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刚@互联网江湖

刘志刚TMT

公告

资深媒体人,专栏作家,订阅号,互联网江湖,微信号13124791216.

文集

财经(118)

统计

今日访问:6534

总访问量:11190790

从“借船”到“造船”,中国制造出海再进阶

2022年09月23日

评论数(0)

数据,往往是现实世界的映射。

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了一份过去十年以来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报告。数据显示,在2013年到2021年,我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超过30%,位居世界第一。以制造业为代表的中国经济崛起,带动世界进入一个人类历史上罕见的高速增长期。

而过去一段时间内中国经济的增长韧性表明,这样的增长期远未结束。9月7日,海关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5504.5亿美元,增长4.1%。其中出口3149.2亿美元,增长7.1%;贸易顺差793.9亿美元。

不难看出,一方面,中国制造供给侧仍然动能十足。另一方面,海外市场对中国制造仍有广阔的市场需求。

过去的40年,中国制造经历了从“代工厂”到“世界工厂”的身份转变,并成为全球供应链的重要支柱。目前,中国制造正在迎来建立品牌心智的良好契机,如何从“借船”出海到“造船”出海是接下来破局的关键。

增长的“旧问题”与外贸的“新解法 ”

去年7月份,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的意见”明确提出,积极支持运用新技术新工具赋能外贸发展,推动传统业态转型升级,不断探索新的外贸业态和模式。

中国制造为什么要探索新业态和新模式?

此前不久,在一场学术直播中,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教授指出了原因所在。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主要参与的是跨国公司离岸外包的外包链。”张燕生表示,离岸外包第一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第二没有自主品牌,第三没有自主营销渠道,靠的都是搭西方跨国公司的车。

离岸外包是指外包商与其供应商来自不同国家,外包工作跨国完成。这种合作模式也是全球化过程的基本操作,现在的苹果公司和A股“苹果概念股”公司仍然是这种模式。

回到早期的传统制造业,离岸外包更多的是指“代工厂”和品牌代加工。诚然,在中国制造发展的初期,品牌代工是国内很多产业带崛起的机遇,也是“晋江模式”成功的主要原因。

但品牌代工则意味着处于产业链的下游,无法获取产品消费的高端附加值,这也导致中国制造出海常常会面临一个尴尬的局面,在国内是龙头品牌,可到了国外市场,却成了产品上的“巨人”,品牌上的“矮子”。

怎么破局?答案或许在于“自己造船”。

从“借船出海”到“造船出海”,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正在为中国制造带来新机会。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跨境电商出口交易量已经达到了1.97万亿。预计到2024年,中国跨境出口电商交易规模总体将突破2.95万亿。

在海外市场,中国企业的设计、技术和创新方面的经验和能力并不差,但缺的是市场保护、自身知识产权等应得权益的经验。而以跨境电商这种新技术、新工具,寄托了塑造新外贸业态和模式的希望。

我们关注到最近拼多多启动的“2022多多出海扶持计划”,除了相关扶持举措之外,该计划明确提出将为制造业商家出海提供一体化服务方案,并且对于制造业商家较为关切的海外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在国内跨境电商业务中率先做了高分答卷。

相关负责人表示,一方面,拼多多跨境电商业务将以最严格的知产标准,切实保护各方知识产权利益,和中国制造业商家一起参与全球竞争。

另一方面,大量的中国制造企业积累了很多设计、技术和创新方面的经验和能力,但由于一些企业欠缺在国际市场保护自身知识产权等应得权益的经验,加之市场贸易中强势主体存在的某些“霸王条款”或非公平行为,最终导致中国企业吃哑巴亏。为此,拼多多将利用自身上市公司主体的信用背书,和国际化专业团队的优势,为中国制造业出海提供有力的法律服务支撑,帮助商家构建完善的法律保护体系,获得应有的价值和尊重。

至少,这是一次值得期待的目标与尝试。

“新业态”出海的本质:全球供应链的调整和适应

从供需两侧来看,中国制造业出海长期面临的难题是,无法直接对接承载海外终端用户的需求并获取对应的价值。

比如,中国品牌在海外卖出一双600元的篮球鞋,其中净利润可能只有不到100元,扣除必要的生产成本,物流成本等“必要成本”,在海外的营销费用、渠道费用可能就占到了一半成本。

虽然是有亚马逊这样的海外电商平台,但国内供给侧与海外的需求侧本质上还是两个市场之间的贸易。

拼多多、SHEIN这些“新业态”,就是要把出海这件事从市场与市场的贸易,变成市场内商家与买家的交易。

托马斯·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里面提到这么一个观点:互联网技术“推平了世界”。放到贸易的语境中来理解,也就是说互联网对于国际贸易最大的促进意义,就在于“推平了市场”。

Tiktok、中国网文在海外的成功,说明了一件事,无论中国还是美国,文化差异之外,大多数时候不同国家人们的对商品、对于娱乐的需求是没有本质差别的,关键在于找到满足海外市场人群需求的正确方式。

中国的大爷大妈们每天都喜欢“砍一刀”,美国的大叔大婶们就一定会不喜欢吗?也许需要真的有人去做了这件事才能有答案。

这可能是拼多多等新业态出海的一个重要出发点:

在海外电商平台之外建立一种新的交易方式,新的流通渠道,中国品牌去海外卖货这件事会不会就没那么难了?中国品牌的积累是不是也就有了更多的机会?

事实上,新平台进入市场,代表着一种新的交易方式的演变,而商业贸易演变的一个整体趋势是,成本最优解的推动下,消费端会逐渐靠近生产端,并缩减两端的距离。

从大的时间线上来看,无论是起源于西方的传统经销体系、直营体系,还是近一二十年互联网掀起的电商革命,其实都遵循这个趋势。只不过,在2021外贸大爆发之后,这个趋势也在跨境电商领域显现了出来。

本质上,跨境电商是一次供应链与市场关系的调整和适应。也是流通端,商品分发方式对于全球供应链的重新适应。

它的发生有两个前提:

一、中国的制造业以及供应链优势是这种变化的基础。

中国有全球最大规模的制造业,出口的规模很大,范围很广,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发展,跨境电商早已不再是单纯地把一个市场的货,卖到另一个市场,而是对一些规模较大的市场,有专门的企业、品牌,甚至独立的外贸的供应链体系。

而新业态,其实就是通过直接全球市场,把中国制造的好货越过中间商,直达海外消费者。

在这个方面,中国的电商平台显然更有经验,尤其是拼多多这种依托中国产业带起家的平台,具备更加明显的优势。

二、中国的电商商业有更多的创新活力。

无论是SHEIN 、拼多多,还是小米、京东,外部对中国企业的期待是,到了海外市场能够带来的更多的增长红利。中国企业出海的其实不少,但真正能做好的不多,因为真正有持续创新活力的企业,才能更好地在海外市场生根发芽。

中国电商企业的创新能力其实并不差,比如在用户运营以及品牌增长运营上,中国电商平台有更多的经验。这样的经验到海外市场可能是一种“降维”,丰富的能力和经验也能更多帮助品牌去拓展海外市场。

整体来说,中国的电商模式的确比海外的更有特色,持续创新能力也是核心优势之一,至于这样的优势如何更好转化为品牌的竞争力,依旧需要通过实践去观察。

总结:

下半年,中国经济增长的韧性和长期增长能力尽显,强大的制造业以及全产业链的能力,则是中国经济的增长韧性的底色。

而外贸增长,始终是拉动产业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

精准的政策释能下,跨境电商的未来增长路径逐渐明晰,外贸复苏也会进一步加速,这对宏观经济增长而言,也不啻为一件好事。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刘志刚TM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