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新能源汽车赛道的热度仍在持续。去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售352万辆,同比增长157.5%,保有量达到784万辆,超出年初预期。今年1月份,新能源市场依旧是一片火热。
这样的热度,也传到了产业链端,作为国内车身零部件的主要供应商之一,华众车载的表现可圈可点。根据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华众车载股价累计上涨200%。
宁德时代、华众车载等供应链企业的二级市场表现背后的原因在哪?造车赛道的持续火热对供应链企业意味着什么?我们不妨深究一番。
造车产业中的跨周期因子
1982年Gort和Klepper首次提出了产业经济学意义上第一个产业生命周期模型,用来描述产业发展的过程。回顾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经历了两波大周期。
第一个周期是传统汽车生产制造的产业链转移。这一周期阶段,合资品牌、国产品牌百花齐放,汽车生产制造的关键环节向国内转移,国内汽车市场竞争愈发激烈。
对于汽车产业中的企业来说,这一阶段的跨周期的因子在于卡位产业链中的生态位。
以华众车载为例,能够实现持续地增长,很重要的一点在于产业生态位稳固。
事实上,华众车载与一汽大众、奥迪、福特、北京奔驰等汽车品牌有着稳定的合作关系,作为产业链中重要的车身零部件企业,华众车载有着稳健的增长基本面,这也为后续的创新和发展打下了基础。
第二个周期就是行业如今进行的电动化转型。在这个周期中,跨周期因子在于从提供产品,到提供竞争力。
新造车最核心的竞争力是什么?是续航。这也是宁德时代在二级市场获得成功的深层次原因:它为主机厂提供的不是电池产品,而是电动汽车最核心的产品竞争力。
华众车载受到二级市场关注,内核与宁德时代别无二致,原因都在于为主机厂提供核心竞争力。
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增长,使得“以塑代钢”等轻量化材料应用进一步普及,同等的结构强度下,制造车身的材料越轻,整车质量控制就越容易,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体重越小也就可能意味着更少的能量损耗,从而获得更长的续航里程。
在“以塑代钢”产品和工艺方面,华众车载有着行业领先的实力。数据显示,2020年华众车载轻量化底护板量产订单48万套,预测将获3款新车型订单9.2万套,是欧洲以外、国内唯一成功开发模内喷漆工艺且获得订单零部件供应商。
产业链的生态位以及“以塑代钢”工艺的领先,使得华众车载能够卡位传统汽车赛道+新能源汽车赛道,进而形成增长的双飞轮。
一方面,在一汽大众、上汽大众、沃尔沃、福特等“老客户”也在不断拓展新能源赛道,积极拥抱轻量化材料;另一方面,华众车载还获得了理想、威马、爱弛订单,与新能源品牌达成战略合作,布局未来增长。
据公司去年6月份发布的公告,目前,华众车载与一汽大众、上海通用、上海大众、吉利汽车、比亚迪、理想汽车、广汽蔚来、威马汽车、爱驰汽车等品牌提供零部件产品。
透过“双飞轮”的增长趋势来看,这其实也透露出华众车载所具有的“产业竞争力”。
表现在财报上,据2021年半年报数据显示,报告期内,公司收益约为人民币8.92亿元,同比增加约17.6%;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约人民币3417万元,同比增加约56.9%。
制造业的竞争壁垒是什么?其实就是产业竞争力。汽车产品的实力,不仅取决于汽车品牌,也同样取决于产业链的技术发展。
技术上,华众车载与德国宝马、奔驰共同研发轻量化工艺,在轻量化技术上积累够深,形成了不可替代的产业链竞争力。
从二级市场的实际来看,这样的竞争力,也可能意味着未来的想象空间。
资本市场如何判断一家制造企业未来有没有增长的空间?
一方面,是否有核心技术与自主研发能力,公司业绩增长是否由创新与技术驱动。另一方面,在一个充分的市场化的竞争中,是否通过领先的产品和服务赢得市场份额优势。
事实上,市场各个方面也在不断给出积极反馈,比如去年11月公司发布公告显示,华众车载当选为MSCI中国小型股指数成分股。
在技术上,华众车载不断完善“以塑代钢”产品线和迭代“以塑代钢”生产工艺,据悉,华众车载产品在达到钢材相同硬度的同时,重量可降至原重量的1/4-1/8。目前,华众车载还在开发新的轻量化产品。
在轻量化材料上的研发投入和工艺上的竞争力,意味着华众车载是一家以技术驱动增长的企业。在市场份额上,华众车载也在不断增长,据悉,目前华众车载已签订5-10年期销售合约总额120亿,在汽车车身零部件以及轻量化零部件产品市场上,有着领先优势。
长期来看,随着汽车行业的复苏以及新能源汽车的持续增长,这些技术、市场的优势有望进一步扩大,并可能会反映在二级市场的增长上。
深耕产业生态,把握变量中的增长
企业想要从一个存量市场中获得增长,就需要从行业中把握新的变量。
在互联网行业中,拼多多把握住了下沉市场的变量,实现了存量市场中的高增长,字节跳动抓住了AI算法的技术变量,从BAT的夹缝中,打造出自己的移动流量商业生态。
当下的汽车行业,虽然整体处于存量增长阶段,但也存在着不少变量。
变量一:汽车产业链效率进一步提升带来的新变量。
凯文凯利曾经说过,生态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变化的。每个产业,其实就是一种生态,沿着一条不变的效率主线发展演化,在这个演化的过程中,产业的价值链也在不断重塑,向效率更高的一方流动。
反映在汽车供应链生态中,比如在生产制造环节中,高端内饰面料的生产,正在逐步向国内迁移。
事实上,华众车载、德国Roekona和Zoeppritex三方合资建立国内首条国产化的遮阳帘面料特殊生产线,该生产线的产品主要是高档新品面料。数据显示,高附加值面料产品的利润率均超过30%。
一个事实是,高附加值面料的国产化能为华众带来更高的利润率,这意味着企业能够有更多资金投入到长远的发展中去。另外,与德国汽车供应链企业的合作,也意味着国内汽车产业链与国际接轨,在轻量化、高强度复合面料等领域推动行业向国际前列发展。
变量二:“双碳”政策方面带来的更长远的机会。
“双碳”目标带给汽车供应链产业的机遇是具有长期性的,这一点也与华众车载发力新能源以及电池关键材料的路线相契合。
根据华众车载方面发布的公告显示,公司方面将围绕氢能源、电池关键材料方面进行探索。
一方面,在宁波建设清洁能源应用技术研究院,研究电池关键技术。另一方面,华众车载将推动建设氢能源技术成果转化以及与央企、地方资源合作,共同推动氢能源以及燃料电池相关产品制造基地的建设。
此外,华众车载方面表示,将持续推动氢能源产品应用商业化推广以及氢能源生态建设。长期来看,“双碳”趋势下布局氢能源,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也意味着更多的机会。
从供需关系的角度来看,未来随着汽车行业能耗标准的逐步升级,新能源汽车轻量化部件的需求会进一步增加,长远来看,市场需求增长,会随着产能的增长逐步变现。
据悉,2020年内华众车载已经投产三座新的厂房,产能达到60%以上,随着“双碳”目标在汽车行业的逐步落地,业务上的增长态势比较明朗。
变量三:企业竞争战略对未来增长的长期影响。
哈佛商学院著名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曾提出基本竞争战略。即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专一战略。企业只有构建起战略上的优势,才能避免被行业“夹在中间”的糟糕处境。换言之,企业生命力长度取决于战略布局的广度和深度。
从华众车载的战略布局上来看,似乎也透露出迈克尔波特的竞争战略思想。
专一战略:内外结构及装饰零件业务处于行业头部地位,专注于轻量化材料工艺、技术。
事实上,正是由于在轻量化产品上的专注,才使得华众车载能够不断拓展客户圈,从传统赛道到新能源赛道,进一步巩固行业领先地位,因此,轻量化是华众为行业带来的稀缺价值,这里面体现的其实就是专一战略。
差异化战略:同行业主做金属零部件时,新材料、氢能源等多元化发展,形成差异化的竞争力。
差异化的目的,是为了构建第二增长曲线。当轻量化车身部件业务的增长还在持续之时,找到第二条增长曲线,这就好像是在汽车高速上120码的时速再装一个发动机,实现增长加速度的倍增。
成本领先战略:智能化生产降本增效,制造成本年降8%,国产化、本土化、原材料、自动化。
汽车行业竞争,是品牌的竞争以及供应链成本的竞争,传导至供应链企业端,意味着谁拥有更多的成本优势,谁就可能取得行业中的核心竞争优势。
为此,华众车载全面推动智慧化,据悉,此前华众车载曾经投资3000万研发“以塑代钢”底护板产品的全自动生产线,实现数字化、智能化带来的降本增效。
此外,华众车载研发团队超过300人,旗下工厂也在深入推进MES、WMS系统、AGV物流系统,计划在5年内全面实现智能化、信息化的工业生产制造。
写在最后:
数字化是时代主旋律,汽车产业也是如此。在数字化的基调下,新能源汽车产业对于传统汽车产业是一次冲击,也是一次机遇。宁德时代的成功说明汽车产业链条的变革在持续,格局在重塑。
如今的华众车载,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周期中,目前来看,在这个新周期中华众车载已经找到了正确的方向,至于未来会不会成为另一个宁德时代,颇为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