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丝零售

上佳

公告

一些杂谈,一些感悟,在自己的维度上竭尽所能!

统计

今日访问:4719

总访问量:18759585

折扣零售进入第二阶段

06月11日

评论数(0)

出品/联商网

撰文/沈追

行业,最近似乎又刮起了新一轮的折扣店风。

·2024年6月1日,中商超市旗下折扣品牌“暴扣折选”在武汉光谷开业,面积约为1000㎡,是集零食、日化、美妆、酒饮、玩具、水果等综合类目的正品折扣店。

·2024年5月21日,卜蜂莲花全国首家折扣店在汕头市潮阳区正式开业。

·2024年4月2日,天福便利店在大本营东莞开了两家天福折扣小店,门店面积在80㎡左右,以大牌零食、酒水饮料、日用品等品类为主。

再早些时候,叮咚买菜在上海开出首家“叮咚奥莱”、清美在上海开出会员店,家家悦、人人乐、盒马、物美等都切入了这一赛道,百购做奥莱,超市做折扣店,似乎正成为零售企业的标配业态。

01

发展的必然之选

再困难,发展仍是企业的必然之选。

经历疫情三年,实体零售似乎遭受了普遍性困难,按照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限额以上零售业单位中,百货店、便利店、专业店、品牌专卖店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8.8%、7.5%、4.9%和4.5%,超市下降0.4%,存量业态似乎全局性失去活力,业界似乎更迫切需要“新鲜”。

而流量减少,无论是线上线下,大家必须在低价局里狂卷;京东、阿里、抖音先后宣布低价战略,百亿补贴、服务升级、优惠最低遍布全网;而线下实体,一方面存量店大量关闭,另一方面,是不断新开的折扣店成了顶流。

舆论也喜欢追求热点,当越来越多的折扣品牌站到聚光灯下,行业不停吹风“折扣店会成为未来主力业态”,越来越多的证据也在强化传统业态不行了;众多的消费行业研究报告也显示,消费者越来越追求性价比,不适应这个趋势,品牌只能等死。

当新兴折扣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传统商家市场份额逐渐被蚕食。面对自家店铺客流稀少而竞争对手却门庭若市的局面,即便不断给员工施压、调整管理团队,问题似乎依然无解,这种情况下,传统品牌不得不寻求自救,而模仿和跟风似乎成了最直接的选择。

困难的时候,环境和氛围对精细化运营并不会有太多包容,而当下,学胖东来、做会员店或做折扣店成了为数不多的选择。学胖东来需要老板们的觉醒与舍得,而会员店又有高门槛,那么,折扣店便成了企业可以自决的首选,尤其是几百㎡的硬折扣店。

这和零售历往的疯狂扩张非常相像。

02

让模仿回归本质

跟风,抄袭、模仿,从寻求发展的角度来说,都没有错,但企业一定该走向健康!

过去,零售业态有大量的失败案例值得解析,如新零售时行业大量进军线上,大润发的飞牛网、步步高的云猴、永辉的半边天等;小业态疯狂的时候,大润发开设了小润发、永辉开设了mini、盒马也尝试过F2、盒马mini等。

中国零售的发展史,还伴随着另外一部存量企业的业态创新失败史,这是极其不健康的表现。

对折扣业态来说,最为鲜明的是盒马,其在2023年10月份宣布全面折扣化转型,而到2024年3月侯毅退休之后,折扣化口号似乎已停,盒马正逐步回归原本的定位。

这些弯路的案例,在当下风潮又起的时候更值得我们拿起和解析。

虽然企业任何时候都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清晰了方向和没想清楚而摸索前进产生的问题,有很大的区别,一种是能看到稳定度和成长性,一种就是混乱。所以,任何时候,企业需要根据自己的资源禀赋解答一个谜:我的折扣业态到底是什么价值逻辑?

从具体企业看,我们值得问几个问题:

(1)外企山姆、Costco开市客、ALDI奥乐齐优势是什么,优势背后的能力是什么,能力背后的机制是什么,机制背后的文化是什么?文化背后的思想是什么?

(2)国内的乐尔乐、好特卖、奥特乐、折扣牛、条马、小红岛等一定规模的折扣店,有何不同逻辑?当前阶段面临了什么困难?商业模型得到验证了吗?目前习得的核心能力是什么?未来性如何?

(3)刚刚入局的企业,后发优势有没有?价值网有什么新突破?

看看业态梯队,看看发展阶段,行业会呈现自己的本质轮廓。

03

折扣店有自己的价值网

在今天的折扣浪潮中,聪明人很多,大家也都认为自己看到了本质。

但我们不能把其他企业成功的结果,看成当前的选择。因为奥乐齐、胖东来自有品牌很成功,所以我们要做自有品牌,山姆、开市客、零食很忙大包装很红,所以我们要做大包装,堂吉诃德品项多,我们也要学习融合。

在各种各样的行业方案中,别人怎么样只是参考,企业最重要的是需要自己的价值网。

可能很多业态创新失败,是因为用原来业态的价值系,转变一下就变成了新业态的逻辑,现实,已经无数次证明这样不行。比如超市,不是百货的简单并集;线上,不是简单的线下搬到线上去;小业态,不是大卖场的缩减版;那么折扣店,更不是超市经营的特价款。

折扣行业里,会有低价说、极致性价比说、综合成本更低说、极致效率说,这些对业态优点的描述都对,但更核心的可能是,折扣店有自己的成长阶段,更有自己的方方面面,它是个新的价值网。

这个价值网跟原来比应该有很大的不同:

一是元认知,也即企业选择什么样的价值逻辑

在零售业一片狼藉的当下,我们越来越推崇企业的长期主义,像胖东来、山姆、开市客、像乐尔乐等,企业的进步和迭代始终是在一条主线上。

对大部分企业来说,要在各种各样的运营情景中,能够确定“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那个“一”,其实并不容易,如胖东来讲生命觉醒,然后可以演绎出自由和爱,在对员工、供应商、顾客及同行,都是大爱之举;阿尔迪只放一只羊的极简理念,做减法、砍长尾,在门店装修、品项设置、员工行为等方面有海量的体现。

不同于过去增量时代粗放经营也能成功,折扣店的当下,低价是基础,在低价这个心智背后,加上性价比、质价比或心价比;背后是用户价值也好,极致效率也好,企业更迫切的要回答“一”这个问题。

二是认知串行,也即用企业的元认知串联企业方方面面,保证理念的深入实践

我们认同折扣店“极致效率”和“综合成本更低”的理念,而宣扬容易,要将其拆解,并融入企业方方面面很难,比如极致成本,企业会不会把总部办公室的公桌椅拿掉,把经营中的大量无效会议和控制删去,因为一份小团购浪费效率所以不要,并能够投入精力大量研究提高员工和服务效率,如果不能,时间久了,团队就会有大量的认知冲突。“你讲要对员工好,然后小失败就把员工骂的要死;你讲要高效率,结果干部天天在那开会;你讲综合成本更低,但某领导引荐的供应商却要被照顾生意……”

三是链路层级缩减及单层的品质和效率提升

零售的核心永远是商品力,而商品力背后是供应链。过去的零售,靠的品牌供应商通过泛行业营销打造品牌力,然后通过层层分销通道触达用户;而今天所有的企业都知道压缩中间商,希望通过自有品牌,实现渠道提效,但往往很容易忽略渠道品牌拥有的品牌影响、客户结构组合及终端调配等服务效益,我们见到过很多例子,商品直接找厂家,层级是压缩了,但配套的物流时效、最小起订量、门店终端指导、品牌推广全面跟不上,从而使单品效率更低;更严重的,由于价格要求过低,品控还会出现问题。

四是运营效率实现规模逻辑

具有一定门店后,连锁总部都要追求规模效益,这点不论企业新旧都相通。只是折扣店,更要讲究运营低成本和极致效率,传统零售大量靠组织中层监控才能实现的管理,折扣店则需要通过规则、技术及薪酬对等体系去获得管理效益。我们总在讨论现实的管理成本,但其实,企业运营最为可怕的还是很多隐性成本,许多小企业有大企业病,大企业更病的不清,在折扣体系,这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此外,零售运营还有一大核心的是库存链。一些企业新开的折扣店,配送用的是总仓现有系统和运力,但按当下的运费分摊及时效逻辑,效率和效益都会更低;甚至有企业折扣店离总仓很近,但因订单周期、满载率、时效性等系统管理的需要,反倒是经常缺货。

所以,不管是硬折扣还是软折扣,企业最重要的是适配新的折扣运营逻辑,理解并重塑价值网体系。

04

折扣店第二阶段竞争力

当前,折扣风潮已经到了不再讨论必要性,而是交流成功率的第二阶段,其核心,是要极致价值网的真正实现。

(1)真正解决组织问题

不管是折扣店还是会员店,组织永远是发动机;因为效率要极致,所以对组织的要求也会更极致。

最新的折扣店逻辑,组织成功是第一位的。老板们有三种选择:要么亲自下场,要么花相当长的时间去物色真正的创业型人才,通过股份合作投资等形式,确保其真正的创业性特质;或是真正建立了深刻的团队文化认知,否则,很大概率,新开门店最后会成为负担。

那些缺乏活力、氛围压抑、勾心斗角、层级森严的组织体系,开出的折扣店很大程度也会是资源浪费,相对入局新市场,不如在组织内,做些效能革命。

(2)解决新品牌的信任链逻辑

新开出的折扣店可能开始就要非常清晰,企业如何让用户能够相信我们提供产品的极致性价比,这一点奥乐奇非常值得学习。

奥乐齐从选品开始,就立足于深刻的本地化用户洞察,定品后承袭德系自虐式品控,从选厂、定品、配送、收货、运输全链路打造品质放心;另一方面,其还先后在地铁站、公交车等不断强化对奥乐齐和其自有品牌的宣传,从蔬菜、肉类到牛奶,都在通过专业广告公司操作,大力出奇迹。其核心是让用户信任奥乐齐这一“企业品牌”,然后是在这品牌容器中不断的增加内容。

但我们很多企业自身就商誉不行,所以开出的新折扣业态,自然也会遭遇信任问题,店内的自有品牌,更容易陷入“自嗨”。

当前阶段,企业不光是换个马甲新开折扣店的问题,而是要后续的运营,踏踏实实的回归企业本质,经营好企业的品牌商誉,真正打造顾客信任链,这样的话,企业的折扣店,才更有成功和健康的逻辑。

(3)商品力有里程碑指标

零售最本质的要靠产品说话,供应链与产品是个持续性的话题,这是企业需要永远提升的能力。

折扣店的商品不是说你找到一家厂家可以直接合作就可以了,不是说第1阶段卖的还好就可以了,还要持续开发和动态运营,商品的更新率、自有品牌的品牌化率、顾客的回购率,在经营有了一定的阶段积累以后,企业也需要寻找商品中的夯实要素和升级要素。

折扣化第二阶段,当市场出现越来越多的折扣店,当企业间自有品牌成为基本配置,商品,就需要新的性价比和品牌力,企业商品效力,需要一个新的里程碑指标。

(4)精简自己的运营体系

企业初期的开店,运营可以依附于大店体系,而到第二阶段,就需要自己的独立体系,不能永远做现有体系的襁褓,需要从生意能够自我壮大的角度,不断的进行精简适配,这可能更加有利于提高其效率。

具体实务上,品控、陈列、定价、营销、库存管理和数据分析,都有个深刻的专业度问题,最好的管理是消灭管理,最高效的局面是自我管理。

(5)真正跑通财务模型

可能当下,大部分企业仅实现15%的毛利率无法保证模型成功,留1%~2%的弹性空间比较现实,后续慢慢再向极致去。

而这些数据,更核心的应该是如前所说进步,在能稳定业绩及口碑的基础上,使毛利率能从12%~13%→16%~17%,有进步的轨迹,从而与费率形成良性的利润区。

有些企业选择了开放加盟,但不管自营也好、加盟也好,生意逻辑本身比经营形式更加重要,没有内力,最终还是要失败。

以上是理念性的探讨,而不管行业如何,每个企业面临自己的现实。折扣店跨过从无到有,真正迎来了从有到强的第二阶段,真正建立适配的价值网体系,才是当前的核心。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上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