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正

刘国正

公告

个人微信:justzheng,欢迎交流、共同提升。

统计

今日访问:341

总访问量:3152396

盘点零售2018关键词:眼花缭乱之后静心思考

2018年12月20日

评论数(0)

联商专栏:又到了年底回顾、复盘、盘点的时刻了,这一年,零售行业看上去依然热闹,老牌零售企业老而弥坚,新进零售业者咄咄逼人,套用一句文艺点的词: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当然,我们都不希望眼见他楼塌了。

作为一个在零售行业12年的亲历者,在零售职场工作过,也经历过零售创业,试着提炼自己的两种经历,解读一些零售的关键词,仅代表个人观点,欢迎各种同行交流指正。

中国锦鲤

我把这个词放在了第一位,为何?

当然是想让各位也让自己沾一沾好运气,2019年,继续撸起袖子加油干。

2018年9月29日,支付宝推出了一个转发中国锦鲤的活动,转发指定的微博,支付宝会抽出1位集全球独宠于一身的中国锦鲤。

2018年10月7日,支付宝通过官方微博抽奖平台,从近300万转发者中抽出了唯一的一条“中国锦鲤”,也就是网友“信小呆”,这位幸运儿将获得由200多家支付宝全球合作伙伴组团提供的“中国锦鲤全球免单大礼包”。

由此,中国锦鲤横空出世,不得不说,这一次主题活动,从零售角度看,真的是一次极致突破,突破了消费者对商家的期待,突破了各种历史促销的上限,也突破了之前的热点范围。

这已经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商业行为了,更多的成为了一个社会热点,甚至有人把这件事上升到价值观的高度上。

当然,随着现在媒体的发展,也出现了各种梗,比如各种参拜锦鲤图,各种锦鲤段子。

那么,我们也轻松的来一句:

转发这篇文章,你就可以得到中国锦鲤的运气!

社交电商

社交电商,并不是一个新概念,但是2018年,被炒为了一个热点。

如果之前火起来的O2O,新零售一样,社交电商的火爆,同样少不了资本的影子。

这一年,各大社交平台纷纷融资过亿,真应了那句雷军关于风口的论断。

但与此同样火爆的,是消费者以及社会大众对于社交电商不断的吐槽、抱怨甚至痛恨。

有太多的行业,太多的生意,在诞生之初,就是伴随着各种杂乱无章成长起来的。

有的企业在这种环境里成长着,坚强了,捋顺了,壮大了;更多的企业,在兵荒马乱中尸骨无存。

我们现在的社会规则,价值观规则,已经过了当初那个只看结果不看过程的时代了。

在不断追求获客高速增长的同时,2019年,各大社交电商应该在这个词上下大力气了:

品质。

如果你不做,会有人逼你做,或者帮你做。

逼你做,是给你了一次机会,帮你做,抱歉,你可能没有机会了。

生鲜电商

生鲜电商并不是2018年火的,但我依然把塌列为2018年零售关键词之一。

这几年,资本、互联网、新零售以摧城拔寨之势几乎席卷了各个行业,零售行业也不例外:商超、购物中心、便利店、母婴店……

然后有人从另一种角度看上了菜市场、餐馆、餐桌。

各种to c,to b的生鲜电商应运而生,发展到2018年,似乎这两端的独角兽呼之欲出了,或者有人认为已经出来了。

但实际上呢?来聊一个痛点:盈利状况如何?

我们不讨论各种数据,因为已经爆出了太多生鲜数据造假。

生鲜这个细分行业不同于零售的很多行业,甚至极端的说,这可能是唯一的一个毛利率难以覆盖成本的业态,不同于很多零售细分行业,规模上去了,利润就上来了,但生鲜短期看依然是规模不经济的一个分类。

与一位同行交流过这个问题,他说:纯直营生鲜,几乎没有盈利的。注意这里说的纯直营。

这也就看出了,为什么原来做的不错的生鲜企业,做着做着开始做起加盟生意了。

便利店

2018年,便利店这个行业不好过。

某知名连锁便利店直接停业,某巨头宣城的千店万店计划也几乎处于只有外形的状态,各区域连锁的日子也不太好过。

但另一方面,又有大批进入者,既有零售巨头,也有一些地区性的尝试者。

目前来看,便利店的盈利能力、盈利结构、抗风险能力都还需要太多太多的功课去做。

很多人依然在拿日本、欧美的便利店行业来和我们对比,来举证便利店行业的发展空间、发展方向等等。

我要说的是,可以学习他们的运营,但发展方向,国情不同,差异还是挺大的。

以我所在的城市举例,前几年我们这个城市的便利店连锁几乎是一家独大,后面跟着的连锁企业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差距甚远,但是这两年,尤其是2018年,有几家新型便利店发展还不错。

但是在我接触了一些内部人士之后,综合各种信息:2019年,就是这些新入局者的拐点。

如果没办法依靠资金的实力快速扩展规模,只能越做越小。

无论是新入局者,还是零售巨头,就便利店这个行业而言,资金实力和单店盈利能力都是极为关键的因素。

另外说一句:之前被很多人不看好的夫妻老婆店,在各种风刮过之后,活的还不错。

消费升级、消费降级

本来我想写消费分级,或者把两者分开表述,但还是放在了一起。

这一年,消费升级、消费降级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当然也有人把这两种趋势归为消费分级。

消费升级者认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信息的丰富,消费者的标准会逐渐提高,越来越追求高价值,高品质;消费降级者认为大环境不太好,信息丰富之后,选择余地大,消费越来越理智,慢慢的变成只买合适的。

其实这和我们一直在做的消费者研究也有关系,当然,更和我们的社会发展,各种理念的出现有关系。

年轻人越来越追求自己的标签,追求自由,不再轻易的受到束缚,这也导致了我们对消费者的研究没办法像多年前可以把消费者简单的分类,比如按客层分类。

但消费者对价值的追求没有变。

消费升级不是单纯的品质提升,消费降级也不是单纯的价格降低。

聪明的企业都会顺势而为,也有企业抓住了这两种趋势,顺道找到自己所在细分行业的痛点,快速发展起来,比如小罐茶、拼多多。

套用郭德纲老师的一句话: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一碗饭,端好自己的碗,吃好自己的饭就好了。

重回线下

2018年,线下零售重新成为关注点。

在经历了最初的线下看不懂看不起线上,到线上线下兵戎相见,再到线上线下各种联姻,零售行业这些年,上演了各种历史故事情节。

近两年来,阿里巴巴通过资本的方式将银泰商业、居然之家、大润发、欧尚等一系列线下品牌进行整合。同时将其融入旗下淘宝、天猫线上平台,嫁接阿里云、菜鸟网络、蚂蚁金服等各类在线服务工具,以此让线下品牌重新焕发“第二春”。

阿里巴巴将其新零售战略归纳为两个字——赋能。用阿里CEO张勇在今年“双11”晚会上的话来说,“线上线下一体协同,满足的是人们的个性化消费。”

顺道祝福下老东家:大润发,祝福在新的环境里有新的作为,越来越好。

当然,今年动作相对频繁的还有一个巨头:苏宁。

苏宁提出了很多规划,也做了很多事情:智慧零售,共享冰箱,第10000家线下门店,在快速布局,完成数量规划的同时,质量提升也提上了议程。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大概如此。

效率、价值

我把这两个词放在了这篇文章的最后面。

在新零售这个概念刚出来时,我对新零售的核心认知是:效率。

提升商业效率,提升消费者效率,提升商品效率,提升服务效率,提升各种相关的效率……这就是新零售的核心所在。

但经过这两年的认知,我又加了一个词:价值。

效率和价值,才是新零售的关键。

在现在的大环境下,买方和卖方,处在了一个相对公平的地位上。

更高效、更快捷的为消费者提供符合需求的更高品质、高标准的服务,这就是当前零售环境下,对我们所有零售人的要求。

(作者系联商专栏作者刘国正,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禁止转载!)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刘国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