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7月10日
评论数(0)探案 | 就地扶贫,振兴乡村不仅仅是一本经济账。
“马老师的梦想,是要实现从亩产1000斤变成亩产1000美金。”6月30日,盒马鲜生(以下简称盒马)创始人侯毅第一次以阿里巴巴数字农业事业部(以下简称阿里数农)总裁的身份和媒体在钉钉见面,详解阿里数字农业的愿景。
这时的侯毅人在西安,正率队筹建一个吞吐量可以到数万吨新鲜果品、辐射大西北甚至新疆的数字农业集运加工中心(以下简称产地仓)。
此前,位于广西、云南的产地仓已经全面运转,建在南宁、昆明机场附近,一日发货能力分别约为300吨、150吨,是当地规模最大的农产品集运加工场所。
此后,除西安在建的陕西产地仓外,另有四川、山东产地仓在建,加上在建、已建的17个销地仓,这张数字化的农产品流通网络一年可以支撑100万吨生鲜农产品的加工运输。
此时,外部合作伙伴的网络也遍布全国:
农业农村部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在6月末与阿里巴巴集团达成战略合作,涉及数字农业、乡村治理、普惠金融三个方面。
7月8日,淄博市委书记江敦涛宣布,与阿里巴巴合作战略升级:双方将在山东淄博筹建数字农业产业中心,盒马村正式升级为盒马市。
江敦涛表示:“淄博农耕文化底蕴深厚,优质农产丰饶,数字网络完备,而且已经有数量众多的盒马村,建设阿里巴巴数字农业农村示范城市对我们而言是水到渠成的选择。”
此前,淄博当地企业纽澜地与盒马鲜生合作,服务于6000万盒区用户,年销售额达到6亿多元,已经成长为知名的国产高端牛肉品牌。
这时,距阿里数农正式成立(2019年10月)还不到一年。
从盒马到阿里数农,侯毅走过的路是数字助农的路
6月30日,拥有盒马、阿里数农总裁双重身份的侯毅解释了它们各自的定位:阿里数农虽然是独立事业部,但在数字农业建设层面,双方可以看做一个整体。阿里数农承担了数字农业(如盒马村)的建设、规划和运营,盒马承担了部分核心商品的销售任务。
阿里数农、盒马的组合体现了阿里巴巴在数字助农上的探索路径。
在国内,“助农”年年提,但年年难题,因为上游下游的各个节点的“天堑”太多。
生产端看天吃饭。一场城里人打卡拍照的大雪或冰雹,在山里可能就毁了一个农户一年的收成。
供应端损耗严重。2019年,我国农产品总产量19.80亿吨,其中生鲜农产品产量超过11亿吨。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李小云曾介绍,由于存在保鲜和腐烂问题,无法及时销售的生鲜农产品损失可达20%-30%。
销售端中间环节多,农户无议价权,导致农户农产品卖的便宜,消费者买的贵。
归根到底,农户在产、供、销三个环节受限太多。侯毅表示,阿里数农的目标很简单:第一,让农民种出好的农产品,卖出好价格;第二,让城市消费者吃到安全、健康、优质的农产品。
达成目标的手段也很明确:数字化。在农业的生产、物流供应链、交易的过程当中全部由数字去有效记录:
生产端,监控农业生产过程,对农业生产结果做有效评估,做出优质农产品。
供应端,缩短供应链链路,降低销售成本。
销售端,借助数字化交易手段,扩充农产品的销售能力。
(阿里巴巴广西仓中控室数据屏)
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一定不能按照生产、流通、销售的顺序进行线性改造。因为在实践中,要通过数字化销售来驱动农村做数字化生产。
侯毅说:“数字农业对农民最直接的帮助是把他的商品卖出去,卖出好价格。要撬动对农民的支持和服务,光跟他讲是没用的,一定要实实在在帮他卖东西。”
盒马承担着“驱动力”的责任。
作为以生鲜为核心的新零售企业,盒马了解消费者要的高品质产品是什么,也能通过这些优质消费者,建立起农产品的品牌,万一某农产品销售不畅,阿里数农还可以依靠盒马的自有渠道兜底。
此外,盒马在生鲜物流冷链和仓储方面的建设,也在为今天的大规模农产品运输铺路。
因此,盒马在生鲜零售的模式基本跑通后,马上开始和全国各地政府联合,用订单农业的方式,帮助当地可以走向全国的核心单品销售。也只有按照一定价格体系包销,承担风险,才能让农民愿意按照盒马的标准生产高品质水果。
“仅仅是买卖关系,这个活干不长。”侯毅说。
盒马村拓荒,阿里数农接力
2019年,全国首个盒马村出现在四川省丹巴县八科村,又被复制到峨眉山市、美姑县、金川县。
金川县勒乌镇党委书记侯丰介绍,2019年,金川县人均收入在1万元出头,而勒乌镇八部里村转型“盒马村”,为盒马种植草莓后,村里有150多人成为“产业工人”,大都是50-70多岁的留守老人,从没有收入到人均收入预计超过3万元。
此后,在湖北武汉、孝感,江苏溧阳,河北迁西,都陆续出现了盒马村。
最具有示范效应的盒马村应该是上海崇明区绿华镇华西村。盒马和上海市崇明区人民政府在2019年12月5日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着手建设翠冠梨数字农业基地。
该数字农业基地在5月正式亮相,有46项高科技设备同时运转:无人机低空植保、果园机器人杀虫、工作人员远程操控、液态点滴施肥……出品的翠冠梨符合盒马门店的出售标准:
1、枝伤不能超过1处,长度≤1厘米,宽度≤0.1厘米。
2、机械伤只允许芝麻粒儿大小的,不漏果肉,无汁水外流。
3、果皮紧实饱满有弹性,无失水皱缩现象。贮存、运输全程冷藏,湿度保证在85%—90%,以最佳的口感和消费者见面。
翠冠梨数字农业基地的示范意义在于:
一方面通过数字化生产,以提升农产品品质的方式,提高了农产品的价格,再通过盒马门店销售,解决农民得利问题;另一方面,因为现代科技的助力,对劳动力要求不高。
比如在崇明翠冠梨数字农业基地,同样一块地打一次药,以前需要4个熟手忙碌半小时,如今用无人机,两名农民2分钟就能完成。基地农民们的平均年龄在50岁以上,高龄者近70岁,还能保证人均年增收在4万元以上。
当时,上海青浦区、浦东新区的数字农业基地也在建设中。山东淄博市委书记江敦涛造访盒马上海总部,希望展开深度合作,后续就有了前文所说的“盒马市”。而到了这时候,仅靠盒马的力量是不够的。
“盒马在,我底气更足一点。但是盒马不足以改变中国农业的现状,阿里巴巴数字农业能够改变。”侯毅说。
侯毅表示:“阿里不需要重复建设,所以让我来负责两个事业部,一个是上游、一个是下游。数字农业代表的产业互联网和盒马代表的消费互联网,这两个能够合为一体的话,未来的空间是巨大的。”
为悬崖村修的路,需要数字农业来激活
所谓“巨大的空间”是什么?数字农业能为乡村、政府乃至中国社会带来什么?知乎热搜上一个“为什么要给悬崖村修路”的问题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参考。
该问题涉及到的思考是:为什么能整体搬迁的事儿,需要投入几亿资金修路?
这没有标准答案,比如在频发山洪、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地方,精准搬迁是必要的。但也有一些地处险要的村子,于私,村民留恋故土,有自己的习俗、文化,不愿意走。
走出去后如何融入到新的环境,也是未知数,甚至个体和社会都要为此付出更多的成本。修路留下,村民的生活也不是没有改善的可能,比如就地开发自然旅游资源。
于公,所谓国土,有人守住的地方才是国土,有人开发利用的资源才是资源。
因此,就地扶贫、振兴乡村的意义不仅仅是一本经济账,说其事关国体,也不夸张。但同时,给乡村修路是老基建的范畴,老基建需要新基建来激活。
(图片来源:澎湃新闻)
四川凉山的阿布洛哈村的一个例子。截止2019年11月25日,它是全国最后一个未通公路的建制村,人口数为253人。此前,居民出山要走四个小时山路,甚至要依靠滑索过江。
政府在小康路上不会落下一村、一户、一人,但修路的难度也是空前的,因为工程队的大型机械被滑坡落石砸坏,甚至出动了运载直升机运送工程器械。
6月30日,阿布洛哈通村公路全面竣工,村民们也已经住上了新房。一位叫阿达牛色的村民指着山坡说:“自己还是要搞搞产业,在那边种点脐橙。”另一位村民想种点芒果、核桃、茶叶。未来,也许可以围绕金沙江大峡谷,开发一些特色旅游项目。
那么问题来了,刚通路的村民们的特色产业梦想怎么实现?农业存在的问题他们可能会一个不少的遇到,甚至更加缺乏解决这些问题的经验和资源。路通了只是脱贫的第一步,要到产业致富仍然道阻且长。
政府做的已经足够多,接下来和市场有关的问题就需要企业的助力了。这也是阿里巴巴做数字农业的意义:我们在老基建的建设上举世瞩目,庞大的乡村已经被庞大的路网连接起来,在补足了数字农业的功课后,路网的价值才能被完全释放。
正如侯毅所说,盒马不足以独立承担这个重任。盒马毕竟是一个商业体,一方面,销售端的销售资源、流通端的物流资源毕竟有限,不能无限制扩充,或者也不可能无限制让位给助农产品的运输和销售。
另一方面,盒马村是试验点、是示范点,也许代表未来,但目前不能一蹴而就,就拿刚刚通路的阿布洛哈村来说,要一下子推动数字农业生产,不现实;要一下子推动千千万万的村子都上马数字农业生产,也不现实。
所以阿里数农在这半年多的重头戏是“产地仓+销地仓”,把老基建的路网覆盖上新基建的农产品流通网,两张网合并,是眼下能够以最快速度、最大规模助农的最佳途径。
在产地仓,CT扫描是水果的标配
数字化生产是解决农产品品质、品控的起点,但要让农产品商品化、品牌化,还需要再经历预处理、检测、配送三个环节。
侯毅告诉【商业街探案】:一般来说,从地里采摘下来的产品还是没有区分好坏的农产品,所以在采摘后要尽快做消毒、保鲜这样的预处理,然后对农产品进行检测,把优质产品挑选出来,最顶尖的商品做成品牌,也就能保证品牌要求的稳定性、一致性了。
这是“产地仓”要承担的功能:预处理、分级。在分别于2月、7月初建成的云南昆明、广西南宁产地仓中,数字化是最大特色。
首先,数字化中控室可随时了解两省农产品数据和入库情况;然后,水果被送上四通道的分选设备,如同做CT,光电分选机可以测出每一颗水果的酸甜度、果面光洁度,是否有霉斑、橘皮和划痕。至于水果果径,可以精确到毫米,重量精确到0.5克。
(阿里巴巴高精度水果分选设备影像)
侯毅介绍:“我们完全可以对一个橙子、一个苹果进行360度全方位的切片扫描,大概一个苹果我估计要切几百片,当然这是光线切片不是物理切片。”
分级之后是分拣。产地仓的自动化分拣线一小时就能将7吨水果“分门别类”,效率是人工的124倍。同时,阿里数农还投入大量设备对商品进行包装, 可以胜任自动化套袋、装纸盒、礼品盒、大包装运输等多个场景。
通过数字化和自动化,农产品从分选、品控到装箱、打单,全流程只需要两分钟。
产地仓的另一个功能是能直接和快递公司对接,联成一体化,包装后直接发往全国各地,提升效率。
此外,阿里数农还在整合资源建设多套物流配送网络,包括基于盒马冷链仓改造建设销地仓,缩短供应链配送路径,做到一地发周边能够次日达;基于菜鸟物流的资源建设整个产地到销售者手中的干线运输网络;基于社区筹建社区团购网络体系。
侯毅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这几套网络体系,真正意义上在最短时间内把农产品销往全国。”
据估算,阿里建设的产地仓可以把生鲜农产品的损耗率从20%-30%降低到10%,而自动化并不会让农民失业。在广西、云南产地仓,初期就提供了近600个就业岗位,帮助农民们成为产业工人。
同时,阿里数农的产地仓根据地域不同,因地制宜。山东产地仓就根据山东当地的特产,加装了苹果、樱桃自动化分选线。其中,四通道的苹果分选线,每小时可自动分选10吨。
山东产地占地200亩,但面积仅仅是阿里数农和淄博政府合作共建的数字农业产业中心的四分之一,支持从牧场、菜园、果园、田园到餐桌的四个示范区。除水果外,肉类生产加工生产线也在建设中。
需要注意的是,产地仓并不一定要依靠生产端的大规模数字化改造,它是可以独立对农户和农产品发生作用的。
就拿阿布洛哈村村民想种植的脐橙来说,种植技术的好坏、树龄、光照等都会影响成品果率,做完全的标准化、数字化管理很难,产地仓的“CT分级”是个不错的办法。每一个采摘下来的脐橙都可以做酸甜度检测和“CT”。达到要求的可以做为商品品质果,达不到要求的可以用于榨果汁。
通过这种方式,农户的产品能够物尽其用,不至于因为产不对销没了销路。
数农探索,八方登场
侯毅告诉【商业街探案】:“未来,阿里的整个体系都会承担销售能力,包括大润发、盒马、淘宝、天猫、考拉、支付宝、饿了么。我们一定会进入其他市场化渠道,包括线下的批发市场,及一些友商的销售渠道。”
至此,阿里数字农业的实践线路图也清晰了起来:盒马门店为数字化销售打基础,盒马村推动数字化生产,连接数字化销售。当盒马村作为“试点”把数字化生产和销售打通后,于流通端大力建设数字化流通网络,最后再推动数字生产与销售的大规模复制与推广。
再往后看, 阿里系的其他资源也会发挥巨大的作用,比如结算平台、交易平台都可以放在阿里云,阿里云会提供整个农业基础设施的技术支持。蚂蚁金服、支付宝在供应链金融、保险层面会提供农业的金融支持,这也是农业农村部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和阿里合作的图景。
未来,阿里数农还将与中化集团战略合作、与广西自治区及云南省政府深度合作……
如前所言,这不是一条按部就班的线性路径,却贴合当下中国农业与社会基建的现实。选择并践行这条路径,并受到政府部门和其他相关方的欢迎,除了探索精神、责任感、资金技术外,也需要执行的洞察力和智慧。
侯毅说:“中国将从农业大国变成数字农业大国。阿里巴巴愿意去投入、探索,并想把这种商业模式作为一种示范作用,带领行业各种相关方、资本进入农村市场,帮助各地农民在真正意义上提高商品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