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月23日
评论数(0)出品/联商网
撰文/袁则
竞争,本不是新鲜话题。但近期,超级平台携重磅资源加码再战即时零售,似乎让零售行业迎来新的拐点。
超级平台凭借超大规模性和数字霸权,对每个生态位角色都形成“虹吸效应”冲击。如何应对这场冲击,关乎企业当下生存,更决定未来发展。
7月21日下午,叮咚买菜召集数百家供应链伙伴召开2025供应链生态峰会。创始人兼CEO梁昌霖及高管团队再次发声,或许能为行业探索新时势下的生存发展路径带来启发。
01
只做少数人的120分
资源永远稀缺,任何企业都只能在自身认知水平与资源禀赋范围内,寻求生存最优解。
此次供应链生态峰会上,梁昌霖再次强调叮咚买菜的核心战略——“4G”战略,即“好用户、好商品、好服务、好心智”。
事实上,自2024年初开始,叮咚买菜便加大对商品品质提升和供应链优化的投入。2024年下半年,其用户复购率环比提升了15%,用户对商品品质的好评率从65%上升至78%;自2025年初起,叮咚买菜便以“4G”战略为指引,将组织中原商品开发中心解构为10个独立事业部,由10位核心高管分别牵头,实现认知、战略、组织与资源布局的贯通。此次峰会对外正式发布这一战略,彰显叮咚买菜推进战略的连贯性与决心。
“好”是这一战略的核心注脚。“不做所有人的75分,只做少数人的120分”,这是梁昌霖在年初写下的发展志向。
叮咚买菜创始人兼CEO 梁昌霖
梁昌霖以“一寸窄一公里深”为核心命题,强调叮咚买菜将以“商品和生态思维”取代主流的“流量与平台思维”,专注生鲜、食品赛道,深耕供应链全链路,通过调整生产关系与生产力,打造更优质、差异化的商品,吸引对食品品质与新鲜度有更高追求的用户,从而形成区别于同类渠道的消费者心智,构建独特竞争力。
战略决定未来势能,“4G”是一个价值飞轮,而专注、深度、极致、品质等理念指标持续落地,将推动叮咚买菜走向更有深度的未来。
“守少则固,力专则强”,这一规律在过往喧嚣的新零售阶段已被多次验证,也是叮咚买菜耕耘生鲜前置仓赛道多年的生存感悟。
从早期全国多城布局到“区域精耕”,从追求用户覆盖广度到聚焦交付体验深度,从以销售生鲜产品为主到探索自有品牌,叮咚买菜真切体会到了“好”战略的价值。
业绩是最直接体现。2025年一季度,叮咚买菜实现GMV(商品交易总额)59.6亿元,同比增长7.9%;营收54.8亿元,同比增长9.1%,这是其连续5个季度正增长,也是连续10个季度实现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盈利。
叮咚买菜CFO兼叮咚谷雨董事长 王松
“好”这一源头认知,或将引领叮咚买菜乃至中国零售行业未来方向。
02
“好商品”还是核心
商业世界从不缺“优秀认知”,战略能否转化为品牌的“独特心智”,更取决于战略执行的密度与质量。
而叮咚买菜选择了一系列深度践行“4G”战略的核心之举:
1、向上游去:全链路管控并重构生鲜产业链
在生鲜领域,“鲜度”与“损耗”管理空间巨大,行业长期存在的品质焦虑与信任缺失,是消费者选择线上渠道的最大障碍。
行业的问题,往往是创业者的机会。叮咚买菜通过“源头管控+可追溯体系”,不断向生鲜供应链上游延伸,甚至直接投资上游。
今年上半年,在规模化直采与订单养殖基础上,叮咚买菜联合上游合作方成立黑猪养殖基地、数字渔仓、蔬菜基地、水果基地等,通过亲自入局实现了生鲜食材全链路绝对管控,同时大量发掘地域特色与潜力差异化商品。
叮咚买菜打造的黑钻世家、戈壁菜、吊水鱼、定植西瓜等品牌,实现了GMV和成交数的超高增长。
“赋能”是叮咚买菜多位高管强调的高频词。
向上游延伸的本质,是以技术穿透与产业深耕,以精细化重构生鲜价值分配逻辑,从而推动叮咚买菜向“食品产业路由器”进阶,“叮咚买菜,品质之爱”,正逐渐成为新的品牌心智。
2、品质与溯源系统:破解生鲜消费“信任难题”
品质是生鲜零售的底线,更是品牌心智的“高压线”。品质管理与溯源系统,是叮咚买菜的两大战略锚点。
前者通过标准化品控,锚定消费者对“新鲜、安全、稳定”的底层需求。叮咚买菜品控中心负责人武德银表示,品控没有技巧,就是用心、扎实的做好基本功。在叮咚买菜,品控部门拥有“一票否决权”。
叮咚买菜品控中心负责人 武德银
而后者以全链路数据溯源打破信息不对称,让“看不见的品质”变得可感知、可信任,更将平台信誉升级为全产业链标准背书,为从「卖商品」向「输出产业标准」铺路。
例如,在“黑钻世家”黑猪养殖上,叮咚买菜投资高原牧场,采用分子育种技术将瘦肉率提升至58.4%,并建立“扫码看猪生”溯源系统,将养殖环境、屠宰加工、冷链运输等环节数据化。平台不仅要求基地提供有机认证,还在大仓进行全批次农残抽检,以“硬门槛”回应消费者对“土猪”“有机”标签滥用的担忧。
峰会上,武德银系统分享了“求真溯源系统”蓝图。该系统将依托叮咚买菜的数字化能力与AI应用,实现农产品从种植/养殖、加工到配送的全链路透明化,为消费者提供「真正的」线上可溯源服务。
当然,生鲜过于复杂,细化到全链路节点,系统仍需要不断的迭代演化,但一旦成熟,系统将价值无限。
3、数智化:破解行业低效,搭建“智能生态场”
叮咚买菜CTO蒋旭认为,AI时代,零售渠道将进化为“智能生态场”。
过去,叮咚买菜通过数字化改造供需协同,让上下游各环节精准咬合。如今,在数字化基础上叠加AI应用,形成升级版“数智大脑”,更高效地支撑公司全方位升级。
叮咚买菜CTO 蒋旭
对叮咚买菜而言,“数智大脑”的作用不仅体现在全链路精细化管理,还能更好保障食品安全与链路真实性,辅助商品开发人员实现全链路智能化的商品生命周期管理。
叮咚买菜的数智化,不止是企业自身的效率工具,更是推动整个生鲜行业从“粗放式增长”向“精细化发展”转型的核心动力。
4、健康消费:发力全场景、全品类
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觉醒,健康消费已从高端卖点变为民生刚需。
如今越来越多企业意识到“好”的价值,头部品牌纷纷在“健康标签”“低GI”“反UPF(超加工食品)”等领域发力,但消费者也常被伪概念、复杂标准与高昂溢价困扰,因此,“做细做深做厚”,成为行业价值竞争的新战场,这也是叮咚买菜的机会。
为此,叮咚买菜率先在业内打造低GI(升糖指数)食品专区,并与该领域权威机构——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达成战略合作,从标准制定、商品开发、测试认证到科普推广,实现全链条深度绑定。
叮咚买菜副总裁张奕表示:“我们不是第一家做低GI商品的,但我们是第一家正式提出要做全场景、全品类低GI食品专区的电商平台。”
叮咚买菜副总裁 张奕
今年上半年,叮咚买菜低GI商品销售额从去年同期的不足百万,飙升至近6000万;带有“配料干净”标签的商品销售额更突破5亿元。
消费者正用持续的买单,表达了对叮咚买菜“质价比”的信任。
总的来说,无论是供应链、品控溯源、还是技术,“好商品”都是核心。无论是预制菜、自有品牌还是合作共创,叮咚买菜把“人有我优”和“人无我有”变成扎实的做功。
梁昌霖透露,在过去半年内,叮咚买菜内部已经汰换掉了4216支平庸的商品,目前好商品的SKU占比已经达到40%。当下,叮咚买菜10个事业部,为每一个大类的“好”商品,都规划了成长目标。
而前置仓的效率指标,同样印证着叮咚买菜在向上游延伸、强化品质、开发自有品牌、深化数智化、深耕健康消费等方面的成效:
客单价:从四年前的50多元,提升至如今全国平均70元,上海地区达72元;
订单密度:上海地区从创业初期仓均日单量600单,增至如今高峰期1700单、全年平均1500单;
服务半径:从最初的3-5公里,部分地区缩短至1.2-1.5公里,密度支撑了仓储效率显著提升。
通过极致打磨运营效率与沉淀商品力,今天的叮咚买菜已不再追求极限速度,而是聚焦“40分钟左右、99%准时送达”的确定性,同时优化缺货率与损耗率,这两大对抗性指标的改善,意味着更快的周转与更低的履约成本。
03
将目光投向海外
对经历过生死考验的叮咚买菜而言,国内市场高度“内卷”,也让寻求海外增量市场成为生存必选项。
在国内供应链与品牌势能日渐成熟后,叮咚买菜将目光投向海外“能力输出”的广阔空间,2024年11月,叮咚买菜正式启动出海计划。
负责海外业务的杨劭铭表示:“我们会选择势差大、对中国产品需求高的市场,与当地头部零售商合作,输出技术与供应链能力。”
目前,叮咚买菜已与香港最大的零售商DFI牛奶公司,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柬埔寨、哈萨克斯坦、沙特阿拉伯、俄罗斯等国的头部零售商展开合作,且在其他国家寻求拓展机会。
出海为叮咚买菜提供了高效“产能释放”通道。公司也计划拓展更多大型渠道的开放式合作,将国内丰富优质的生鲜商品与供应链能力输送至更大市场,如在新加坡,一个蓝莓就为叮咚买菜创造了8000万元的业绩。
未来畅想中,随着全球化经验积累与边界突破,叮咚买菜通过“品牌+价值”双重交互,与生态伙伴一起,参与解决更大市场的供需平衡问题。
写在最后
今天,绝大部分概念都已不再新奇,消费者会验证企业“知行是否闭环”。
在大平台即时零售新一轮的势能冲击下,叮咚买菜认识到,通过低价获得规模,再通过规模降低成本的原理,在生鲜行业已经失效。
梁昌霖表示,在当下的竞争环境里,行业价格战非常常见,针对用户和流量的抢夺场景会越来越惨烈,但大家往往会为了跑马圈地而顾不上商品和供应链建设。在“多、快、好、省”这四个维度中,叮咚买菜会专注做“好”这一件事。
因此,“4G”新战略意味着,叮咚买菜要区别于市场上以价格和补贴来吸引消费者的主流打法,摆脱行业同质化内卷,走差异化竞争的路线。
这是一次重新起跑,叮咚买菜能否实现二次跃升,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