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0日
评论数(0)五大互联网公司(BAT、网易、京东)已经有三家公布了2016年第三季度的财报:
百度总营收为182.53亿元,移除去哪儿影响,实际同比增长6.7%,净利润为31.02亿元(约合4.652亿美元),同比增长9.2%。其中,移动营收占比持续上升达64%。
阿里营收达342.9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5%。净利润70.75亿元,较上年同期的227.03亿元下滑69%。阿里巴巴集团经调整自由现金流达139.43亿元。
网易净收入为92.12亿元人民币(13.81亿美元),同比增长38.1%。净利润为27.40亿元人民币(4.11亿美元)。
让人略感意外的除了阿里的净利润骤降,还有网易的净利润直逼百度。如果再粗略对比一下各家净利润占营收的比重,我们甚至可以发现,网易将近30%的利润率要高于阿里的20.6%和百度的16.9%。这可以作何解释?
事实上,除了营销上会比阿里这种以电商为主营业务的公司减少花费外,相对于腾讯、百度,网易并未见得有何特异之处。不过,唯一例外的是,相对于BAT、甚至尚未盈利的京东在非自身业务上的广泛投资,网易——这个市值位居前五的互联网公司,鲜见有过大规模投资并购的消息。
那么,以拥有现金最多而著称的网易,在BAT疯狂投资的年代,为何热衷于单打独斗?
BAT投资布局拼生态,网易则更专注于锤炼自身业务
近两年,以阿里为典型代表,BAT大规模的投资并购一直没有停止,从三者投资的方向可以看出它们试图围绕自身业务所打造的生态。
阿里投资收购版图:
阿里的投资思路大概在于,在国内大规模投入实体经济,夯实基础,做线上线下融合;在海外寻觅创新商业模式和颠覆性技术,并扶持新兴市场的当地企业做成功。特别是在目前阿里国际化战略的驱动下,对海外市场的投资布局逐渐成为一大亮点。马云在与苏宁的签约现场也曾说说,从去年开始,阿里巴巴加大对国内实体经济的投资,目的并不是去颠覆谁,而是要和线下合作一起创造未来。
腾讯投资收购版图:
除了游戏,腾讯和阿里的投资表面上有相似之处,但内在却有不同的逻辑。腾讯立足微信和QQ两大产品,连接了用户和内容。所以其投资更像是与项目进行对接,形成协同。腾讯投资重点涵盖的包括O2O、医疗健康、电商、教育、出行、游戏、社交、金融以及其他蕴含富矿的行业。
另外,微信和手机QQ希望拓宽到不同领域的第三方服务商,通过支付完成交易闭环。不过。目前来看,微信和手机QQ并没有能在O2O领域中发挥抢眼的作用。比如,微信和手机QQ同时给大众点评导流,但却没有让大众点评获得胜利。这就像当年腾讯用核心产品所扶持的电商业务一样,两者的连接似乎并不意味着必然成功。
百度投资收购版图:
相比腾讯和阿里,百度在过去几年的投资布局上,看起来总是落后一步、错失良机。甚至有业内人士表示“看不懂百度的投资策略”,“百度的战略投资和另外两家就不是一个量级的:后知后觉、缩手缩脚。”仅从投资数量这个最粗浅的维度上看,百度就显得最为保守。根据IT桔子上可以查到的公开数据,百度投资的项目数量为96个,阿里巴巴为171个,腾讯为311个。
另外,百度早期曾参与到文化娱乐的战场之中,但这些投资并购项目看上去,更像是蜻蜓点水般的防御式布局,给百度带来了一定的流量入口,但并没有真正形成可以变现的业务版图。在 2014 年以后,百度在文娱方向的投资步伐放缓,战略重心开始转移到聚焦金融和生活服务领域。
包括京东,自去年初开始,京东相继投资永辉超市、汽车电商易车、金蝶、蓝色光标、饿了么、天天果园、大学生分期企业分期乐、到家美食会、Misfit、穿衣助手、有品PICOOC、旅游网站途牛等,并且成了易车、途牛两家上市公司的最大股东。
目前为止,京东投资并购步伐并未停止,甚至可能是才刚刚开始。整体看,京东在投资方面的逻辑已非常清晰,投资方向主要是围绕主业,投资泛电商、互联网金融和智能硬件等领域。 由此可见,京东试图通过一系列投资并购活动,构建属于京东的平台生态圈体系。
反观与京东市值相当、与腾讯业务相近的网易,近年来几乎没有听闻过其与投资相关的新闻。事实上,早在2012年,网易就已成立风险投资公司“网易资本”,资金总规模大约为二十亿人民币,有新闻称,这个基金主要投资中早期的互联网企业。但此后至今,鲜见网易在投资领域大的动作。
或许有人觉得这与网易的低调有关,背后的投资行为不为外人所知。不过更显而易见的事实是,网易不够热衷投资行为,丁磊的风格一直是“什么都自己干”,这似乎是跟其个人理念有关:不玩资本游戏,更像是传统实业家。而且,在互联网界,提“工匠精神”最多的,除了罗永浩,恐怕就是网易的丁磊了,比如他抨击游戏行业的投机主义:
“找几个互相不懂行的人讲讲故事,忽悠人,动辄宣布几个亿去打造某某内容却没有任何实际投入和产出,这样做事情的方式,运气好是可以忽悠到一些不明真相的群众,但你消耗的是行业的口碑。”
当然,除了游戏,丁磊还用工匠精神说过网易考拉、网易云音乐、网易公开课……甚至养猪:与绝大多数猪舍不同,这些猪舍设计考究,能够自动调温,还配备远程监控——你可以坐在办公室观察猪的生活!
——这些都让人感觉,网易和丁磊更专注于自身业务,习惯于单打独斗,安于并享受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但投资的缺乏难免让外界质疑,网易有产品、但没战略,重细节、但缺格局。如果说相对于BAT生态延伸式的发展模式,比如从电商到金融,从社交到移动社交,网易的发展则更像是转移或跳跃式的。
网易多现金流,但“求变”的网易烧钱的项目正日渐增多
网易的发家业务是邮箱,致富业务是游戏,此外还有传媒一极,教育、音乐、有道、智能硬件等业务只能是拱卫。去年以来,网易电商(以网易考拉、严选为主)、农业、甚至云计算成为立足于杭州孵化出来的有“业务转移”性质的新战略。
这三大战略无疑都是烧钱的。网易内在产品的逻辑就像最近比较火的阴阳师,和逐渐火起来的考拉,业务上可以毫无关联,但却有着类似“带头赚钱-投资-孵化转移”的关系,网易需要用它熟悉的技能、超级赚钱的业务,来为新业务做支撑。
比如网易考拉,传统自营模式+海外商品,无论在仓库还是货物价格上,投入都是网易前所未有的。
比如农业和养猪,自2009年起,网易已经在该领域持续投入7年。丁磊此前在母校的活动中透露了一些消息:“丁家猪”带着绿色生态美味标签即将登上中国人餐桌,数量约2万头。同时还有一些细节向外流出:6个技术人员可管理两万头猪;拥有十余项技术创新,包含环保处理、养殖过程等,克服了传统养殖废污收集、处理等多方面难题;整个养殖模式可复制。沈宏非、陈晓卿等美食家评论味央猪场环境像安曼酒店……
再如云计算,这是外界尚知不多的新业务,但丁磊同样宣称将先行投入数十亿元,在该领域持续发力。不同于已有的云计算厂商,网易云侧重于输出网易十余年的技术积累,提供富有经验的云服务解决方案和知识技能培训。——这个不算特别大的投入,加上可复制性,未来很有可能成为新的“赚钱型”业务。
至少看上去,丁磊的业务转移可以“逻辑自洽”:新探索的网易考拉、严选适应中产阶级的消费升级;网易农业(已经不只是猪肉)则适应国人对健康、生态食品的追求;网易云计算,用他的话说,目的是为了“解放中国千千万万的程序员”。
内部投资自我、业务分散的网易,和占据社交、电商、搜索并以此建构坚强壁垒的BAT,这似乎是不同业务基因导致的必然结果。利润率较高的精确打游击,和死伤众多的阵地消耗战(典型如百度),谁又能说哪个会活得更滋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