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6月13日
评论数(0)
开发老年公寓的现实意义
|
就在上周,有关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一条消息,引起了社会广泛热议。此间,有关弹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的政策建议浮出水面。究其该建议背后之潜台词,无非是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事实:中国全面转身为老龄化社会已经为时不远,而有关社保账户空账问题却并未得到很好解决。由此,养老金滚动存续的资金缺口将日渐扩大,难以为继。更让人焦虑的是,在现有的人口生育政策背景下,身处70、80年代的我们以及我们的下一代,需要面对的则是两倍甚至四倍亲人需要照顾,压力可想而知。 今天的中国,空前的人口流动性以及转型期间的生活方式巨变,已经让有着几千年传统的社会家庭生活模式逐步消失。不断攀升的房价、越来越小的居住空间以及生活方式的差异,让在身边照顾老人成为很多人的奢侈。 数据显示,预计到2015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21亿,约占总人口的16%;2020年,更是将达到空前的2.43亿,约占总人口的18%。与老龄化进程加快相伴随的,是社会养老负担的加重。按照《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此前公布的数据,截至2010年底,全国各类养老机构养老床位314.9万张,床位数占老人总数比例仅为1.77%。也就是说,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为17.7张。再过几年,或许“拼床位”也将成为流行词汇。 我的一位朋友,虽然买了房、结了婚、生了娃。但几年前,他父亲却身患癌症。作为家中唯一的儿子,他一心想把父母亲接到杭州来照顾。“杭州的房子太小,两室一厅的房子根本住不下,我想给让父母住进养老院,但是,都等了两年了,还是没有床位。”发生在身边的这个真实的例子,再一次告诉我们,哪怕是再过很多年,指望目前本已一床难求的公办养老机构,恐怕是不靠谱的事情。当然,这还仅仅只是硬件上的巨大空缺。最近几年以来,有关“空巢老人”屡屡发生的各种悲剧不难告诉我们,精神层面的孤独感更应值得关切。至此,有关于“老年公寓”这样的全新产品以及营造的全新生活方式,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在这个调控转折点的十字路口受到了众多房地产企业的关注。 其实,杭州房地产界在这一领域的探索,富润控股和云天房产一直扮演着市场先行者的角色。早在2003年,富润控股就在诸暨创办了老年康乐中心,成为社会化养老的范例。之后,云天房产在转塘金家岭开发的金色年华退休生活社区。金色年华吸纳了国外先进的经营服务模式,成为了国内首个集生活居住、康复疗养、休闲娱乐、旅游度假于一体,专为退休人士精心打造的多功能园林式的生活社区。 随着金色年华的成功开发,一些房产企业纷纷看中了其中的潜在增长点。2010年年底,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专业住宅开发企业的万科,正式宣布启动“活跃长者住宅”的庞大计划。而本土的老牌房企——金成集团,亦在去年之际与美国最大的房地产企业——普尔特公司联手开发养生公寓。 之所以国内的开发商纷纷涉足老年公寓,除了巨大的消费需求之外,更为重要的是,这一开发业态早已成为了国际投资机构的关注焦点。包括对冲基金城堡投资集团、美国老年社区在内的私募股权基金以及开发商似乎已经看到了曙光的一面。乐观的美国人相信,中国老年公寓行业的新生状态让他们想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美国。 彼时,随着美国众多房产公司纷纷涉足该领域,华尔街亦在一夜之间迷恋上了这一全新领域。众多投行相信,老龄化的人口会热衷于购买新的退休物业。大批老年公寓开发公司在受到资本市场认可同时,纷纷开始上市并销售股票。与此带来的直接影响则是蜂拥而至的开发商开始在全美范围内大规模建造老年公寓。如今,庞大的老龄化人口与并不完善的保障制度,相信不久将来,老年公寓的需求将远超市场预期。 “中国有大量满足尽孝道义务的资金,但没有产品。”这是前摩根士丹利银行家阿尔伯蒂告诉《华尔街日报》记者说的话。今天看来,或许也可以转告给在调控周期苦寻企业发展方向的诸多房地产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