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访问:374
总访问量:8725431
2013年01月21日
评论数(1)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这似乎已经成了外资零售目前在中国生存状况最好的注脚。
在过去的2012年,乐购地产梦破灭,进而家乐福、乐购陷入被收购漩涡,沃尔玛在采购办公室上“大动干戈”,日韩零售仍然在难以本土化的噩梦中没醒来……
而这一切,在许多媒体的放大镜下,或许已经演变成“外资零售大鳄停滞不前、内资零售土狼早已‘超英赶美’”的版本。
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
在一些老零售人眼中,外资零售独大的局面虽已被打破,但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何况这些外资零售只是将拓展速度放慢了而已,并非停滞或者退出中国市场。
慢≠退
纵观外资零售“教父”们在2012年的拓展情况,尽管当年整个零售大环境偏冷,但他们绝大多数完成了开店计划,并对未来在中国的市场仍然看好、看重。
“2012年家乐福在中国新开了21家门店,2013年计划新开24家门店。”家乐福全球首席执行官乔治·普拉萨早已为家乐福今年的发展定下蓝图,并表示,家乐福在中国的门店销售额已经停止下滑,预计2013年会出现反弹。
而前一阵子陷入“将关闭100家门店”流言的沃尔玛,其中国政府关系和政府事务高级总监罗大铭近日也进行了澄清,他表示,沃尔玛在中国发展16年,目前有380多家卖场,未来三年还将在中国陆续开100家以上新店。
更不用说一向在二三线市场风生水起的大润发,其副总洪万康最近放出豪言:大润发到现在为止都没关过一家店。目前,大润发在全国有200多家大型超市,仅2012年12月份就开了10家。“大润发跟开发商签合同,都是做好最坏打算,断了后退之路;如果关店,在协议中有约定要赔偿一切损失,所以也不敢关。”大润发这一招虽然“狠”了点,但仍然能在三线市场打开局面。
此外,在中国市场拓展较慢的麦德龙和欧尚也逆势加快了步伐。1996年进入中国的麦德龙,目前在中国有60多家门店,但2012年却开出了12家之多。
欧尚在揽下麦德龙欧洲91家店后,透露其还可能在亚洲市场也采取收购或其他合作方式来提速扩张。目前欧尚在中国区共近50家门店,欧尚的目标是在3年内能将中国区门店数量增至约100家。
就连向来发展缓慢的日资零售业加快了步伐。2012年3月,新升任伊藤洋华堂中国区董事长的三枝富博就透露了其在中国西南地域的扩张战略:伊藤洋华堂将走出成都,到重庆、武汉、昆明、西安及四川二级城市拓展开店。
船大难掉头
对于如此看好中国市场的原因,北京昭邑零商管理咨询公司首席咨询师刘晖分析,由于很多外资企业在海外市场遭遇了增长缓慢或挫败退出,其在国内市场虽然“跌跌起起”却依旧飞速发展,中国区俨然肩负着外资超市在海外发展的重任。
“外资零售如此奋进,其实正说明大卖场业态仍然有一定的市场空间。”贵州某零售企业营运总监梁建勇告诉记者,在他看来,外资大卖场在三四线城市、城乡结合部,尤其是西部欠发达城市仍然很受欢迎,而且地方政府也非常喜欢这些外资企业的到来,在这些城市,外资零售企业仍会得到政府的很多“惠顾”,包括超低租金。
而快消市场研究机构Kantar Worldpanel的最新报告表明,至2012年9月,外资零售大鳄在中国消费市场所占份额略有下降,但是大润发+欧尚占7.9%,沃尔玛占7.3%,家乐福4.7%,乐购、乐天玛特分别是2.1和1.3%。
而对比中国零售的佼佼者,华润万家以6.3%的份额居首,除了百联的4%和永辉的1.7%,几乎没有哪个零售企业能与外资抗衡。
当然,外资零售商的关店现象、小幅衰退也因为中国零售大环境不可避免。
零售业内人士说,今年由于经济低迷影响到消费环节,零售业日子普遍难过,与外资零售大鳄相比,本土零售企业的业绩表现更差,只不过向来被视为领头羊的外资零售更容易让舆论聚焦和被放大。
在梁建勇看来,其实外资大卖场并没有大幅衰退,“应该只是针对整个经济大环境的战略调整吧,只是有的调整可能在短时间内难以见效而已。内资零售能看到其竞争对手在不断地关店、裁员,但是并未看到他们暗中做出的改变。毕竟,船大难掉头。”
事实上,尽管战略体系在年初制定时轻易不会动摇,2011年底到2012年初,家乐福、沃尔玛、乐购和麦德龙几大外资零售商集体换帅后,在许多业内人士看来,适应期未过可能也是外资这艘大船难以掉头的原因之一。
暗自发力
“目前标超业态外资零售还很少涉及,沃尔玛、家乐福等的管理能力和标准化一旦转到标超上,将是非常可怕的事情。”独掌上海家得利超市大权的陈静阳对记者表示了担忧。
虽然陈静阳的这种担忧属于未雨绸缪,但外资零售商们的行动早已暗自发力。
在业界认为外资零售新掌门人带来的影响还没到预期时间点的时候,他们的动作和反应却已迅速呈现。此前,由于年初外资中国区才集体换帅,2012年被认为是沃尔玛、家乐福们等的战略惯性期和政策的过渡期。
沃尔玛门店扩张放缓和采购优化就是例证。
虽然随着2012年新店扩张节奏放慢,在少了外延式扩张带来的销售增长后,沃尔玛等外资零售商拉动销售就更依赖于有竞争力的价格和商品、服务的内生驱动。
“任何一个产业或者企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都会其对经营情况及市场情况进行分析。或调整经营产业链,或压缩面,或进入新的行业。”梁建勇分析道,在他看来,这是规律性的东西,任何企业都应该遵守这种规律,否则只能被淘汰。
梁建勇举例说,有的企业在做自建物业,有的在发展新行业,如成都的伊藤在做7-11,进入新行业并不是单指创新行业,还包括其他业态并举。
对于沃尔玛的战略调整和布局,罗大铭透露,布局中西部城市,重点开发二三线城市;积极发展新型零售业务:发展电子商务,控股1号店;多层次业态和零售增值业务,包括山姆会员店、中型超市等。
麦德龙中国对外事务部总监周莉也祭出了其新战略大旗:麦德龙从2013年开始,为中小零售商定制解决方案,提供优质商品,并提供咨询服务,协助他们进行调研,包括店面布局/定价/营销等;提供十分灵活的菜单式服务。
而对于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的布局,依然属沃尔玛“迈出的步子”最大,其次就是麦德龙。随着互联网使用的普及和电商配送体系的不断完善,拥有技术、不缺资金的外资零售商们获得的增长的先机优势无疑非常可观。
转变早已进行,只是这样的路还有点长。
2012年,沃尔玛的中小型门店“惠选”店已经试验了三年后宣布关闭;而在华试水四年多的乐购便捷店Express业态传出或因业绩惨淡、运营艰难将遭放弃。
但本土零售企业需要警醒的是,这些失败只是暂时的,或许陈静阳那样的担忧迟早会来。
(本报记者 赵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