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弹财经

子弹财经

公告

以子弹般的穿透力、专业性与深度性解读互联网时代的最新财经动态。

统计

今日访问:2937

总访问量:8992412

被多位美国议员“精准”封杀,中国生物科企动了谁的蛋糕?

02月05日 21:36

评论数(0)

出品 | 子弹财经

作者 | 语叔

编辑 | 闪电

美编 | 吴宜忠

审核 | 颂文

近期,美国众议院议员提交的一份《生物安全法案》草案引起了广泛关注,其中特别提及了中国的药明康德、华大基因及华大智造等企业。无独有偶,美国参议院也提出了一项类似的法案草稿,这使得相关企业的股价在1月26日遭受重创,并在此后的几个交易日内持续下滑。

具体来看,1月26日下午,药明康德、华大智造等公司的股价出现大幅跳水,这一跌势在1月29日开盘后继续延续。2月2日A股药明康德再次跌停,港股药明康德、药明生物又跌超20%,药明合联跌超16%,从而再度带崩整个CXO板块。

虽然此前,药明康德、药明生物均就此事件发布了澄清公告,但是市场担忧情绪并未得到释放,因为“靴子”尚未落地。

据国际媒体报道,这份《生物安全法案》的提案旨在确保外国生物技术公司无法获得美国纳税人的资金。如果该法案获得通过,可能会限制联邦政府资助的医疗机构使用包括华大集团及华大智造和Complete Genomics以及药明康德在内的外国生物技术公司的产品或服务。

据最新消息,美东时间1月31日上午10:15,由美国参议院国土安全和政府事务委员会主持召开法案听证会,根据会后的记录,该生物安全法草案最终显示“Heldover”延期表决,草案内容仍有待进一步审议并可能变更。

这无疑是对中国生物科技企业的一次严峻考验,特别是考虑到该法案“精准”瞄向了药明康德、华大智造等中国领军企业。

现在看,药明康德背后是华尔街资本露出的獠牙,而华大智造则经受了一场精心策划的“政治狙击”。

这同时产生了一个问题:为什么现在美国对中国企业防堵的重点,到了生物科技行业?

1、荒谬法案背后的商战

事实上,面对中国企业的崛起,一些美国企业开始感到不安。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它们甚至不惜动用政治手段,试图通过游说议员提案来打压中国企业。

以美国基因测序设备巨头因美纳为例,有媒体通过查询网络公示资料发现,近两年其公布的政治游说投入合计1530万美元,按2月5日最新汇率计算约为1.086亿元。并且,账单中对于具体游说内容的描述中,反复出现诸如“竞争政策”“保护美国生物科技”等关键词。

(图 / 因美纳急剧提升在美国众议院和参议院政治游说的经费)

这并不是因美纳第一次有此举动。早在2012年底,其首次聘请政治说客时,就“生物技术行业未决交易对国家安全的影响”进行了游说。彼时,正值因美纳和华大争夺CG收购权的时间节点。

在技术拼不过中国生物科技企业后,“盘外招”成为美国企业的必然选择。

数据对比能看出,这家美国测序设备巨头因为专利悬崖被突破,已经开始收入下滑并在想办法扭亏。

因美纳2023年3季报显示,2023年第三季度收入11.2亿美元,同比增长0.36%,2023财年第三季度GAAP会计准则下亏损达7.45亿美元。财报显示,因美纳在海外市场占有率下滑最多超过10%。在第三季度,因美纳对2023年全年的财务预期再次调整,预计全年营收下降2%—3%,而第一季度财报中显示的预期是增长7%—10%。

对此,因美纳全球CEO Jacob Thaysen在最近一次财报电话分析师会上表示,他们业务下滑是因为遇到了非常重要的竞争对手,尤其在中国有华大智造可以被视为因美纳的替代品。

华大智造是全球唯二能够自主研发并量产从Gb级至Tb级低中高不同通量的临床级基因测序仪企业之一,也因为自身研发能力的强大,让华大智造赢得了与行业巨头的专利战。

2022年5月6日,美国特拉华州联邦陪审团认定,因美纳的双通道测序化学侵犯了Complete Genomics Inc.(华大智造子公司,以下简称“CGI”)持有的两项DNA测序专利。同年7月15日,华大智造发表声明表示,其与因美纳在美国的专利诉讼达成全部和解,因美纳将向其支付3.25亿美元赔偿款,因美纳将获得华大智造及其子公司CG公司的“双色测序技术”系列专利授权。

正因为华大智造的实力,尤其是美国市场设置的专利高墙被中国企业逐渐攻破后,中国企业对类似因美纳这样的美国生物科技企业带来了强大的压力。

但这样的“盘外招”效果并未如其预期。华大智造设备的数据安全问题并未被证实存在漏洞,反而是因美纳自家设备频频爆出安全高危漏洞和召回事件,令人对其数据安全性能产生严重质疑。

美国医疗保健软件服务公司Benefitalign的CEO在点评生物安全法案时,特别回顾了因美纳在2022年发生的数据安全漏洞事件,认为生物安全法案应该更关注因美纳的远程监控问题。

2022年,FDA、CISA共同曝光了因美纳多款设备存在安全高危漏洞;2023年,在国内药监局的要求下,因美纳召回了277台测序仪,原因正是这些设备存在网络安全隐患,导致仪器无法生成正确结果或产生数据安全风险。

业内专家对两个提案的出现也表示很不理解。

深圳前海锐锋资本管理有限公司高级合伙人、基金经理赖传亮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药明系、华大智造乃至中国的CXO产业对于全球生物科技产业链分工来说,是“卖铲人”“卖水人”的角色,是全球生物科技研发创新的助推力量,本身并不会对美国生物安全发展构成实质威胁。

而深圳市卓尔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汪思波对财联社记者表示,CXO是生物制药工程师劳动密集型行业,中国与美国相比有较大的成本优势,该法案如果通过将会更多地伤及美国生物科技行业自身。

所谓CXO业务,其实就是药物研发外包。药明康德就是CXO的世界领军企业。

(图 / 摄图网,基于VRF协议)

而华大智造,主业是做基因测序产品制造,尤其是基因测序的仪器。在基因测序产业链中,其只是设备提供商,不参与具体基因药物研发过程,关键,由华大智造提供的设备产生的数据,都是由设备的使用方自行保管。

这也是行业认为他们是卖铲子和卖水人的原因。

2、唯有公平市场,才有行业发展

生物科技,作为21世纪的战略性产业,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长期以来,中国在生物科技领域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制约,核心技术往往受制于人。为了打破这一局面,中国生物科技企业奋发图强,通过自主研发和创新,逐渐在生物科技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

实际上,生物安全,这个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词汇,再次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生物科技企业的角色愈发凸显,它们不仅承载着推动国家生物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更肩负着保护国家生物安全的重任。

(图 / 摄图网,基于VRF协议)

正是中国生物科企的强大与崛起,让中国在核心技术上逐渐摆脱了对外的依赖,生物安全也得到了更有力的保障。这样的发展态势,不仅彰显了中国生物科技企业的实力和担当,也为中国在全球生物科技领域赢得了更多的尊重和话语权。

比如现在被行业巨头因美纳认定为产品可以替换的重要竞争对手华大智造,再比如占据全球CXO市场前五名的药明康德。

中国生物科技企业不畏艰辛,通过展现实力与行动力,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它们在努力使中国摆脱生物科技领域的困境的同时,也在全球范围内赢得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图 / 摄图网,基于VRF协议)

然而,当中国生物科企在大洋彼岸被多位美国议员“精准”封杀,中国依然为美国企业提供了公平的市场环境。中国欢迎美国企业在华投资建厂,实现本土化发展。

例如去年11月6日,经中国政府批准,美国莫德纳(Moderna)公司在中国的首个药厂——“莫德纳中国研发生产总部项目”开工建设。该项目位于上海市莘庄工业区,总投资约36亿元,是截至目前全国生物医药领域最大投资额的标杆性外资项目。

与此同时,中国的生物安全相关法律并非针对某一国家或企业,而是基于全体人民的健康和安全考虑而制定的。这些法律为整个行业提供了一个更加规范、安全的发展环境,也为全球生物医疗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较于美国市场,中国市场更鼓励中国企业与跨国公司同场竞技,这不仅推动了技术的创新和市场的繁荣,也为人类健康事业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图 / 摄图网,基于VRF协议)

反观美国市场,药明康德、华大智造等中国生物科企在被迫遭受来自美国专利战的“围追堵截”之后,还要经受“非正常市场竞争手段”的打压,在美国具有市场垄断地位的行业巨头,生怕中国企业利用正常市场竞争“动了他们的蛋糕”。

这看似只有在美剧中才能看到的荒诞剧情,竟然就在现实中正在上演,这其实才是在市场环境下最大的不公平。

在诸如“荒谬法案”的闹剧之下,中国生物科技企业不应该围着国际巨头的“指挥棒”跳舞,反而应该更加坚定走国际化路线。

*文中题图来自:摄图网,基于VRF协议。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子弹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