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合作时报•超市周刊

zhhzsb

公告

《超市周刊》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主管,中华合作时报社出版,全国统一刊号:CN11-0247。作为全国首家连锁专业周刊,十年来始终秉承服务于连锁业的宗旨,在关注连锁业趋势走向、报道业内新闻热点焦点、传播先进经营理念、介绍管理方法与技术、提升现代商业文明、促进商品供需双方合作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索,并成为国内连锁业内最具影响力的平面媒体,同时也是业界沟通和交流的信息平台。 《超市周刊》具有丰富的专家顾问资源、广泛的连锁业界人脉积累以及成熟的行业市场化运作经验,与国家有关行业主管部门、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及全国20多个地方协会有多年良 好的合作关系,同时也是这些机构每年重大活动的指定媒体及日常信息的专业发布渠道。 《超市周刊》拥有10年专业经验的运营团队,并在业内专家和企业的大力支持下迅速成长。每年向业界定期推出大中型会议、品牌论坛、专业培训、境外考察等活动数十次。 《超市周刊》在市场化的运作中不断创新,从而更好发挥周刊在零售市场中的优势,满足市场需求。推出了连锁网点分布图制作,行业供求信息采集、培训专业图书编辑、零售市场深度调查、商业物业中介服务等相关衍生业务。 “复制成功与财富”是《超市周刊》所追求的事业目标。周刊愿与中国连锁业共同成长,互助拥有成功与财富,携手共创辉煌的未来! 此博客为《中华合作时报·超市周刊》官方授权行为。

统计

今日访问:902

总访问量:8726055

外资零售宠溺难续

2012年02月28日

评论数(0)

  “ 归来 ”土狼系列报道一

  外资零售宠溺难续

  □ 本报记者 赵陈婷

  编者按

  商场与战场的不同在于,对垒双方不贪求保护,但需要公平。然而令本土零售企业们郁闷而纠结的是,自家大门对外资零售企业一打开的时候,内资零售企业不仅要面对强大的外资狼来势汹汹的猛扑,还得承载相关政策对外资超国民待遇的压力。然而,雪压青松挺且直。弱小的本土企业不但未被压跨,而且在冰与火的试炼中迅速成长。

  至今,不少强大的外资企业在本土区域强龙面前一筹莫展。在竞争与发展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本土企业在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面前踊跃奉献的身影。他们的坚强、他们的公义曾让多少国人为之感动——这就是一个牵系国计民生的行业的脊梁。

  而一些外资巨头却在食品安全、价格欺诈等事件中,用自己搬起的石头砸碎了其在公众心中的形象。在企业、行业的关注与呼吁中,熬过了一个个寒冬的本土零售企业已经感觉到了环境的变化……

  为此,《中华合作时报·超市周刊》推出“土狼归来”系列报道,既为读者呈现那些内资零售企业曾在不平衡的市场环境中与强大的外资企业坚持较量的鲜为人知的故事,同时也希望成为整装进发的内资企业的一次心灵梳理,更重要的是,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报道,为市场公平环境的回归尽一点微薄之力。

  零供矛盾激化、假冒绿色猪肉、价格欺诈事件……打碎的不仅仅是中国消费者对外资零售企业的信心。

  当外资零售巨头们在华形象大跌,从国际零售业界的“典范”在华逐渐质变成“坏孩子”之际,中国政府的态度似乎也开始“微妙”起来。

  大鳄为何能扑面来袭

  从百货到超市,作为老零售人,安徽乐城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卫对于外资零售企业的感情有点复杂。

  1997年,安徽的百货商场开始试水超市经营,当时所有的员工都很茫然,对超市的第一印象就是把柜台拿掉,敞开让顾客购物。

  在王卫的印象中,1999年前后,他当时所在的企业才开始接触到一些有关超市管理的信息,对于超市的经营,基本是在不断犯错中总结教训。

  3年后的2000年,正当该企业在安徽合肥几乎成为超市代名词的时候,外资零售企业来了。

  “不得不承认,当时的家乐福、沃尔玛、麦德龙等外资零售企业的确有一流的管理水平和资金实力,但为什么本土企业一夜之间大量倒闭呢?其中有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媒体的助力。”王卫解释道。

  根据王卫的回忆,当时第一家外资零售卖场进驻合肥的时候,安徽的媒体成篇累牍地报道零售大鳄来了,告诉消费者外资零售采用的是全球联采,价格相当优惠,吸引消费者的注意。

  “当时有一家本土零售企业因为房租到期而结业,却硬是被媒体报道为因为外资的大鳄效应而不得不关门,这给消费者和政府都造成很大的错觉。”王卫补充道。

  这样的例子在全国时有发生,王卫认为部分媒体早前的一些倾向性报道似乎免费为外资企业做了广告,诱导了消费者。

  2004年,有媒体报道某外资零售巨头企业为了抵御金融危机的影响,大部分商品降价约20%~30%的新闻,消费者大呼便宜的同时,内资零售企业却有点窝火,“这些外资哪来的这么多的利润,如果真的可以降幅这么大,早干什么去了?”

  而实际上,这些大鳄最开始的利润似乎的确很可观。

  2011年年底,一则“10年前大连沃尔玛公司租了房但是房租至今却分文没付”的消息在业内掀起不小波澜。

  在一位商业地产开发商看来,在中国,像沃尔玛这样的外资卖场,租赁物业却不给租金的事件并不是个案。

  “很多外资卖场在中国签订物业的时候,合同条款非常多,所以房地产商一开始在与这些卖场合作的时候,都会以其合同为准。”该开发商解释道。

  但这些看似相当详细的条款却隐含着不少“学问”。

  “某外资巨头的物业合同中有很多要约,比如周边入住率必须达到80% ,如果不能达到这些要求,就可以免付或者迟付租金。地产商习惯了夸大,并不觉得这句话有什么要紧,但该外资会聘请专门的统计公司来审核入住率,一旦达不到,就是违反合同要约,有权不付租金或者迟付租金。”该开发商补充道。

  在他看来,很多地产商与外资卖场合作是打碎了牙往肚里咽,隐藏着很多不付钱和迟付钱的情况,这种待遇使得外资比内资的生存条件要好很多。

  政府的“金字”招牌

  一般情况下,一个商号要想在一个地区站稳市场,至少需要10年时间,但外资巨头们似乎从进入中国大门的那天开始就是贵族。

  在王卫看来,媒体利用民众的从众心理使得外资零售企业轻取市场,而低成本的物业使他们获取了更多的优势。

  可为何当时的媒体和开发商要如此青睐外资零售企业呢?

  在零售专家胡春才看来,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影响了媒体的舆论导向。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招商引资是各个地方政府的重头戏,而对于很多地方官员的政绩考核而言,FDI(外商直接投资)在KPI(关键绩效指标)考核中权重很高,引进内资零售企业则不计入FDI,对于很多地方官员而言,世界500强企业的光环太惹眼,可以帮助政治加分。

  胡春才认为,政绩和招商引资挂钩促使早起部分媒体对于外资报道出现了倾向性。

  尽管,大部分房地产商希望通过引进外资卖场来助推房地产销售,但事实上,房地产商对外资巨头的热衷原因更为复杂。

  有零售业内人士爆料:由于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任务,部分地方政府会直接与外资企业谈合作,或者房地产商去政府拿地时,政府会要求房地产商必须引进外资卖场,即使是送也要把外资请进来。这样的结果是房地产商求这些外资巨头来开业。

  据了解,2005年,重庆颁发的《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商贸流通产业发展和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引入国内外大集团地区总部,力争到2010年,引进世界500强企业50家” ,制定了“经市政府认定的大型商贸流通企业,符合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规定的,在2010年内,企业所得税减按15%计征”等税收、房屋租赁各方面的优惠政策,并且将商贸行业的发展纳入了政府业绩考核的目标。

  同样是2005年,沃尔玛在重庆第一家近2万平方米的大卖场在九龙坡深国投广场开业。有媒体报道,该卖场的房地产商与沃尔玛开出10年免租、40年租期,以及0.5元/平方米/天的条件,而当地政府更是返还其3年营业税,比重庆市招商引资的相关政策更具力度。 而类似这样的优惠招商政策,几乎囊括了中国的大部分二三线城市。

  身处安徽的红府超市也感受到了这样的压力。

  “当时我们看好的项目,与地产商沟通,经常会因不是外资不能引进而拒绝。”红府超市相关负责人透露,至少在那段时间里,很多本土零售企业的发展被制约了,这些外资大鳄凭借这些优势驱逐了本土狼。

  “青睐”不再?

  不过,十几年过去了,外资卖场的一切特权似乎正在消亡。

  这一次,有所“感悟”的依然是中国本土的零售企业。

  2012年初春的当下,物业、人力、物流等各方面成本依旧高歌向前,中国零售市场的竞争压力也并未减轻,但对于王卫而言,心底却是一片暖意。

  “这是一个本土超市雄起的时代,2000年前后被外资零售大鳄驱逐的本土狼们已经开始逐步彰显自己的实力了。”王卫解释道。

  在王卫看来,当区域零售企业和本土供应商足够强大时,“零成本”开店、“通道费”盈利的模式不再奏效;如今本土零售企业在资金实力、经营管理上已不容小觑。

  持相同观点的还有北京超市发连锁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李燕川。

  李燕川认为,外资零售企业近年来价格欺诈、食品安全、零供矛盾等事件频频曝光,使得外资巨头的光环开始褪去,与此同时,本土零售企业在这十几年中一点点地强大起来,不管是商品质量、陈列布局还是社会公益方面都在逐步赶超外资。

  而这一切的背后,政府也在有所行动。

  在零售专家刘文烽看来,曾经为了招商引资业绩,被奉为座上宾的外资超市在很多地方开始不那么吃香了。

  “但如今内资也在慢慢地强大,本土企业有时候能给地方政府带来更大的福利,因此,对于有些地方政府而言,引进外资还不如扶持地方龙头企业,所以一些不公平开始慢慢减少甚至消失。”胡春才表示。

  曾经给沃尔玛免税3年的重庆,去年也曾因假冒绿色猪肉事件向沃尔玛开出巨额罚单。 在刘文烽看来,近期很多地方的招商政策,尽管对引进资本仍有诸多优惠,但是“世界500强企业”这样的字眼已经消失,转而投向众多高新技术产业。

  有业内人士指出,加入WTO十多年,作为最早对外开放的领域之一,中国本土企业已经开始逐渐找到了自己的模式,具备了下一轮竞争的实力。

  “通过这几年中国发生的几件大的突发事件,政府应该看到,中国本土零售企业对社会公益的贡献,应该感受到社会经济的发展问题,不能过多地依赖外资。国家这几年大力扶持华润、百联等国有零售企业也应该是处于这方面的考虑。”该人士指出。

  以超市发为例,该企业从2006年开始每年都会有60万~70万的预算用于公益事业。去年,超市发捐献过一个小学、为灾区捐资捐物、服务社区老人、参加节能减排等。
 

  新闻1+1

  警惕隐性“优待”

  □ 赵陈婷

  在一二线城市中,内外资零售企业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逐渐回归的势头似乎并不能温暖中国三四线城市中的零售企业。

  尽管在一二线城市,外资的光环正在消退,但中国的更大一片区域,却是另一番光景。

  作为安徽台客隆集团副总裁,董松平带领团队用3年的时间在安徽省开出30多家门店。尽管目前台客隆在安徽宣城、黄山、巢湖等城市发展势头不错,但其实,董松平要应对安徽的市场竞争并不轻松。

  如今,外资巨头的压力似乎正从一二线传导而来。

  在台客隆安徽的大本营——宣城,家乐福、大润发都即将进入这个市场。

  “我们抢在外资巨头进入宣城前在这个市场站稳,因此,即使外资进驻在即,他们也必须重视台客隆,因为我们在这个区域已经发展壮大。” 董松平解释道。

  但是,如果台客隆在这个时候还想往外拓展,与外资争抢的状况就难以避免了。

  而与外资巨头直面交锋的时候,董松平依然深感“不受待见”。

  董松平坦言:“其实地方政府对内外资零售企业的态度并没有太多转变,在中国的很多三四线城市,地方政府依然要依靠引进外资拉动政绩。他们希望外资巨头能够推动城市化建设,认为如果在城乡结合部引进一个外资零售企业,相比本土零售企业,对整个城市商业进程更为有利。”

  在董松平看来,很多时候,台客隆根本就没有资格去参与竞争。

  据了解,在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有一个汽车站旧城改造项目需要引进一个大卖场,台客隆也参与竞争,但该项目要求必须引进连锁超市排名前五位的企业,使得像台客隆这样的区域企业直接被抛弃了。近几年,台客隆被拒之门外的不仅仅是青阳的这个项目,宣城中心地段国购广场、舟山市某个县级广场的项目都是因为类似条件而被拒绝。

  “其实地方政府只是从台前走到了幕后,从直接与外资零售卖场对接变成间接要求土地拍卖的房地产商必须满足什么要求,这个是比较隐形的问题,但是实实在在存在,只是换个方式更隐秘。”董松平强调。

  有业内人士指出,尽管在如今的一二线城市物业租金对内外资几乎无差别,只是业主的决策;中央政策上外资超国民待遇已经告一段落,但各级地方政府依然以FDI为目标,隐形优惠外资零售。这个问题目前依旧在挤压区域性超市的成长空间。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zhhzs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