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1月21日
评论数(0)
来源/联商专栏
撰文/老丹
每年到了这个时候,都比较纠结。
因为到处都是今年的关键词总结,和明年的大趋势之类的。
无论是大师还是神棍,元旦后到春节前都是展示的好时机。
往年我也喜欢赶这个热闹,可今年坐在电脑前憋了半天,实在不知道怎么下笔。
上周去参加协会的年会,祝酒环节,第一个嘉宾上来就说:‘今年太难了!“
下面一片掌声雷动。
上次这么丧的祝酒词,获得这么热烈的反应,估计还是在满清最后一位皇帝的退位典礼上。
什么关键词,都无法回避一件事:这是商业地产,乃至房地产业最艰难的时期。
以前商业地产人聚会,大家一见面除了商业互吹以外,还会意气风发的回顾现在,展望未来,
但今年参加了几次活动,感觉大家都比较收敛,别说挥斥方遒了,能保持微笑不哭出来的,已经算是非常坚强乐观了。
原因有很多,疫情是很重要的一项。
从商业的角度,经济形势固然很重要,但无论好与不好,还是有应对的方式的。最可怕的,往往是不确定性。
另一只靴子没落地时的市场,是最惶恐的。
而疫情就是那只靴子,时刻悬在头顶。
当谁都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先来,那么就只能用最保守的策略来应对。
所以今年只要是招商,基本没有顺利的,品牌不关店已经不容易,开店就更难。
加上双减的影响,大部分物业空铺率都是上升的。
至于业绩下滑,快成了普遍现象。
几乎可以肯定的说,我们面临的,是20年来最困难的时期,而且不知道什么时间结束。
说到这个话题,就不得不说下上海,
今年上海新开业的商业设施,在全国也是排名前列的。前滩,LALAPORT,太阳宫,来福士,千树…………,未来这些怎样不说,但目前还是开一家火一家,有些都可以算是现象级别的。
除了上海本身的消费力比较强劲以外,还有一点,就是从2020年3月份开始,上海没有一次超过街道级别的封控。
就是有限的几次小范围管控,也基本上在7-14天内迅速解封,
所以上海的商业,几乎都没遇见过关门停业。
我们都知道,对于大部分商户,一年关停两个月,基本上全年就白干了。
城市管理水平,影响的并不止居民的生活便利度,对商业及经济的促进的是全方位的。
但部分优秀商业的开业,并不能冲淡行业里浓浓的观望气氛,
这是整体的趋势,很难在短期内改变。
在这个形势下,谈什么关键词都意义不大。
饭都吃不上了,你给我说要积极向上阳光帅气当然没错,但这种鸡汤喝着口味还行,可是不管饱。
从明年的情况来看,形势依然好不到哪里去,那么未来的商业地产市场会发生什么?
找不准位置的,会越来越难!
现在人逛街的频次是多了还是少了?
肯定是少了,主要原因有很多,电商的影响导致部分消费线上化,疫情影响使大家不愿意出门,很多90后的‘宅’属性等等。。。。。。。
对于商业,带来的第一个影响就是消费的目的性更强,以前可逛可不逛的,可能就不去了。
更多的人,会在有限的时间内,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购物中心进行消费。
某种意义上,现在实体商业的竞争,就是对处于递减状态的客户消费时间的争夺。
而目前国内商业的最大问题就是同质化。在过去的十几年内,中国的购物中心绝对是井喷式的发展,从以百货为主要商业形式的时代,迅速来到了大型购物中心时代。
曾几何时,‘全覆盖’‘大而全’成为了购物中心争夺客群的法宝。
在当年,大家刚从百货时代转过来,一看能买能吃能玩,哎呀太厉害了,所以这个模式完全没问题。
但市场变化很快,一是竞争越来越激烈,而是消费习惯不断变化。
最近几次论坛,大家都在谈‘Z时代’。
这也是惯例了,商业地产圈追起概念来,有时比娱乐圈还猛,名词多的让B站的UP主都追不上。
比如:到底’Z时代‘是怎么消费,标签那叫一个多,都快成玄学了。
但有一点是大家都承认的:就是下现在年轻人见多识广,也更注重自我,在消费理念上,无论是精神还是物质层面,都更有个性与特征。
换句话说,那些规模很大,但是风格业态品牌都差不多的商业设施,可能不再是他们的首选。
我们曾经做过一个研究,在对大量客群进行了系列深访后发现,对于大多数客户来说,一个经常去的购物中心里,真正复购高的品牌(包括零售和餐饮),极少超过1/3。
所以‘大而全‘对于很多人来讲,并没有很实际的意义,反而增加了购物的时间成本。
传统消费观念里,总觉得大的商业更耐逛,选择更多。
而现在,很多人,特别是新生代在逛街前,其实对消费都已经有明确的倾向性了:我不一定去那些千篇一律的购物中心,完全可以找个主题有趣,风格合适,牌子也都喜欢的。
至于大点还是小点,都没什么关系。
对一个商业项目来言,有的消费者,每周来一次,每次来喝杯奶茶或买个冰激淋,另一种也是每周一次,但吃饭购物看电影要花好几百。
从贡献值上分析,前面的十个消费者,可能都比不上后面的一个。
现代商业争的是高净值客群。
真正的高净值客群,一定具备两个特征:忠诚度与复购率。
现在很多同质化严重的大型购物中心,虽然客流量看着还可以,但这两个指标却一直不高。
所谓的‘全覆盖;,现在有个新说法:
“老人嫌贵,年轻人嫌土,孩子妈妈嫌乱,最后一个都没舔好‘。(引用自某二线城市知名大型购物中心总经理原话)。
现在你不能再取悦所有人,而是一定要找到真正的核心客群,并让他们花钱!
所以,2022年,先别急着什么变革创新拥抱元宇宙,先搞清楚,你的核心客群到底是谁,你靠什么吸引他们来消费!
消费的回归
不仅是2022年,未来几年里,反消费主义的浪潮会越来越明显。
首先,经济增长,带来了眼界的增长,社会抗忽悠能力增强。
第二,年轻群体没有经历过物质缺乏的年代,所以也没有报复性消费的心态,相对更加理性。
最重要的是,大家都没钱了!
2021年初,老丹在一个小型论坛说,现在的商业,很大的机会都在‘一头一尾‘!
‘一头‘是指重奢,无论经济形势怎样,IFC的LV都会排队,疫情期间出不了国,排队还更长。
毕竟对于一些人,一年赚1个小目标,还是半个小目标,基本不影响买爱马仕还是香奈儿。
而对于一年赚10万的来说,少了一半房贷都要断供了。
‘一尾‘,指的是生活性消费,同样,无论市场与经济,常规的生活需求还是要的,大部分人还是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质量。
所以很多地方在2020年疫情爆发结束后,社区商业类率先复苏,租赁率与收缴率都较为稳定。
而很多不上不下的商业和品牌,这两年的日子都很难过。
今年在很多公开场合,我都爱提回归这个词,意思就是未来的商业,一定要考虑消费本质,而不是讲概念玩噱头。
无论是大型的还是小型的商业,在招商时,都要考虑对于你的目标客群来说,这些业态和品牌,是不是有足够的影响力,并能形成复购。
重奢不是谁都可以做的,那么在现在的市场情况下,刚需类显然风险更加可控。
为什么资本这两年在餐饮赛道,更青睐于拉面啊麻辣烫这些小吃快餐类品牌,因为这些都有个共同的特点,低客单价,高复购率,场景随机,刚需。
在过去的几年里,大家都在喊创新,但说实话,无论是网红店,还是网红项目,成功的有,但死的更多,只不过大家的视线,都聚焦在了成功,或者装的很成功的那些上面,失败的被忽略了而已。
有很多被不被人注意的,反而是一些地方或者领域的隐形冠军。
前两周去青岛,看了个项目,不酷不炫,可品牌搭配合理,业态错落有致,环境简洁舒适,氛围也很接地气。
仅里面一个7000平米的超市,据说一年营业额快3亿了,其中生鲜柜一年过亿,比一个小型购物中心还高。
这几年,类似的商业不少,特别在二三线城市,只要能真正与目标居民的消费吻合,运营表现都非常出色。
在多数网红项目还在为收支平衡绞尽脑汁时,很多不显山不露水的社区商业却赚的盆满钵满。
上次在重庆参加一个商业圈的聚会,吃饭时一位‘大咖’侃侃而谈,他们是怎样在强二线城市,把一个创新商业做到80块每平米每月的。
旁边某来自西北省份三线城市的大哥一脸憨厚的听着,我多事问了他一句,说老兄你们那个商业街租金多少,大哥说今年不好做啊,一楼才800多块每平米每月。
全桌寂静。
大哥舔了舔嘴唇,又补充了句:“按建面!“
专业决定未来
今年几家合作公司一起开年会,我上台说,现在日子是不好过,但对我们这样的公司来讲,可能反而是机会。
算是打气,但也有属于技术狗的自信!
这几年,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一直致力于一个方向:
无论做什么项目,也无论是策划、定位、建筑设计还是运营管理,都要认真的考虑两个要素:专业性,以及落地性!
以前市场形势比较好,大量品牌都在高速扩张,只要你的购物中心位置过的去,没太大硬伤,基本上招商还是招的到的。
但今年可以看下,有没有品牌影响力,以及招商能力的高低,对最终的呈现效果会有巨大的影响。
上海今年开业了不少家商业,有些无论是设计、空间还是业态,都非常出色。
但也有一些,不乏所谓的新网红打卡地,前期炒作很响,但一看品牌,一言难尽!
餐饮好歹是上海郊区水平,零售感觉和县级市接轨,业态配比也不知道什么逻辑。
我去逛了两个小时,下来很沉默:就没搞清楚它到底想做个啥!
这种商业,一旦前期热潮过去,后期靠什么活着?拍一张照片五元么?
这还不算最糟糕的,毕竟业态品牌后期还可以调整。
建筑上要出问题,就更麻烦!
今年我们做了不少百货改造的项目,体量都不大。但真的改起来,会发现难度很高。
首先小体量商业定位要准,其次改造的成本要有很严格的控制,第三因为小,所以对空间的精细化设计及使用非常重要。
大到中庭,小到一根柱子和楼梯空间等,在设计与功能上都要有合理的思路。
这些一旦错了,后期会有很大的麻烦。
而到了运营期,就更加复杂。
首先人员配置要合理,怎样用最少的人力,来达到最好的运营效果,是要精确测算的。
另外还有对多经点的合理使用,以及广告位等的效益最大化等。
简单点说:未来运营一定要能够最大限度的开源节流。
所有的这些,都离不开系统化的专业知识。
以前容易赚钱的时候,粗放点没问题,但现在肯定不行了。
今年参加中购联年会,很欣慰的看到,很多真正做商业的,都在提精细化运营。
是的,就是‘精细’!
看一个项目运营的好坏,不能光看它做了多少场活动,可能卫生间有没有异味更能看出管理水平。
也不能光看自媒体的曝光率,而要看能不能有良好的租金回报。
更不能只关心引进了多少网红多少首店,要看是不是大部分商户可以生存下去。
“远山初见疑无路,曲径徐行渐有村。”
冬天还在持续,春天还不知何时到来,但商业地产,终归会有成功的道路,只是要付出更多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