妮可

零售氪星球

公告

资深商业科技领域媒体人,关注新零售和新消费,多家知名平台专栏作家。关注商业世界的新知、模式和人,敏感于新业态、新改造,提供新鲜实用的价值商业观察。


微信:8735271

文集

统计

今日访问:3410

总访问量:8598031

叮咚买菜的赢局,但不是终局

06月11日 08:26

评论数(0)

来源/零售氪星球

作者/布喵

不久前发布的2024Q1财报显示,叮咚买菜当季GMV与利润双增,连续六个季度Non-GAAP盈利,还继去年Q3再次实现GAAP盈利。

今年春节后的淡季,叮咚买菜的业绩也可圈可点。3月份GMV同比增6.5%,Non-GAAP 标准下净利润达4145万元,同比增76.8% 。核心市场江浙沪,单仓单量同比增长超10%,广深与北京市场亏损也迅速收窄。

一份最新流出的内部喜报则显示:今年3月,叮咚买菜北京区环比减亏近900万元。按叮咚买菜规划,预计今年年底推动北京区域盈利。

一位内部人士告诉「零售氪星球」,眼下的叮咚买菜,生鲜是基本盘,预制菜等自有品牌差异化商品带来充分毛利,叠加消费者和订单的不断增加,“今年以来的业绩一直都很好,不断突破新高”。

生鲜电商一直是互联网创业典型失意样本,B2C电商、社交电商、社区团购和前置仓等多种模式轮番上阵,但“缺乏自我造血能力”、“靠资本无序扩张”、“价格补贴赢得市场不会长久”.......无数玩家曾激情进入,再灰头土脸黯然离场,多年来,生鲜电商没有赢家。

不止是生鲜电商,国内大部分的传统商超们,当下也都处在寻求转型的艰难破局路上。

这样看,叮咚买菜成了2024年鲜见的生鲜赢家。着眼乐观的态势,叮咚买菜调高了2024年的利润与规模预期,预计今年将进入稳步与高质量增长的新阶段。

叮咚买菜是如何走到今天这一步的,抵达了哪个节点,真的拿到安全牌了吗?

01   

供应链:死磕来的赚钱新路

5月发布最新财报后,叮咚买菜创始人兼CEO梁昌霖就为什么能盈利,向投资人提出了自己的判断,回应外界普遍认为叮咚买菜是通过收缩战线降本实现盈利,增长性有限的评价,2021年底叮咚买菜战略调整后,这几年相继退出多个亏损城市,一直被市场唱衰。

图源:官网

梁昌霖首次提出一个叮咚探索的生鲜电商盈利路径,即,跳出传统零售的规模化盈利模式,不靠规模,而是靠高效供应链。

在他看来,传统生鲜零售以低价换规模,再以规模维持更低价的规模效应在生鲜电商维度不奏效。一是因为生鲜品类受限供需关系和生长周期,规模效应不明显;二是不同于线下门店,前置仓履约费用不随订单规模增长而大幅下降。

过去几年折戟沉沙的生鲜电商,包括每日优鲜,都曾希望用价格补贴换用户规模再赢得市场出师未捷身先死。即使叮咚买菜,2017年创立到 2021年6月上市前,也是基于这个思维框架。

但2021年10月以后,在意识到资本市场寒意后,叮咚买菜刹车转向,将发展战略转为“效率优先,兼具规模”,把提升供应链效率,提升自我造血能力作为新方向,关注高单值商品的经营能力和提高客单价。

2年多实践看,叮咚买菜发现,“生鲜行业的第一性原理,是不断提高端到端的效率,这就是生鲜的供应链能力。必须向供应链要利润,要竞争力,通过提高供应链能力来服务好更多的消费者,从而,实现规模增长。”

在梁昌霖看来,叮咚买菜6个季度盈利,不是靠地域扩张和门店(前置仓)拓展规模化带来的,而是靠完善和提效端到端的供应链能力实现的,而这个端到端完整链路的实现优化的生鲜供应链主要包括三部分:

首先,订单种植和产地直采,提高采购品质、效率和稳定性。

过去几年,叮咚买菜一直加大对上游供应链的投入,深入产地、自建大仓和生产加工能力,实现了超80%生鲜商品直采。同时,叮咚买菜还在推动订单农业相关的技术、品控与基地建设,降低采购成本,通过全程参与,解决食安与品质稳定问题。

其次,更多进入自研商品阶段,形成研发、检验、迭代的正向循环。

比如,在果蔬这些生鲜传统品类,进一步筛选优质、小众市场商品,如有机系列,增加生鲜商品的差异与特色;或更多介入食品的研发与生产环节,摆脱同质,在创新和品质上打造更多独特性。

图源:官网

从了解用户消费需求趋势,介入研发与生产,到自有销售渠道做市场检验,再到反馈收集,倒逼商品改良创新,这种商品开发与迭代的闭环,为终端释放更多毛利空间,也对顾客需求更深入洞察、提升用户留存率,带来更高质量订单。

最后,通过各种标准与中台系统的搭建,提升端到端的精细化运营能力,提升效能。

叮咚买菜近年自主开发了品控标准、各种中台管理系统、智能预测和运营系统、仓储自动化系统等,都让时效性强、折损率高的生鲜电商生意,有了更具体可操的运营确定性。

在2023年2月的叮咚供应商峰会上,叮咚买菜首席商品官徐志坚透露:“叮咚买菜要打造的是制造型、科技型零售模式,有自己可灵活调动的生产能力,有沉淀的大数据和算法能力来支撑客群匹配、需求洞察以及经营效率提升......”

其实就两点:一方面,发力供应链和商品重资产,提供新商品,品质更高,价格更低;另一方面,显著高于传统零售,用最新技术降本增效,提升前后台效率。

但究其本质,其实就是:无论何时,一个零售商都不能依靠外部输血找方向,而是要自己赚钱去探路。

在梁昌霖看来,基于供应链上积累,让叮咚买菜在商品品质与创新上,形成了生鲜电商的壁垒。

举几个例子,几年下来,叮咚买菜深度参与开发的一些自牌和爆款目前小成气候。截至2023年Q4,叮咚买菜自牌用户渗透率73.6%,预制菜、猪肉、豆制品三大品类2023年整体GMV渗透率超过50%。

在2023年Q4,叮咚买菜自牌商品的GMV整体渗透率首次突破了20%,达到21.1%,较去年同期增加了3.1个百分点。“蔡长青”2023年GMV约8.4亿元,同比2022年增长了43%。

再比如,目前,叮咚买菜的生鲜周转期约5天,端到端损耗仅1.5%。智能预测和调度系统,实现缺货率和损耗率间的平衡。

不断积累的经验,也使叮咚买菜能快速复制新仓,截至2024年Q1末,叮咚买菜在江浙新增15个前置仓,短时间达到业务均值。更高覆盖密度与市场渗透率,更低缺货与损耗,也提升了叮咚买菜在江浙沪优势区域的服务能力与消费体验。

2024年Q1,叮咚买菜2023年以来首次重回营收同比增长的轨道,意味着。长期供应链的打磨,在推动规模增长上显露效果。

02 

一条道死磕,最终接住运气

外界普遍认为,叮咚买菜有一种“笨拙精神”。叮咚买菜不是前置仓生鲜电商的最早玩家,但是一个活得最久的玩家。

一个行业观察者评价,“作为创业公司,叮咚买菜还是比较顽强的。(相比很多同行),资金、用户和规模等要素都不占优势。”也许,正是资源有限,让叮咚买菜一直聚焦,给存疑的市场同行提供了前置仓模式的验证,也不断吸引新玩家进入。

包括一直学习叮咚和朴朴超市的小象超市(原美团买菜),以及,2023年入场的京东买菜。

线上买菜,从需求和生活方式看,已被确认是一个独立的新消费场景,有自己消费人群,在商品、规格和定价、服务都有自己的特色,而不是线下业态的补充。

比如,前置仓经营sku更少,要精准选品,有点像会员店;即时零售每单都有履约成本,意味着要从单支sku赚更多利润,有更高单品周转效率;以及,本质上更方便的服务也会更贵,价格战无法支撑成本;尤其是,商品层面,要通过自牌形成差异化,带来足够毛利。

7岁的叮咚买菜,对这个赛道商品和品质的体感,相比同行已有更多实践和迭代。

招商证券一份报告披露,其研究团队抽样比价结果是,叮咚买菜在生鲜及标品上价格力领先。同时,聚焦差异化商品开发,自牌占比达21%,提升了差异化程度及用户黏性。此外,运营侧规模及效率领先,尤其在江浙沪前端已实现10%+利润率,经营效率及盈利能力均明显领先于同行。

去年10月起,涉及一系列商品、价格及会员权益的变动,叮咚买菜在华东大本营的老对手,盒马进入调整期,一些消费者开始转移。据第三方数据,叮咚买菜日活用户数在2024年初从380万明显增长至约400万。

此外,市场大环境也让激烈竞争缓解。线上对手们不再打价格战,线下商超们日子也不好过;谨慎消费背景下,人们在家做饭的机会增加,粮油食品垂类高增长。叮咚买菜70%+产品是生鲜+预制菜,因此受益。

一条道跑到黑,不断投入供应链,当市场和消费端变化时,让一条道走到黑死磕的叮咚买菜,通过供应链投入和运营效率提升,有了更好的赚钱能力,也熬到了“运气”。

看起来,叮咚买菜在过去半年没多做什么,但比同行们状态好很多,源于此前的积累。

在5月财报分析师会上,梁昌霖分享了一段话。“通过低价增加规模是容易的事情,做深做强供应链是难的事情;通过营销获得用户是容易的事情,不断增加用户粘性提升用户忠诚度是难的事情;简单复制行业经验是容易的事情,而深入理解行业和大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是难的事情。回顾 7 年,我们发现对的事情和难的事情常常是同一件事情,我们坚持做难和对的事情。”

但很难说,叮咚买菜在市场已站稳脚跟。

2023年,京东买菜入局。当年底,美团买菜更名为“小象超市”,目前覆盖了上海、北京、深圳、广州等城市,实现在华北、华东、华南三大区域的业务覆盖。朴朴超市、小象超市等同行们还在进化,构建供应链,迭代前置仓,扩大面积和品类,迭代前置仓的服务体验。

市场上不断涌现强大新对手,也有跨界对手猛攻,上海市场 ,德国平价社区超市奥乐齐在2024年开始异常活跃。

持续迭代,实现更大商品和服务差异化,叮咚买菜还需要继续发力。既要顶住质疑,走“难而正确的路”,还要在积累力量的闪转腾挪中,抓住忠实消费者,抵挡路上不时出现的对手搏杀。从生存和竞争维度,叮咚买菜都要不断攀升新的高地。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零售氪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