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合作时报•超市周刊

zhhzsb

公告

《超市周刊》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主管,中华合作时报社出版,全国统一刊号:CN11-0247。作为全国首家连锁专业周刊,十年来始终秉承服务于连锁业的宗旨,在关注连锁业趋势走向、报道业内新闻热点焦点、传播先进经营理念、介绍管理方法与技术、提升现代商业文明、促进商品供需双方合作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索,并成为国内连锁业内最具影响力的平面媒体,同时也是业界沟通和交流的信息平台。 《超市周刊》具有丰富的专家顾问资源、广泛的连锁业界人脉积累以及成熟的行业市场化运作经验,与国家有关行业主管部门、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及全国20多个地方协会有多年良 好的合作关系,同时也是这些机构每年重大活动的指定媒体及日常信息的专业发布渠道。 《超市周刊》拥有10年专业经验的运营团队,并在业内专家和企业的大力支持下迅速成长。每年向业界定期推出大中型会议、品牌论坛、专业培训、境外考察等活动数十次。 《超市周刊》在市场化的运作中不断创新,从而更好发挥周刊在零售市场中的优势,满足市场需求。推出了连锁网点分布图制作,行业供求信息采集、培训专业图书编辑、零售市场深度调查、商业物业中介服务等相关衍生业务。 “复制成功与财富”是《超市周刊》所追求的事业目标。周刊愿与中国连锁业共同成长,互助拥有成功与财富,携手共创辉煌的未来! 此博客为《中华合作时报·超市周刊》官方授权行为。

统计

今日访问:902

总访问量:8726055

购物卡实名制或又“流产”

2011年05月24日

评论数(1)

  □ 本刊记者 赵晓娟

  全国的商业企业购物卡年销售累计到底能达到多少?

  对于这个谜题,恐怕目前还无人能解。不过记者的调查显示,购物卡销售基本能占到企业年销售额的20%左右,那这样算下来的话,整个市场的交易规模至少已达到上万亿。

  从产生到发展,购物卡这一路走来,经历过各种“封杀”和劫难,却仍然大行其道。没有人能料想,一张小小的卡片,背后却往往上演着逃税、受贿等惊险刺激的故事,而这些故事的背后,则是利益主体的见缝插针、监管部门的半推半就,政策法规的隔靴搔痒、灰色链条的稳如磐石……

  “购物卡实名制”的呼声风声四起,防腐制贪,规范市场,实名制似乎一夜间成为了这场革命的必经之路。

  但这场革命的前景却并不乐观。

  外冷内热的购物卡

  5月10日,上午11:00,北京西四环南路资和信百货8层。

  这里是办理资和信商通卡的服务大厅,放眼望去,21个服务窗口内的工作人员忙得连上厕所也得跑着去,虽然是工作日,厅内椅子上仍然坐满了等着办卡的人,他们同在银行办理业务一样,也需要排号等候。

  而这,只是这个办卡大厅平日的一个缩影,到了周六日,这里更是人山人海。

  前台接受咨询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来这里办卡(指商通卡)的人,大部分都用于送礼,一到过年过节的时候,办卡场面更是火爆,而且办卡金额和数量也比平时多。”在咨询台上面贴着办卡细则:卡额从100元到5000元,办卡手续费的收取方式为:500元以下收取15元,500元以上按3%收取,而且只能由现金或者转账支票的方式支付,不支持银行卡刷卡。

  在咨询台旁边的广告板上,也有商通卡使用范围的广告,其消费范围包括北京市的各大百货商场、超市、家居建材中心、洗衣店、美容美发店、药店等,此外,今年商通卡又开辟了新的市场——东北三省。

  对于前来咨询的办卡者,上述工作人员显得并不热情,甚至有些冷漠。与之相比,京客隆的态度则让人感到“热乎”了很多。

  位于北京南三环附近的一个京客隆超市店长极力怂恿记者办理他们的购物卡,并告诉记者,其购物卡额度从100元到2000元不等,办卡不需要手续费,而且总额在20000元以上还可以返还750元的购物卡。为了使记者信服,这位店长向记者透露,每年京客隆的发卡量高达5000万张,而且多为大面值,而办卡者大多是有钱的公司、企业。

  据一位业内人士介绍,商通卡和京客隆的购物卡属于不同种类的两种卡。前者是开放式的,又叫联名卡,由专业第三方发卡机构发行,可以在众多加盟的特约商户中支付使用;后者属于封闭式的,一般是商业主体自行发售的卡,使用范围也仅限于本商业主体,目前基本上所有的连锁百货、超市等都拥有这样的购物卡。

  据记者针对全国20多家百货和超市企业的调查结果,封闭式的购物卡在办理时大多不需要手续费,这个比率高达85.7%,而且几乎都有价值不等的返点,一万元以上返点在1%及以上的企业占比达77.4%,有的企业还会根据客户办理的金额数灵活变动返现率。

  公开的秘密

  在北京公主坟的翠微百货4层,客服中心刚为某军队人士办理完20万的购物卡,该人士共办理了40张美食卡(翠微的购物卡叫做美食卡),每张卡内5000元,加上80元的工本费,该人士总共交给翠微200080元,办完之后,售卡方另外给了他价值1500元的回馈卡。

  有意思的是,就在当天,在翠微百货的一层,一位女性管理者正在匆忙地对各柜台和收款台反复交待:把美食卡都收起来,下午上面有人来检查!

  除了暗访,提起购物卡,大多数的零售企业管理者不愿意面对面触及此话题。在安徽市场拥有相当一部分购物卡市场的某超市总经理对记者的采访回答是:“购物卡是敏感问题,企业不愿意多谈。”

  购物卡为什么让经营者噤若寒蝉、不愿意多谈?这与购物卡给商户们带来可观的收入和现金流不无关系。

  北京昭邑零商咨询公司总经理刘晖告诉记者,根据他长期数据跟踪,可以粗略估算,国内百货公司的销售收入,至少有20%来自购物卡;像南京等地区,百货公司的销售收入应该有30%来自购物卡。

  另一个例证是,据联华超市2010年财报显示,流动负债中的“凭证债项”87亿元,所指的就是联华超市联华OK卡(会员购物卡)的预收款。而据联华超市2010年财报,公司2010年总营业额为258.87亿元,照此计算,购物卡预收款超过公司总营业额的三分之一。

  据一位操作过第三方办卡机构的银行人士介绍,购物卡从代金券中衍生出来,实质是一种更加方便使用的代金券。对自行发卡的商户来讲,发行购物卡可以提前把一部分款项收回来,有回笼资金的好处,而卡内的零头、因丢失和过期作废的卡内余额等都成为商户的无成本利润,而这部分沉淀下来的资金,商户可以用来进行其他领域的投资、扩大规模,甚至放高利贷等。

  另一方面,第三方办卡机构不做经营,专门发卡,收取手续费,比如资和信商通卡就是这样。但其不可能单纯地赚取手续费,据上述银行人士表述,这只是一项长期的基础费用,另一个更重要的诱惑是进行其他“在风险之内”的投资,比如放贷等,这些在行业内都是公开的秘密。

  在资和信的网站业务介绍中,记者看到,除了卡业务以外,还有担保业务和典当业务,而去年商通卡60亿的发卡额为这两项业务贡献了多少百分点就不得而知了。

  存在即是合理?

  不管是封闭式购物卡,还是开放式的联名卡,既然能“合理”地存在这么久,而且在不断压制的情况下不断激增,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监管的错位。

  据了解,商户发行封闭式购物卡,不需要办理任何手续,也不需要向任何部门说明,只需要让银行给提供一个保函,让银行给企业担保,就可以发行了。如果是小企业发行购物卡,连银行保函都不用,自己想发行就发行。

  在没有任何银行担保的情况下发卡,一个不可避免的后果是,在企业被收购、停业、破产的情况下,消费者的利益无人保护,企业也不会退还卡内的现金。据报道,2008年陕西海星超市停业时,对于想退掉购物卡内余额的消费者,海星超市的解释是“发票已经开出,无法退回。”类似的情况在其他零售企业屡见不鲜。

  除了封闭式购物卡,国家对第三方发卡机构进行了资质规定,比如发卡机构必须和银行签订监管协议,其在银行有一个专门的账户,由银行对其发卡资金进行监管,但由于银行也为受益者,所以大多银行对其合作的发卡机构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

  2006年才出现的联名卡发卡机构归银监会管。据了解,在联名卡的初期,联名卡公司有1个亿资金,可以发行12.5亿商业预付卡,管理比较松散,也给了像商通卡之类的联名卡做大的机会。

  现在,银监会对联名卡发卡公司规定,如果发行1亿人民币预付卡,先要拿出1亿现金做担保。“虽然是这样规定,但是变通的方法还是很多的,监管效果有待商榷。”一名业内人士如是说。

  而国家政策的细微转变无意中给了商家和办卡机构“利好”的信号。从上世纪90年代的“立即销毁、罚款”到2000年的“属于违法行为(无处罚措施)”,再到2005年《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的流产,再到今年的总理讲话,“灭卡”的声音似乎越来越微弱。

  实名制还有多远?

  毕竟树大招风,据调查,近些年受贿案例中的购物卡受贿形式占比越来越大,政府再一次表明了严管态度。

  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第四次廉政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重点整治查处收送礼金问题,对收送各类有价证券、支付凭证和商业预付卡的,以收送同等数额的现金处理。

  随即,国家7部委提出了购物卡实名制的办法,具体措施还未出台,不同利益群体已经一片哗然。与此同时,各地方如陕西、海南等省也纷纷紧跟中央,扬言将调研实名制实施办法。

  但据记者调查的结果,各百货和超市企业并未接到实名制通知,购物卡办理几乎不需要任何证件,这个比率高达90.4%。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陈立平告诉记者,购物卡背后的利益链条太庞大了,从发卡机构、售卡机构到购物卡使用者、倒卖卡的黄牛,再到商场中高端产品的衍生,已经形成一条稳固的利益链,想要打掉这条链子难度相当大。

  一位业内人士与陈立平的观点相同,他表示,实名制可能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实际上并不好操作,毕竟市场需要这样的东西,这也出于中国正常的人情交往,企业发放福利时合理避税等情况,即便实名制落实了,又会产生其他的方式。

  一位反腐人士也表示,购物卡不允许使用已实行好几年了,从目前的情况看,效果不是很好。购物卡实名与否是太枝节性的东西,要想反腐,还是应该下决心从根本上想办法,而不能仅仅通过这么个形式来解决。

  总之,实名制并不是抑制购物卡腐败的“釜底抽薪之策”。

  另外,购物卡并不是中国的独有现象。刘晖表示,在美国、日本等国家,购物卡在拉动消费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这些国家对购物卡的监管程序是比较规范的,监管力度也很大。这是值得中国学习的地方。

  据一位台湾的零售商介绍,在台湾也有类似的情况,叫做礼金券和现金卡,不记名,消费时认卡不认人,与大陆不一样的是,其现金卡没有使用期限。而陈立平介绍,在日本、欧美的一些国家,也有礼金券等形式的代币载体,但是他们并不像中国人“灵活、善于使用购物卡”,而只用于朋友之间送礼物使用。

  由此,购物卡到底还要在中国走多久,实名制究竟有没有现实可能性,还要看政府到底有没有决心和勇气,去砍掉那些灰色的利益链。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zhhzs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