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弹财经

子弹财经

公告

以子弹般的穿透力、专业性与深度性解读互联网时代的最新财经动态。

统计

今日访问:1639

总访问量:9044958

被锂价绑架的产业链:中下游企业沦为“打工仔”

2022年06月17日

评论数(0)

微信图片_20220616221805.png

出品 | 子弹财观

作者 | 尹太白

编辑 | 蛋总

在2021年之前,还没有哪一种锂电池原材料能被冠以“石油”的称号,但在2021年之后,电池级碳酸锂等锂盐的“身价”扶摇直上,一年时间暴涨十倍,且高价难求,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白色石油”。

根据生意社检测的数据,截至6月9日,电池级碳酸锂的价格为每吨47.2万元,工业级碳酸锂的价格为每吨45.4万元,电池级氢氧化锂的价格为每吨48.0万元。

作为对比,在2020年12月、2021年12月以及2022年3月,电池级碳酸锂的价格分别为每吨6.0万元、每吨20.5万元和每吨50.3万元。

“电池级碳酸锂的价格已经连续两周处于上涨态势,业内普遍预测年内供需仍处于失衡状态,其价格或将再次突破50万元大关。”有色金属行业人士陆一鸣向「子弹财观」透露。

在“双碳”背景下,一系列利好政策密集出台,新能源汽车行业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一季度,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25.7万辆,同比增长138.6%,超过了2019年全年的总销量;2022年5月,新能源汽车销量为44.7万辆,同比增长105.2%。

不过,作为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的动力电池,却正面临着原材料持续紧缺的困境,产业链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也推动了各企业卯足劲儿去做布局,然而却是“有人欢喜有人愁”。

1、全球锂矿争夺战

“新能源汽车销量爆发带动了动力电池销量爆发,进而导致锂电池原材料的需求量飙升,而锂电池原材料供给方在短时间内又无法扩产,最终引发了供需矛盾。”陆一鸣解释。

缺锂导致的焦躁情绪让产业链相关方将目光瞄向了最上游的锂矿处。

5月21日,在持续了近六天五夜、经历了三千多次出价和延迟后,斯诺威矿业54%的股权竞拍终于落锤,其起拍价为335万元,而成交价却高达20亿元,足足翻了近600倍,引来近百万人围观,甚至还登上微博热搜榜。

微信图片_20220616221816.jpg

(图 / 京东拍卖平台截图)

事实上,如此焦灼的“竞拍鏖战”发生在锂电池产业链上游的一家早已破产清算的矿企身上并不常见,但一个重要因素让斯诺威矿业成为了“香饽饽”:斯诺威矿业手握四川省雅江县德扯弄巴锂矿的探矿权,其规模属于特大型锂矿。

“20亿元的成交价已经远远超出了业内预估。在竞拍开始之前,业内普遍预测成交价会在几千万元左右,最高不超过一亿元,这显然是一场笃定锂价会继续暴涨的豪赌。”陆一鸣对「子弹财观」表示。

与此同时,国外也上演了一出“锂矿争夺战”的戏码。

5月24日,澳大利亚皮尔巴拉矿业的锂精矿再创拍卖纪录,FOB成交价为每吨5955美元,较上次拍卖成交价上涨约5.4%,折合碳酸锂成本为每吨43.6万元,而在2021年7月首次拍卖时,折合碳酸锂成本仅为每吨9.47万元。

在全球锂矿争夺战不断升级的情况下,锂电池产业链中游的赣锋锂业以及下游的比亚迪也果断选择出手抢矿。

5月31日,赣锋锂业发布公告称,其持有位于阿根廷萨尔塔省的Mariana盐湖项目100%股权,还将投资约6亿美元建设年产2万吨的氯化锂生产基地。

同一天,澎湃新闻报道称,比亚迪在非洲觅得6座锂矿山且均已达成收购意向。根据比亚迪内部测算,6座锂矿山中,氧化锂品位2.5%的矿石量达到了2500万吨以上,折合碳酸锂可达100万吨,将覆盖其未来十余年的动力电池装车需求。

“2022年一季度,动力电池企业和新能源汽车企业的毛利率均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陆一鸣向「子弹财观」表示,“无论是产业链中游企业还是下游企业,将业务范围向上游延伸几乎是锂电池原材料价格持续暴涨之下的必然结果。”

为了应对价格暴涨带来的压力,动力电池企业和新能源汽车企业只能被迫提价,目前,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三星SDI等动力电池企业的提价幅度在5%-20%不等,而新能源汽车的终端价格在年内已掀起过3波涨价潮。

不过,在锂电池原材料供需矛盾日益加剧的情况下,提价显然无法成为长久之计。

2、行业利润向上游转移

锂电池原材料价格暴涨之下,产业链中下游企业哀嚎遍野,但处于上游的锂产品企业却赚得盆满钵满,成为直接受益者。2022年一季度,A股的6家锂产品企业均实现了净利润翻倍增长。

以赣锋锂业和天齐锂业为例,根据2022年一季度财报,赣锋锂业的总营收为53.65亿元,同比增长233.91%;归母净利润为35.25亿元,同比大涨640.41%,而扣非净利润为31.03亿元,同比暴增956.4%。

此外,在2022年一季度,天齐锂业的总营收为52.57亿元,同比增长481.41%;归母净利润为33.28亿元,同比暴增1442.65%;扣非净利润为28.34亿元,同比暴增1883.09%。仅一季度,就超越了2021年全年的净利润。

赣锋锂业和天齐锂业双双实现净利润翻倍增长,主要原因均为综合毛利率大幅增长所致。根据2022年一季度财报,赣锋锂业和天齐锂业的综合毛利率分别为66.65%和85.28%,作为对比,在2021年一季度,两者的综合毛利率分别为30.33%和45.55%。

具体来看,如果按照产品区分,赣锋锂业和天齐锂业的主要创收业务均为锂化合物及衍生品(锂系列产品)业务。

2021年,赣锋锂业的锂化合物及衍生品业务毛利率为47.76%,较2020年同比上升了24.36%;而天齐锂业这一业务的毛利率为61.89%,较2020年同比上涨了38.18%。

由此不难发现,锂化合物及衍生品业务毛利率大幅增长带动了这两家企业的综合毛利率增长,进而拉升了净利润,而这背后均因其拥有庞大的锂矿资源储备。

微信图片_20220616221820.jpg

(图 / 视觉中国,基于RF协议)

作为全球第三大、中国第一大锂产品企业,赣锋锂业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拓宽锂电池原材料的多元化渠道供应,并分别在澳大利亚、阿根廷、爱尔兰、墨西哥和中国青海、江西等地储备了不少锂矿资源。

比如,赣锋锂业对英国Bacanora矿业进行要约收购并获得其控制权、收购伊犁鸿大100%财产份额并间接持有青海一里坪盐湖项目49%股权、收购马里Goulamina锂辉石矿项目50%的权益等等。

天齐锂业也不遑多让。泰利森锂业是全球最大的锂辉石企业之一,同时也是天齐锂业的控股孙公司,在2021年财报中,天齐锂业表示锂精矿自给率已达到100%。而且这一资源优势还为其带来了巨额财富——在2022年一季度,全球最大的碳酸锂企业智利矿业化工(SQM)便为其股东天齐锂业增加了6.20亿元净利润。

不只是头部企业的业绩扶摇直上,一些腰部企业的业绩也实现了翻倍增长。

6月6日,雅化集团发布的2022年半年度业绩预告显示,其净利润为21.22-23.72亿元,同比增长542.79%-618.52%;扣非净利润为21.03-23.53亿元,同比增长537.18%-612.93%。

对于业绩翻倍增长的原因,雅化集团认为主要是公司生产的锂盐产品需求持续增长,锂盐产品价格继续维持在较高水平,使经营利润大幅度增长。

“随着碳酸锂等锂电池原材料价格的上行,行业利润将会逐渐向产业链上游集中。”陆一鸣分析,出于对成本控制和供应链稳定的考量,动力电池企业和新能源汽车企业布局锂矿、锂盐业务的趋势不仅不会减弱,反而会进一步加强,“谁手握锂矿谁就拥有话语权,也就能实现利润最大化”。

3、中下游企业沦为“打工人”

在锂电池产业链中,锂盐企业会将锂矿石提炼、加工成碳酸锂和氢氧化锂,然后销售给正极材料企业,后者将正极材料销售给动力电池企业,而动力电池企业再将动力电池销售给新能源汽车企业。

因此,上游企业的总营收和净利润双双暴增,而中下游企业却完全是另外一副光景,“增收不增利”已成为普遍现象。

根据A股的5家动力电池企业的一季度财报,其均面临着总营收增长但净利润下滑的窘境。具体数据情况如下图所示。

微信图片_20220616221822.png

与此同时,5家动力电池企业的毛利率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2022年一季度财报显示,宁德时代的毛利率为14.48%,欣旺达的毛利率为13.45%,国轩高科的毛利率为14.49%,亿纬锂能的毛利率为13.8%,孚能科技的毛利率为6.81%。

作为对比,在2021年一季度,5家动力电池企业的毛利率分别为27.28%、15.85%、24.96%、26.94%和3.89%。除孚能科技外,其余4家的毛利率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

这些企业对“增收不增利”的解释,都指向了以碳酸锂为代表的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对企业经营及成本支出形成较大压力。

而不堪重负的动力电池企业不得不将压力转嫁给新能源汽车企业。根据“蔚小理”三家的2022年一季度财报,蔚来的整车毛利率为18.1%;小鹏汽车的整车毛利率为10.4%;理想汽车的整车毛利率为22.4%。相比之下,“蔚小理”在2021年一季度的整车毛利率分别为21.2%、10.1%和22.3%,呈现出微降或持平的态势。

值得一提的是,“蔚小理”均将“原材料成本大幅上升”列为了导致毛利率不如意的重要原因。

即便是头部新能源汽车企业特斯拉,也没能逃脱原材料成本大幅上升带来的压力。4月8日,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在回复有关锂盐价格数据的推文中提到,“锂盐价格已经高到离谱,除非成本得到改善,不然特斯拉可能必须开始大规模的亲自参与锂矿的开采与提炼。”

此前,马斯克曾透露,特斯拉正在建立自己的锂金属提炼工厂,而且已经拿下美国内华达州一座锂矿的开采权。

一位动力电池行业人士告诉「子弹财观」,很多动力电池企业和新能源汽车企业为了避免上游企业的“压榨”,一方面选择加强在产业链上游的布局,另一方面则选择提高售价,从而尽最大可能维稳毛利率。

“在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尚未发展起来以及革命性锂电池技术尚未出现之前,锂电池原材料成本的增加将继续抬高新能源汽车的终端价格,也将继续压缩中下游企业的利润空间。”该行业人士分析道。

4、锂资源狂热还能维持多久?

总的来说,目前锂价疯涨的状态让上游企业欢喜,使下游企业忧愁,且这样的状况恐怕还会维持相对长的时间。

“锂矿、锂盐的价格在短期内可能无法回落,并且‘抢锂大战’仍会在2022年以及2023年继续上演。”陆一鸣向「子弹财观」表示,正在发生的一些事实也能为这个观点佐证。

首先,大部分锂矿开采项目分布在澳大利亚、阿根廷和非洲等海外地区,由于受到当地经济发展、法律法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地理环境等因素的综合影响,锂矿开采普遍存在着难度大、进度慢等困难与诸多不确定性。

此外,锂矿开采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矿山勘探、矿山设计与建设、矿石开采,然而从勘探到开采,其周期约为4-5年。

微信图片_20220616221826.jpg

(图 / 视觉中国,基于RF协议)

“目前,大多数锂矿开采项目还处于建设阶段,即便最快于2023年年初建成投产,那正式商用预计也要到2023年年底或者2024年年初。以非洲地区为例,其在产锂矿实际上只有一两座而已。”陆一鸣说。

其次,锂电池产业链上的一些中间商囤积居奇、借机炒作,以谋求利益最大化。

“锂电池原材料供给方通常会选择代理销售模式铺市场,当中间商觉察到行情上扬时,会先囤积一部分产品,导致下游企业采购难度增大,等到锂价被拉升至高位时,他们再择机出手。”陆一鸣向「子弹财观」透露。

锂电池原材料价格暴涨甚至引起了监管部门的高度关注。3月1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明确表示将打击锂、镍等资源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并对部分上游企业进行了约谈,并指导其直接出货给中游企业,推动关键原材料价格回归理性。

有观点指出,随着国内外的锂矿逐渐进入开采期,锂电池原材料而定价格拐点或将在2023年之后到来。

招商银行研究院分析认为,短期来看,2022年锂盐等供应短缺,需求旺盛下价格依旧保持高位,而2023-2025年,随着产能快速释放,供给将大于需求,价格出现阶段性回落,但很难出现2019-2020年的价格大幅下滑。

种种分析表明,在2023年之前,锂电池原材料的供需仍难以实现平衡,动力电池企业和新能源汽车企业依旧会面临较大压力,其毛利率或将进一步下滑。

至于锂电池原材料价格暴涨何时才是真正的尽头?恐怕现在没有人能给出确切的答案,产业链的相关方都将继续被疯涨的锂价所裹挟着,继续搏杀亦或遗憾离场。

*注:文中人名皆为化名。文中配图来自:视觉中国,基于RF协议。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子弹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