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阑听雨

夜阑听雨

公告

新零售、电商、3C的那些事儿

统计

今日访问:715

总访问量:9225320

烧钱结束,又一家共享单车涨价了!

2022年08月07日

评论数(0)

共享单车

日前,美团单车宣布,由于硬件和运维成本的增加,2022年8月10日23时起,美团单车骑行畅骑卡无折扣价将进行如下调整:7天卡无折扣价调整为15元;30天卡无折扣价调整为35元;90天卡无折扣价调整为90元。据悉,这三档骑行卡未涨价前的价格分别为10元、25元、60元。

共享单车你还骑的起吗?

目前共享单车市场上主要剩下哈啰单车、美团单车及滴滴旗下的青桔三家。其中,在不考虑平台提供的优惠折扣的情况下,青桔7天、30天、90天卡分别为10元、25元、75元;哈啰出行7天、30天、90天卡分别为15元、35元、90元。

此次美团单车宣布涨价后,另外两家暂未跟进。但值得注意的是,美团并不是第一家涨价的共享单车品牌。近年来,共享单车的价格一直在上涨,涨价类目也不止畅骑卡,还包含按时计价的单次骑行付费。

早在2019年,各共享单车品牌就曾相继调涨了一波价格,大部分共享单车的骑行起步价由1元/小时变为1.5元/半小时。不过,相比于“共享单车进入1.5元/半小时的骑行时代”这件事,彼时大众的目光更多地集中在退款遥遥无期的押金上。

以讨论度来看,率先因涨价而引发热议的共享单车品牌其实是哈啰单车。去年3月,有媒体报道,在上海,哈啰单车目前的收费规则为前15分钟1.5元,之后每15分钟1元,相当于1小时4.5元。与此同时,美团单车与青桔单车的收费标准也被网友“翻出”,在上海地区,三家均是前15分钟1.5元,青桔单车是每10分钟1元,不满10分钟按10分钟收取费用;美团单车每15分钟0.5元。以此计算,青桔单车1小时6.5元,美团单车1小时3元。

虽然哈啰单车前15分钟1.5元,之后每15分钟1元的收费规则是在去年引发争议,但事实上“涨价”一事发生在2019年。2019年4月29日,哈啰单车曾将计费标准从每30分钟1元调整为每30分钟1.5元,同年9月,又涨价为前15分钟1.5元,之后每15分钟1元。

2016年,在资本加持下携巨额补贴进场的共享单车,初始起步价仅为0.5元/半小时,而如今,一小时骑行收费3.5-4元成为普遍现象。短短数年,为何共享单车的骑行价格轮流翻番上涨?

巨亏之下,杯水车薪的涨价回血

对于涨价原因,此次美团单车在涨价公告中使用的理由是“硬件和运维成本增加”,同样的,此前哈啰单车的涨价原因也颇为类似:运维人力投入和产品折旧成本增长。

据自行车协会发布的数据,今年第一季度自行车上游原材料价格同比上涨超10%,自行车、电动自行车行业正面临生产成本上升较快等困难。原材料上涨的压力正在从自行车制造企业向下游传导。与此同时,共享单车的成本远远不止自行车本身,智能锁等硬件成本之外,运输、投放、管理等更是持续性的人力成本。

反观共享单车的营收方式,无非骑行费用和广告投放。成本高企,收入单一,共享单车的亏损自然不可避免。

哈啰单车在2021年启动美股上市的招股书数据显示,自2018年起,哈啰单车就一直处于亏损状态,2018年至2020年,哈啰营收分别为21.14亿元、48.23亿元、60.44亿元;毛利分别为-11.47亿元、4.19亿元、7.15亿元;净亏损分别为22.08亿元、15.04亿元、11.34亿元。

无独有偶,在被美团全资收购前,美团单车还叫摩拜单车时,同样持续亏损,2018 年到 2020 年累计亏损接近 50 亿元。在滴滴2021年的财报中,青桔共享单车也被划分进300亿的“其他业务”的亏损中。

在共享出行最火热的2017年,共享单车品牌可以轻易从各大资本手中获得巨额投资。公开资料显示,当年共享单车融资总额达258亿元。彼时,共享单车品牌虽然也不盈利,但利用获得的融资,它们仍可以跑马圈地,补贴用户。

而随着教育用户和“烧钱抢市场”阶段的结束,市场形成了如今哈啰出行、滴滴青桔、美团单车“三足鼎立”的局面时,减少亏损、甚至实现盈利被共享单车企业提上日程。共享单车变现方式单一,因此,想要覆盖成本涨价成为最简单直接的摆脱亏损命运的手段。

共享经济:涨价与频次之间的抉择

事实上,同为共享经济产物且难的生存至今还有共享充电宝,而它也陷入了一边亏损、一边涨价的魔咒。

与共享单车相比,共享充电宝涨价更为严重。2019年至今,共享充电宝普遍多次提价,而且按照区域不同,价格差别也很大,某些景区甚至出现了高达十几元一小时。

2021年6月,市场监管总局价监竞争局会同反垄断局、网监司召开“共享消费”领域行政指导会就曾指出,目前“共享消费”行业普遍存在定价规则不明确、明码标价不规范等不当行为,要求企业增强合规意识,规范价格行为和竞争行为。

而即便频繁涨价,共享充电宝行业整体仍在在亏损。以已经成功上市的怪兽充电来看,其2021年财报显示,怪兽充电2021年营收35.59亿元人民币,较2020年增长27.61%,但2021年净利润为-1.25亿元人民币,同比-265.72%。而增收却不增利的根本原因在于成本过高,怪兽充电营业成本为5.5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23%;市场、销售和管理费用为30.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9.48%;研发费用为9388.20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2.34%。

事实上,无论是共享单车还是共享充电宝,在变现手段单一的情况下,利润公式是单价*频次。然而共享单车的使用频率与定价本就是相悖的,如果一味地抬高价格会导致愿意使用的人变少,使用频次变少。

结语

业内人士认为,无论是共享单车还是共享充电来说,涨价都不是解决亏损的好办法。最好的办法还是从根本上解决变现单一问题,打造出新的第二增长曲线。

或者抛弃规模化效应,找好规模与价格之间的平衡点。原本大部分共享经济产物诞生的意义,就是解决人们在某些特定场景下应急所需,通过做好精细化规划、管理,避免盲目铺设和扩大共享单车覆盖范围,将设备尽量部署在其他交通工具不方便使用,且用户不太方便自己购买设备的地区,并加强对产品的维护、升级。一方面能通过缩减规模减少成本,另一方面也会让真正有需要的用户觉得“虽然贵,但值得付费”。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夜阑听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