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消费内参

新消费智库

公告

新消费内参是中国首家专注于报道新消费品牌、消费升级的垂直产业新媒体。为大消费领域(吃喝玩乐、衣食住行)产业从业者提供新消费领域的创业、创新、升级的商业案例报道与资讯。

统计

今日访问:814

总访问量:960024

单店估值约1亿,年营收40亿,中式餐企上市荒能否被它打破?

02月02日 11:31

评论数(0)

这是新消费智库第2282期文章


新消费导读


小菜园的逆势上升靠的是什么?

作者:lyy


编辑:竺天


审核:Single


来源:新消费智库


近两三年来,资本市场对餐饮企业似乎并不怎么感兴趣,融资数量和金额在2023年都有大幅减少。不仅如此,餐饮企业难以上市的局面依然没有改变,尤其中式餐饮,诸多品牌的上市之路扎堆受阻,如老乡鸡、老娘舅、绿茶、杨国福等,个别企业的已处于招股书“失效”状态,绿茶更是已经三次向港股申请上市。餐饮企业上市难似乎是一种常态,但市场仍然期待这种局面能够被打破。

近期,国内一家连锁餐饮企业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中式餐饮企业能否就此走出一家上市企业,一时间受到极大关注。

小菜园,出自安徽铜陵的新徽菜代表之一,也是中式餐饮连锁品牌中的一个隐形冠军。就在2024年1月16日,小菜园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是2024年以来国内首个递交上市申请的餐饮企业。小菜园提交上市申请之所以会受到极大的关注,更主要的原因在于这家企业本身所具备的一些特质,似乎让人有一些期待它到底能否打破近几年的中式餐饮的上市荒。

但其实更应该关注的是在餐饮行业低估的这几年,小菜园经历了什么,又做过什么?


十年开店548家,年入超40亿,

中餐黑马崛起?


小菜园是一家中式餐饮连锁品牌,首店于2013年在安徽铜陵开业,定位于大众便民中式餐饮,专做安徽菜。经过十年的发展,尽管过于低调,品牌知名度还略显欠缺,但小菜园已经成为中餐连锁行业内的顶级品牌,无论是业务规模还是增速,均有着突出的表现。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统计,以截至2023年9月30日的九个月门店收入计,小菜园在客单价介于人民币50元至100元价格段的大众便民中式餐饮品牌中,排名第一。

且在过去十年间,小菜园也已经走出安徽,进入江苏、上海、浙江、北京等省市自治区共119座城市,门店总数超过500家,并在2023年以可换股债券的形式先后两轮拿到累计5亿元等值的美元融资,背后的投资方加华资本还是老乡鸡和超级文和友的投资方。在完成融资之后,外界对小菜园的估值一度达到500亿元,按照融资时约500家门店来计算,单店估值约达1亿元。

图片来源:小菜园官方网站

小菜园的扩张先慢后快,较为平稳。2018年,小菜园在其创立的第五年开出了第100家门店。此后的5年里,小菜园加速扩张,共开出448家店,其中2021、2022年及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的九个月,分别开出107家、48家及79家新门店。

招股书显示,截至2024年1月11日,小菜园门店总量为548家,包括542家小菜园品牌门店,以及包括“观邸”、“复兴楼”及“菜手”等品牌在内的6家子品牌门店。门店主要位于商场、购物中心等商业综合体,例如万达广场、吾悦广场、万象城、苏宁广场等。

同时招股书显示,在接下来的3年内,小菜园还将加速扩张,计划在2024年至2026年分别增加160家、190家及230家门店,与过去十年的开店总量相当。照此速度,届时小菜园门店总量将达到1100家,一方面在现有城市加密,另一反面也将在未进入的城市开拓新市场。

业绩方面,小菜园这几年也是可圈可点,尤其经历了疫情的几年,依然能够实现较为稳定的扩张速度与业绩增长,确实当得起“黑马”这个称号。

招股书显示,2021至2022年,小菜园分别实现营收26.46亿元、32.13亿元,净利润分别为2.27亿元、2.37亿元;2023年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41.60%至34.89亿元,超过2022年全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07.60%至4.30亿元。2023年全年营收预计超过40亿。

黑马的出现给市场带来了一个惊喜,当然惊喜也不能只停留在眼前的数据,还要看它的底色,看它能否撑得起市场对它未来的期待。


全直营,坚持不加盟,

小菜园的逆势上升靠的是什么?


小菜园的逆势崛起,还是有迹可循的。

首先,在菜品方面,徽菜口味偏重,重盐重色,与当下健康饮食趋势并不是很相符。所以小菜园推出了“新徽菜”的概念,在传统徽菜菜品的基础上进行改良,更加注重健康营养、少油少盐的烹饪方式,尽可能去满足消费者的健康饮食需求,并且根据所在地域的饮食习惯调配菜品口味,吸引当地人消费。

同时,与大多数连锁餐饮动辄上百道菜品不同,小菜园将门店菜品数量精简到60道内,确保在菜品现炒的前提下,出餐速度能够控制在25分钟之内。

在菜品制作方面,同等价位水平的竞品大多使用预制菜烹制,小菜园则采取现场制作的模式,无论是菜品的新鲜度还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烟火气”,自然要比预制菜更有口味优势。

在食材选择上,小菜园与高水平供应商直接合作,实现优质新鲜食材的源头直供,集中化、规模化、标准化采购,保证品质。用料也很有卖点,主要食材“大米”直采黑龙江五常大米原产地,“鸡肉”则是源自皖南地区山地放养鸡,“水”使用的是农夫山泉,“油”使用的是金龙鱼非转基因大豆油,招牌菜“徽州臭鳜鱼”所使用的鱼,来自安徽地区产地优选直供,等等。

图片来源:小菜园官方网站

还有一点非常关键,小菜园走的是高性价比路线,客单价控制在50元至100元区间内。

第二,在门店分布方面,有两点很重要。

一方面,小菜园的连锁为全直营门店,至少到目前为止小菜园方面还坚持不会放开加盟,仅仅表达了可以通过合作的方式来开店。这意味着无论是经营管理还是门店扩张策略,小菜园的基本面肯定是比较好的,这是资本方选择它的一个重要原因。

另一方面,小菜园在低线城市和高线城市的布局基本上已经全面展开,在低线城市的表现较为稳定,在高线城市的增速较快,整体发展较为均衡。根据招股书显示,截止2023年前三季度,小菜园在三线及以下城市的门店数为228家,占门店总数的46%,目前也在积极布局一二线城市,且其中上海已经成为小菜园门店数量最多的单一城市;在营收方面,三线及以下城市的营收占比也达到了43.4%,一线、新一线、二线城市的营收占比分别为16.2%、28.3%、12.1%。不过,这几年的一个明显趋势是,从2021年起,小菜园在一线、新一线城市的营收占比始终保持在40%以上,在2023年的前九个月已经超过三线及以下城市。

图片来源:小菜园官方网站

从消费人数上来看,小菜园在2021年、2022年和2023年前九个月的堂食人数,一线城市分别为396.51万人、339.42万人和522.26万人。可见在2023年前九个月小菜园一线城市堂食顾客总数增长迅速。

在三线及以下城市,堂食顾客总数保持在1600万以上,但增长并不明显,且人均消费金额也要低于一线、新一线城市。

所以目前小菜园正在以一线、新一线城市为中心拓展周边城市,逐渐在国内形成区域化的门店网络布局。

第三,也是对连锁餐饮品牌至关重要的一点,供应链。

无论是哪个行业,同等价格带的竞争其实就是供应链的比拼,也将倒逼品牌进行供应链升级。小菜园其实从一开始便非常重视供应链的建设。

小菜园采用的是自建全供应链的模式,为门店提供及时可靠的仓储物流服务,严格的采购标准与供应商管理体系,保证食物新鲜程度与守护食品安全。

有自建的仓储网络及物流配送车队,自主可控,保证门店供应的稳定、高效、敏捷。比如,长三角地带的门店,基本可以做到当日配送,密集开店也极大降低了物流配送的成本。在加工端,小菜园自建食材加工厂,位于安徽铜陵的工厂已完工投产,可实现食材粗加工与调味料包的工业化生产,既能提高门店端的菜品制作效率,也能够进一步提升菜品的标准化出品和品质稳定性。

图片来源:小菜园官方微信

根据招股书,小菜园目前拥有1个中央工厂和全国11个仓库。

这些都是资本方愿意投入且小菜园敢于此时接受融资并冲刺IPO的重要性因素。

但无论是资方还是品牌方,都很清楚一件事,近年来中式餐饮的IPO荒并非偶发,更像一个魔咒,尽管小菜园在疫情期间依然能够保持扩张与增长,不过冲刺IPO对于双方而言实则都是一场不折不扣的豪赌。


冲刺IPO背后,

模式问题无可回避


在小菜园之前,无论是在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的杨国福麻辣烫、乡村基等,还是多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均以失败告终的绿茶餐厅,寻求A股IPO却最终撤回IPO资料的老乡鸡、老娘舅等知名连锁餐饮企业,希望进入资本市场的根本原因无外乎寻求更大的发展可能性,但一方面资本追求回报,需要考虑最终的退出。另一方面,餐饮企业本身业绩波动明显,影响持续盈利能力的因素多,食安品控问题关乎甚大等等,这些因素都决定了餐饮企业上市之难。

并且,小菜园此次冲刺IPO的压力不可谓不小。其中一部分来自于资方,5亿元融资是以可换股债券的形式注入小菜园,条件之一即是如果小菜园的IPO被拒,资方有权利要求小菜园对股权进行回购,相当于收回投资。

小菜园在招股书中称,IPO所募集的资金将主要用于持续扩大门店网络,增强供应链能力、升级智能设备和数字化系统以提高数字化能力等。但有些问题始终无法回避,这些问题主要集中于小菜园的模式,因为模式直接决定企业的持续盈利能力。

首先,快速扩张背后的人力结构支撑问题。

小菜园由一个以厨师出身的团队所创立,能够支撑门店快速扩张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正如其招股书中所称,“大部分店长及厨师长均为基层晋升,也可能没有足够多有经验的现有门店雇员协助开设新门店。因此后续的新店盈利情况如何也还不好说。”

确实,按照小菜园接下来三年再开店580家的快速扩张计划,以及以一线、新一线城市为中心的区域门店网络布局规划,目前的人员任用方式恐怕难以支撑业绩的持续增长。

第二,扩张成本带来的盈利压力。

按照小菜园的开店规划,未来三年的开店成本巨大。其招股书显示,开设一间新门店的前期支出大约在130万元至170万元之间。照此计算,小菜园对未来三年的开店成本预估分别约为2.08亿元至2.72亿元、2.47亿元至3.23亿元及2.99亿元至3.91亿元。对于明确表态永不开放加盟的小菜园来说,无论是否能够成功上市,压力都将前所未有之大,盈利压力不言而喻。

同时,尽管小菜园近年来的业绩表现较为突出,但债务问题也不容小视。招股书显示,2021年至2023年前九个月,其流动负债总额分别为6.98亿元、5.83亿元、6.08亿元,流动资产总额则分别为2.30亿元、3.51亿元、7.44亿元。其中,2021年和2022年的净流动负债资产为4.68亿元和2.31亿元。这与小菜园全直营、快速扩张、高性价比的高成本模式有着最直接的联系。

另一方面,对于以低价换客流的餐饮企业而言,翻台率是一个关键盈利指标。2021年、2022年,小菜园的同店翻台率分别为3.4次/天、2.9次/天,有所下滑,2023年前三季度的同店翻台率为3.4次/天,与2021年的水平持平,没有有效增长。

第三,餐饮品牌生命周期压力。

对于餐饮企业而言,作为当下主力消费群体的年轻人群偏好变化快,热衷于尝鲜,使得餐饮品牌的生命周期在明显变短。如各类茶饮品牌近年来不断快速更新产品、花式开发产品的背后,正是为了保持品牌热度和在消费者心中的新鲜感。这对以现制菜为卖点的小菜园的产品力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仅仅是菜品开发的问题,更是规模化之后出品标准化以及品控、食安的问题。

尤其食安问题最为敏感,仅2023年,小菜园就先后多次因为餐具卫生不符合标准,食品原料过保质期,虚假标注生产日期、保质期或者超过保质期的食品等问题被相关监管部门予以罚款、警告等处分。或许这些的问题都属于局部、偶发性事件,但对于以全直营模式为主、正在快速扩张的餐饮企业而言,稍有不慎便是致命打击。

中式餐饮行业出现小菜园这样一匹黑马是好事,但其究竟能否成功上市是未知的,也可能存在很大的变数。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在看到小菜园所表现出来的亮点和优势、吸收其成功经验的同时,也应该从中汲取教训,尽最大可能去规避问题,解决短板,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走出一条长期、可持续的发展路径。而即便上市成功,也仅仅是一个新的开始。

参考资料:

1、《年入近40亿!小菜园获数千万美元融资,隐藏的中餐大佬浮出水面》,央广网

2、《他开500家安徽菜馆,要IPO了》,i黑马

3、《做“中式正餐界”的拼多多:小菜园能靠“下沉打法”顺利上市?》,钛媒体APP

4、《小菜园赴港IPO:中式餐饮上市难题待解》,中国经营报

5、《小菜园数量翻番背后:堂食忧虑症激增!》,IPO日报

6、《548家小菜园托起汪书高的赴港路:对赌协议压身,分红近3亿》,子弹财经

7、《小菜园冲刺港股IPO 计划2026年底门店数超1100家》,中证网

8、《曾陷食品安全问题,递表前估值翻倍,对赌协议加身的小菜园急求上市?》,市值观察

9、《平价抢市场年入32亿元 小菜园赴港IPO食安问题成关键》,消费日报网


头图来源:小菜园官方微信


本文图片仅用于图片介绍,不作任何商业用途,如有侵权,可联系小编删除。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新消费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