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6月05日
评论数(1)市长吻了 农民哭了
——没地种也进不了工厂
“面对湛江700多万父老乡亲,面对东海岛上万搬迁村民,几年来压在心中的那块巨石终于放下了。”湛江市市长王中丙在《湛江钢铁湛江梦》的开头这样写道。为了这个钢铁基地,湛江市前后投入超过100亿元人民币,涉及搬迁的为 10个自然村落,1万多村民。这是湛江有史以来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拆迁安置。
3年了还住临时安置房
“领导一发话,鞭炮噼哩叭啦地响起来,6台挖掘机开进了村。”东简镇番昌村村民叶小菊(化名)还记得2009年3月湛江钢铁基地征地拆迁开工仪式的热闹场面。当时,一位领导还说,为钢铁基地征地拆迁工作出台了8个相关方案,充分考虑了村民利益和未来出路——60岁以上的村民享受养老保险;为村民留出15% 的自留地供未来发展;免费为16~45岁的村民进行就业培训。
《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2010年工作总结》中阐述了被征地搬迁村民过渡期内保障问题。一是生活保障,4年过渡期,搬迁村民每人每月300元生活补助、400元租房补贴。二是养老保障,搬迁村民全部参加了养老保险。三是医疗保障,地方财政为每人每年支付20元医疗保险费,将搬迁村民全部纳入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体系。四是就业保障。为搬迁村庄的18~45岁劳动力提供免费培训,并推荐就业。
“那个时候,我们都想着这个项目来能够带动经济的发展,村里人还可以去钢铁厂上班,让我们过得更好。”叶小菊如今在拆迁临时安置房里已经住了3年。在三年之前,她也和许多其他村民一样,对这个项目充满了期待。但三年过去了,她的希望在一点点流逝。
叶小菊所在的安置小区位于东海岛东简镇双溪小区对面。临时安置房都是整齐划一的二层楼。“每家只有12平方米的空间”,叶小菊边说边带记者参观。一进门就是卧室,为节省空间,摆了两张双层的单人床,叶小菊和老伴一人一张,上面一层放东西。再往里走,就是一间厨房。
叶小菊以前在村里的房子也是二层楼,不过面积比这个要大得多。“有两百多平方米”,她告诉记者,以前他们一家八口人都住得开,“一家人住在一块,挺热闹的。”
但在拆迁之后,两个儿子就和她分了家。她心里也非常不情愿,但是没有办法。“那个时候我们的安置房还没盖起来,只有临时安置房,但太小了,根本住不开那么多人。”她的两个儿子都在外边租房子住,但房租并不便宜,在东简镇上租房,每个月房租从500元到1000元不等。
安置房建好之后,叶小菊家可以分得300平方米的住房。至于是否需要自己花钱买,她也拿不准。不过,村民永久性安置房于2010年4月底破土动工,目前还在施工中。
记者注意到,在安置小区居住的几乎都是老人,因为当地没有人愿意把房子租给老人。“怕我们老人死在那里,晦气!”蕃昌村70岁的老人吴兰(化名)凑过来气愤地说。
没地种也进不了工厂
东简镇的居民们以前要靠养虾、种植香蕉、捕鱼为生,日子还算富足,但动迁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
叶小菊家原来有10亩香蕉,3亩田。10亩香蕉每年能给他们家带来10万元的收入。而3亩田,也能带来3000元左右的收入。“地里的活都是我们老两口干,儿子们上班。”叶小菊告诉记者,只靠他们老两口,家里收入就能过十万。“在我们村里,我们家只能算一般的,高的也有收入20多万的。”
他们原本以为等钢铁项目来了之后,可以到里面去上班。可是,钢铁基地外围配套项目龙腾物流球团项目已于2009年投产,却从来没有从当地招过人。“也没听说谁参加过就业培训,他们都是内部招,多数都是外地人,当地有关系的才能进去。”叶小菊说。
如今,叶小菊家只有一亩多的田地,种点水稻、花生之类的作物,每年收入不到2000元钱。除此之外,叶小菊一整天都没什么事。呆在临时安置房里的她也不像其他老人一样喜欢打牌九。就这么无聊地看电视,有时候甚至呆坐一天,这使得她无比怀念以前的日子。
不住在临时安置房的拆迁村民,每个月可以领300元生活费和400元租房补贴,而住在临时安置房里的人则没有了租房补贴,每个月只能领300元生活费。
失去了所有土地的吴兰已经没有了任何收入来源,只能靠这每月300元的生活费。每天吃完饭,就无所事事地呆着,等着一天天变老。“我们好苦的”,吴兰已经满布皱纹的脸上充满了无奈,“一罐液化气就要100元,一场小病就花几十块,每个人每月300元根本不够花的。我们只能吃一点便宜的青菜。”
而她现在所担忧的是,当时的拆迁合同到明年就要过期了,到时候还有没有这每月的300元生活费还是未知数。
守护最后一亩地
东简镇北园村的朱春发从来没有想过自已会以这种方式离开自己的家园,更没有想到自己的村子会以这种方式而迅速消失
5月31日,记者走在北园村的土地上,到处都是房屋被拆之后的景象,只有当地的土地庙还静静地耸立在路边,与后面的荒凉形成鲜明的对比
不远处,中科炼化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北园村的土地很快也会成为中科炼化的工业用地。根据湛江市政府的规划,湛江钢铁基地将与中科炼化项目合作,通过产业链设计、公用工程、物料传输、环境保护四个方面的“一体化”,建立钢铁、石化基地共享的配套产业和循环经济园区。
记者在海边见到54岁的北园村村民朱春发时,他正要去赶海。赶海,就是在海边捞一些海鲜。有些拿去卖,有些自己吃。在家里的两座房子都被拆掉之后,他自己搭了一处简易窝棚住。窝棚就搭在他原来的房子上,周围是倾倒的院墙和散落的砖瓦。
像朱春发家这样的窝棚并不在少数。他们村许多无家可归的人都在这里搭了窝棚暂住。在窝棚外面,晃悠着几只鸡,窝棚上被写上了刺眼的一个“拆”字。住在窝棚里的朱春发,每天需要步行几里地到附近的村子里去挑水喝。由于没有电,他晚上天一黑就睡觉。
据朱春发透露,他们家一共五口人,原来有两套房子,共五百多平方米,签了同意书后,他领到了60多万赔偿款。但这笔钱他并不敢动,要留着买房子,现在的房价让他很发愁。他们村一开始有56户没签名,“很多不签名的都被当地派出所带走了,其中还出现过一起命案,有政府官员被杀。”
签了名,朱春发家每个月每人可以领700元,300元是生活费,剩下的400元是租房补贴。朱春发的媳妇带着三个孩子在镇上租了房子住,他留在这里看地。因为他现在还没被征用的1亩多地里种的地瓜还有二十多天就要收了,“我真怕他们这个时候来征地。”
朱春发原来有三亩田地,种些地瓜、花生之类的,每年也能收入三千多元。但被征用了一亩多,还没有得到补偿。“其实不赔钱我也认了,我就怕他们把我剩下的地也征用了,我以后靠什么生活?而且,这边的海岸也很快就建起工程来了,我也没法去赶海了。以后怎么办?”谈到这些,他不禁哽咽。
-环境隐忧
海鲜还能吃吗?
尽管湛江钢铁项目的环评报告认为“项目可能带来对附近海域的水产养殖和海洋生物资源等环境因素影响是有限的。”但依然有很多湛江人对东海岛未来的环境表示担忧。
现在生活在广州的湛江人小陈听说湛江钢铁项目获批的消息后,忧虑地对记者说:“以前在湛江的时候,朋友们要一块出去玩,首选的地方就是东海岛。现在在广州,有朋友要我推荐湛江最美的地方,我依然说是东海岛。可是,现在东海岛上要建这么大的重工业项目,我能为它做些什么吗?”
6月2日,星期天,在东海岛上最著名的龙海天沙滩上,游客们在欢快地与海洋亲近。不远处,“中国第一长滩”的石刻安静耸立。
这个位于东海岛省级旅游风景区内的海滩长28公里,仅次于澳大利亚的黄金海岸,是中国第一长滩,世界第二长滩。据当地媒体报道,这里正在争创国家4A级景区。
“听说那个钢铁厂离这里不到十公里,万一污染这个沙滩,我就没生意做了。”在海滩附近卖菠萝蜜的刘阿姨也有些担心,她每天在这里卖菠萝蜜也能挣一两百元。
对于这个钢铁项目,湛江本地的出租车司机老刘也有着极其复杂的心情。他希望钢铁项目早日投产,因为“湛江经济搞好了,来的人多了”,他就可以多拉点客,多挣些钱了。但是,他又害怕东海岛上的这些重工业项目会污染当地海域,使他经常吃的海鲜质量下降。当地的对虾和一种名为沙虫的特色水产是他最喜欢吃的两种美味,如果吃不到这些了,他宁肯少拉几个客人。
今年已经70岁的蕃昌村人叶那球也担心以后的海鲜质量。他家原来有30亩虾池,但被钢铁项目征用了19亩,现在还剩下11亩。他的虾池就在湛江钢铁项目内的海域。这两年,他发现自家虾池里的虾越来越难养了,死亡率比以前高了。由于钢铁项目的前期工程湛江龙腾物流球团项目早已投产,他怀疑是这个项目污染了附近海域。
但也有人看好这里的发展前途。
湛江市鑫沙海滩度假村有限公司刚刚在这里承包了一片沙滩,做沙滩摩托车、海上摩托艇的项目。而在他们所承包沙滩不远处,也属于他们公司的一家四星级酒店正在进行内部装修。
据其沙滩事业部副经理武云腾介绍,他们刚刚营业不到一个月,之后还会推出不少新的项目。他所想的是,这里经济发展起来了,会有更多的人到岛上来旅游。
据旅游区的工作人员透露,鑫海沙滩度假村有限公司的老板是山西人,靠煤矿发家,他买下这块沙滩花了一千多万。这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个老板有可能是来占块地皮,“以后等东海岛发展起来,地皮就值钱了。”
广东海洋大学经管学院一位不愿具名的教授认为,对于东海岛上的这个钢铁项目,学术界内也有一定争议。“现在,全国各大城市最不缺的就是这种重工业项目,而最缺乏的,却是像湛江一样美丽的环境。但现在,我们却要拿现在最珍贵的东西来换别的城市最普遍的东西。”他认为,东海岛最适合发展旅游业,“就像厦门的鼓浪屿一样,环境是我们最有优势的资源。”
他也承认,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冲动是无法阻挡的。“长期落后的湛江好不容易等到了这么一个大项目,怎么会不动心?”他告诉记者,现在唯一能够期望的,就是政府能够像自己所说的那样,发展循环经济,严格控制污染。“能这样,这个项目对湛江来说,才算是个好事。”(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