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月03日 17:28
评论数(1)出品/联商专栏
撰文/沈追
跨年,停顿反思一下一般都是最好的时间窗口。从人分泌多巴胺的需求看,我们总是希望总结些特别的,似乎只有新,才能刺激我们的神经。商业始终是个连续性夹杂着阶梯或断点的存在,我们往下挖、再往下挖,会发现很多事本质很相似,大形势不好,新闻多,新鲜事不多。
零售是个多业态、多市场、多手法和多段位的集合,并非所有的业态、所有的企业都一个局面,甚至单个问题的症结,也不尽相同,没有一个标准,可以定义过去全部的复杂。所以,我们很难找到“一个”总结,让阅者觉得与我有关,我们只能用观察者的角度,进行些碎片化的整理,来呈现尽可能多的特征,所以,它一定是多维的;与此对应,2024也一定是老维度延续、分化和新维度的展开。
一、宏观面:经济动能换挡蓄力,储蓄高消费低局面短期难以变化,零售总动能仍然不足。
2023年,宏观经济是波折中实现了增长目标,基于此,专家们对2024年的研判,总体上都是跟定中央“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方向,罗列事实,表达希望,然后以此来预测总体积极的政策走向,但没有人敢把话说满。
我们相信新能源、储能、氢能源、生物制药、智驾、国潮等经济动能的存在,但当前,这些还是无法弥补房地产、出口方面的减损,并支撑起经济的新增量,中国宏观经济的动能,当前在换挡蓄力的周期中。
而消费的动力源直接来自于居民收入预期及收入水平。当前,我国消费对GDP的贡献在40%左右,总体偏低,另一方面,储蓄又很高,我们会明显地感受到GDP的增长与经营体感的脱节。按照经济学家徐高的观点,消费和储蓄的问题,这与中国再分配的经济模式有关:
A、在西方私有制经济体系中,资产增值无论流向企业还是居民,其本质都是刺穿企业帷幕,最终转化为需求侧的动力。然而,在中国,由于国有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2022年GDP比重为51.5%),居民持有企业股权较少,导致企业利润及储蓄变化与个人财富之间的关联效应缺失。这种所有制结构及所有权关系,使居民无法直观地看到企业部门的储蓄额度,也无法充分享受这部分增值带来的财富效应。因此,基于安全需要,居民倾向于增加个人储蓄,而非将其用于消费。这导致中国的总储蓄率居高不下,消费动能明显不足。
B、由于消费是最终需求,投资是派生需求,加上企业的投资相对缺乏消费部门的约束机制,不断地投资,供给侧进一步过剩,其边际回报率必然会相应的下降,这样投资信心又会受到影响,收入预期会进一步降低。
总体来说,宏观上国民收入未能充分流向消费部门,居民消费因而偏低;微观层面由于居民没有企业所有权,企业财富与居民财富割裂,两者一起影响经济的动能。所以,2024乃至以后,如果调节消费与投资的机制没有大的变化,企业部门向居民部门财富转移的格局没有变化,宏观经济与零售发展的体感分裂问题就不会有大的变化。零售的动力源,就难有质的变化!
另一方面,中国市场会有更强的“政策市”表现。美国及西方盟友打压中国的大势不会变,中国博大的市场基础、有足够腾挪空间的优势不会变,国家治理的能力也会升级,但求诸己,这应该是宏观可以给我们最大的动力源。
但这并不代表微观面,所有的市场,所有的企业一个表现:
A、民营经济占比较高、投资空间大、新产业活跃的城市和市场,会因为财富转移效应效率更高,而呈现更大的活力;
B、从人口结构的角度,新世代的消费意愿会更高,圈层消费及品质消费还有巨量的空间;
C、智驾、国潮、娱乐、体育等新供给、市场下沉和产能转移,会有一定的消费扩展效应。
这些,体现的是一些结构性的利好。
认知这个长期大势,掌控消费的动力因,知其所以然非常重要。
二、零售进入存量局:低增长、竞争加剧、价值链定价权争夺是大概率事件
用预期与增长现实来判断,零售事实进入了中年局,瓶颈期!
(1)宏观预期达标。2023年,中国经济总体是接近年初预定的5%的增长目标。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2%,前11个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0.3%,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3.2%,宏观上是达成了目标,2024年,增幅同样也不会放得太大,经济达成预期也是大概率事件。
(2)零售行业的微观体感是困难重重。按照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1-11月,商品零售增长5.9%;限额零售业单位中,便利店、专业店、品牌专卖店、百货分别增长7.4%、5.1%、4.5%、7.7%,超市下降0.5%;而到具体企业,永辉超市2023前三季度营收同比下降12.44%、高鑫零售截止2023年6月当期收入同比减少11.9%、苏宁易购前三季度营收下降12.39%.....
现实是:宏观增长与微观体感出现分裂,行业总盘与企业个体变现出现分化。如果总量有增长,但大多数业绩下降严重,那说明总盘中有超级品类或超级板块拉动,但我们目测,当前零售鲜有这样的板块,可能线上直播、平台拉动算。那这样也就说明,存量零售在宏观结构中可能已是负量要素,或者大部分业态在宏观结构中是拐点存量。
从人类社会历史长周期看,稳定和低迷是基本态,高速增长是少数和短期态,如同每个人的一生,疯狂成长的少青年可能只是1/3,大部分是要面对成年期。所以,存量局,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定位,它至少会体现下面几个特征:
(1)总量有边界性:比如业态总数量、销售总规模或地域容量饱和;
(2)结果反馈有一定的稳定态:不同于早前数倍甚至数十倍的成长,存量态下,经营上的基本表现可能是增幅小甚至是负增长,边际效益走低,经营策略经常失效; (3)结构出现挤出效应:企业间竞争加剧,在能力相似的情况下,数量与单体规模成反比;增量大部分来自于结构调整或竞争者退出后的有限份额;
(4)中心坍塌及边缘创新加剧:存量商业的主次品牌相对稳定,市场格局缓慢变化,风险等级程度提高,一有变化就是巨变;但新小品牌一身轻,会不断进行探索创新,从而为行业整体新增量蓄力,如会员店、折扣店新势力。
(5)价值链上下游博弈剧烈:因为横向扩张机会少,行业企业大多会考虑向上下游争夺定价权,相互抢山头,你干我的,我干你的,相互施压。如自有品牌、源头合作等。
当然,对任何有机体来说,生存和发展都是第一法则,而希望,可能就在于打破存量局的努力中。凡事都有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2023或者2024,可能还是会在量变积累的过程中。
这是我们的基本判断,而这个判断,定义了预期,可能也会定义我们后续的行动标准。
三、业态结构性换挡:平台巨头、超级个体、新零售势力壮大,存量、低效零售企业处境继续恶化。
如果2012年是线下零售业的拐点年份,2023年可能更像整体零售业的拐点年份,疫情三年相对延缓了这一节点的到来,但疫后疤痕效应也让2023年体现了暴力换挡的态势。
1、平台巨头演变
近十年,平台巨头是一直是立于聚光灯下,新闻多是豪强内容;但从2023年开始,巨头们也开始有了焦虑,大厂似乎都缺失了攻击性。阿里、京东先后爆出的小作文,共同体现了改变的志气。浮华过后,增量触顶,巨头们的业绩格局开始分化,拼多多市值超阿里引发的讨论,像是中国时代巨头命运演变的开始。现实似乎在证明,智慧逻辑>平台逻辑、服务逻辑>卖货逻辑、生态逻辑>控制逻辑、用户逻辑>客户逻辑,坚持平台化智慧化定位,在能力圈内做事,似乎比无所不能更能经历时间考验。年末,拼多多“仅退款”引发淘宝、京东跟进,一个小事,折射出了一年的光景;未来,天平可能还会倾斜,时代的企业,很少能逃过失速的命运,偶然中带有必然,一切都看时间的力量。
大佬之事,零售中人不能只是从旁听戏,今天,多数零售企业与平台巨头都有关系,选择谁、用何种方式、资源如何倾斜、吸纳何种人才,需要我们对平台有认知,平台企业的思维方式,始终值得学习。
2、超级个体及零售新势力及壮大
这是多少年来一直存在的现象,但与一年的难相比,2023年少数派更值得提起。
这一年,直播带货全面升级到舆情与人心交流的主旋涡中,圈层爆裂。李佳琦道歉、小杨哥切片分销、东方甄选小作文事件,直播圈从疯狂生长逐步向层级分层演化,超级头部主播、头部主播、腰部主播与小主播,终于迎来了价值观正常、专业厚度升级的方向;PGC、团队运营及专业化会实现一定的去头部化,腰部力量占比会提升,但可遇不可求的超级个体依然会是皇冠明珠,抖音,会是一个时代的王者。
与前几年线上为主不同,2023年,实体领域,硬折扣店成长为中国零售一股硬势力,零食折扣店似乎以战略合并的方式,体现了先发品牌的终局,折扣化或低价零售大杀四方。而细究下去,除了这些品牌的价格杀手的特性,我们更相信,他们的发展壮大,除了业态红利,更是因为这些企业的组织,由于没有包袱,轻,简单,所以就容易快,我们预判,2024,他们对传统低效零售店的改造和替换,还有很大的空间,因而还一定会继续壮大,但快速扩张带来问题,同样需要预警。
此外,外资会员店、低层级市场大卖场、切合情绪价值的场景集合店、遵循效率和价值原则的体验式零售店,像胖东来、雅斯、桂林力源、元初、德州扒鸡、奥特乐等等,能量还会壮大。
我们不知道在哪个暗角,会有适应新需求、提供新价值的品牌,他们进行了丰富多彩的边缘创新,暗自蓄力。对我们大多数人的启发是,创新,永远可以在路上;在自己的能力圈,去寻找匹配和超越用户价值的价值,增量,一定是有的!
3、传统低效零售艰难
说大卖场不行了,这样的定义多少有些偏颇。超市业态中,也有相当多改造后新生的,许多四五线的大卖场,生意火爆,以至于有人说不是大卖场不行了,而是你家的大卖场不行了;说他们传统,像家乐福、沃尔玛、永辉、大润发.....近年无论是商品力还是线上、社群、私域其实都做了很多的事情,动作上并不传统;所以,我们只能说,衰落的,是那些组织老化、商品老化、商业模式腐朽、经营存在系统问题的部分企业不行,这其实是个能力系而不是业态系的问题。
从居民就业的角度,大店关停总是让人痛心的,那背后可有几十个家庭!他们值得给我们启发的,是对系统失速的警醒。很多品牌一旦进入下降通道,往往也就进入了系统性的失速通道,经常是救无可救。许多地方国资进场,只是从社会价值的角度起到了一定的缓冲作用,最终上岸,还需要能力系统。但这,何其艰难!所以,企业,一定要防范“市场份额下降→现金流下降→系统风险”,产生如欺诈、资金链断裂、违约等大问题,风险肯定不是一天发生的。2024,可能还有更多这样的悲情案例,只是我们期望来的少一些。
而再向下挖,存量业态出现结构性变化,主要是企业创始人格局和组织效率的影响,线上(巨头分化)、线下(业态分化),无不是组织的力量。
别看戏,他人,历史,永远可以是一面镜子!
四、行业内技术和组织创新拓宽商业内涵
商业,一直在“多、快、好、省”几个维度拓展,但这几个词,有自己的时代含义和阶段性表征。
1、多:精准的多是一种能力
改革开放初期,短缺经济时代,你商品多、服务多,必须是战略;但在当前商品和服务极大丰富的阶段,我们又在强调少,强调减品,有“度”更有效率。2023年的会员店和折扣店,总体上都有这样的要求;但可能一条街上折扣店开多了,谁的品项多,谁可能就会有优势!2024,精准的“多”,应该是一种能力。
2、快:依赖数实结合
次日达、半日达、小时达、30分钟达,最终到即时交付,考虑物理时空限制,即时零售更有现实性,它需要强大的“数实”结合能力,也是未来零售持续可破的方向。当前,各种智能应用、无人设备、智慧终端不断升级,“快”战略上在不断突破,但2024,“快”战略难有大作为。
3、好:有丰富的层级和内涵
这是空间最大的、层次最丰富、时代性最强的价值点;改革开放后追求质量,追求品牌,而后讲究颜值,然后延伸为有意义、有情绪、有圈层价值.....“好”的内涵和维度一直在丰富。2024,精神世界的丰富依然是重点方向。
(1)“新”是“好”的重要表现
A、运用新技术。如直播店播,我们看起来与电视购物相似,但从整个价值链上说,直播是商业形态的大幅跃迁。小杨哥直播间“一年狂揽150亿”、“网络主播李佳琦年净收入超过93%的上市公司”、“东方甄选2023业绩爆,营收狂飙651%”......这些火爆新闻的背后,更值得解剖的是背后的选品逻辑、传播效率、成本逻辑和数据效率,这种组织能量,不会轻易灭失,2024,一切继续。
B、实现新组合。2023的硬折扣店,事实是在用新的组货方式跃升效率,从压缩供应链水分、向上争夺价格权、提升运营链效率,当然,业态必须优化自己的系统能力才能长久。2023年硬折扣店还像处在资本年,企业品牌在快跑的过程中生长,2024可能还是会延续这样的过程。
C、在原来的经营维度中,增加了新的维度。直播在卖货中增加的是即时反馈价值,雅斯在购物中增加的是场景体验价值,即时零售在交付环节增加了时间效率价值。2024年,实体零售业增加店播、强化社群运营、优化服务,弄清本质点在哪里很重要。
D、“好”还有个程度的问题。在原来的经营维度中,实现了质量和效率的十倍好。2023年联商东来商业研究院学员企业,核心是在好这一维度有了全面进步,这是值得全行业学习的价值观,2024,蒲公英的种子会更多散播,美好会继续。
4、省:上升为时代主题
追求性价比,这是2023年的主题,也是零售行业不变的主题。2024年,这个话题会继续,但一定会叠加新的维度,比如好,比如多,比如快。
这四个要素之间,也会有逻辑上的互冲。很多时候,“多”会影响“好”,“快”或影响“省”,“好”与“省”也会有些现实悖论。商业的进步,其实很多是在单维度或解决悖论上跃升,如拼多多,“多”“省”,不断攻克“好”;京东“好”“快”,也想“省”,但凡品牌企业,或多或少总归会有2个或3个维度,但占全的企业,2024应该不会有!
上面纯理论的探讨,联接人货场数,是我们判断行业的通用维度,也即行业或企业,是从哪些维度,大幅跃迁了“多快好省”的效率水平,有,则代表增长,没有,可能就代表下降。
商业进化到当前阶段,行业已经提高了多快好省的基本门槛,再想在单点上突破,需要更大幅度的细致,这是现实的难点。所以,什么是我这个业态、我的市场、我这个店的“新”“多”“好”,决定我们看待2024年的尺度,也是丈量2024年未来的尺度。
描述这些理论,对照实体的现实表现,有时我们多少有些羞愧。许多衰败的大卖场,我们看到更多是现场的坍塌,生鲜不鲜、经营不活、员工无力,经营躺平状态,整体陷入恶性循环;即便是有些火爆的折扣品牌,发展太快,缺货、缺价、缺品、服务不足等问题也很突出,根基仍然不牢。背后,显然是组织力问题,大势越是不好,可能越需要简单,需要少一些内耗。许多零售组织,文山会海,24小时在线,大家做得都很辛苦,员工幸福感很差,组织缺乏能动性,说再多能力、再多技术都是空谈。
当然,每个企业有每个企业的现实,但生存进化,没有维度的升级,就不会有结果的成长。后浪推前,新人辈出,2024,技术新势力、新业态、新品牌会持续辈出,我们还会在这个熙熙攘攘的通道中。
五、运营逻辑向简单化和效率化聚集
2023年,国际及国内政治格局影响,零售业获得的资本投资也在极剧下降,没有资本的输血,企业也就缺乏了肆意挥霍的后盾,效率成为必然选择。
人效、坪效、费效、周转率、ROI、CVR......零售有各种具体指标,是分子分母两个要素对撞的结果,所以,零售回归效率的方式,是同向量还是负向量,必然延伸出很多维度,如人效:
不同维度的动作,效果及后续影响是不同的,企业资源禀赋不同,价值观不同,适合的策略也不尽相同。
2023年,多数企业选择了内部优化,裁员、并岗、关停,内部基本梳理了一轮;2024年,很大空间要在提升业绩上做文章了。
而在现实经营的作业维度中,很多财务指标结果是有边界的,特别在实体零售业态中,比如费效,我们无法让成本归零。2023年,许多企业有矫枉过正的现象,有些卖场,员工几乎减半,留下的员工是否不抱怨、能否承接工作任务很重要;看起来是效率优化,但员工幸福感、顾客体验、终端产能下降了,长线看是进一步拉低了效率。这其中,效率有个最优拐点需要企业探寻;同时,理论模型与现实操作中还有损耗的问题需要评估,比如我们设定员工可以一身多岗、一岗多能,但要求太高,大部分员工做不到或做不好,效率就是假的。这点,不同企业因文化势能的不同而不同。
2024,如果没有大的技术革命,效率的态势可能就是如此,掌控了效率拐点的企业,会带来真正的效率提升;而踏入恶性循环的企业,效率可能会进一步下降!我们期待企业通过新的认识、新的技术、新的组合提升效率,2023年已经铺垫的效率基础,2024年只是在相对简单的维度上,专注、极致,向深水区去。
简单化,是要在维度上减少或摆正,要回到事情本来的样子上去,少一些噱头,多一些真诚。如营销少一些套路、低价到底、极致单品、专注服务、交流经营.....
六、能力逻辑超越趋势逻辑主导市场地位:对企业来说,一切都到了靠真本事的时候!
从做事逻辑上,跨过技术早期、剃去时代的红利、失去资本的推手,企业到了真正凭本事吃饭的时候。
回到商业的本质,真正的能力,到底是什么呢?是利他,提供价值,那么商业都在做利他的事情;是利他+效率,大家好像效率也都在边界内;是更全面更系统,好像大家都差不多;是细节更到位,是商品力......
这些都要,但放到2024的时局上看,在既定的困难、既定的系统、既定的资源禀赋下,可能破局能力很重要!
环境是外部的,但应对环境的举措,大部分是内部的。我们说大部分的难,是企业已经建立的系统出现熵增淤积,甚至是过去成功“所知障”造成的。2024要有信心,光喊口号没用,企业需要一个新的能人、一个破局点,从而拉动企业进入正向循环,这个弯要转过来,就像董宇辉之于东方甄选。
而具体怎么转,依赖每个企业的具体行动给出答案。
(1)有的要完善系统:这是对那些2023年前疯狂扩张企业而言的。这些企业当下的大部分难题,可能是企业基因里本就缺失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成长、获得过部分弥补,但因为快而沉淀不足,所以经营要素出现明显短板,需要系统能力升级。
(2)有的要改变系统:这是对那些传统体系而言的,他们需要破局,需要继续甩掉历史包袱,核心是优化当前的效率系统。
(3)有的是需要提升技能。特别是对商超生鲜经营、社群运营、加工技术、自有品牌品控、物流链路等。
(4)有的要增加技术。技术已经成为行业革命的基石;无AI,不应用,营销数字化、智能化,但很多零售企业基本的数字化都还未能实现,需要补足。
(5)有的要加强运营。这是和管理不一样的话题,相当多的企业,组织、技术和能力都没有问题,可能零售基因中管理思维过重,以至于效率出不来,这样的组织,需要用运营思维代替管理思维。
......
而能力依赖组织基因,也依赖创始人的认知基因,判断2024的企业走向,一是看企业的连续性,看企业的格局基因、反思基因和行动基因;二是看创始人的改变及其团队模型,在生意逻辑已经升级的当下,创始人或企业主愿意放低身段、虚心学习、迭代进化,并在企业内转化为务实的行动效率,企业就还有希望,自闭、自负、躺平则没有希望!学习、打造学习型组织,所有人都知道概念,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这个觉悟,知道、做到、悟到,还有好多层次差异。
对很多公司来说,如果过去已经做得比较充分但结果失效,最大的可能不是继续钻牛角尖,而是向相反的方向。这里,需要我们做出的判断是,我们的能力是否真的接近本质?纳德拉在带领微软破局期说:我们所有人注意力需要从“酷”转移到“使命”上来,新的技术不酷,新的价值创造很酷!
破局点,核心是新价值点。
换到资本角度,无论是投资机构还是创业者,2024,大家等待的都是估值的变化。其根本就是大家对“价值”要求提高了,如今很多投资人所关注的不是企业的未来成长,而是目前有没有利润率,这是一个本质上的变化。
2024,那些商品力、服务力、营销力、供应链能力强的企业将跃出,市场将进一步分化。
七、情绪化消费、结构换挡及高端化仍有独特性机会
有能力,才有机会,才有增长的空间。
抛去所有的模式、技术和系统,零售服务最终要落实到商品和服务上,深度耕耘用户一直是主力方向。从用户的眼光看自己,应该是所有零售企业必须持续坚持的、最重要的思维方式,但却是最容易丢失的、淡化和被搁置的思维方式。
每一年,都有流行,有人预见流行、有人追上流行、有人背弃流行,流行,很多时候代表着新增量,而流行的底层,是新生量。
从商品力角度,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80%以上来自于商业新势力;沉浸式、共享、共建、动态、可交互、体验等新需求,80%以上切中年轻人;这一切,给零供双方以启发,年轻一点!难,其实逼迫着企业勇于创新、紧跟潮流、也逼迫企业践行工匠精神。
零售本来做的是中介的生意,选择、组合然后搬运交付,这是2022年以前的主流,而2023像是个转折点,零售方与供应商更大面积的相互渗透,开始进行价值点和价格带的争夺。零售商更大面积切入自有品牌、打造垂直供应链,杀入供应商的价值领地;而供应商自己做直播、在平台电商扩大运营、甚至开直营店,价值总链博弈泛化,大家似乎都在做难而正确的事情。
此外,中国的数字化一定会继续向下沉,企业端的运营与整体运维都需要被数字化,我们会看到更多的投资聚焦在供应链端。数字化从C端渗透到企业端,先是软件,然后是算法进阶到人工智能,再往后人工智能将被应用在机器上,企业的作业方式、工作方式巨变,更多的软件被云化,供给侧效率更高。
所以,着力点,零供都会向对方最大的价值点去,意义化、情绪化、平替、高端化,仍有独特的机会。这是供应链端的机会,自然也是延溢给零售商机会。但情绪、意义、高端化具体是什么,我们不得而知,我们只是判断,2024,这仍是挺猛的风力。
八、零售企业破局点要投入、核心力还要夯实,要继续坚持现金流至上
零售经营,要素众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但接近本质,往往也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而所有的趋势,都是行业内企业汇总而来的,汹涌大势,与我何干呢,我要何为呢?
企业最终是有自己的活法,企业必须承认自己的连续性,也必须依赖这个连续性。而应对2024,我们还是想抽离三点进行强调:
(1)加大破局点投入
2024年,都没钱了、这么难,还要投入?一定要!像步步高这样的企业,国有资本进入是一种投入,而于东来先生的指导可能是一种更具战略意义的投入。越是困难的时候,可能越需要价值投入;越是影响长远,就越需要长期投入;对于时代性的要素,就需要跟进时代进行投入。
是认知?是人才?是文化?是商品力?是供应链......
2024,什么是我们自己的破局点呢?
(2)坚持核心力创新,夯实动能
能破局,但并不一定代表有长期竞争力,商超的核心,一是组织,二是商品和服务。企业,一定需要找准自己的商业基因,有所核心,夯实动能:
A、坚持组织力自我进化:2024年,相当多的企业家都值得重新学习,过去再大的成功,都意味着阶梯,当前面临的新挑战和新问题,就需要新的进化和学习。要么让位,要么学习!
B、坚持在商业内容里自我升级:系统绩效如果进入失速点,进入不可逆的连续性下降通道,很可能意味着品牌企业商业内容需要升级,因为以现有的结构,如果有空间,它应该早就转化出来了。
C、坚持通过技术实现效率进阶:包括组织设计、运营技术、互联网技术、AI智能技术等等。
商业竞争是一场牌局,特别是线下,往往对手不死,竞争就一直存在,线上赢家通吃,更是如此。竞争格局,往往是品牌的组织行为形成用户心智,企业如人,2024,我们需要改变!需要进化!需要坚持!
(3)坚守现金流至上
这,只能是一条原则,是企业经营的愿望,有时候,可能必须有些非常手段。年底比宜德资金链断裂,给很多企业主们警醒,而现实,只能靠老板们自己去盘。2024会难,它仍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线。
九、零售人坚持个人成长,拒绝内耗,拥抱松弛感
对行业中人来说,大部分零售业都是微利、层级式的管理,企业难,层层传导,个人压力往往非常大。稍有规模的零售公司,都会有自己的系统,个人只是系统的一环,不管职位高低,总有力所不能及的地方;不躺平,尽全力,但也不代表不能妥协。王硕说:生活不能改变,我就改变,谁也别想影响我的心情!这点,可以作为过活2024年的指引。干得不开心,压力过大,如果有机会就跳吧;如果没机会,就选择读书,培养积极情绪,放松自己,找寻意义。
难的时候,对企业是修炼,对个人更是修炼,过好2024,要拒绝内耗,拥抱松弛感。
总结来说,经济动能换挡蓄力,储蓄高消费低局面短期难以变化,零售总动能仍然不足。零售进入存量局,在这样的格局下,业态分化,边缘创新,效率要求提高,能力主导,然后才有获得增量和新生的机会。
当然,可能我们说的一切都是错的,每个人自己脚下的,才是最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