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百度外卖智能物流调度系统获得了“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进步奖”,值得注意的是“吴文俊奖”在商业领域并不特别出名,但是在学术领域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所评选的单位都有着极为严苛的学术标准,由各顶级机构高校专家进行评审。
百度外卖获得该奖项,一方面说明了其技术能力已积累到一定程度,而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在百度外卖与饿了么合并之后,百度外卖也在以技术能力加速对于“百饿”联盟的赋能,在饿了么引入百度外卖的调度系统之后,其送餐准时率达到了99%以上。
因此,值得关注的是,当外卖行业进入增长放缓阶段后,技术的赋能是否是撬动下半场的关键变量?
技术融合效果显现:百度外卖获奖,饿了么准时率提升
百度外卖与饿了么双方进行正式技术融合是在17年的11月23日,双方联合发布了“未来物流”战略,仅仅一个月时间,百度外卖技术范儿的智能物流调度系统便获得了中国智能科技最高奖,而饿了么的配送准时率提升到了99%以上,可以说通过技术融合实现了双赢。
这背后主要有两大因素。
1)百度外卖物流系统背后,是百度技术的赋能,百度外卖在其创立之初,就是一个以技术驱动的平台,百度将其多年的技术积累充分的运用在其上,因此百度外卖也是国内首家将深度学习能力进行运用打通的外卖平台。
其次,百度外卖的数据并不仅仅依托于用户下单,早在创立之初就获得了百度系全产品线的支持,包括百度地图、百度糯米、手机百度等等一系列产品数据的全方位支撑,继而其在一开始就能够拥有最强的数据规划能力,属于技术跨界融合典型。
含着金钥匙出生的百度外卖凭借技术能力,成功占领了重视配送准时率的白领市场,而当其将这些能力全面赋能饿了么之后,其物流系统自然也获得大幅提升。
2)饿了么数据的整合,数据是人工智能的燃料,饿了么拥有海量的订餐数据,这些数据可以非常好的“喂养”百度外卖的人工智能技术,将其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2017年第3季度中国互联网餐饮外卖市场分析报告显示,“百饿”联盟的市场份额为48.8%,超过美团外卖的43.1%。当百度外卖与饿了么的数据融合之后,其也可以推导出整个市场的用户消费行为变化,制定相关策略,这将对未来的战局走向有着更为重要的决定性意义。
外卖的下半场为何是人工智能之战
百度外卖与饿了么的合并表面上仅仅只是市场份额的合并,但背后更深层次的是百度外卖技术赋能加速所带来的隐性资产,将会加速双方的扩张速度。
未来,百度外卖+饿了么,美团外卖三家会继续并吞外卖市场,形成格局鼎力,但伴随消费升级,技术则有可能成为撬动其中变数的关键力量。
1)用户全品类消费的消费升级,DCCI的《中国网络外卖服务白领市场价值研究报告》显示,已经有接近90%的用户将外卖平台作为全品类消费平台,全品类消费在增长。
这也与外卖物流配送效率的提高有关,此前百度外卖的发展规划正是未来的同城配送,因此其在技术底层架构规划方面就已经做好了充足准备,而赋能饿了么之后,双方则将共同打开这一更大的市场。
2)用户全城点餐的消费升级,百度外卖智能物流调度系统5.0的亮点便是支持全城配送,降低空驶率,这也是其物流技术优势的体现,而该功能也很好的与百度外卖的“吃全城”打通,用户看到中意的特色美食后可以立即进行全城点餐。
这一技术解决了诸多用户想要点餐,但是却由于餐厅太远而无法点的困境,而饿了么方面有着更大的用户规模,一旦获得这一全城配送的能力,其也将获得更强的竞争优势。
3)用户智能选择的消费升级,对于用户来说,越来越多的餐厅已经对其造成了选择压力与困扰,因此如何为用户推荐出其感兴趣的餐厅,即满足其价格区间,又不超出其口味偏好,又要在熟悉中带有一些新意,同时在不同时间为用户推荐不同商品(下午茶、甜点、水果等),这非常考验数据挖掘的能力。
百度外卖依托于技术优势,可以对用户做到更为精准的千人千面画像,匹配出用户更为喜欢的潜在商品,当其数据与饿了么更深入的融合之后,对相关餐厅相关菜品进行数据整合,打通之后,饿了么也将获得更强的精准推荐能力。
4)用户交互入口变化的消费升级,在人工智能时代,万物联网,未来的用户并不一定会使用手机下单,而是很有可能通过其他硬件产品。
例如目前阿里的智能音箱天猫精灵,用户就可以对外卖进行点餐,而饿了么与百度外卖的“未来物流”发布会上,其也发布了自身的音箱概念产品,可见饿了么与百度外卖有着共同的技术追求。
外卖行业中百度外卖最具技术范儿,其在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等智能能力不在话下,而其也可以很好的为饿了么带去这一领域的技术赋能,助力饿了么布局到更多智能硬件产品中,实现用户的语音交互、图像交互式点餐,在未来打通更多的赛道。
结语:
百度外卖与饿了么的合并,表面上是市场份额的合并,但实际上更深层次的是百度技术能力与饿了么的深度融合,让饿了么已有的数据资源发挥出更大价值,同时以技术驱动的能力,双方也将在未来打开更大的市场规模,提前布局消费升级。
此次百度外卖智能物流调度系统获奖,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今日访问:44
总访问量:115180
2018年05月23日
评论数(0)5月19日,美团外卖方面宣布,其平台日完成订单量已经超过了2000万,首先来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概念?
这里可以参考此前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共享经济发展年度报告(2018)》,其中指出,美团外卖拥有外卖行业将近62%都市场份额,按照这一比例估算,那么整个外卖行业的最高峰日订单量最高可达3200万单,这也意味着,每天平均每40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个人会点一次外卖。
这充分反映了外卖行业的高度繁荣,外卖已经极为深入的渗透进国民生活之中,而美团外卖的2000多万日订单量做为一个现象级事件,也为该行业写下了历史脚注。
值得分析的是,美团外卖为何能够取得如此成绩?外卖行业正在发生哪些变化?
每天平均每40个中国人中,就会有一个人点外卖,这样的大环境反映的是国内外卖市场的高度成熟,用户已经有了成熟的消费习惯,并形成稳定。
首先,是用户消费升级的崛起,目前外卖市场规模已经突破三千亿,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外卖行业最近两年的增长率依然保持在20%左右,这对于所有外卖平台来说都是利好。
其次,两强格局的确定,平台从抢红利阶段进入到比拼服务阶段。
饿了么与百度外卖合并之后,市场上就主要剩下了美团外卖与饿了么的两强之争,虽然有滴滴外卖的半道插入,但总体上来看对两强的格局并不会有太大影响。
而这也意味着,不出意外,这两家平台会拿下外卖行业未来的绝大多数红利,而占据62%市场份额的美团外卖,更是最大受益者。
尽管饿了么有着先发优势,而百度外卖也有着百度这座靠山,但是最终却依然是美团外卖率先拿下了2000多万的订单量,这背后与美团外卖的天时地利有关。
第一,绝对充足的资金弹药实力,外卖行业是一个绝对烧钱的行业,美团在2017年完成了40亿美金的融资,而饿了么最后一次公开融资是在2016年的12.5亿美元,以及一次未公开的阿里领头的数亿美金,对比之下实力悬殊。
此外美团能够持续对出行领域进行扩张,推出美团打车,以及收购摩拜单车,不仅说明美团对新领域的兴趣,更是说明其资金实力的充足,而对于美团极为看中并且为其带来巨额GMV的外卖领域而言,美团自然会更加不惜一切代价投入。
当资金不足后,最先倒下的是百度外卖,由于百度的战略转型因此不得不将百度外卖以5亿美金卖给饿了么,但最终饿了么也受制于资金限制,最终选择了卖身阿里。
可以说,充足的资金弹药为美团外卖提用了强有力的后盾支持,让其可以有足够的优势打一场持久战,并最后一个下牌桌。
第二,向腾讯生态体系下沉,作为微信基础服务设施,虽然美团外卖并没有公开订单来源,但是显而易见的是,腾讯微信、QQ等月活过亿级别产品的流量对于美团外卖的加持功不可没,而美团外卖也已经成为微信中的基础服务设施。
微信除了在九宫格对美团外卖开放,让美团外卖享受到了第一波红利外,其小程序战略,也继续让美团外卖成为最大受益者,借助微信关系链,美团外卖借助小程序再次获得了大幅增长。
阿拉丁数据显示,在网络购物排行榜中,美团小程序排名第一,在生活服务排行榜中,大众点评小程序排名第三,此外美团外卖小程序在4月的总榜中排名59,这充分反映了整个美团集团对于微信小程序生态的利用,而美团外卖也是其中最大受益者之一。
第三,美团生态流量的绝对扶持,对于美团外卖来说,其还受到了美团以及大众点评两大平台的流量扶持。
根据QusestMobile的统计,使用美团外卖的用户并非仅仅来自于美团外卖APP,还来自于美团APP与大众点评APP。
也就是说美团外卖的业务,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美团以及大众点评这两大平台导流拉动,而这两年伴随各家在O2O方面的退出,美团在O2O上有着更绝对的增长优势,因此,也对应拉动了外卖业务。
但反观百度外卖,百度系并没有实际的外卖业务支撑场景,而其糯米的市场份额也处于萎缩状态,同样饿了么要想借助阿里的流量,那么就需要口碑能够占领绝对的市场份额,但很明显口碑的市场份额远远落后于美团,因此从O2O导流上来说,美团依然有着绝对优势。
第四,白领市场的机遇,纵然是白领市场,依然需要资金补贴,以及外部流量的支持,显然饿了么自身在资金以及外部流量的支持上也自顾不暇,更不可能兼顾到百度外卖。
因此,当饿了么收购百度外卖后,如果没有后续的资金补贴以及流量支持,百度外卖的市场份额大概率会下滑,而饿了么与美团外卖会共同接手这一部分流失的白领用户。
按照易观数据,百度外卖依然有着3成的白领外卖市场份额,饿了么并非主打白领人群,但美团外卖有着兼顾的能力,通过微信小程序、美团等各个平台来吸收用户,因此这些用户也会更多的流向美团外卖。
现阶段,美团外卖与饿了么的格局相对稳定,但未来一阶段,依然会有其挑战所在。
美团外卖取得眼下的成就,得益于其在O2O领域有着绝对的市场优势,以及在微信生态中的关键角色,接下来,其还要对自身“内功”进行修炼,进一步扩大领先优势。
首先,是平台的差异化竞争能力,对于用户来说,如何除了在获取相同的订餐服务之外,获得更多附加的价值体验,并为此更为牢固的形成对于平台的粘性,这是日后必须面对的问题。
其次,是如何在当前的“同城配送”基础服务之上,打开更大的空间,挖掘用户的垂类需求,将增长天花板延展到"同城配送"的想象空间之外,这也会是未来对于平台的考验。
综上,外卖市场的争夺,实质是在争用餐服务购买力,在争未来用户量,在争更多的用户使用场景。可以预见的是,接下来各大外卖平台必然要提升服务能力,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唯有如此才能在这场争夺战中占得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