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CEO张勇的专栏

阿里张勇

公告

张勇,男,1972年出生,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执行官,同时是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董事,阿里巴巴合伙人创始成员。张勇同时担任美国和香港多家上市公司的董事,包括阿里健康、海尔电器、银泰商业集团和微博等。2015年5月张勇担任银泰商业集团董事局主席。

文集

统计

今日访问:44

总访问量:821483

阿里CEO张勇:未来企业的组织应该是什么方式

2016年01月06日

评论数(0)

回顾这一年,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越来越深,拥抱互联网被人们反复提起。一个事实清楚明白:互联网+不是简单物理相加,而是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产生化学反应,升级为新经济。实际上,升级新经济,背后有个非常关键的问题:企业组织和机制的变革和升级。这是所有企业面对未来的最基础保障,也是每一位管理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切商业竞争,到最后都会变成组织的竞争。要建设一个适应新生产力的组织生产关系,我认为有几个关键点:组织方式需要树状向网状结构转变;组织架构应当形成“小前端+大中台”的架构;在人才上,放手让更多年轻人掌舵。

基于这样的思考,阿里巴巴集团在不久前进行了一次组织升级。按照“大中台、小前台”理念,我们设立了阿里巴巴中台事业群,同时在淘宝、天猫尝试让每个业务单元更自主、灵活、敏捷,并让一群年轻人组成的“班委”集体负责这些快速反应的前端业务。

工业时代延续下来的管理哲学,企业内部通过树状架构实现职能分工,通过KPI实现执行,用流程实现控制,这种管理哲学天然就和“网状连接”相对立。以前我也提出过,一个人最多只能7个人直接向他汇报。但今天因为互联网,组织里人与人的交流可以瞬时、高效而且扁平。企业组织结构从树状结构转变网状结构,把组织从控制型转变为赋能型管理,能够真正为创新创造更多空间。

在网状结构下,公司内不同团队之间,很快会形成基于共同认知在工作上相互交融,以“满足客户需求为中心”自我驱动的工作。在2014年初,我们把淘宝,手机 淘宝和搜索三块业务放到统一的事业部框架下面,以“手淘跃进”成为清晰一致的目标,搜索、算法、无线产品和垂直行业几个团队网式互动,形成了强烈的化学反 应,在一年之内手机淘宝的活跃用户翻倍,取得移动端无可动摇的领先地位。同样,今年我们在淘宝、天猫和手机淘宝三大业务设立“班委”制度,就是希望年轻人 在集体负责制中互相碰撞,创造不同团队间的网络连接。

不仅在企业内部,未来企业间的关系也会相互结成网状。边界消失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将成为未来企业间关系主流,这些网络交织起来就是生态。我经常在内部 讲,今天阿里和商家、物流伙伴的关系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我们之间没有行政关系,没有资本关系,但大家为了“服务好客户”的共同目标,结成了共同体。我们经 常会派小二到商家、物流伙伴那里一起工作,合作伙伴也会派员工到阿里公司与我们的员工一起工作。我相信,在未来全社会大协作中,企业与企业间的网状连接形 成的生态,会成为构建起新经济的重要形态。

“敏捷的前端+强大的中台”是阿里一直在思考,并已经开始实施的重要组织升级。这也是网状组织的外化体现。由一批在业务前线磨练过的年轻人挑起重担,授予他们 充分的人事、财务、决策权力,给予充分的技术和数据支撑,让这些年轻人带着清晰的目标,独立领导一个个小团队去推进业务,并且针对市场变化做快速反应。一 个几十人甚至十几个人的小团队,目标清晰,反应迅速,有自由决策的空间,在数据和技术的“炮火支援”下,撬动的生产力往往可以抵上一个大型企业。

这一切的前提是,有一个强大的中台系统。这也是迈向赋能型组织的重要一步。中台在企业内部提供共享的技术、数据、产品和标准,维护更新交易体系,营销体 系,支付体系。针对必须长期投资的基础技术,比如搜索,算法,图像识别、语音,定位等,大中台又可以化身为企业内创新研究院,结合业务场景进行深入研发。

中台事业群也会成为阿里最重要资产“数据”的管理者和开发者。用户数据、商品数据,商家数据等数据,只有在规模化利用和严格的流程下,才有望诞生各种的应用 和商业决策工具,驱动商业场景升级。只有依靠强大的中台这条“航空母舰”赋能前台,数据化决策才可能实现,前线业务才能得到足够的产品、数据和技术支援。

让更多年轻人承担更大的职责。要让这句话不沦为口号,前提就是企业愿意给年轻人足够的空间,并为创新的试错买单。互联网不断新陈代谢。今年在淘宝上诞生的 “网红经济”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他们不是大明星,就是年轻人形成的亚文化族群在网上被挖掘出来,产生了商业和经济机会,创造了新经济的新物种。这种新经济 现象放在过去很难想象,只有依靠年轻人不断碰撞中诞生,然后依靠一批了解年轻思维方式的同时代人去捕捉把握,转化成产品和商业的机会。

战略是打出来的,创新不是安排出来的。商业环境和客户需求不断在变化,阿里巴巴一直在变动中成长:从淘宝一拆三让天猫高速发展,到All in移动完成转型,阿里的每次调整都伴随着组织释放出巨大生产力。只有我们自己勇敢去变化,只有企业主动去拥抱未来的不确定,才能带给消费者和客户确定性的服务和体验。这才是今天所有企业面对未来的最有效的方式。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阿里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