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刀商业评论

老刀在线

公告

联商高级顾问团成员,分享财经观点和商业评论。

文集

统计

今日访问:9724

总访问量:34756020

防疫放开后消费降至冰点,给企业六点建议

2022年12月27日

评论数(0)

出品/联商专栏

撰文/联商高级顾问团成员老刀

12月5日,中国三年抗疫过程中需要被铭记的一天,北京和上海相继宣布,取消全员核酸,乘坐公共交通、前往部分公共场所不再查验核酸证明。紧接着杭州、宁波、乌鲁木齐、山东等等纷纷跟进,三年的严防死守终于一夜掉头。

12月6日,最高会议分析研究2023年的经济工作。提出稳增长为主,重点强调稳增长、稳物价、稳就业。会议强调了“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提出要做到“四个敢”: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

最近的这次最高会议对2023年经济工作的定调,很多媒体解读的关键字为“敢”。敢为敢闯敢干,这确乎传递积极的信号,释放政策红利。防疫松动后的第一天,12月6日,浙江、江苏多地政府就组织包机出国去抢订单。 

“2022年中国(迪拜)贸易博览会”于12月19日—21日举行,展品范围涉及3C、家居、家装、机械、纺织等,来自浙江、广东、江苏等地的外贸企业将参与这次展会。

事实上,苏州早就已经在行动,据苏州发布消息,11月份,苏州商务部门组织了数十家外贸企业前往日本,共拜访了200余家客户,争取到的新订单金额超10亿元人民币。

浙江、江苏、广东、山东等等这些率先行动的省份,似乎早已经预测到今年年底防疫这项牵扯大量人力物力的政策会发生变化,2023年必将成为强力推进真正意义上实现经济复苏的重要一年,所以这些省份在2022年第三季度已经悄悄抢跑,为来年做准备。

再看微观,从12月5日放开至今,人们的消费意愿似乎再一次降到了冰点。无论餐饮还是零售,没有迎来想象中的客流高峰,接下来又该怎么办,一些企业再次陷入了迷惑。

01

放开后的这两周 

日前,北京地铁公司公布了12月12日星期一的日客运量为171.77万人次,成为下半年来最低的一个周一。9月份周一的客流基本上都在700多万,10月份周一在600多万,11月份即使封控也有三四百万。171万的客流创下新低。不少出行的人反映,“本应拥挤的早高峰时段,地铁站里面却很冷清,车厢里也空空荡荡的”。全面放开之后,大家都不敢出门了。 

出行的人变少了,商场客流量也是“惨不忍睹”。12月14日,北京西单明珠商场在微博发布公告宣布,商场自12月7日恢复正常运营后未见客流恢复往日水平,且确诊的商户和商场管理人员日益增多,全楼商家平均到岗率不足20%,从12月13日起将仅保留少数餐饮楼层开放,营业时间也缩短至上午11点至下午18:30。

餐饮行业可能也比较失望。

12月6日,北京市餐饮行业协会发布消息,有序恢复堂食,持48小时核酸绿码即可进店用餐。北京的一些餐饮企业从11月25开始停业,已经关了10天。但放开并没有引来大客流,有的饭店上座率只有一半。

11月30日,广州也恢复了堂食,但一些知名餐饮品牌负责人向媒体表示,客流量没有恢复到封控前的水平,工作日不需要等位。

在全面放开之前,虽然堂食受影响,但餐厅好歹还能做外卖,但是现在“中招”的骑手也越来越多,“外卖骑手阳了一大半,门店爆单了也没人送!”

一位粥店老板表示,因为近期许多人感染病毒后嗓子不舒服只能喝粥,店里生意好到爆单原本是好事,怎奈没有骑手接单。由于骑手减少,几乎每家的配送费都涨了好几倍,运力紧张不好接单,不加小费都没有骑手接,门店有的单子配送费高达五六十。

02

什么时候能恢复到正常状态?

12月9日,钟南山团队在回答媒体提问时表示,有人问我什么时候能恢复到2019年以前的状态?我的看法是在明年上半年,3月份后,我不敢保证,但看趋势应该是差不多这个时候。”

近期,多个省份开始预测感染峰值何时到来。

根据国内外多个疫情研究模型测算,浙江省第一波疫情预计在明年1月中旬左右迎来高峰,也不排除提前到来的可能,这期间又恰逢农历新年,疫情将伴随人口流动加速传播。

12月14日,山东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处置工作指挥部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董亮接受新黄河采访时表示,“山东省的疫情防控工作比较严谨落实到位,第一波高峰期会比其他地区有略微延期。预计应该在明年1月份。另外,城市比农村人口密集,农村的疫情高峰期会相对晚一些。”

12月15日,江西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透露,据专家分析研判,该省下一波疫情高峰将在今年12月底、明年1月初到来,春节前后达到峰值。

12月15日,湖北宜昌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宜昌市第三人民医院副院长杜德兵表示,目前,宜昌尚无重症或危重症患者,预计在1月上旬会迎来感染高峰,但不会出现80-90%的感染率。

12月18日,新湖南客户端报道,根据大数据模拟测算,预计本轮疫情高峰将在2023年1月达到,湖南迎来高峰的时间为1月9日。相关专家表示,湖南疫情高峰具体日期无法预测到哪一天,但据目前疫情发展情况来看,大约会在春节前后达到高峰。

各个城市预测的时间轴大体一致,基本都是在1月份左右达到峰值,春节可能会成为最密集的爆发时段。如果感染趋势呈现一个抛物线,从12月初放开到全国平均1月中旬达到峰值,然后进入回落,基本上全面结束可能确需要在明年2月底3月初。

12月17日,张文宏坚定地表示,中国走出疫情已成定局,不会再逆转。

03

如何面对这三个月?

从12月份中下旬到明年3月份的中上旬,这三个月是感染者扩散蔓延的阶段,而对零售、餐饮行业而言,可能是更难的冰点。有人戏称,封控时不见顾客,但放开后连导购员都不见了。但不管怎么样,三年疫情的阴霾总算终将消散,三年都捱过去了,还怕再等这黎明前黑暗的三个月吗?

如同前文所列举的一些先知先觉的地方政府,在很多人还噤若寒蝉的时候,他们已经开始抢先行动,为2023年开始做好准备,打下基础。笔者认为,由于人们对感染的谨慎态度以及各地尽可能压低峰值、拉平曲线的措施,春节前后的消费已经基本不太可能有巨大的改观,所以对经营者来说,未来的经营策略不再是聚焦于提升这三个月的业绩,而是以这三个月为缓冲,充分为2023年做好准备。 

在当下的一段时间内,最可怕最不需要的是一筹莫展,在哀叹与茫然中浪费了这段时光。乘着这三个月,企业需要关注内部,认真树立和制定目标。对此,有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认真梳理内部的管理和经营工作。疫情三年,在这黎明前的黑暗中的三个月,企业需要总结得失、变化。

(一)黑天鹅来临的时候,才能检验真正的实力,暴露隐藏的短板。在过去的三年中,哪些业务是拉胯的,哪些板块是不堪一击而且挤占了有限的现金流,在未来对这些处于投资期的新业务是继续投入还是果断放弃?

(二)规模并非越大越好。在一个不景气的年份中,能挣钱的门店才是有价值的门店。所以,对那些不挣钱,拖累整体经营业绩的门店应该及时止损。趁着疫情的机会,将“利空出尽”,尽可能甩掉所有的包袱。

(三)认真梳理自己现有的组织架构,是否有必要进行调整和精简,是需要精简人员还是补充新鲜血液?此时应该尽可能做好规划,年前年后抓紧时间优胜劣汰。

第二,制定2023年的经营目标和主要的动作、行动策略。12月3日,张军、管清友等经济学家呼吁,“建议将2023年GDP增速目标设定为5%以上,向各界传递把发展放在首要任务、放开经济活动的明确信号,以稳定预期、提振各方信心。建议提高2023年赤字率,通过推出以新基建为核心的新一轮扩大内需活动”。 

对企业界来说,2023年注定会成为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重要一年。所以,在这段时间,企业需要认真思考2023年的各项目标,如何科学合理设定数据,增长幅度应该与哪一年同比。另外,重大的经营动作、管理动作计划落在哪些方面?如何实现?分解目标和分解动作是什么?

重要的是,对于来年的目标,在这个时候需要及时传递、要求到各个业务板块和部门,每个部门都需要考虑2023年要达成什么,要怎么干。要让整个团队达成共识,2023是重要的一年,从这个时候就需要秣马厉兵,为来年做好准备。

第三、抓紧时间资源整合,积极与供应链的上下游形成结盟。跳出企业自身内部,审视对自己而言最重要的合作伙伴,最重要的外部资源是什么。在年底之前就需要积极跟一些重要的供应商、渠道商、经销商沟通交流,传递自身企业明年的目标和动作,希望得到的资源和相关业务伙伴的支持与协同,及时传递积极信号,协同整个生态同频共振。

第四、新的营销与传播方式升级。消费市场的年轻化趋势越来越明显,面向C端的沟通传播,面向Z世代人群的营销表达,在未来应该具有更新的方式和工具箱组合。品牌的年轻化,营销手段的数字化——例如在直播、KOL建设、种草分享、社群粉丝化、粉丝口碑化这些方面应该形成新的路径规划。 

第五、新渠道建设。疫情三年,对渠道是巨大的考验。越来越明显的表现为,传统渠道需要线上化,而线上渠道同样也需要线下的体验和补充。面向新的一年,尤其是传统线下零售企业需要充分发掘线上的力量,无论是利用公域流量还是利用各类线上中间体(SAAS)搭建属于自己的私域流量池,渠道的线上线下一体化是需要不断推进的战略。

第六、人才队伍的培养发展,奖惩激励方案的制定。最后,需要认真规划人才队伍的发展计划。俗话说,留下来的都是精英,疫情三年,不少企业大举裁员,裁完之后,2023年应该进入一个稳定期。对剩下的员工,如何培养发展,只有制定有效的、常态化的奖惩激励方案才能让人才发挥最大的能效。人才是实战出来的,不是培养出来的,而有效的激励方案,是促进组织高效实战的重要推进器。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老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