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零售大变局,关注云栖居士。
交流请微信:【yunqijushi】
今日访问:539
总访问量:17264676
02月11日
评论数(0)出品/联商专栏
撰文/联商高级顾问团成员 云栖居士
编辑/薇薇
在过去的三十年里,物美集团作为中国零售业的重要参与者,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辉煌到挫折再到复兴的跌宕起伏的过程。如今,站在新的历史节点,张文中选择在62岁这年“拜师”胖东来,既是对零售初心的回归,也是对资本狂飙的反思。
一、困局:大卖场的黄昏与多点的“困兽”之斗
在当下复杂多变的商业版图中,物美作为零售行业的老牌巨头,正处于转型的关键十字路口,所面临的挑战多元且深刻,每一项都关乎企业未来的生死存亡。
1、主业承压:大卖场业态的持续萎缩
近年来,大卖场这一传统业态尽显疲态。2023年线下零售额同比下降12%,这一冰冷的数据犹如一记重锤,敲醒了沉浸在传统零售模式中的从业者,清晰地展现出传统大卖场所处的严峻形势。
曾经在零售领域占据重要地位的大卖场,如今正逐渐失去消费者的青睐。麦德龙会员店便是典型的例子,其深陷“闭店潮”,成都、上海等核心城市的门店接连关闭。这些城市作为消费的前沿阵地,门店的关闭不仅意味着市场份额的直接缩水,更折射出大卖场模式在这些区域的发展困境。
大卖场业态的衰落,原因是多方面的。电商的迅猛发展,无疑给传统线下零售带来了巨大冲击。线上购物凭借其便捷性、丰富的商品种类以及频繁的促销活动,吸引着大量消费者,改变了人们的购物习惯。同时,社区店、便利店等新兴零售业态不断涌现,它们以贴近消费者生活、提供即时服务的特点,抢占了部分原本属于大卖场的市场份额。
2、科技包袱:多点Dmall的困境
多点Dmall作为物美在科技领域的关键布局,原本肩负着以科技赋能传统零售的重任,然而目前却深陷困境。多点Dmall累计亏损已超42亿元,这一庞大的亏损数字,无疑成为压在物美肩头的沉重负担。更为严峻的是,其超70%的收入依赖物美系,这充分暴露了多点Dmall在商业运营上独立性严重缺失,过度依赖母体系的订单输送。
在资本市场,多点Dmall同样遭遇重创,股价较发行价暴跌78%。资本市场的反应,是对企业价值和发展前景的直观反映。如此大幅度的股价下跌,表明投资者对多点Dmall的信心遭受严重打击。究其根源,在于多点Dmall未能达成预期的商业价值与增长模式,其一直宣扬的SaaS模式未能摆脱对母体的依赖,反而成为资本市场的质疑焦点。原本期望借助科技手段实现传统零售的转型升级,提升效率与竞争力,但就目前情况来看,这一目标的实现依旧困难重重。
3、资产隐患:消费REIT项目的问题
物美旗下的消费REIT项目,因北京大成店出租率急剧下降而遭到监管问询,这一事件无情地暴露出其在物业运营能力方面的短板。出租率的大幅下滑,直接影响到REIT项目的收益与稳定性,进而引发监管部门的关注。对于拥有众多实体门店的物美而言,物业运营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基础能力之一。
门店出租率下降,可能由周边商业环境变化、竞争对手崛起、自身经营策略失误等多种因素导致。但从整体来看,这反映出物美在物业运营管理上缺乏有效的应对机制与前瞻性规划。若不能及时解决这一问题,不仅会阻碍REIT项目的后续发展,还可能对物美整体的资产质量和财务状况产生负面影响。
从更深层次来看,物美面临着模式断层的矛盾。物美试图借助科技赋能传统零售,这一战略选择顺应了时代发展趋势。然而,大卖场“重资产、低毛利”的固有属性,与互联网“轻资产、高增长”的逻辑难以融合。大卖场运营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到门店建设、设备购置、人员管理等方面,且毛利率相对较低;而互联网企业多以轻资产运营为主,通过技术创新和用户规模的快速扩张实现高增长。多点Dmall虽尝试将两者结合,但目前并未成功解决模式断层问题,反而陷入既依赖传统零售输血,又难以实现科技独立发展的两难境地。
二、破局:向胖东来学什么?
在重重困境之下,物美启动“胖东来式调改”,这一举措看似是追随永辉、步步高的脚步,实则是物美创始人张文中对零售本质的深度反思。
1、商品力重塑
胖东来在商品经营方面的成功经验备受瞩目,物美从中汲取灵感。物美将SKU精简至胖东来的90%,旨在优化商品结构,剔除那些销量不佳、占用资源的商品,集中资源经营核心商品。同时,物美聚焦高性价比自有品牌,如对标胖东来的“DL精酿”推出 “物美优选”。自有品牌的发展对零售企业意义重大,既能提高毛利率,又能增强企业的差异化竞争力。通过推出自有品牌商品,物美可以更好地把控商品品质、价格和供应链,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低价格商品的需求。
2、员工激励
在员工激励层面,物美试点“日薪制”、将工时缩短至6小时、增设“委屈奖”,这些举措旨在打破“996+低薪”的行业困境。“996”工作模式自互联网行业兴起后,逐渐蔓延至零售行业,长时间的工作不仅让员工身心俱疲,也难以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而低薪更是导致员工积极性不高,人才流失严重。
物美通过这些激励措施,充分体现了对员工的关怀,让员工切实感受到企业的尊重与重视。“委屈奖”的设立,更是关注到员工在工作中可能遭遇的负面情绪,当员工面对顾客不合理要求时,能够得到一定补偿与安慰,这有助于提升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进而提高服务质量。
3、场景体验
在场景体验打造上,物美增设现制餐饮区、儿童游乐区,弱化仓储式陈列,强化社区服务属性。传统大卖场多以仓储式陈列为主,注重商品的大量存储与展示,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增设现制餐饮区,可满足消费者购物过程中的即时饮食需求;儿童游乐区则能吸引带孩子的家庭前来购物,延长消费者在店内的停留时间。
强化社区服务属性,就是将门店与周边社区紧密相连,提供更贴近居民生活的服务,如代收快递、提供生活咨询等。这种场景体验的构建,精准击中传统商超商品同质化与服务冷漠化的两大痛点。胖东来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极致的用户体验”起到了关键作用。胖东来单店坪效是物美的3倍,13家店年销170亿元的背后,是“把员工当人、把顾客当亲人”的价值观的成功践行。物美向胖东来学习,期望借此提升自身的用户体验,增强市场竞争力。
三、未来:零售老兵的“二次革命”
物美的未来发展,取决于三个关键问题的解答,这三个问题关乎物美能否成功实现转型,在新的市场环境中站稳脚跟。
1、模式能否轻盈化
物美需压缩大卖场面积,大力发展社区店、便利店等小业态。大卖场的重资产模式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困难重重,而小业态具有投资小、运营灵活、贴近消费者等优势。通过发展小业态,物美能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满足消费者即时性、便利性的购物需求。
同时,物美要借助REITs盘活存量物业。REITs(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可将房地产资产证券化,让投资者能够参与房地产投资,也为物业持有者提供了融资渠道。物美拥有大量实体门店物业,通过REITs可盘活这些存量物业,释放资金,用于企业的其他发展战略,如小业态扩张、技术研发等。
2、科技能否独立造血
多点Dmall必须摆脱对物美订单的依赖,向第三方零售商证明SaaS工具的真正价值。目前多点Dmall的发展困境,主要源于对物美订单的过度依赖,这极大限制了其商业潜力的发挥。若多点Dmall能成功将SaaS工具推广至第三方零售商,实现独立商业运营与盈利,不仅能为物美带来新的收入增长点,还能提升物美在科技领域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要实现这一目标,多点Dmall需不断优化SaaS工具的功能和服务,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同时,要建立高效的市场营销和客户服务体系,积极拓展第三方客户资源。
3、文化能否柔性变革
胖东来的成功,根源在于“人性化管理”基因,物美需从KPI驱动转向员工与顾客的双向满意驱动。在传统KPI驱动模式下,企业往往过于关注业绩指标的完成,而忽视员工感受和顾客体验。员工与顾客的双向满意驱动,强调企业要关注员工需求和发展,让员工在良好的工作环境中工作,从而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和服务质量。
当员工能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时,顾客满意度也会提高,进而推动企业业绩增长。物美需在企业文化层面进行变革,将“人性化管理”理念融入企业各个环节,从招聘、培训、绩效考核等方面入手,构建一套以员工和顾客为中心的管理体系。
写在最后
张文中在62岁时选择“拜师”胖东来,既是对零售初心的回归,也是对资本狂飙时代的反思。
这场调改若成功,或将为传统零售业开辟一条“效率与温度并存”的全新道路,在追求效率的同时,注重用户体验和员工关怀,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若失败,则可能成为巨头转型失败的又一典型案例。
无论结果如何,物美30年的发展历程,已在中国商业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它告诉我们,没有永恒不变的商业模式,只有不断洞察人性、适应市场需求,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屹立不倒。未来,让我们共同期待物美在转型之路上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