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栖居士

【干货】资本投资无人店质疑的五个方面

2017年11月18日

评论数(1)

廓清无人商业认知系列资本篇之二:【干货】资本投资无人店质疑的五个方面

导读:中国的零售市场太大了,一定是百花齐放的。现在阿里、京东、亚马逊都在做无人店,它们更多的是让市场更丰满,因此,无论是资本市场的机会,还是业态的机会,都是更大的。

目前资本对无人店的质疑主要在五个方面:

第一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无人超市技术基本是基于所谓的RFID,但在笔者来看,目前市面上用的大多是商店用于防伪的贴磁技术,此贴磁技术受限于商品购买的数量,就是无法同时识别较多数量的商品,而真正意义上的无人便利购物技术,用户拿了商品,没有数量限制,不用把商品放到所谓的收银台,用户直接拿着商品,或直接装在口袋里直接出门,自动扣款完成购物体验,出错率需要低于万分之一。这种技术的应用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无人便利购物,让用户非常便捷地即拿即购即走。

第二是后端配送、理货等运维成本算不过帐来

很多人曲解了无人店的特点,无人店不是万能的,它有优势,但后期所有的配送、物流运输等跟传统便利店并没有本质区别。从成本角度考虑的,1天补1次货和3天补1次货成本是完全不同的,补货周期越长成本越低;但是补货周期越长带来缺货造成的损失却无法衡量。

第三、产品结构和毛利率

产品分为热链、冷链、百货。需要热链是为了使无人店的品类更丰满,如果只卖冷链、百货可能它的客户群不能形成交集和共享,同时产品同质化会比较严重。

毛利方面,7- eleven、全家等基本是35%左右,无人店按照单店模型,毛利率需要在35%45%区间。为什么要这么高?一是,业态是无人,节省了人力成本;二是,尽量要把物业成本放到体系内;三是,产品配合上通过普通消费品带动高端消费。

第四、认为自动售货机也可以做更大,但其不放更多东西是因为算不过账来

自动售货机为什么有局限性,不是这个业态有局限性,而是自身定位导致它无法做出这种创新。自动售货机大多铺设在地铁、机场、火车站、高铁站等解决及时性需求的场地,位置一般都比较小,有的甚至不到2平米,采用的都是立体空间,如果升级做得更大,设备对整个物业有要求,成本也会更高。

另外,自动售货机是弹出系统,不是所有东西都适合放,所以饮料类、罐装类产品较多,经得起摔,但饼干、方便面等从1米多高的距离摔下来就碎了,用户体验会很差。

第五、无人店同质化后的场景竞争导致高租金

进驻场景原则上都是要给物业钱的,一个月大概几千元。能否引进物业方作一个价格或一个股份对价打包进来,这是需要考虑的。

但未来同质化竞争激烈后场景竞争一定会更激烈,中国人历来喜欢模仿,所以要先入为主。对于配套不够的新城区、景区、封闭的大学校园、寸土寸金的商业区(可以灵活设置许多迷你点位)、配套不足的社区,以及中大型社区,都有想买即得的需求,无人值守意味着价格上透明,一切都是标准化的,有很大的可行空间。

总的来说,任何市场都是先入为主的,短期看规模,长期一定是看定位。中国的零售市场太大了,便利店市场一定是百花齐放的。另外,现在阿里、京东、亚马逊都在做无人店,它们更多的是让市场更丰满。从投资的角度来说,它们进来后行业可能会有更大的合作,比如兼并、收购。因此,无论是资本市场的机会,还是业态的机会,都是更大的。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云栖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