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冥一鲨的专栏

南冥一鲨

公告

文集

统计

今日访问:187

总访问量:108589

互联,流转,超级终端……鸿蒙或将改变数字生活方式

2021年06月07日

评论数(0)

鸿蒙系统用一场发布会的时间,就证明了自己并非人们想象的“安卓替代品”,而是一个属于未来数字时代的全新生态。

在6月2日的晚上,华为召开HarmonyOS 2(鸿蒙系统)及华为全场景新品发布会。发布会上华为推出了手表、平板等智能硬件,但最为引人注目的重头戏,还是硬件背后的新操作系统:鸿蒙。诞生于AIoT时代的鸿蒙系统,天然拥有打破终端界限、实现万物互联的基因,而这一基因,也将成为它冲击世界级操作系统、赢取未来数十年数字生态最关键的砝码。

华为常务董事、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如是描述鸿蒙系统的意义:“万物互联时代,没有人会是一座孤岛。无论经历多大的困难,华为为全球消费者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更好的产品的决心不会改变。我们希望与更多合作伙伴、开发者共同繁荣鸿蒙生态,为全球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体验、更好的产品、更好的服务。”

想要读懂鸿蒙、读懂华为对未来的战略布局,一个必要的先决条件是,跳出与安卓相关联的逻辑,将鸿蒙放置在一个更高纬度的时代背景下去审视。当以一个中立、可观的视角来看待鸿蒙系统,我认为可以得到以下三条结论:

首先,鸿蒙的核心在于万物互联,它是与安卓、windows等截然不同的下一代操作系统;其次,对华为来说,鸿蒙的研发与落地,是一件难却正确的事情,是一条成为超级科技公司的必由之路;最后,鸿蒙系统的生态不可能由华为独立构建,这需要整个行业在市场规律的驱动下共同参与。 

华为鸿蒙,打破信息孤岛的全球第四系统?

任正非在接受外媒《金融时报》采访时就曾说过,鸿蒙系统的产生,本身并不是为了手机用,而是为了做物联网来用的。自“鸿蒙”首次曝光在大众视野之后,就因时局背景和“华为”的属性而备受瞩目。但是这种瞩目包含了太多超然于产品和市场之外的内容。鸿蒙在市场层面的意义被低估了,在情怀层面的意义则被放大了。

鸿蒙的诞生,源自于5G物联网时代对操作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安卓使用受限,只是再次证明了核心技术被他人“卡脖子”的深远影响,而不是鸿蒙研发的真正动力所在。就操作系统的性质和特点而言,如果要拉一个系统和鸿蒙对标,那也不应该是安卓,而应当是谷歌旗下的另一个操作系统:Fuchsia。Fuchsia是一个什么样的系统?简单来说,它的作用是统一安卓和Chrome OS,达到手机、电脑、各类智能硬件协同运行的目的。鸿蒙的核心目的也在于系统的统一和信息跨终端的自由流转,只是要做得更加开放、更加深远。

一直以来,由于传统移动端操作系统的割裂体验,消费者往往习惯以操作系统区分终端阵营。鸿蒙系统旨在改变这一行业格局。依靠分布式软总线、分布式设备虚拟化、分布式数据管理、分布式任务调度等核心技术,鸿蒙系统可以实现多种类、多数量的设备间硬件互助、资源共享,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多设备协同。

鸿蒙系统有着极强的开放性,对开发者来说也很友好,华为自主研发的方舟编译器可以方便地让安卓App移至到鸿蒙系统。如果说早年的Unix可以算作是第一代操作系统,那windows、Mac就可以看作是第二代操作系统,安卓、IOS则是移动时代的第三代操作系统,鸿蒙的目标是第四代操作系统的引领者。鸿蒙和安卓瞄准的就不是一个时代。鸿蒙系统就像是未来智能生活时代的“巴别塔”、全球参与者的共同语言,为多元化、多端化的生活赋能。

 摆脱依赖的自有操作系统:难且正确的事

做出一个成功的操作系统,收益又有多大?

2020年全球市值最高的5家公司,除经营石油生意的沙特阿美和电商巨擘亚马逊以外,苹果、微软以及谷歌都有在全世界得到广泛运营的底层操作系统。实际上,亚马逊在电子书和物联网领域也打造了非常成熟的操作系统,只是在国内不算普及。可见,操作系统是超级科技公司的“必修课”。

拥有操作系统,也就成为了平台的搭建者,规则的制定者。具体到华为,其主营业务大概可以分为C端业务、运营商业务、企业服务和云计算几个部分,鸿蒙就是华为为C端业务打造的底层基础设施。发布会上官方也提到了“1+8+N”的战略,1即智能手机,8指的是常用的PC、平板、智慧屏、音响、眼镜、手表、车机、耳机等智能设备,N则指摄像头、扫地机、智能秤等外围设备,甚至也可以包含一些传统家居设施。IDC数据曾预测,2024年中国物联网市场支出将达到3000亿元,成为全球物联网规模第一的市场。在这一背景下,鸿蒙的生态价值可想而知。

底层操作系统如此重要,为什么极少有公司自主研发?主要还是因为太难了。一方面相关开发技术极度复杂,需要的内外部支持体量空前庞大;另一方面研发投入耗资极巨,是个在短期看来毫无性价比的业务。举个例子,普遍认为并不成功的Windows Vista系统,当年研发花掉了200亿美元。

底层操作系统的研发必然建立在极为强大的技术、资本背景基础之上。在移动时代之初,在国产手机初期曾经出现过很多“伪操作系统”,如阿里云研发的Yun OS。即使到了今天,介于OS和UI之间的安卓“深度定制”也仍然大有市场,这一方面说明了,系统级的开发是多么复杂与困难,一方面也说明了,安卓本身就存在种种不足,新的时代正在召唤新的生态。

无论是从华为的战略规划来说,还是从国产软硬件品牌的长远发展来说,开发一个摆脱依赖、独立自主的自有操作系统生态,都是一件必须要做的事。已故贝壳创始人左晖曾经说,要做难而正确的事情。对于华为来说,鸿蒙系统的研发和落地,就是难而正确的事。

 生态,才是成败的关键

任正非曾表示:“操作系统最关键的是建立生态,重新建立良好的生态需要两三年左右的时间”。这也道出了鸿蒙系统正式发布后,下一个阶段的战略重点。

用户是有使用习惯和思维惯性的,安卓系统已经主导手机终端十几年,无论出现什么样的替代者,用户都需要适应和过渡的时间。当然,人们往往也逃不过“真香”的定律,在使用上新系统后,就“再也回不去了”。笔者认为放在全球的尺度上,如果2-3年能够完成生态的初期构建,已经是一个相当高效的节奏了。

相比于技术研发,生态建设是另一个维度的难点、决胜点。生态建设不是一方能够独立完成的,必须要大量的生态伙伴共同参与。2019年时,vivo、OPPO、小米等国产手机厂商就曾参与过鸿蒙系统的试用。实际上,鸿蒙未来的生态建设离不开这些品牌的助力。

回看安卓、IOS等操作系统诞生之初,都构建了完整的软件生态系统,这让用户能够快速适应并产生依赖。毕竟用户的诉求是使用操作系统中的应用,而不是使用操作系统本身。一个操作系统的生态越完善,支持的软硬件厂商就越多,其价值就越大、用户基数就越大。华为内部将3亿终端设备设为鸿蒙系统第一阶段的生死线,并将之设定为2021年的目标。其中2亿来自华为自有的手机、手表、平板、智慧屏等设备,另外1亿就是面向生态合作伙伴的各类终端设备。生态伙伴,成为关键中的关键。

当然,任何人不能要求国产品牌不计回报地助力。生态建设没有独享利益者,人人有付出,人人也要有回报。站在手机厂商的视角,他们要考虑,鸿蒙系统能够为用户带来什么,能释放多大的市场价值,鸿蒙需要的不是情绪化的支持,而是市场化的认可和选择。

好消息是,市场的发展变化正让华为和一众手机厂商的立场越来越趋近:2018年以来全球手机出货量持续下滑,但消费者使用手机的时长基本稳定在4至5个小时,这预示着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发展面临一个新的转型期——万物互联,而这一时代伴随着智能音箱等设备的普及已经悄然而至。一人多端早已成为常态,打破界限的“超级终端”,也将成为手机厂商的基本诉求。

6月2日的发布会上,华为还公布了HarmonyOS“百”机焕新计划,将陆续向华为手机、平板、智慧屏等智能终端设备推送升级HarmonyOS 2,到明年上半年计划实现近百款设备升级HarmonyOS 2。

笔者认为这极有必要,近日来我们常常能够在各大内容平台上看到关于鸿蒙系统的测评,流畅的体验,出色的UI,人性化的细节设置,成功吸引了大众的注意。但旁观终究不如亲历,华为在未来这段时间内,可以多创造一些试用的场景,让更多人感受到鸿蒙系统的独特价值。

鸿蒙系统到底有多便捷,到底有多安全,这在别人的测评中是看不出来的。华为也需要通过让大众充分体验鸿蒙系统,来传递这样一个信息:万物互联时代,每一个企业、每一个个人,都可能并应当成为鸿蒙生态建设的参与者。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南冥一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