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改革之思

高增分

公告

服务于流通行业某外企10余年,对国内外流通行业发展趋势及信息化建设有着丰富的经验跟较深的认识。现为数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合伙创始人。专注于流通企业信息化咨询及基于数据的管理产品的研发。

统计

今日访问:286

总访问量:1095965

回归零售的本质,你应该注意哪些?

2014年12月05日

评论数(2)

  我国的零售行业目前正在接受天翻地覆的变化,迎来互联网时代的零售形式的大洗礼。我喜欢以零售行业发展历史的阶段性的视点来看待这些问题。目前我们的零售行业主要的销售模式正处在转型期。所谓的销售模式说白了就是说你现在的经营模式中,利润主要来自哪里的问题。

 

  以前做卖场的各种费用是大头,真正在商品上挖掘的利润反而不是最重要的一个比例。如果把供货商生厂商作为一个阵营,零售商作为一个阵营,那么目前为止,因为卖场的稀缺性跟地方垄断性的存在,零售商掌握着卖场资源,是占尽优势的。因此 有这个资本要求供货商、生产商分割一部分利益以各种费用的形式交付给零售商。本来这个模式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零供矛盾已经开始升级。所谓的零供矛盾主要还是利益分配的矛盾,双方在商品本身既定的利润空间里面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因为在这个既定的利润空间里面,这就是一个零和游戏,你拿的多的正好是他拿的少的。这个争夺的过程中并没有创造新的价值,这就是为什么这个矛盾无法得到缓和的原因。在这个游戏中大家忽略了,也是一个最重要的角色,那就是客户。因为历史原因延续下来的有人就有消费的思路害了很多人。这个思路本身是没有问题的,有人自然有需求,有需求就会有消费,对商品的需求是刚性的。零供双方都整个游戏中的这个“参数”默认成了定值,因此才会忽略这个环节,直接拉开利润分配的争夺。

 

  现在看来,天要变了。电商的冲击打破了这个平衡,让零供双方都感到意外的是,在电商这个新的游戏规则中,可以直接把传统的零供两个角色一起“忽略”掉,直接对接客户。传统的客户也不在是“客户”的概念,而是“用户”。这两个词的意思是不一样的,一般地将,买我们的商品或者服务的都是我们的客户,重在一笔交易的达成,一旦达成,这个关系即形成,同时也会随着交易的结束,关系结束,这个“客户”成了过去式。“用户”的意思比较多,可能并没有买我们的商品,只是在用我们的一些免费的服务。也可能买过我们的商品,正在享受着我们提供的后续的持续性服务。用户侧重的是这个关系的维持,而非交易本身。电商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交易”只是卖家跟用户之间交互的一个环节,当然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电商更注重的是长效机制,是这个用户能否持续性的关注我们,使用我们提供的服务,或者给我们一个好的口碑,带来更多的潜在用户。这种模式有点让一直忽略这个概念的传统零售企业找不到北。

 

  现在回到正题,传统零售企业如何回归零售的本质,电商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所谓的零售本质无非商品跟客户。零售行业玩的就是这么两个元素,只不过不同的业态,不同的历史时期玩法不同而已。但是,从商品制造、出库、到达卖场一直到消费者手中是一个比较长的链条,有很多角色参与其中。对消费者而言,不会关心链条的长短跟参与其中的角色,他只关心东西好坏跟价格是否能够接受。到目前为止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的零售链条上的争端都集中在了到达消费者之前的部分上了,包括渠道的建设跟零供关系的疏通。很少花时间在研究消费者身上,在销售上也不是把大量的商品推到消费者手中为终点,更多的是希望把大批商品推到代理商那里作为营业的终点。这种病态的模式极大地提高了整个零售链条的成本,最终羊毛出在羊身上,买单的只有消费者,因此,我们的消费者花着最高的价格,享受着质量一般的商品。这就是因为我国流通行业本身不成熟,环节冗余,效率不高造成的结果,也是为什么出国了看什么都便宜,大包小包往回拎的原因。这件事情上国家政策体制有原因,参与在各个环节上的商家,都应该负有一定的责任。

 

  电商给我们狠狠的来了一棒,让我们觉醒了一下,现在应该回过头来,好好的考虑应该如何转变我们的思路,如何在商品跟客户上下功夫。所谓的回归零售的本质,实际上是让我们回归理性,让我们把精力放到本来就应该关注的商品跟客户上来,而不是话这么多的心思去做零供之间的零和游戏。用户还是那些用户,基本的需求也没有本质的变化,但是事实上最终用户的需求并没有得到满足,也可以说,稍稍做一些努力,用户需求的满足度就可以大大的提高。谁得到了最终用户的支持,谁就能够得到市场,就能够生存下来,这是很简单的道理,只是长时间以来,我们生活的太安逸,忘了这个原则而已。电商恰恰就是在这方面来了一个很大的突破。除了性价比的天翻地覆以外,还给你送货上门。当然这个模式的成功,主要还是IT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对于没有接受这个变化,还在维持原来的生活方式的人来说,传统的零售形式还是他们被动的一个选择,但是别忘了,即便他们不会网购,他们还是羡慕网购的“真便宜”之余,找年轻人代购。说白了,你要是不抓紧改变思路,过不了多久,市场都没有了。

 

  因为电商没有地域性的限制,所以很容易的就能够实现缩短零供链条,并且使劲的放大销量,进一步增强规模效益,有可能一个小的工厂,直接在淘宝上开个店就能够消化掉自己的产能。淘汰了这么长的冗余环节,价格即便加上运费还是比传统模式低了很多。凡是要多面的看待,无地域性限制是电商的优势,同时也是劣势。这个怎么讲呢?一些地域性要求很强的商品对传统的电商来讲是个很头疼的问题。最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生鲜。电商不是不能做生鲜,但是,传统电商如果没有当地商家的支持,很难保证商品的品质跟鲜度的要求,送到顾客手中,可能不是一个很满意的商品。有一点是不可否认的,电商这种新的销售形式,有着极高的便利性,已经被一般的顾客所认可。传统的零售企业如果不能跨过这一步,走上O2O的模式,过几年,真的会失掉这个市场,慢慢的从这个地区被淘汰也是必然的,因为,你不做,有人做,有人比你更能够得到顾客的支持。

 

  到这里我觉得有必要总结一下了。传统零售企业回归零售本质就是要回归到关注商品跟客户上来。如何在这两个要素上结合当下的大环境玩出花样来,各有各的道行。但不管怎么玩,无非就是便利便利再便利,便宜便宜再便宜。一些高端的也可以走文化路线,但是传统的也就这两点。商品方面需要投入个更多,需要的能力也更强。因为,这个必须要突破传统的零供思考模式,更多的有优势的商品需要自己去开发,而不是等着供货商找上门。生鲜是一个必须强化的部门,而且要做到区域性的壁垒,利用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打造一流的服务,击败传统电商的竞争。客户方面真的无法一概而论,现在五花八门,什么招都有,成功的模式多种多样。需要强调的一点是,为了吸引90后这样的客户成为我们的忠实粉丝,就一定要接受互联网的思维,用互联网的方法搞定你的零售模式改革,具体内容可以参照http://zglsr.com/index.php?doc-view-56.html。这里面介绍了一些利用互联网思维改造传统零售企业的信息。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coolg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