量放在首位,自我追求“最好骑”、最高的“用户体验”。但对共享单车来说用户体验可不单单是指骑行体验。
用户完整的一次共享单车使用体验,应该是从找车就开始,找车—开锁—骑行—停放,这才是一次完整的共享单车使用体验。小蓝单车一直被称为“最好骑”的单车,这种评价也让其自以为“用户体验最佳”。但对于共享单车整体体验来说,骑行不过是其中一环,而每个环节都是影响整体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不也不会发生嘲讽OfO非智能锁是“小灵通”的事了。
使用共向单车的用户,本质上还是追求便捷。共享单车最大的使用场景,应该是用户要进行一次短距离移动,走路相对较慢或者累,身边就有共享单车,简单的操作就能立刻骑走,这才是用户最频繁的使用场景。而小蓝单车最大的弊病就是,忽视了投放和渠道,也就是找车与开锁这两个环节。
关于停放大家几乎没什么区别,都要受政策的监管。而小蓝输在了找车与开锁上,这两者对应的是投放与渠道。用户需要单车,而身边只有OfO与摩拜,你小蓝是好骑,不过要我多走几百米去寻车,对于短途使用的共享单车而言,恐怕没有几位要去追求这个“品质出行”。而且摩拜有微信入口,OfO有支付宝入口,而小蓝需要APP,这也是影响用户体验的一方面。微信与支付宝几乎人人都有,这种普及性渠道是天差地别。
小蓝单车让笔者有一种,别家都是我要出行,周围有共享单车,就用了。小蓝是,小蓝单车好骑,我们骑小蓝单车出行游玩吧,这种感觉。也许对单车而言这是一种不错的效果,但对共享单车而言,这是一种颠倒了的因果需求。
小蓝单车的引以为傲的用户体验,实际上只是共享单车用户体验中的一部分,只是一种“伪用户体验”罢了,而正是长期一直对此深信不疑的态度,致使团队不断在运营上跑偏。一个想用时找不到车的共享单车,再舒服又有什么用呢?
“我跑遍了上百家基金,得到了无数关于产品和团队的称赞,但这一切都没有换来一笔资金,打没了我最后一分骄傲。”也许到最后李刚开始意识到,他一直引以为傲的“最好骑”,其实在投资方面前一文不值。小蓝单车是倒在融资的路上,但让其融不到资的,归根结底还是自身经营方向的错误。
笔者一直认为,干投资的,比做实业的要更精明些,一方面很多投资人都有商业成绩做资本做背书,另一方面投资人毕竟是花钱的那一方,谁家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哪能不上点心。风口上的博傻比比皆是,但要是一家企业的经营方向,前景连当前这个“傻子”都吸引不了,还让后面谁去接盘呢?
范儿哥,TMT行业观察者,知名IT评论员。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授权请联系微信:guochang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