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地产

【主持人】商业地产如果用住宅的模式进行开发,将会对商业地产产生什么样的影响?500)this.style.width=500;"border=0>【张璋】这个问题我是这样理解的。纵观几年来中国商业地产发展的整体情况,出现的问题,就是因为开发商用住宅的模式来做商业地产,大到万达,小到二三级城市房地产老板,都按照住宅开发模式:拿一块地、请一个设计院、找一个销售公司,建成后一卖了之。我们同世飞天在2000年之初我们就提出一个观点,叫“商业地..[详细]
张璋先生的精彩发言也引起了观看大会直播的网友们的高度关注和热烈讨论,当论坛进入到互动阶段后,来自搜房网与中商资讯网的网友纷纷向张璋先生发问。下面是一位网友就商业地产的人才问题的提问,张璋先生做的精彩解答。网友提问:请问张璋先生,您刚才讲了很多商业地产微观操作的部分,那么您如何看待商业地产的人才问题。张璋:实际上商业地产的人才是制约整个商业地产发展的重要问题,坦诚的讲,中国的商业地产,应该是2000年之..[详细]
话题背景:近些年,北京市商业地产发展迅猛,但同时出现了结构失调、供应过量的问题,为了缓解并解决这样的问题,无论北京市政府还是中央政府,都积极出台相应的制度和法规,力图从规划上杜绝同类情况的出现。商业地产供应量过大,存在严重的结构性失调,已经成为必须面对的难题.据戴德梁行预测2006年,将有500万平方米商业面积同时进入市场,巨大的体量供应面临着有限的市场需求。窗外,春雷已经响起,百虫开始复苏,楼市里,商业..[详细]
旨在总结2005年商业地产发展的诸多现象,探讨2006年商业地产发展的趋势,促进商业地产的稳步健康发展,由中国贸促会建设行业分会房地产促进会、大中华商铺网等联合主办的“2005-2006中国商业地产年会暨商业地产投资新模式论坛”在北京举行。2005年12月28日下午,年会举行了2006年商业地产发展趋势及如何促进中国商业地产健康发展的专家论坛。金融界、地产界和商业界的多位专家悉数到场,现场云集了两百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商业地产..[详细]
论坛上,专家们讨论的另外一个重要议题就是2006年国家将会如何对商业地产进行调控,多数嘉宾侧重讲了国家的宏观政策,张璋先生则侧重讲了如何对商业地产进行细处调整与如何进行行业规范。主持人:请您谈一下,2006年商业地产的如何进行调整规范。张璋:我们是在一线做微观的,但是也要关心宏观的。这几年我们的感觉,商业地产发展确实是过快、过热,不仅这个市场很热,我们很多人的头脑也很热,在这种情况下,我个人认为国家应该做..[详细]
商业地产方兴未艾,商业地产利益诱人,但在观念、设计、运营、招商、管理等方面存在的种种误区,说明许多开发商对于商业地产的基本特征、商业地产的专业化要求,还缺乏足够的了解。20世纪90年代以来,改革开放带来了我国城市建设进入大发展时期,与城市发展相配套的各类大型商业建筑蓬勃兴起,shoppingmall、购物中心等商业建筑形态也应运而生。shoppingmall、购物中心等在中国的出现,是我国商业发展的一个巨大进步,它给人们的经..[详细]
万达的未来这几年,万达在掌声和批评声中,在投诉和吵闹声中,在彷徨和探索实践中,开始审视自己的商业地产模式,开始反思自己的成败。万达之所以是万达,就是它能正视过去,敢反省失败,能走出误区。经历了辉煌也遭遇了挫折的万达,开始了对万达模式的积极改进。首先,万达开始尊重商业地产开发的客观规律,注重商业地产开发前期的介入和投入,组织专业人员对项目的商业定位、布局进行专业的规划和设计。这样,项目的各项功能配套..[详细]
万达的误区初上商业地产开发之路的万达,凭着“挟天子(沃尔玛们)以令诸侯(商户)”的号召力,凭着占据城市核心商圈的得天独厚优势,凭着在住宅地产方面的多年开发经验,以住宅地产开发的思维,将商铺切割,一卖了之,因而埋下了祸根。于是,就出现了震动业内外的“万达多米诺”现象:以长春万达购物广场为首张骨牌,从东北到华南,开始倒塌;多个项目开始被商户投诉、媒体揭短,经营惨淡,问题层出不穷。万达的高层们未免四处救..[详细]
作为国内最早进行大规模商业地产开发的企业,万达商业地产品牌及其“订单”开发模式在业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成为许多后续跟进的商业地产开发商研究、学习和模仿的样板。然而,万达前期开发的多个商业地产项目开业后出现的投资回报、商户招商、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问题被媒体披露后,万达商业地产品牌和“订单”开发模式也开始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质疑。万达究竟怎么了?“订单”地产是否遭遇瓶颈?万达模式将要何去何从?万达的优势..[详细]
近日《证券时报》有报道如下:“为什么其它CBD配套项目热不起来呢?这与深圳有关部门的‘潜规则’有关系。”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说,之前深圳市有关政府部门多次在国内外进行了CBD项目推介,但是这些项目的开发商却没有与国际大财团有太多的接触,“原因是管理层担心外资大举进入会搞乱商业地产市场秩序。在这个前提下,类似于商业地产等需要更大型资金介入的项目通常只对外招商,很少出售,因此其受欢迎程度就落后于写字楼了”。..[详细]

热门标签

推荐作者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