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5月07日
评论数(0)
在持续了相当长时间的“脏乱差”农贸市场带给民众的印象之后,关于菜场的提升改造工程首当其冲的就是改变这种印象,然后我们可以看到近几年的市场变宽敞了,更干净了,整体看起来美美的,颜值提高不少。
然而,这样就可以了吗?漂亮的设计和其他软硬件设备的就是提升改造的本质?答案是否定的,农贸市场作为民生场所,其本质就是要为百姓服务,这才是菜场的灵魂,如果提升改造换来了优美的环境却失掉了老百姓的欢迎,那将是得不偿失的。那么,如何留住菜场之魂,让老百姓享受到真正意义上的民生公益工程带来的好处?
首先,农贸市场提升改造营造“实惠”口碑
老百姓买菜最看重的除了蔬菜的品质,还有实惠的价格。虽然说,有部分人群凭借富裕的生活,对菜价并不敏感,但大多数来菜场的大爷大妈都希望能够买到相对便宜的蔬菜。一旦农贸市场在改造升级后提高了菜价,让周边居民形成“这个菜场里的菜价格很贵”的影响,负面口碑就会播散出去,大多数居民甚至会“舍近求远”利用电瓶车、自行车等交通工具,前往更实惠的地方进行购物,新建菜场失去信任想要挽回就极为困难,经营不善也会让商户选择“逃之夭夭”,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其次,农贸市场提升改造切忌“利字当头”
社会上大多数在商场上摸爬打滚,转手想要做农贸市场的商人们,都会有这样一个误区:既然是投资,当然是为了赚钱,花大量经费建立农贸市场,以盈利为目的,这总不会错吧?至于,民生事业当然也是不容忽视的一点,毕竟政府监管着呢?这种想法到底有多“本末倒置”呢?
我们暂且不说老百姓对农贸市场一贯而来的亲睐源于市井里的温馨,一旦“利”字当头,就是一把割裂市场与百姓美好关系的利剑。最终,以利益为动机的结果,就是失去民心,菜场是很新,但买账的人越来越少。当然,如果真的是为民着想,发挥菜场的公益性和便民性,让百姓感受到这股子用心,那么动机就对了,盈利也是指日可待。这就是菜场区别于其他商业体的特殊性。
最后,农贸市场提升改造离不开创意点
农贸市场为什么要改?除了脏乱差的环境不能适应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当然还有落后的软硬件设施,甚至管理思维。找到与时俱进的创新点,也是农贸市场提升改造义不容辞的责任。例如,互联网技术在农贸市场管理和销货上的应用,如何有效结合互联网思维,实现真正的便民,这是农贸市场需要突破的地方。再比如,国民素质的提高和对精神文明的追求,也要求菜场具备一定的文创思维,引进年轻人才,将文化创意与市场相融合,从而吸引年轻群体成为菜场消费的主力军,也不失为菜场改造的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