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访问:5181
总访问量:3317665
2022年03月21日
评论数(0)商业成功是检验空间设计的唯一标准,当然,这是针对商业空间而言。设计师要做出优秀的商业空间设计,不参与到商业模式设计、商业经营的过程中,简直没可能。一个不懂得商业的设计师不会有好的商业作品。
▼ 空间印象作品-合肥滨投贡街
在设计上我们可以做天马行空的概念,有很多种装饰语言可以表达,但是这样的空间是否适合商业需求?目标客群会不会来?投资人会不会买?市场能不能接受?这也是需要考虑的。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到有些项目虽然设计得了奖,但商业上并不成功。商业设计就是要打造欢喜快乐的场所,我们希望在这逛街的人都把这里当做属于自己的地方,有熟悉感、亲切感。
▼ 空间印象作品-海宁皮革城摩街201地下商业
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完成后很叫好,很独特甚至怪异,富有设计感,但是5年后却需要重新整改,10年后就是烂楼,需要不断修改、调整,后期维护成本很大。前期没付出的成本都翻倍地转变为后期修改的成本。对于建筑和公共场所的设计,保持的时间越长,意味着投资越小。
曾经有人拿捷得和盖里这两位建筑大师进行了有意思的对比。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建筑作品中就有捷得设计的博多运河水城,也有盖里设计的比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这两个项目都对于吸引游客,激发城市的经济复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两者在建筑界的评价和影响却相当不同。
▼ 博多运河水城
▼ 比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
捷得和盖里都出身于洛杉矶,也都长期从事商业建筑设计。有趣的是,在捷得设计的霍顿广场不远处是盖里设计的圣莫尼卡商场。
两个项目有着十分相似的方面,比如,都很好地融入了城市肌理、创造了多样化的空间等;然而两者也有至关重要的差别:盖里使用的是纯粹的、抽象的建筑语汇,而霍顿广场则是充满了热热闹闹的颜色和从传统建筑中萃取的表皮符号,不同的建筑语言随之而来的是建筑界相去甚远的评论,甚至会把盖里具有高度艺术性的作品看作是捷得商业大众主义的对立面。
▼ 霍顿广场
▼ 80年代的圣莫尼卡
2008年,圣莫尼卡商场业主Macerich关掉后并砸下2.65亿美元对整体购物中心进行改造。巧妙的是,Macerich请来负责改造设计的正是Jerde。结果,Jerde大手一挥,把这个购物中心的顶整个给掀掉了!没有屋顶Santa Monica Place,露天商业街区的氛围更浓郁。还重新规划了与之相邻的绿树成荫的人行道及购物中心整体结构,并重建Third Street Promenade的购物区。2010年重新开业的Santa Monica Place,每年人流量近千万。
▼ 改造后的圣莫尼卡商场
自1985年的圣地亚哥霍顿广场获得巨大成功之后,30余年来捷得在全球各地有着众多商业项目。那“象征性”、“符号化”、“梦幻”、“超现实”的设计手法,使人从日常生活的泥潭中暂时抽身出来,“升入仪式化的快乐神圣空间”。在资本与文化结合中获得的特殊形态,可以说开创了一种新型的城市公共空间,是当代商业地产无法回避的一种选择。
▼ 大阪难波公园
▼ 东京六本木山广场
捷得在空间处理上,往往充分利用或直线、或曲线、或环状的步行街道来组织整个建筑群体,并在其中穿插形形色色的建筑元素;在符号的应用上,很善于从传统建筑语汇中抽取元素,“涂抹”“悬挂”在新建筑的脸上和身体上;在氛围的塑造上,各种熟悉的象征性的符号、色彩会被经常性地应用,各种绿化、小品、花车、座凳等会被很恰当地安置,甚至包括宜人的气味都会被安排在该出现的时候和地点出现。也是这样的“场所制造”与“体验性设计”为那些项目取得了商业的成功。
▼ 拉斯维加斯费蒙街
我们并不能否定艺术性作品的意义,但是对于商业项目而言,吸引品牌进驻,让消费者愿意来愿意待愿意买愿意再来,5年、10年、n年过去依然能打,才是成功的商业。消费文化是当代文化的主要表现,如何在消费过程中更好地营造一个好品质的公共活动空间便成了我们的社会责任。
END
本文由空间印象撰写整理,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