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改变生活

2022年,零售商业要把握这十大趋势

2022年11月28日

评论数(0)

出品/联商专栏

撰文/方湖

年关已近,2022年已来。

对2022年的宏观经济走向,做个大致预判,也许不是很准确,仅代表一家之言。趋势,代表事务或局势发展的动向。我用“趋势”一词,作为本次预判的关键词。用十大趋势来描述2022年经济走向。

趋势一:双碳时代

2021年10月1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席《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并发表主旨讲话时指出,为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国将陆续发布重点领域和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和一系列支撑保障措施,构建起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

所谓“1+N”政策体系,即“1”是碳达峰、碳中和指导意见,“N”包括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以及重点领域和行业政策措施和行动,主要将从优化能源结构、推动产业和工业优化升级、推进节能低碳建筑和低碳基础设施等十个领域加速转型创新。

在原则方面,《意见》指出,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对此,平安证券分析称,第一,各地方可能面临不同的减碳目标,要全国统筹、各地分类施策的安排,允许各地方不同规模不同节奏的减碳安排,更加的公平,也有助于协调好减排与发展之间的关系。

第二,全面节约战略,在生产端抛弃粗放的高耗能模式,消费端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体现为全社会为实现“双碳”目标的总动员。

第三,政府和市场两手发力,政府层面将加大对绿色低碳相关科技的财政和制度支持,市场层面则将通过市场机制深化能源和相关领域改革,最典型的表现即是大力发展碳排放交易市场。

第四,防范风险,安全降碳,强调要“处理好减污降碳和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粮食安全、群众正常生活的关系”。

在举措方面,一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二是深度调整产业结构,三是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四是加快推进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五是提升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质量,六是加强绿色低碳重大科技攻关和推广应用,七是持续巩固提升碳汇能力,八是提高对外开放绿色低碳发展水平,九是健全法律法规标准和统计监测体系,十是完善政策机制。

趋势二:新能源汽车爆发

按照中汽协的预测,2021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为340万辆,同比增长1.5倍。2022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为500万辆,同比增长47%。

1、渗透率预计从20%提升到35%。预计到2022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有望达到35%。这是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此前的预测,他认为“中国车企提供的电动车产品已经从性能、使用成本等方面全方位超越了传统燃油车。”

2、国产品牌阵营成为领跑国际新能源行业。中国新能源汽车,不管是新能源产业链,还是核心制造自主科技,不管是车规级芯片还是三电技术,不管是整车研发、设计与制造,在2022年都会引来长足的进步。

电池核心技术代表企业有比亚迪、宁德、中航锂电、国轩高科等,三电自主技术有比亚迪,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华为HiCar,造车新势力蔚小理之后还有威马、哪吒、零跑等,智能驾驶有百度、华为、大疆等,中国新能源汽车已经形成从技术研发到整车制造完整产业链。

同时,以比亚迪DMp+DMi为代表的混动技术,将插电混动汽车带入全新发展高地,这个也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成为替代燃油、衔接纯电的有效解决方案。

3、国产品牌国际化。2021年随着海外市场需求逐步恢复,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凭借自身技术、品牌和制造能力积累,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

中汽协数据显示,2021年前11个月中国汽车累计出口量达179.3万辆,同比增长1.1倍。多个中国汽车品牌出口量均大幅增长,创下新高。其中,新能源汽车已出口到南美、东南亚、西亚、欧洲市场,1-11月份出口销量为49.7万辆,预计2022年新能源汽车出口会较大增长。

趋势三:后疫情时代

疫情和防疫政策依然是决定经济复苏节奏的关键因素。

2021年中国继续坚持严格的防疫政策, 继续有效控制了疫情传播,但仍然无法避免疫情的点状爆发。今年1月、8月、9月、11月初先后出现了几次疫情传播 , 但每日新增确诊(7日移动平均)从未超过130例 , 不但远远低于全球依然约50万的每日新增, 每轮周期的高点也呈整体下降趋势 , 中国继续保持优异的防疫成绩。

但是也要看到, 即便这些较小规模的疫情反复,也使得中国经济复苏节奏受到较大影响 , 特别是对零售等行业冲击尤其明显。疫情依然是决定经济复苏节奏的关键因素。

1、疫情常态化,已经成为当前经济生活不可避免的事实。即使国内管控再好、再到位,国际上疫情控制不力,国际国内防疫两张皮;全球化的今天,国际化流动和交流是无法杜绝的;如拉长时间周期,国门关闭是暂时的,开放是长期的、持续的,所以在接受疫情常态化同时做好疫情预防是重中之重。同时还要做好,疫情点状爆发可能性存在。比最近西安和河南禹州的疫情,已经形成封城之势。

2、做好防疫,才是经济复苏和发展的关键。带病(疫情)的城市,是无法发展经济的。

趋势四:人口负增长与老龄化时代

1、2022年迎来首次人口负增长

根据推算数据,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人口规模的顶峰将出现在2022年,其数据是14.05亿,接下来,中国人口总量将经历持续下降,到了2050年,中国人口总量将下降至12.6亿人。这个数字,甚至低于2000年中国的总人口数量12.7亿。

2、劳动力人口下降

2022年末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18499万人,占总人口的13.7%,比上年末增加0.47%;65岁及以上人口达到122288万人,占总人口9.1%,增加0.25%。由于生育持续保持较低水平和老龄化速度加快,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自2002年以来首次出现下降,2022年为74.4%,比上年稍降0.1%。

3、主流消费群体发生变化

以Z世代为代表的年轻消费群体,加入消费大军,成为消费意见领袖。60后老年人群体比重增加,中国进入晚婚、不婚和少子化时代,中老年、年轻人和新生人口,形成倒梯形结构。

趋势五:5G后移动互联时代

移动互联网用户是移动互联网市场的基础,基于我国的人口规模和互联网设施普及,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基数庞大。截止2020年底,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达到9.86亿人,2021年年底11.5亿人,预计2022年底11.7亿人。

2021年短视频爆发成为一级流量入口,并带动电商、游戏等次级流量变现。这种影响可能在未来几年深刻改变行业格局。手握社交的腾讯、短视频的今日头条、电视的阿里、社区团购的美团等互联网超级平台,面临互联网反垄断和国家强监管,拆墙打通。

1、元宇宙:可以用一句话简单概括:元宇宙,是基于现实世界的数字孪生。如果说2021年的结尾,元宇宙的起点;那么2022年即将迈进元宇宙。

最近百度AI开发者大会在“元宇宙”APP“希壤”召开,这是中国国内首次在元宇宙中举办大会。此前颇受关注的“Facebook”改名为“Meta”掀起一股对未来“元宇宙”的热潮。

今年,各大公司都宣布开启“元宇宙”,不少投机者,趁机炒概念、卖课,疯狂捞金,腾讯音乐娱乐集团(TME)宣布,将正式推出国内首个虚拟音乐嘉年华TMELAND,构建出一个虚拟音乐世界。

2、AI时代:AI行业连续5年保持稳定增长,2022年预计规模超330亿元,2016年起,AI行业开始保持较快增长,增长率高达40%以上。从2019年始,AI行业增长率预期才出现回落,但仍维持在10%以上的高位。AI产业链主要包括基础层,技术层、 场景应用层,目前我国处于场景应用层起步到快速发展的阶段。

趋势六:工业化4.0时代

中国的产业经济正在乘上产业智能革命的列车,通过新硬件革命、新材料革命、大数据革命,形成工业革命和互联网革命的一次巨大融合,并改造中国社会和企业的每一个细胞。

1、科技成为核心生产力

如果2021年是中国科技的至暗时刻,美国对中国民族企业华为、大疆、海康威视等进行无耻的封杀;那么2022年就将成为中国科技发力年,中央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科技是核心生产力,并要求科技政策要扎实落地。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规划。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发挥好国家实验室作用,重组全国重点实验室,推进科研院所改革。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深化产学研结合。

2、部分硬核科技领先全球

2021年中国科技不断突破,领先全球。如九章、祖冲之量子计算机、中国天眼、光存储量子U盘、人造太阳等;羲和号探日、600公里高速磁悬浮、二氧化碳合成人工淀粉、大飞机试飞中心等。

3、卡脖子成为核心技术突破口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2021年的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其中两次提及了“卡脖子”问题。

在谈及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的问题时,会议指出,要统筹推进补齐短板和锻造长板,针对产业薄弱环节,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尽快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在产业优势领域精耕细作,搞出更多独门绝技。相信在2022年卡脖子技术会取得一定突破。

趋势七:中华文化复兴时代

1、冬奥会

第24届冬奥会即将在北京举行。这是继成功举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后,我们再一次站上世界舞台。特别是在后疫情时代,中国以一个更加开放包容、团结进步的姿态,向世界展示东方国度的生机与活力,在人类竞技文明层面迈出了自信与胜利的一步。

2、河南卫视点亮中华文化,持续发酵

2021年,要说卫视中最亮眼的那颗星,非河南卫视莫属。在唐宫夜宴爆红后,河南卫视调整为新国风定位,并推出一系列历史文化大宴,得到消费者追捧和官方喝彩。

自从春节期间河南卫视的《唐宫夜宴》一鸣惊人,这一年间河南卫视充分运用了当地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接连创作了元宵节的《芙蓉池》、清明节的《纸扇书生》、中秋节的《奇妙游》等一系列传统佳节的晚会节目。节目中宛如穿越时空的场景、服装和道具,加之精心设计的剧情,在庆祝节日的同时为观众科普了历史文化知识,也奠定了这一年综艺节目对历史文化的热度基础。

趋势八:区域化发展时代

1、五大超级城市群领衔发展格局

十三五”规划中指出,五大超级城市群格局已经形成,在国家规划层面,城市群的发展也将进入加速期。未来将加快城市群建设发展,打造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并将在全国范围内共打造19个城市群。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汪泓认为,五大城市群助力高质量发展已“箭在弦上”。五大城市群首先是长三角地区,它作为箭的龙头,综合实力最强,发展最均衡,占据了全国24%的GDP。

其次是京津冀,将政治资源、文化资源、科技资源以及人才资源进行了有机结合;再次是粤港澳,主要依靠金融优势以及科技创新优势;第四是珠三角,作为大物流通道居于国内生产链的核心环节;最后,西三角可以利用科技创新和低成本的优势,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和周边国家的战略联盟。

对于如何实现通过区域一体化助力高质量发展,汪泓认为,一是着力推进区域更高质量的一体化,协调区域内各地加强协调对接;二是促进城市群内经济要素有序流动,优化城市群的空间结构,解决城市群核心城市“一市独大”的问题;三是促进区域性城市的均衡发展,加快发展边缘地区的中心城市;四是以城市群发展带动都市圈建设,变单个城市的竞争力为城市群整体的竞争力。

2、都市圈建设:中国经济棋局的大场

南京、福州、成都这3个都市圈是由国家发改委批复的,因此也被一部分机构称为“国家级”都市圈。同时,在国家出台的多个重大区域发展战略规划中,还有多个都市圈被明确提出。在中国进入城市化加速阶段,培育都市圈、推动城市群一体化已经成为必然趋势。而从区域经济发展来看,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加快同城化建成都市圈,也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一种新手段。

趋势九:国际秩序重塑

1、RECP时代正式开启。2022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约占全球经济总量的30%和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文莱、柬埔寨、老挝、新加坡、泰国、越南等6个东盟成员国和中国、日本、新西兰、澳大利亚等4个非东盟成员国正式开始实施协定。

2、中美关系,多面而复杂,有冲突的必然性。2022年,中美关系没有最糟,只有更糟。12月20日,崔天凯认为,对当前中美关系的认识至少有以下三层意思:第一,美国不会心甘情愿地接受一个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文化传统乃至种族都很不相同的大国崛起。

第二,美国对华政策里面有很强的种族主义因素,美国势必会千方百计、不遗余力地,甚至没有底线地对华打压、遏制、分化、围剿。

第三,中国要有清醒的头脑,充分的准备,应对好中美关系今后的曲折、动荡,甚至是坐过山车的场景。2021年美国在政治、经济、科技、外交、台海、新疆问题等多方面对中国制造许多麻烦与冲突,预判2022年也不会平静,甚至不排除爆发局部冲突的可能。

趋势十:中国经济进入低增长新常态

根据有关分析,2022年中国经济增长将重新下行,主要原因是新冠疫情后推动中国经济快速恢复的房地产投资和出口这两个增长动能可能放缓,而基建、制造业投资和消费较难对冲其影响,预计在跨周期政策的适度发力下,全年实际GDP增速有望达到5%以上。

下一阶段中国经济面临三个风险:一是中国经济“类滞胀”特征的进一步显性化;二是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提速带来外溢效应;三是中美经贸关系演化中仍存不确定性。

预判十大经济趋势之后,看看中国管理层的如何发挥“看见的手”的作用。

12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2022年经济工作。政治局会议强调凸显“稳”的基调并不多见,提出了做好2022年经济工作的七大政策:宏观政策要稳健有效;微观政策要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结构政策要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科技政策要扎实落地;改革开放政策要激活发展动力;区域政策要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社会政策要兜住兜牢民生底线。

1、经济下行压力大,宏观政策偏稳健。

2、保市场主体、保收入、保就业,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效。

3、稳增长保持流动性,货币政策将稳健偏宽松。

4、国际外循环乏力,推动内循环、扩大内需成为经济发展突破口。

5、加大力度支持核心科技产业,发展先进制造、提升国际竞争力,促进国民经济经济高质量发展。

6、建立生育友好型社会,促进生育。

总而言之,2022年的政策导向,我用四个词来概括,就是:以人为主,以我为主,以内需为主,以经济发展为主。把握和借助趋势的力量,也许2022年会更好。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商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