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30日
评论数(0)编者荐语:
果总写了很多专业的文章,都是相当具有专业水准和深度的,而这篇正如题目叫随想,转发编辑这篇文章的主要动机: 行业中是各种声音,莫衷一是,一千个做to B生意的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式的中台”。
以下文章来源于陈果George ,作者GEORGE陈果
咨询顾问聊聊运营战略、信息技术、人才与领导力、社会观察、读书和旅行;本公众号为个人言论,不代表本人所服务组织的立场和观点。
同企业信息化时代,大家都基本上有统一的认知,企业信息化的代表就是帮助企业上一套"ERP",帮助企业实现“业财一体化”,形象地讲,我们要通过ERP项目的实施,对企业进行外科手术改造甚至利益重新分配式的BPR工作,将企业的方方面面“横向到边,纵向到底”,通过流程化,无纸化,信息化管理起来。但目前的数字经济时代,你会发现无论是高层领导,中层干部,基层人员都众说纷纭,甚至持怀疑态度。
经常有企业领导问我:你把“数字化转型”说得这么热闹,你给我举个传统企业成功完成数字化转型的例子?
笔者分享一个真实的案例,五星电器作为一家传统的家电零售服务企业,在过去三年里,通过坚定执行数字化战略,将全渠道数字化进行了实际的落地,并且在最近的家电零售传统的“黄金月”里表现抢眼,录得比同行高出两位数的增长,其中数字化相关带来的营收占比近7成,也就是说,数字化工具在为实体门店引流成交方面发挥了非常积极正面的作用。
数字化转型,本来就是近几年提出来的战略思想,它既包含了组织战略层面转型思考,也包括技术路径上面的调整,尤其是在ABCD技术和当前算力和网络能力的极大提升推动下,原来无法实现或者要花较大代价实现的功能,当前变成可能。
我真被这个问题问倒了:
是不是上了ERP、CRM就叫数字化转型了?
是不是重构企业应用系统架构,做个微服务框架放到云上,俗称“中台”,能够支持敏捷的移动应用开发就叫数字化转型了?
是不是弄个企业自有数据湖,重构企业数据仓库,开发个界面更漂亮、数据更实时的报表平台就叫数字化转型了?
是不是消费品企业投放在线媒体广告,或者完善自有客户数据的标签信息,通过DMP平台做数据碰撞,实现促销信息的精准投放就叫数字化转型了?
是不是制造企业在生产线上实施MES系统,加上物联网或视觉识别来监控材料、物流和设备,再加上制造仿真,就叫数字化转型了?
今天,市面上绝大多数到处鼓吹的企业“数字化转型”案例都是以上的现象。这些叫“数字化转型”吗?我认为这些都只能叫数字化手段。“转型”指的是由A到B的形态变化,A是传统企业,那B是什么?
转型的终极目标B有一个标杆,就是“数字化原生企业”,这样的企业先天就是数字化的”,例如阿里、滴滴:
阿里是原生的数字化零售企业,它首先是占据了数字化的交易场所,这是前提,然后才会有数字化的人和数字化的货,并衍生出金融、营销、物流等服务,它实质是数字化版的万达,严格意义上来说,它不是零售企业而是零售服务企业。
滴滴是原生的数字化出租车公司,严格意义上来说,是出行服务企业。
而绝大多数互联网公司的盈利模式之核心都还是:广告;20年前的“刀特康”时代,当时有人讥讽互联网经济是“眼球经济”,虽然今天互联网经济已经无孔不入,可是实质还是没变,只是把“眼球”换了一个更装B的词:“流量”。
“笔者认为所有的企业在数字经济时代都存在“数字化转型”的诉求,无论是传统的零售实体企业还是传统的互联网原生企业,他们彼此相向融合的过程中,都存在数字化转型的诉求。”
所以,我认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有三个缺一不可的条件:
互联的数字化孪生
数据洞察驱动业务
重构价值网络
我绞尽脑汁也没想出100%符合以上三个条件而完成数字化转型的中国传统企业,所有号称转型或正在转型的企业,都是出于数字化时代对于行业颠覆和跨界竞争的恐惧:
几年前,某国内最顶尖的房地产公司(此处应该指“万科“)巨资邀请卖成人用品的网红马佳佳去讲课,有人说是房地产寻求互联网营销转型,而一位真正了解内情的企业家朋友告诉我,他们请马佳佳讲课只是想理解为何这些新兴的互联网现象控制了那么多的资本,随便一个互联网公司的估值/市值都能辗压一个做了几十年的传统企业,传统企业分分钟被互联网资本收购。过了几年,那家企业担心的事情还真发生了,只不过不是互联网资本而是传统资本,
企业都在数字化转型的路上,对企业家来说,真相是:转是找死,不转是等死。不管怎么死,在死前,把数字化的愿景想明白,就算死在路上,也算是死个明白;这比瞎折腾啥中台有意义得多。
还是那句话,“做正确的事,然后把事情做正确”,首先要知道,数字化转型就是一个企业大战略,这是正确大事儿,然而如何把这个事情做正确,这正是行业里专家,学者,大咖,行家,各路武林高手莫衷一是的地方。
正如医学院的教授不一定会诊断看病,但是人家理论基础扎实,主任医生会多方会诊看病,但临床经验不丰富的话,不一定能有效地开具药方。即便是药方准确,那熬药煎药,服药甚至包括护理,心理疏导等等可能不一定拿手。
因此,结合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不人云亦云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还真的是很讲究。