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一夫

杭州RBD的变迁及未来发展趋势(二)

2012年06月23日

评论数(0)

        杭州老城区RBD的变迁 (二)

  

  杭州千百年来以“湖城一体”的城市格局闻名遐尔。隋代作为大运河终端的余杭,“珍奇所聚,商贾并辏”,唐宋之际,就有“东南第一州”的美誉,名副其实的工商业中心、水陆交通枢纽。南宋时,它既是全国的首都,又是经济、文化、商业中心,也是世界第一大都会;元代是“世界最美丽华贵之天城”(马可•波罗语)。当代,杭州市区总面已扩展至3068平方公里,然来杭游客86%都集中在西湖环线的狭小地域内,环境容量日趋饱和,东部的RBD并未成熟。

  (一)南宋临安的游憩商业区表现形式

  临安当时有名的瓦肆17处,如南瓦、中瓦、北瓦(今众安桥西一带)等,以北瓦最大。瓦肆内各种演出从不间断,“不以风雨寒暑,日日如是”。而其参与者包括贵族到平民没有不来这里的。瓦肆是当时的娱乐场所,也是商业中心,综艺表演与商贸活动相伴而存在。其存在与当时社会经济发展是分不开的。

  (二)元明清时杭州的游憩产业分布形式

  元明至清朝前期,杭州是全国闻名的商业和手工业城市之一,此时,瓦肆衰落,但商业繁盛,饮食服务业也有很大规模,茶楼、酒坊遍布。由于城市经济发展和需求旺盛,城郊涌现了一大批兴旺的卫星市镇,除商业用途外,游憩产业也零星分布,已经具备了发展同城RBDs体系的雏形。据《西湖游览志》记载:元明时杭州就已经形成了以西湖为中心,旁及城郊的旅游网络。清代前期进一步扩大到天竺、云栖、西溪等地。

  (三)现代杭州RBD的现状

  一般城市型旅游目的地与胜地型旅游目的地常常不兼容,但杭州是典型的例外,是历史文化名城也是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RBD区位常常决定于历史或自然的景点;在西湖东侧约20余公里的地带,为杭州历史文化集聚地,古运河、吴山、中山路、河坊街等散布在这一地区。这一带也形成了杭州现在的中心RBD,类型则倾向于特色购物步行街和旧城文化改造区型。

1.杭州尚不需要Shopping Mall。曾有设想在未来的西湖文化广场(武林广场后之运河北侧)建设杭州的Shopping Mall,而杭州2004年的人均GDP4695美元(按户籍人口计算为4695美元,按常住人口计算则是4242美元)。在发达国家,零售业态有这样一条发展规律线:人均GDP1000美元时百货店兴起;人均GDP3000美元时超级市场兴盛;人均GDP6000美元时便利店蓬勃发展;人均GDP10000美元时仓储商店大行其道;人均GDP12000美元时大型购物中心Shopping Mall出现。Shopping Mall这个舶来品,如果按照原产地的标准,是在人均GDP达到12000美元时才出现的,显然不适合杭州。杭州的人均GDP2001年首次突破3000美元。好又多、易初莲花等大超市,以及家乐福(Carrefour2003年)、麦德龙(METRO2002)、欧尚(Auchan2002年)等国际连锁超市相继于2001年前后落户杭州,而沃尔玛又将登陆,一系列市场自发行为确实验证了杭州已经到了超市大发展的时期。

  此外,按照国际规律Shopping Mall通常在城市化率达到70%时才适宜发展,2000年杭州人均GDP到达2600美元时,杭州市在《关于制定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建议(草案)的说明》中提到:“现在我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达2600美元,与之相适应,城市化程度应达到55%,但我们目前的人口城市化率只有40%左右。”截止到2004年,杭州城市化率也仅仅只有50%左右,预计2020年可达到70%城市化率的期望目标。

  从工商业环境来说,国内大品牌竞争力有待加强,国际高水准大品牌商也并未纷纷进驻杭州,商业结构也有待调整。Shopping Mall不是普通的杂合市场,更不能缺乏主力店的支持。杭州要建立Shopping Mall,目前也尚欠缺商业氛围和自力更生的能力。

  2.杭州老城区RBD的现状、问题与改造方案。从现状角度而言,杭州RBD在西湖东侧约20余平方公里的地带,目前还在进一步改造中。力求通过RBD的建设为重新整合西湖与城市,构筑杭城“三面云山一面城”的良好城市形态和空间格局奠定基础。

  老城区RBD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北部以保俶山为主体的历史文化敏感区;中部以商业购物、住宿餐饮、文化娱乐等旅游服务为主体的旅游服务区;南部以吴山、凤凰山以及历史街区、遗址为主体的历史文化敏感区。

  杭州近年来持续的旧城改造,整体环境确实改善良多,如湖滨路作为西湖与城区的缓冲带,带给人独一无二的体验,一改过往的城市和西湖的不协调,但却也有许多不足之处:

  第一,改造后失去了传统特色。酒吧聚集的地段在杭州为数众多,但唯有南山路,环境优美独特,但改造后原本的文化氛围则几乎消失了。作为普通的RBD是非常成功的,但在杭州努力提升城市形象的大背景下是有欠缺的。河坊街曾是杭州的皇城根儿,也是南宋的文化和经贸中心,凝聚了杭州最具代表性的历史文化、商业文化、市井文化和建筑文化。一系列老字号包括著名的胡庆余堂、宓大昌、保和堂均汇聚于此。改造后的河坊街只有复古的建筑,失却了流动的文化,这条以文化立身的仿古街因地产炒作后形成的天价地租导致经营难以为继,有待重新整顿业态。

  第二,杭州的RBD,目前以及不久的将来,也承担着城市CBD的作用,道路交通繁忙,整个区域范围内的重要商业街无一不是交通干道。号称步行街的武林路,由于空间狭窄,配套设施不完善,购物与休闲无法完美统一,难以发挥规模集聚效应。

  第三,在各商业街交通繁忙的同时,杭州老城区中心RBD,范围广泛,各具特色,然而分布比较零散,相互之间联系松散,缺乏有效沟通。全长3405米的延安路,没有一路公交车可以贯通,武林广场和吴山广场各有各的繁忙,西湖到吴山也是十分不便。

  第四,杭州是一个人居的天堂,急功近利的旧城改造,维持了房地产业的利润与税收的增长,却不能满足市民对服务、基础设施以及住房的需求,竞租的结果也将老字号排除在中心RBD范围之外,旅游者和一般市民也必须为高昂的地价最终买单。

  

  未来杭州RBD的发展趋势

  

  历史上,杭州城区都限制在西湖周边狭小的区域范围内。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城市的发展,建成区域迅速达到饱和状态;高强度的开发、过高的负荷,给老城区带来一系列城市问题。对于杭州城市未来的发展而言,“一市三城”的多中心结构将是必然的选择。建立与之相适应的RBDs体系,对于以成为国际风景旅游城市作为目标的杭州,具有不可或缺的促进作用。

  (一)杭州未来城市发展和RBD建立

 1.特色购物步行街。南部历史文化敏感区建设特色步行街、历史文化街区等形式。老城内的特色购物步行街应注重提供杭州历史上的名产,集中许多异地、平常不容易买到的稀有商品,注重环境整洁和统一的主题。在建设中,尽可能保留原有古老的建筑风格,保持一般新区无法达到的独特,积极延续城市的文脉。历史文化名城没有了文脉之源也就不成其为历史文化名城了。

  2.疏散拥挤的西湖环线,增加杭州城市旅游吸引物。游客86%都集中在西湖环线的狭小地域内,而西湖东侧至东河的8平方公里内,是杭州的商业、政治、文化中心,车流、人流密集。因而将要进行此区内城市职能置换,搬迁行政办公功能,拆迁旧住宅区,疏散居住人口,降低人口密度,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3.构建区域服务中心。规划中,九堡区域服务中心与下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相邻,有效疏解中心城与旅游关系不密切的城市功能,是杭州内外交通的连接点。

  (二)新城文化旅游区和同城RBDs等级体系布置

  RBD原本是相对于CBD的一个概念,CBD本身也存在职能的分化。RBD可以在CBD的外围发展,也可以与CBD充分融合。欧美人们倾向于严格区分工作与私人时间,而亚洲则比较混淆,更倾向于融合CBDRBD。杭州目前在建的新城包括钱江新城CBD、下沙大学城和临平工业区,其中的休闲产业布置,都属于同城RBDs系统范围之内,城郊的之江度假区等都能够纳入城市RBDs休闲体系。

  深圳由四个主题公园支持了华侨城的最初发展,杭州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建有宋城、未来世界、杭州西湖国际高尔夫球场三大主题项目和九溪玫瑰园等一批度假单元,可以配合城市沿江发展的战略,视之为一个新城文化旅游区的雏形而予以支持和发展。如此缓解西湖景区的环境容量危机也宣传了杭州的传统文化,同时与钱江新城现代化的休闲方式产生强烈的差异。

  RBD从经济角度描述,是城市中集约提供旅游、商务和休闲三种服务中至少一种服务的区域。对于城市而言,尤其是旅游城市,更重要的在于RBD与旧城改造、城市发展的结合,构建保留城市文脉的休闲区或者和符合城市发展的RBDs。早在1984年,国务院明确提出“要把杭州建设成为我国东南部的旅游中心和国际上第一流的旅游城市”,然由于地理条件与行政区划的限制,城市发展一直在小范围进行,而城市功能日益庞杂,使“湖-

内容摘要:RBD最初是相对于CBD提出的概念,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国内学者公认有购物中心型、特色购物步行街型、旧城文化改造区型和新城文化旅游区型四种类型。不同类型各有侧重的功能。杭州作为国际知名旅游城市,有必要调整原有的游憩商务设施和布局,因地制宜选择合理的RBD类型,构建合理的RBDs体系,进一步强化优秀旅游城市的区域服务功能。(本文系转载)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0374CH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