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丝零售

上佳

公告

一些杂谈,一些感悟,在自己的维度上竭尽所能!

统计

今日访问:1078

总访问量:17981197

大厂的低价战略,可能正在摧毁零售业

03月01日 13:54

评论数(0)

出品/联商网

撰文/沈追

低价、折扣渐成零售行业的大趋势。

2月21日,抖音电商宣布启动低价战略,将“价格力”设定为了2024年优先级最高的任务,低价策略要扩展至内容场,“优先级最高”!据传,抖音电商还设定了全年GMV超过3万亿元的目标,这一目标不管是真是假,36%的GMV增幅是抖音一定想攫取的。

抖音入局,连同一直低价的拼多多,2023年吆喝回归低价的阿里和京东,还有一直用低价和“神”系列做营销的美团,互联网大厂基本是众神归位。可见的未来,大厂们会倾斜各种资源,上线各种活动,新一轮低价及补贴大战会此起彼伏,行业,可能会产生如同当初互联网大厂冲击线下一样的新态势。

01

低价的拳击场

面对消费降级的时代,不管是实体还是在电商,低价都是基本策略,喊出来,做出来,就是时代,低价,成了大厂们的“国策”。

(1)抖音:从品牌到价格力

作为国内最流行的短视频平台之一,抖音目前拥有6-8亿、覆盖各个年龄段、并且有日均120分钟时长的日活用户,庞大且重度的用户基数是抖音塑造一切的基础;如果说移动互联网早期微信还不知道如何变现,抖音则是一开始就用平台和算法,搭建了更加高维的商业底座。“中心化”算法推荐、剪映等多技术支持创意玩法、极短的转化路径和“优质内容+粉丝互动”的传播模式,三流(私域流量、公域流量、商域流量)合一,使得抖音近几年先后超越阿里和腾讯,成为价值最高的大厂,所以扩张,一切似乎都顺理成章。

对抖音来说,刚进入电商领域,初始选定的是品牌战略,调性相对比较高。但经历全部选择知名品牌的早期以后,抖音很快发现增速不太理想,所以改变了策略,逐步引入了一些白牌和第三方卖家,低价成了必然手段。

2022年,抖音电商由“兴趣电商”升级为“全域兴趣电商”,将直播、短视频与货架相互打通后,使得更多的中小微商家可以选择在抖音电商发展,也就是这一年,抖音的GMV极速扩张,有媒体报道是1.41万亿。2023年,抖音电商的GMV已经无限接近京东和拼多多,1月15日,抖音电商在进行2023年度盘点时,披露了以下几个关键数据:全域兴趣电商发展空间很大,近一年平台GMV增幅超80%;货架场景业务高速增长,过去一年抖音商城GMV同比增长277%。

放在传统电商平台整体增长“保平即胜”的背景下,抖音电商过去一年的增长,无疑是非常耀眼,这应该会给抖音更多的信心。2024年,对增长的攫取就成了连续性必然;此前,凭借内容优势,抖音电商成功的避免了与拼多多、淘宝和京东的直接厮杀,但从直播电商诞生的那天起,秒杀、全网最低价,就一直是抖音的常规手段,而选择2024年入局,对标拼多多,更像沃土栽花,水到渠成。

在整体策略上,抖音直播间将继续承载以品牌为主的高客单价商品,而抖音商城与短视频将大力推荐低价商品。相比2023年的生态布局,低价推荐比重将会大幅增加,作为抖音电商发力的重点,从2024年1月开始,抖音开始将流量向商城内的“超值购”板块倾斜,全网低价,直接对标拼多多的百亿补贴。

根据抖音1月发布的数据,抖音电商年货节期间,“超值购”频道商品日均GMV同比增长604%;与此同时,抖音的价格力战略也还会更多地向短视频模块铺开,“去年倾斜给抖音商城的流量是60%,今年降为了50%,目前内容化和货架电商的流量倾斜占比为五五开”,有抖音内部人士做了这样的表述。

为了保障低价战略,抖音电商也会通过策略,不断弥补商家丰富度和产品动销不足的短板。2023年,抖音就开始有意识地放低商家准入门槛,通过‘0元入驻’等模式吸引中小商家入驻,对标拼多多的极简操作,加上直播、内容生成、流量分发,一个完整的生态更加有利于商家的做大。

但对抖音来说,进入低价也面临一些问题,因为初始的品牌调性,抖音内部自上而下绝对都不愿意去做低质低价、容易给平台带来舆论风险的货盘,在这种情况下,抖音的低价,更像是品牌的微弯,“可以买贵的,但不能买贵了”,很可能对天猫和京东形成更大的冲击。

(2)京东:从服务力到价格力

2023年,京东开始全面低价,并计划在未来3年内将其作为京东零售业务发展的重中之重,确定了“构建差异化平台生态、提升价格竞争力”的战略,“低价是唯一基础性武器”,这是刘强东在京东内部强调的准则。

2023年3月,京东上线百亿补贴频道,联合海量品牌、商家直接对商品进行补贴,以商品直接降价的方式实施低价策略;6月,京东集团成立“创新零售部”,宣布整合七鲜、拼拼等业务成为独立业务单元,深入零售线下业务布局,探索创新模式;8月,京东宣布下调自营商品的包邮门槛,对低价策略进行了延伸;紧接着,京东开“卷”服务,先后推出了“仅退款”“免费上门退换”服务,为低价策略提供更全面的保障;10月,京东七鲜推出了响当当的“击穿价”服务;2024年2月,京东七鲜在原有的“击穿价”基础上进行了全面升级;2月22日,京东官宣京东自营推出“免费上门退换”服务。推进“低价心智”&提供优秀的服务,一系列动作,体现了京东低价不得不行的决心,尽管短期内会造成一定的成本压力。

为了低价,京东也把关注重点从利润转向市场份额/GMV,商品选择上则以品质更优的正品行货为基础,大量增加性价比更高的第三方商品甚至白牌。为了尽可能扩大卖家群体,京东把重点放在吸引那些中小规模的卖家上,甚至逐步开放了个人卖家的加盟;截至2023年6月,京东运营的有效商家数量同比增速超过三位数,有源端,再满足低价消费需求,京东就更有底气。

在所有玩家当中,京东的零售业资产是最重的。从2007年自建物流开始,截止2023年9月30日,包括通过开放仓库平台管理的仓库面积,京东物流运营超过1600个仓库,总建筑面积超过3200万㎡,形成了以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武汉、沈阳、西安和济南为中心的8大核心物流枢纽,并构建区域物流中心-前置配送中心-城镇配送中心的多级仓储网络;在2023年京东618高潮期间,全国超过95%区县已经实现当日达或次日达。在中国已经建立了规模最大、技术领先、服务完整的物流、仓储一体化的服务链条。

但优势,有时也是双刃剑。面对低价这件事,除了自营与平台业务打架,重资产的物流和员工体量也是京东之重。对于平台公司而言,自建物流在初期是优势,到了如今都是巨大的负担与包袱,这也是华尔街不断的持续看衰京东等重度资产电商模式企业的原因。价格战如果持续打下去,与抖音、拼多多这样的大厂比较,高成本的京东能守住多大的经营盘呢,从资本视角,京东如何寻求新的增量更值得关注。

2023年,京东Q3收入为2477亿元,同比增长2%;本财年前三季度收入为7786亿元,同比增长4%;2%和4%,相对抖音的80%和277%,拼多多的93.9%(拼多多Q3收入为688.4亿元,同比增长93.9%,净利润率为22.6%),京东的压力非常大。

此外,对于过往更侧重“品质”路线的京东而言,消费者感知京东价格策略的变化,需要更长的时间和周期,而平衡“规模性的低价心智”和低价策略之下“服务保真”,摆在京东面前的难度,要远大于拼多多、淘天和抖音电商。就低价的定义和打法、采销分离与否、自营与平台业务的平衡等核心问题,京东内部也有诸多分歧和讨论。

(3)淘宝:在式微中回归

作为中国电商的鼻祖,从2003年成立到2009年迎来巅峰,淘宝这些年经历无疑是最生动的,点淘、一淘、聚划算、淘特先后登场。从早期的假货横行,到后期追求品质升级对中小卖家动手,再到后续被以算法推荐和社交场景为核心模式的新电商冲击而不断对标,淘宝似乎一直在防守的路上。抖音、微信、小红书、美团和拼多多等从各个角度出击,一点点蚕食了淘宝的先发优势,近期,随着淘特的退场,在市值被拼多多阶段性赶超后,人们又发出了阿里是否再次败给拼多多的疑问。

淘特的故事,是淘宝低价战略的一个缩影。作为淘宝特价款,其本身就是阿里对标拼多多衍生出的业务部门,低价是它的主基调,但阿里却并不能将低价,打造成一个自通的逻辑,先支持,再调整,再放弃成了通用的路径。

在2022年财政年度报告中,阿里曾对淘特进行了高度评价,年度DAU超过3亿,为阿里巴巴生态体系带来增量流量,超过20%的是新用户;然而淘特的快速增长,高度依赖于阿里的资金投入、靠东家花钱买流量的玩法,显然无法建立起拼多多一样的运营效率系统,温室中的襁褓无论是低价消费心智,还是流量玩法,淘特都没能实现突破性进展,和拼多多比仍然没有任何差异和优势。2022财年之后,阿里开始强调降本增效,烧钱的淘特补贴力度大幅减少,用户和商家必然开始大量流失。

第三方数据显示,到2023年9月后,淘特仅剩千万量级;而阿里自己也在不断的把关键人物从淘特抽离,2023年4月,淘特一把手汪海(花名:七公)调任淘宝,而汪海的接任者张胜(花名:邹衍)也在不久后带着部分高层回归大淘宝团队。2023年5月,随着阿里确定“回归淘宝、回归用户、回归互联网”,淘宝正在成为阿里直面价格竞争的主要阵地,反思过去的多而不精,聚焦核心业务,退出非核心业务,成为必然选择,所以近期,淘特正式被并入淘宝,也算是正常命运!随着消费升级的泡沫散去,未使全力的阿里淘特必然暗淡,拼多多实现了压倒性胜利。

而落位到淘宝上,应对价格竞争,淘宝此前虽然已经推出了“百亿补贴”“仅退款”“1元购”等打法,但相对拼多多,始终有纯度不够,专注不够的火候差别,其背后,是过去建立的搜索算法利益系统,要革命非常难;应对激烈的竞争,加之抖音入局,回归后的淘宝,还是面临着存量利益和敏捷反应的巨大压力,整个淘宝在搜索展现逻辑上似乎也没有以低价为第一指标,跟拼多多完全不一样,甚至没有以转化率为第一指标。

可能更核心的,是淘天有个根深蒂固的传统,就是更看重商家,没那么在意用户,比如淘天早年就一直强调,“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由此建立的利益系统和认知逻辑决定,淘宝无法“激进”,这可能是更桎梏的。

(4)拼多多:低价的堡垒

从底层逻辑上讲,低价是拼多多的初始基因。“1元购”,“9.9包邮”,“砍一刀”曾经让很多人不胜其烦,低价和“拼”社交已经成了强心智,从下沉市场起势,拼多多从最初的众人贬到现在众人抬,大众更羡慕强者。从策略上看,拼多多是一家具备主动思维和极强创新力的公司,像极了一个特征鲜明的人,极简、专注、低调但偏执、对用户友好、对供应商粗暴,这些底层价值观,也是拼多多在后续大厂竞争中的核心点。

分布式人工智能技术,是拼多多的底层算法,有这个基础,拼多多在持续的进行商业模式创新,2023年底推出的“仅退款”引起了全行业跟进,其核心,就是通过平台与用户组织,通过掌控定价权,联手“收割”商家,实现对用户的利益最大化;对待供应商方面,拼多多很粗暴,年框对赌、直接降价、强制流量分配、强制全站推广......但拼多多,对用户足够友好;这与阿里、京东的通过平台联合商家,去“满足”(收割)消费者的需求,两者的底层逻辑有本质的区别。

在商品推荐上,淘宝、天猫、京东、唯品会、抖音,目前为止UV价值仍然是第一流量分发指标,但拼多多目前是所有国内电商平台里边唯一一家以转化率为核心做流量分发的平台,拼多多整个店铺不考核重复铺货率和店铺动销率。“真正的流量分发逻辑反映,系统在推货品的时候,更多情况下拼多多倾向于去推这种低客单的货品,其他平台更倾向于说去找价格弹性。拼多多就做转化率最高的那个货品,不追求所谓的价格弹性,因为他最在乎的是用户数和订单量,这是整个拼多多的策略和打法。”这是一位熟悉拼多多打法的专家给予的说法,这点差异化,反应出了拼多多独特的价值思考。

对比阿里和京东这样的平台,拼多多自己不销售任何商品,只是提供纯粹的平台化服务,为海量的制造企业和商家提供技术支持,相比阿里的综合化、京东的垂直化,拼多多更专注,更轻,截止2023年9月,京东员工59万、阿里24万、腾讯11万、抖音6万,而拼多多员工是1.3万人,企业人效差距很大。

而当前,拼多多海外版Temu增长势如破竹,从2022年9月上线,不到一年半的时间,Temu的独立访客数量达到4.67亿,超过SHEIN,与速卖通持平,仅次于亚马逊,超级碗上的广告令其名声大噪,这个由内部孵化出来的新业务曾一度不被人看好,但当前,它已经成了支撑拼多多市值的第二曲线,并给母公司带来惊人的投资回报率。

对拼多多来说,“小镇”情节也是独有的视角。拼多多当前的很多差评,更多来自于一二线城市,而对于5-6亿五六线城市用户,拼多多质量并没有问题,甚至是消费升级,这也是拼多多的基本盘。此外,与农业深度结合是拼多多最近两年持续深耕的方向,“农地云拼+产地直发”的模式,使拼多多2020年就成为中国最大的农(副)产品上行平台,2021年8月设立“百亿农研”专项、直连全国超1000个农产区,助力农副产品出村进城及农民增产增收;多多买菜创新供应链及“田间直达餐桌”模式,进一步提升农副产品流通效率;对下沉甚至是基层市场的重视和投入,做强农村电商,这是其他互联网大厂无法比拟的,因而也是拼多多的核心能力之一。

百亿补贴,今天更是成了拼多多无法舍弃的标签。为了补贴,拼多多也是下了血本。在尚未实行百亿补贴的2018年,拼多多的营销开支为134亿元,2019年百亿补贴后271亿元,2022年涨到543亿元;2023年8月,拼多多发布的业绩预告显示,其销售和营销费用同比增长55%;但拼多多真正在百亿补贴做的事情,完全不是靠同款对同款去打,而是让品牌方给没有任何功能的基础款做个六七折,商家也会主动选择价格及赠券组合,拼多多是用这种方式去错位竞争。有策略的用补贴打开市场,不管是国内还是Temu,都深谙此道,拼多多更是一家擅长营销的公司。

当然,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厂把拼多多作为靶标,流量的压力也会给到拼多多,尤其是抖音入局,拼多多给供应商的压力,也不排除会迎来供应商的背刺;低价的深度,同样带来了产品质量和虚假营销问题,对拼多多的品牌形象和长期发展,也构成了潜在的威胁。

强大的供应链的整合能力(全托管)、极强的平台生态号召和管控力(百亿补贴、保证金及定价权)、顶级的流量获取能力(社交裂变)、灵活多变的战略能力成了拼多多的核心评价,而背后,极简、精准、高效的商业认知和堪比部队般轻便、高效、灵活的组织结合,应该是拼多多的最核心的堡垒。

(5)美团:低价的“神”操作

美团外卖和闪购组成的即时配送业务,左右着美团差不多整张财报,因为这两块业务同时影响着广告(在线营销服务)、佣金和物流(配送服务)的收入来源,这三部分占据了美团70%左右的收入。

从认知上说,大厂们没有不深刻的,为了应对抖音的杀入,低价也是美团的基本选择;在核心本地商业,美团加大了对商家和用户两端的补贴,将部分餐饮商家服务费率由8%降至4%,爆品营销工具「神抢手」通过直播、秒杀、短视频等形式发放优惠券,促进用户重复购买。低价,确实也换了一些增量,2023年Q3,包括外卖和闪购业务的美团即时配送服务,订单同比增长23%至62亿单,外卖日订单量还创下历史新高,营收也同比增长25%至577亿元;但是,单量的增长并未推动物流收入乃至核心本地商业收入的强增长,该部分同比增速表现中庸,尤其是物流收入的增速仅为14%;广告和佣金收入的增速同时下滑,经营利润率虽同比增长17%,但同比增速降低3%。增长,成了悬在美团头上的一把剑。

受低价因素影响,美团也上线一款特价版外卖团购产品「拼好饭」,以「热门餐品推荐+拼单点餐+统一配送」的新供给方式,通过消费者集中下单,商家集中出餐、骑手集中配送的方式,让整个外卖链条实现规模化运转;2020年8月在低线城市内测后逐步推广,直到2023年三季报,才首次出现在美团财报和财报电话会议中;但平台商家反馈,订单虽然多了,但利润下来了,不上,流量就不高。

所以,2024年1月,美团到店事业群总裁张川在一份“新年寄语”中,谈及了当下面临的竞争环境及2024年的竞争思路。他认为,今年是解决问题的良好时机,关键在于能否建立“天天低价”的新模式。

而实施低价,新业务也是美团的苦恼。2022年Q2财报,美团对收入分部进行调整,闪购并入核心本地商业,剩下美团优选、美团买菜、餐饮供应链(快驴)、网约车、共享单车等一并纳入「新业务」板块,但至今,新业务板块收入的同比增速持续下滑,经营处于亏损之中,所以美团不敢砸钱给新业务,做更多投入。美团,是大厂中实际在做,但却并未明确把低价作为战略的一个。

总结来看,在低价盘这件事上,拼多多守,京东、阿里、美团、抖音攻,各家有各家的资源禀赋,各家也有各家的内部短长。未来态势,还要时间发酵。而对中国零售业来说,可能我们要思考,除了“卷”低价,大厂们还能增加多少价值?

02

巨头们的生态拼争

从纯技术上说,抛去商业模式底层,当下大厂们的差别可能很小,但面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巨头们的底层思考和焦虑度却差别很大。所有的一切,都在指向当前电商运营的蛋糕现实,在总量置顶的情况下,抢夺就成了本能。

正如美团张川所说,互联网当前进入了存量用户竞争阶段,巨头们会进入竞争对手的领域,展开更加激烈的斗争,商业进入终极淘汰赛,所以,大厂们的争斗,直播、私域、内容化、本地零售生态等关键词,更值得和价格力集中到一起来讨论。

(1)内容和视频生态之争

基于用户价值,通过短视频、直播载体实现商业化,是巨头们都在追逐的内容:

最成功是抖音。此前,尽管拥有6亿流量,但不少品牌仍对抖音的带货能力持怀疑态度,为了吸引品牌入驻,抖音不仅帮助梳理重要运营数据、指导产品选型,还提供巨额流量补贴和政策支持;2020年4月1日,罗永浩在抖音的独家直播持续了3个小时,总交易额突破1.1亿元,累计观看人数突破4800万,罗永浩的出圈,彻底定义了抖音的直播标签,内容生态进一步夯实;2020年10月,抖音正式定义了自己进军兴趣电商,后续货架电商、全域电商,在内容和电商互转方面,抖音确定了自己的王者地位。

淘宝是直播的鼻祖,但却无法成为主流。从2016年就已经开始推出了直播功能,淘宝的内容化战略一直也没有停过,其内部流量也全面向直播和短视频倾斜,但今天用户的心智中,抖音直播仍是第一大标签!从内容向电商转容易,而要打破用户营销化的感觉,从电商向内容转更难,尽管淘宝直播的商业化率已经达到70%,但增量之痛,一直是淘宝无法突破的。

京东也将视频内容业务-“逛”提到了首页同级,但京东视频内容生态,曝光率一直在低位徘徊。措施方面,京东也一直在探索。2023年双11,京东邀请了100多个知名品牌开启300多场直播,京东采销直播,其通过“无达人无佣金无坑位费”模式,将低价战火成功烧向了佣金和坑位费,成为新晋明星,据统计,2023年双11,京东直播间的总观看人数突破3.8亿,“9块9包邮”、“京东百亿补贴”、“京东秒杀”为品牌和商家打造了一个又一个增量场,但缺乏后劲,缺乏自生成的头部主播。可见的当下,京东对直播及视频生态,未来不会放弃自己的追求,主打低价的采销直播IP,京东还会拿来硬化自己的新标签。

与淘宝京东不同,拼多多在视频内容领域也很投入,相对而言算异军突起。2019年底,拼多多上线直播业务,以商家自播为主,2020年上半年,拼多多直播扩充品类,做泛娱乐内容,并增设达人赛道;2020年下半年,拼多多还曾计划增设直播事业部;而多多视频的打法也很拼多多-“现金奖励”:其一是根据用户浏览时长与浏览视频数,分阶段发送红包至微信账户,这一部分由拼多多来承担;其二是商家根据成熟用户在平台上总的停留时长与视频数、评论数与点赞数进行提现奖励,由商家承担;在内部,拼多多把短视频的佣金收入、直播坑位费等偏互动社交类的收入都算在广告收入中;一系列动作之下,多多视频确实有了突破,据36氪报道,2023年多多视频DAU已突破1.5亿,稳定在1-1.2亿,高峰用户时长超过40分钟,目前稳定在30分钟左右;但当前,多多视频对电商的转化率和购买率起到的作用还是比较有限。

作为对抖音杀入本地生活的重量反击,2023年10月底,美团APP也上线了美团视频服务,但内容不精致、场景与业务脱离、自有内容少、缺少推广粘性等问题突出,与其他短视频平台冷启动的套路几乎一样;推广方法上,美团视频也借鉴了不少短视频应用通用的网赚模式——根据用户浏览时长与浏览视频数,分阶段发送红包至微信账户,成本主要由美团承担。要在视频方面突破,美团似乎缺少独特视角,也少了一些基因。

相比于抖音“铁打的平台,流水的网红标签”,淘宝、京东、美团和拼多多直播目前还很难自我生长出优秀的大主播;而内容方面,抖音构建了剪映、轻颜、图虫、时光相册等APP矩阵,提供生态内容技术支持,强大的创作者生态闭环已经形成了极大的心智壁垒,而非抖音大厂们,还要不断探索新支点,内容→←商业,决定着低价的承载,可能也影响着未来。

(2)本地生活及即时零售之争

主要的对手,是抖音和美团。

早在2022年8月,抖音宣布与饿了么达成合作,双方互通了入口,用户在刷抖音视频时,可以进入商家店铺,选择外卖服务后跳转到饿了么小程序下单,只不过从操作看,入口过深,效果并不明显;2023年3月1日,抖音上线全国外卖服务的消息曾经一度登上热搜;2023年10月,作为本地生活服务领域的一大举措,抖音宣布未来一年将投入5亿元鼓励扶持达人探店,并撮合商家与达人之间的商单,这些,都是美团所不愿的。

而确实,作为抖音生活服务平台,2023年总交易额大幅增长256%,已经达到美团的三分之一,其中通过短视频转化的交易额增长超8成,直播交易额增长5.7倍,国盛证券发布研报预计,2025年抖音到店总交易额会达到美团一半,这给美团带来的直接影响是,本地生活服务商家的广告费被抖音抢走,业内普遍认为,抖音已经杀入到了美团的复地,美团身上的压力更大。

在本地生活方面,高德、百度地图在不断的探索流量变现,微信曾测试过小程序“门店快送”聚合平台,对美团来说,在百度“折戟”外卖后,虽然相对饿了么已经建立了绝对的优势,行业壁垒高筑,但互联网生态内容中并没有绝对的护城河,核心还是流量组织和商户抽佣,手握庞大流量的抖音、物流能力超群的京东&达达,快手、小红书、拼多多等平台都有可能切入该项业务,所以,张川才有互联网进入淘汰赛之说。

(3)线下市场、生鲜领域之争

针对线下市场或B2C,京东7鲜、美团的小象超市、包括阿里新零售代表盒马、高鑫零售,曾经同场竞争。线上流量置顶,线下业务也一度被大厂们看做未来,但经历疫情影响,经过拼多多的冲击,阿里已经决定了回归和出售实体零售,未来美团和京东会不会采用同样的逻辑不得而知;但显然,在未来的业务领域,专注平台化而不是亲自下场操刀已经成为共识,相对较重的线下市场、生鲜领域,虽然仍然会是巨头们争抢的重要领域,但竞争,预计更多会用更轻的平台化方式进行。低价局后,巨头们会更加强化平台力之争。

从品类上说,非刚需的、场景化的类目如服饰、杂百,会更多在借助视频和内容场的力量聚集,抖音会有更强的弹性;而刚需的、有强保鲜要求的生鲜,有供应链及物流优势的拼多多和京东着有更大弹性,当然,品类相互渗透,平台也会相互争抢优势供应商资源,而供应商资源,也会选择平台。

一切,都会在各自有的心智特性上,安装一个特价的底座。而低价是一种系统化的综合能力,临时性的补贴额度再大,早晚会有置顶的一天,不断夯实供应链根基,才是巨头们暗地的工作;更低的供应链运营成本和更高的运营效率,才符合商业逻辑。可见的当下,电商平台品类会越来越趋同,用户也会非常重合,用户&流量、商家&资源,将成为平台最重要的“守护对象”。

03

低价+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当巨头们全部拿起了低价武器以后,可能“低价+”就会成为战略核心,从已有的心智看,拼多多一直是低价++,抖音低价+内容,京东低价+品质,淘宝低价+综合,美团低价+本地配送,拼争之后,巨头们的边界,会实现新的赢家通吃格局,而具体是什么,我们只能等待时间。

而竞争和认知的维度,已在当下的资本市场的估值中体现差异,特别是相对阿里和京东。

注:拼多多按美元对港元汇率7.8268进行换算,静态时间2024年2月29日。

涉及电商领域,抖音(未上市,2023年曾被估值2500亿美元)和拼多多更被资本市场看好,从电商、本地生活及视频内容生态,两者似乎有更多的成功案例,其背后,原生的流量认知及组织力是关键。

04

两个世界的悲欢

认知决定未来,线上线下一开始就被定调了命运,蚂蚁雄兵对博大象矩阵,线上线下早已不在同一起跑线。

而线下,低价战也早已一片硝烟!折扣店冲击之下,盒马转型、永辉改造、大润发“M化”,海量新手入场,折扣冲击正在不断泛化;其背后,垂直供应链、自有品牌业务、制造型零售深度推进,中国商业背后波涛汹涌。沃尔玛关闭南京首店、“陆战之王”大润发连续闭店,叮咚买菜关闭广州深圳38个站点......2024,闭店不会有终点。

今天,经过新零售的折腾,实体商超的线上线下分裂其实更为严重,大家今天已不再讨论线上的影响,融入了,似乎也习惯了,但相当多的线下零售企业,线上业绩占比都不超过10%,大部分维持在2%-3%的水平,巨头入场,动辄万亿的GMV,对线下实体没有影响那是假的,线上对实体的影响,其实比过去更大,就像《三体》里所说的,消灭你,与你无关!

相当多的供应商,其实在机动灵活的实践,按调剂一盘货和组合两种价的原则,看哪个最能赚钱,渠道只是选择,利益才是背后的核心考量。

今日互动:

大厂们集体转向低价战略,是好还是坏呢?

欢迎评论区留言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上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