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访问:352
总访问量:8703227
2012年04月09日
评论数(0)老牌货架企业二次发力
——访北京元利源商业设备公司总经理 张红卫
□ 本报记者 赵陈婷
零售市场竞争激烈,商业设备市场也随之风起云涌。上世纪90年代就在货架领域崭露头角的北京元利源商业设备公司,时下正在精心筹划着二次发力。这家成立于1995年的国内最早跨地区自主开发, 集研发、设计、制作加工为一体的专业商业设备生产厂家,是绝对的“老资格”。
如今,老资格开始要让业界看到新姿态。“2012年我们的产品会让更多客户熟悉,产品将进一步占领北京及周边市场,销售额将比上年增长20%。”元利源总经理张红卫对记者表示。
京城“一霸”
1995年正是国内货架市场发展的萌芽期,货架作为一个新兴行业进入中国、市场呈现出供不应求的态势,元利源应运而生。
当时的元利源着实是赶上了好年份。
1995年前后的北京,物美、超市发、华普等现在知名的连锁超市品牌先后诞生。作为北京起家的超市货架的制造者和供应商,元利源在这一时期赢得了大量客户的青睐。
据张红卫回忆,从1995年成立至1998年是元利源发展的高峰期,企业主打北京及周边市场,占领北京及周边近70%的大中型客户,在商用设备领域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京城一霸”。
不过,对于一个有着近20年发展历程的企业而言,故事远不止这么简单。
1998年,北京西四环附近的一个商场设备交由元利源进行加工制作,但客户在结款上出现了问题,给企业造成近200万元的损失。这样的一个失误使得当时势头正劲的元利源进入了保守期。
因为保守谨慎,在1998~2000年期间,元利源失去了部分极其优秀的客户。
然而,这一切在2001年得到了改变。
由于技术门槛较低,当时北京的货架市场已经呈现出供过于求的买方市场态势。
作为总经理张红卫彼时对企业提出了二次腾飞、挤进京城三甲地位,以占据更大市场份额的要求。
在张红卫看来,“任何的停步不前都意味着退步,要在同质化严重的商战中站稳脚跟并得以发展,创新无疑是惟一的出路。”
为此,在2004~2008年,元利源通过对整个行业的再了解,确立了产品的最终定位及客户群。至此,元利源开始了中高档的产品定位,以综超和大卖场为客户群,以北京为圆心,逐步向周边城市扩充,主打北方市场。
而事实也证明了这样一个定位的成效。
2009年至今,元利源一直保持着北京地区超市设备的三甲地位,不断打造元利源的品牌影响力。
如今的元利源拥有物美、华普、超市发、国美电器、西单商场、王府井书店、甘家口大厦、东方家园、顺鑫农业、大商集团、百盛、沈阳兴隆大家庭等众多综超和大卖场客户,覆盖了北京、河北、山西、山东、内蒙古、东北等地区。
不仅仅是货架
在业内专家看来,2011年是我国货架行业继续复苏的一年,年总产量与产值总额呈现恢复性增长。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很多货架企业相继形成了自己的产品特色与经营特色,在市场上各自占有相应的领域,但是由于竞争激烈,货架价格不断下滑,企业整体效益不能随市场需求猛增而同歩上升。
对于这样的行业“通病”,元利源则手到病除。利用实力雄厚的技术队伍,运用先进的生产设备、成熟的生产工艺及完善的质量保证与专业服务,为顾客提供从研发、设计、生产、销售、现场安装到售后的“一站式”服务。
据了解,目前元利源工厂占地 15000 平米,厂房面积 8000 平米,有8大车间,专用生产设备百余台件。主要产品有:超市货架、超市手推车、超市收银台、促销台等。其中,作为主打的超市货架所占比重为70%左右,其余依次为手推车、收银台、促销台。
在张红卫看来,元利源的主要优势是诚信负责,用心对待每一个客户。
“元利源所做的是为客户提供更专业化服务,不管是前期免费卖场布局,出CAD图、效果图,还是帮助客户分析商品结构,了解周边竞争对手情况,解决招商过程中客户遇到麻烦,帮助客户提供商户资料,介绍管理人员等,这些均为附加值的服务,完全免费,不收取客户任何费用。”张红卫补充道。
作为北京土生土长的品牌,在张红卫的理解中,本土商业设备企业相比外资品牌尽管在差异化和精细程度上稍显不足,但本土品牌除了价格和售后服务的优势之外,更贴近当地的购物需求,前期服务和客户沟通也更便捷。
“从公司成立的第一天起,我们的经营理念就是打造百年老店,希望有一天在北京或者全国能有商业设备老字号一条街,到时我们肯定会第一个报名。”张红卫补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