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美设计

其美设计

公告

上海其美设计成立于1996年,由近百名国际精英设计师组成,针对大型商业空间提供高品质、高效率的规划设计服务。在中国大陆合作项目成功开业130余个,总面积超过700万平方米。除上海外,在北京、东京、巴黎均有公司办事处。

统计

今日访问:121

总访问量:623441

其美 | “近边儿”的远方——「这有山」

2021年01月22日

评论数(0)

我们常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可经常是想的越丰满,现实越骨感!现实的打压下人们慢慢忘记了远方,甚至怀疑是否真的存在远方,生活的艰难让我们只记住了身后继续的苟且!远方是什么?可能是个梦吧!

可是在2019年10月以后,假如你在长春,那么你的远方,他就近边儿得很——「这有山」。

图片△「这有山」外立


从理念出发推出来的设计

「这有山」无论是建筑设计还是布局规划,全都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购物中心,然而你很难想象到他是一群规规矩矩的老商业地产人打造出来的项目。怎么做到的?也许是对商业进步的一种思考和自我反思中挣扎出来的结果。

在“体验”、“沉浸”、“互动”、“怀旧”等热词频繁出现在优秀的商业项目标签中,如山一般的建筑形态应运而生,这也许是建筑形态的一种解放,但是否真的是一种可复制可效仿的对象,还有待市场和时间的考验。除了这一系列的刺激之下,强调街市是用来逛得,越传统越有逛头,于是回归传统街市的商业布局也成了影响这有山产生的重要灵感元素。

图片

「这有山」在长春的红旗商圈,这里是长春市四大商圈“龙形经济带”的中心区域,交通非常便利,项目周边可辐射的客群包含:四所高校、中高档居住区和高知人群、科研机构四所、中外旅游的客群等。在红旗街的改造精神里,塑造城市特色文化名片被定为了主基调,而通过历史文化为经济赋值,小旅游向大旅游转变,实现商业、文化、旅游的和谐统一便成了这一场打造的核心思想。而实际上正是因为这一区域沉浸式消费体验空间的缺失,区域内商业项目同质化严重,大家都在寻求一条传统向新型过渡的出路,这有山自然脱颖而出。


山路+山洞,组团步步停

由于所处东北,空间上不得不思考的就是不做规矩的大盒子,如何留住客流。于是如同侨福芳草地的逻辑,锅盖扣所有,这样就完美的规避了长春冬天不利的气候条件。


图片

我们常说: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这有山」舍弃了常规购物中心以扶梯将相互平行的楼层进行垂直方向联动的连接方式,项目借用的正是古代依山而建的山地建筑逻辑,叠罗的房子与常规商业建筑中的退台逻辑保持了一定的逻辑性。凭借单一动线串联了所有品牌店铺及建筑景观,单一动线很大程度上节约了使用面积,也因此让这有山拥有了高于其他购物中心的得铺率。一根糖葫芦棍儿串起了品牌铺子和旅游景观,摇摆于山道上,这也让体验式的观光购物达到极致。

图片

各层建筑以“拉花”逻辑为基,将普通的二维空间靠垂直牵拉的方式,形成了完整的立体空间:依靠踏步、连桥、门洞等手法进行交织,建筑呈现“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含蓄古朴的造园手法。

图片


自上而下文化+微旅游+娱乐生活


顶部的精神地标——问蟾亭,既有吸引人们目的性到访的功能,同时富裕了空间一些古典&宗教的意味。相信建筑师一定是受到了安藤忠雄“佛大头”的建筑影响,游客拾级而上的这一行为,颇有朝圣的意味。而且这一区域也是现代商业的科技感与传统文化撞击最厉害的一个景观。数字灯光在白色大佛头上打出各式各样的“妆容”,让原本单一的思想者变得百变,更加扩容了人们的想象和思考空间。硬币撞击金蟾口中铃铛的美好寓意也为这个区域极具趣味性的一项活动。

图片
图片

观山观景观蟾——望山亭,动线的尽头是望山亭,这里可以供来到这里的客人停脚歇息,这里可以将全山的风景尽收眼底,还能与问蟾亭隔空相望形成一个风景意境的空间魔盒。这一手法也是典型的景区设计手法。


图片


项目中的酒店项目一改普通酒店外部进入的逻辑,以“山舍”化为主力店一般的存在,满铺于建筑的4-6层。考虑到动线的设计,项目属性等因素,打造一间客栈更加贴合。毕竟在这两层再做品牌店铺比较难引上客流,一个山舍成为「这有山」的观光旅游暖心闭环。


图片

「这有山」以“组团”形式,将各种生活娱乐模式串联起来:休闲逛玩团、小吃团、嘉年华、聚会聚餐团、电影厅、夜生活组(山洞环廊)、怪生态(吹玻璃、油头理发店等)。整个「这有山」的业态从大到小,从远到近无一不散发着强烈的吸引力,吸引着全国各地甚至全世界的打卡观光客们!

据说「这有山」未来还会推出各项丰富多彩的活动,例如绚烂的大型3D裸眼全息影像秀、“问道”大型沉浸式演出、大型国潮电音节、问蟾亭祈福、这有山AR寻宝......这里满足了人们既想游乐、娱乐,又想享受生活、实现短时间无目的休闲微度假的预期,这种沉浸式体验,消费者愿意“买单”。


从「这有山」出发,未来在哪儿

回避同质化竞争,另辟蹊径

「这有山」巧妙的避开了同质化的竞争,毕竟周边有万达、欧亚商都等成熟的项目,如何在虎狼之地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就靠着这股特别劲儿。这有山舍弃了竞争激烈的服饰零售类别,反而在娱乐、零售、餐饮、文旅文创、夜生活等方面无限放大自己的特色优势,从效果上看,这一点确实很成功,在「这有山」的第一张成绩单上,商户们也给了非常满意的答卷(近90%商户缴纳了提成租金,而招商率也达到了100%)。

政府背书,更快更稳

乘着政策的风,“十三五”期间,文化及旅游等产业成为了我国支柱产业,这一经济形式打开了我国经济增长的大门,辅以地方特色的文化及娱乐项目如火如荼,「这有山」也是出现在这一时刻。「这有山」作为长春文旅产业发展的范本,在4A级旅游景区商场的定位下,自然地破解了传统经营模式,目前来看算是成功的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甚至商业巧妙的连接在了一起。「这有山」不只是一个文旅项目,更是长春的一个全新的城市名片

有文化的商业或将成为大势

如今各种沉浸式场景、主题式街区、怀旧复古的文化商业模块,无一不是为了吸引客流引起大家的“共鸣和公情”,从而促进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但随着我国国力增强,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不难发现,真的能刺激到人群神经的就是一些有“文化”内涵的内容。「这有山」的设计说:“「这有山」是否真的成功了还不知道,让消费者接下来不是为景而来,而是为店而来,通过文化内容来吸引客人,这才是真正的成功。”在小编看来,「这有山」算得上是一个真正的文化商业主体,在对立与融合的发展过程中,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这有山”出现在中国的商业市场中。希望中国未来的商业可以真正做到深度与精度齐头并进。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其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