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6月10日
评论数(1)“功夫茶”与“快咖啡”
功夫茶,流传于广东潮州,沏泡之间有学问,讲究水、火、冲三者的节奏。印象中,两广的老人伴着功夫茶三五好友聊上一个上午,档口的掌柜也会边玩赏茶道边坐等生意。随着生意的脚步,这种待客之道传遍中国,现在稍微讲究点儿的老板一定会在办公室整装上一个茶盘,尊崇自己、礼待客人。
老板们另外一种饮聊是“快咖啡”,走进诸如星巴克这样的咖啡店,你会发现这里有无数“中国好商机”,老板们对“快咖啡”的宠爱是压力、熬夜、精心、灵感枯竭的结果。
功夫茶的魅力在于“时间价值的凝结”,快咖啡的性格在于“时间价值的节省”——这两个对时间概念的理解存在巨大差异的饮品,同时活跃在中国老板舌尖,彰显了市场的复杂和节奏的多变。快和慢的把握,也是市场的魅力和营销成功的密码。
在过去的100年内,营销都讲究细分和精准定位,企划部和咨询公司不断帮助企业寻找新的市场缝隙,开创产品满足市场缝隙。每个行业、每个细分市场,都不断冒出老大,然后出现模仿老大的老二,再然后,老三、老四带着后面排不上位次的展开低价竞争时,老大和老二占有率相对稳定,也就是说,他们垄断了这个市场,这个故事周而复始地发生,不断地印证着“跟随”的可靠性。直到乔布斯引领的时代,iPhone 、iPad的问世,标志着“大单品”时代的到来,“大单品”时代并不是跟随的终结,而是快跟随的升级,比如小米的跟随策略占据了中低端、年轻人市场,开创了“小米教”。
话说跟随要快,创新要慢。30年前,“无键盘、可上网的平板电脑”概念就已经出现,但是那时候因为价格高、内容不配套等原因一败涂地,直到乔布斯慢慢地推出iPod,随后升级为可触屏的iTouch,然后为之加上通话功能成为iPhone,再把屏幕放大成iPad,与之匹配的是iTunes的不断成熟,终于颠覆了人们的电脑使用习惯。在这个问题上中国人更懂火候,我所服务的客户中,8年口味创新的百香果汁、存20年再上市的老酒,比比皆是。
我们知道,品牌建设是一个艰苦的过程,是一种坚持,是不断的重复。不管是中国的全聚德、内联升、茅台,还是世界的劳斯莱斯、LV、拉菲,都是用时间凝聚价值,用历史书写品牌。所以说,品牌建设,要有恒心,要有“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度量。
但是广告一定要快,因为在别人飞流直下的打法下,原地不动就是落后;在别人一泻千里的势头中,细水长流就等于没流。广告要想有效果,必须猛打,比如恒大冰泉,借助一个夺冠的好时机,高曝光度、高频率猛打,哪怕随后看不见踪影,品牌认知度已经建立。聪明的老板说,我没有那么多钱,但我打一个小市场,我看准时机猛打一个月,比所谓的“央视N套垃圾时间100次”好。
有的老板钟爱招商,认为代理商多,销量自然上升,这从理论上是对的。但是仔细分析一下,如果自己的品牌没做响亮、市场没做扎实,而是把销量寄托在招商上,相当于“自己的孩子自己不养,希望别人能养好”。在这个时候,能合作的代理商要么是实力很强,顺便“把这个孩子养一养”的,要么是自家没孩子,还不如你会养的,总之都很难养好。所以,在这个问题上,聪明的老板们都会先打“样板市场”,再进行招商——磨刀不误砍柴工,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市场上的快与慢,是老板的功夫与心法。快跟随,慢创新;快广告,慢品牌;快市场,慢招商。希望老板们像喝功夫茶和快咖啡一样,把握好时间密码。(作者:赵强 《销售与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